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荷斯坦牛干奶期体况评分(Dry milk Body Condition Score,DBCS)对初乳中IgG(Immunoglobulin G)浓度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某大型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DBCS及初乳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数据共10846条,利用SPSS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荷斯坦牛胎次、在胎天数和产犊季节对DBCS的影响,同时分析胎次和DBCS的交互作用对初乳中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在胎天数对荷斯坦牛DBCS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4胎牛DBCS显著高于其他胎次,5胎牛DBCS显著低于其他胎次;荷斯坦牛在冬季产犊时DBCS最高(3.48),在春季产犊时DBCS最低(3.13);在胎天数为281~300 d时,DBCS显著高于其他天数,在胎天数为271~280 d时,DBCS显著低于在胎天数为260~270 d和281~300 d的奶牛;荷斯坦牛DBCS对初乳IgG浓度、犊牛出生重、断奶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胎次和DBCS二因素互作分析表明:胎次与DBCS的互作对2胎和3胎母牛所产犊牛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变化的非遗传因素,以2008—2021年间56个牧场135 533头荷斯坦牛DHI数据为研究材料,运用SAS 9.2软件GLM过程分析场规模、胎次、产犊年份、采样年份、产犊季节和采样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9项泌乳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日产奶量随场规模、胎次(≤4胎)、产犊年份增加极显著递增,奶牛秋、冬季产犊日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乳脂率随场规模、产犊年份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泌乳高峰日随场规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随产犊年份逐年递降;高峰奶量、305 d产奶量和乳糖率在场规模>5 000头最高;乳糖率、脂蛋比和高峰奶量随产犊年份逐年上升。乳脂率和SCS逐胎上升;乳蛋白率和高峰奶量随胎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1胎次乳糖率高于其他胎次(P<0.01)。春、秋、冬季产犊的奶牛脂蛋比、高峰奶量和305 d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但乳蛋白率、SCS夏季最高。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荷斯坦牛产奶量、乳成分及相关指标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产犊间隔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省某中型牧场2010—2018年胎次为2~8胎、产犊间隔为300~600 d荷斯坦牛的9 419条产犊间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荷斯坦牛第4胎产犊间隔最大(394.72 d),第2胎产犊间隔最小(390.85 d);初产月龄在22月龄以下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04.71 d),初产月龄在23~30月龄产犊间隔无显著差异;2015年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00.17 d),2018年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小(369.52 d);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最大(417.11 d),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次之(399.85 d),秋冬季节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间隔较小且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产犊季节均是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产犊季节、测试季节、泌乳阶段和胎次对奶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试验对南京市某牛场2015年、2016年5 993条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记录中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日产奶量较高,其SCS也相对较高,夏季产犊日产奶量较低;随泌乳阶段的延长荷斯坦牛产奶量逐渐降低,SCS略有升高;日产奶量在3胎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SCS随胎次增加而升高。说明在秋、冬季产犊最为理想,此时的日产奶量较高,可为牛场增加经济效益,而且秋季产犊时的SCS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江苏某发酵床养殖奶牛场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牛场2018年4 560头次荷斯坦牛DHI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不同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泌乳阶段等因素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SCS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经产奶牛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初产奶牛(P﹤0.05);产犊季节为秋季时日产奶量最高,冬季时SCS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在8月份的日产奶量最低,而SCS最高;日产奶量随泌乳阶段增加而降低,SCS随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升高。综上所述,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均是影响发酵床养殖环境下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干奶期长度(DPL)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异对奶牛各项生产性能的影响,包括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和乳房健康。收集了北京地区34个牧场出生于2009—2018年136 231头中国荷斯坦牛的干奶日期、生产性能记录、繁殖性能记录等。通过整理试验牛群的干奶记录,揭示了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1胎和2胎DPL的群体规律,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对DPL的影响;此外,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首末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first to last insemination,IFL)、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calving to first insemination,ICF)和初乳品质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过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首次配种受胎率(conceptio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CR)、首次配种56 d不返情率(56-days non-retur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PL平均为58.81 d,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均对DPL有显著影响(P<0.05)。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CF、CR、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有显著影响(P<0.05)。干奶期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乳蛋白率、CR和NRR56更高;DPL适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更高、乳房健康水平更好、ICF更短、难产率更低。本研究在国内利用大规模牛群数据揭示了中国荷斯坦牛DPL的群体规律,可为中国规模化奶牛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产犊季节及胎次对甘肃会宁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产犊季节和胎次对奶牛产奶的影响。【方法】以会宁地区一奶牛场的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选择2011~2013年不同产犊季节及不同胎次产奶量记录完整的健康母牛共200头,主要探讨产犊季节及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将所有产奶数据校正到305d产奶量,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做出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305d产奶量的整体分布曲线。对4个季节和5个胎次的产奶量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SR法多重比较,确定不同季节和各胎次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的305d产奶量的影响均极显著。秋季(9~11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属高产奶量季节;夏季(6~8月份)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最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属低产奶量季节。第2胎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较佳,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第3胎及以后产犊的母牛305d产奶量逐渐下降。【结论】产犊季节及胎次对甘肃会宁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在保证全年牛奶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在高产季节产犊和加强对高胎次奶牛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奶牛群体产奶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第一胎泌乳性能的影响,以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荷斯坦奶牛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009年引进2480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产犊季节及其第一胎泌乳性能的数据,分析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305d校正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显著影响305天脂肪产量(0.01P0.05),春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长(358±10d),而冬季产犊的奶牛泌乳天数最短(299±18d),春季与夏季产犊奶牛的全泌乳期产奶量显著高于秋季、冬季产犊奶牛(P0.05),夏季产犊奶牛305d脂肪产量最高。[结论]综合各产犊季节样本量及相应泌乳性能,认为该场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最适宜产犊季节为夏末秋初,此时泌乳性能最好。该结果对同类地区引进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繁殖与生产管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共838头荷斯坦奶牛的休息时间及对应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环境温湿度数据,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等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休息时间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奶牛平均休息时间为397.39 min/d,范围为87.74~707.03 min/d,变异系数为26%;休息时间随季节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最低,冬季最高;随环境温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产犊和发病对休息时间均有较大影响,产犊和发病当天奶牛休息时间均存在一个峰值,之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测定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份对休息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随休息时间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利用自动化记录设备探究奶牛的行为规律及利用连续测定的休息时间数据提高牛群的精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产犊季节、胎次对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奶牛二公司1995~2000年559头荷斯坦奶牛产犊季节、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在西宁地区秋季产犊产奶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和春季最低。荷斯坦牛产犊季节、胎次与产奶量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因此改进饲养管理,加强有关人员岗位责任制是高原地区提高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产奶量差是奶牛个体同一胎次前后2个泌乳月产奶量的差值,可准确反映产奶量变化情况。为探究影响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因素,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5-2018年55 193头次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4个因素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奶量和产奶量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不同胎次、测定年度和产犊季节的荷斯坦牛总产奶量在第2个泌乳月增加最快,产奶量差为8.79kg;头胎第6泌乳月、二胎第7泌乳月和三胎及以上第6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86kg、-4.59kg和-6.13kg;2015-2018年4个测定年度中,第10、第6、第7、第6泌乳月产奶量降低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26kg、-4.98kg、-4.44kg和-3.56kg;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4泌乳月、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12泌乳月、秋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9泌乳月、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6或第7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是-4.34kg、-4.71kg、-5.36kg和-5.40kg。此外,产奶量差与泌乳持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产犊间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泌乳天数、高峰奶、乳脂率、蛋白率、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产奶量差作为衡量奶牛产奶量变化的指标之一,可为牧场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遗传因素对荷斯坦牛305天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非遗传因素对荷斯坦牛305 d产奶量的影响,笔者收集了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1996-2005年度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记录资料,通过采用SAS 8.1软件的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分析了年度、季节、产犊间隔和胎次对荷斯坦牛305 d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产犊间隔和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季节对产奶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遗传参数估计提供效应值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荷斯坦牛妊娠期长短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改善奶牛繁殖性能。[方法]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省某奶牛场2017—2019年20 589条产犊记录进行分析,探究不同胎次、产犊季节、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及是否产双犊和是否使用性控冻精对荷斯坦牛妊娠期长短的影响。[结果]胎次、产犊季节、犊牛初生重、是否产双犊以及不同犊牛性别和是否使用性控冻精对荷斯坦牛妊娠期长短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1胎母牛的妊娠期最短,2胎母牛的妊娠期最长;秋季产犊的母牛妊娠期最长,夏季产犊的母牛妊娠期最短;母牛的妊娠期越长,犊牛初生重越大;产双胎的荷斯坦牛妊娠期极显著小于产单胎的荷斯坦牛(P0.01);采用性控冻精的奶牛妊娠期极显著小于非性控冻精配种的奶牛(P0.01)。[结论]胎次、产犊季节、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是否产双犊和是否使用性控冻精均是影响荷斯坦牛妊娠期长短的重要因素,该结果为荷斯坦牛繁殖性能和牧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荷斯坦牛采食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日采食时间的遗传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为牧场利用采食时间对牛群进行精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的1 166头泌乳期荷斯坦牛的原始采食时间记录(每小时记录1次)及日采食时间数据(每24 h记录1次),利用SAS 9.2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胎次、测定季节、泌乳阶段、场区和测定年份对日采食时间的影响。【结果】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日平均采食时间为(224.43±60.24) min,原始采食时间平均值为(9.41±4.67)min/h。根据原始采食时间统计分析发现,采食高峰均出现在投料时段,并且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均对采食时间高峰存在一定影响。试验期间荷斯坦牛日采食时间随环境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THI)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夏季相对较低。胎次、测定季节、泌乳阶段、场区和测定年份均对日采食时间有极显著影响(P<0.01):日采食时间在春季最高,为(201.66±1.91) min,夏季最低,为(158.85±1.92) min;对于不同胎次的牛,日采食时间随着胎次的升高逐渐降低,2胎和3胎及以上的奶牛日采食时间与1胎牛相比分别下降了4.90和27.36 min;随着泌乳阶段的推移,奶牛的日采食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泌乳中期最高,为(197.62±1.80) min,围产后期最低。【结论】北京地区荷斯坦牛采食时间的群体特征与牛生理状态及所处环境均有关,规模化牧场可利用相关设备自动记录的采食时间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Donkey placenta does not allow the passage of immunoglobulins; thus, foals are born hypogammaglobulinemic and an adequate intake of high-quality colostrum in the first 24 hours of life is crucial for the surviving. The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ostrum immunoglobulin G (IgG) concentration evaluated by the single radial immunodiffusion (SRID) test and the Brix refractometer in donkeys to establish a cutoff value for high quality of colostrum based on Brix refractometry. Colostrum was collected at foaling, and at 6, 12, and 24 hours after foaling from the left and the right half of nine Amiata jennies. A total of 72 colostrum samples were analyzed. A Friedman test with a Dunn’s test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was used for assess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half at each sampling time.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halves; the average valu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ampling time on the IgG concentrations and Brix valu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strum IgG concentrations (SRID test) versus Brix value and Brix value versus time was analyzed using two different mixed linear models. A stro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IgG concentrations and Brix values (R2 = 0.84). The relation between IgG concentrations and Brix refractometer showed a cutoff point of 17% Brix scor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quality colostrum. The Brix value (%) decreased continuously from 16.29 by 0.29 × hour. Jennies’ and donkey foals’ management may be greatly improved using this simple and cheap device.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 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荷斯坦牛泌乳前期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的影响因素及BCS对生产性能和离群寿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江苏省某大型牛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7 811头荷斯坦牛泌乳前期BCS、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结果及淘汰记录,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在分析奶牛泌乳前期BCS变化及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泌乳前期BCS及其变化对泌乳性能和离群寿命的影响,利用Cox回归对泌乳前期不同BCS的荷斯坦牛生存曲线进行绘制,并对不同BCS荷斯坦牛的淘汰原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全群泌乳前期BCS均值为(2.95 ±0.32)。胎次、产犊季节和泌乳天数对泌乳前期BCS有极显著影响(P<0.01),1胎牛和夏季产犊的母牛泌乳前期BCS均最高;5~30、31~60、61~100 d BCS呈显著下降。泌乳前期BCS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等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奶量和高峰奶量随BCS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P<0.01)。泌乳前期BCS与产奶量、高峰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泌乳前期BCS的变化对SCS和高峰奶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前期BCS对离群胎次和淘汰月龄有极显著影响(P<0.01)。生存分析表明,BCS为2.75的牛只生存概率最大。2胎和4胎母牛、冬季产犊的母牛不同BCS淘汰比例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低产淘汰的牛只泌乳前期BCS淘汰分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本研究牛群中,当泌乳前期BCS为2.75时,牛只生产性能较佳且淘汰风险最低,本研究为规模化牛场荷斯坦牛泌乳前期的饲养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