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解流行性出血病(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EHD)在昆明市晋宁区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对2021年该地区1 413份肉牛、山羊(包括奶山羊和肉山羊)血清样品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EHD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山羊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较低(肉山羊阳性率为0,奶山羊阳性率为0.73%),而肉牛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较高(48.99%),舍饲牛群血清EHDV抗体阳性率高于半牧半舍牛群和放牧牛群。结果表明:昆明市晋宁区肉牛群中EHD普遍流行。该调查结果对昆明市晋宁区EHD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牛流行性出血病(epidemic hemorrhagic disease,EHD)在云南省的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2019年对11个县市的1 199份牛血清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抗体检测,同时从各县市检测出的阳性血清中,随机选取18~50份通过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云南省11个县市均检测出EHDV抗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介于49.3%~91.3%,平均为81.8%;各地普遍存在3个及以上血清型,其中EHDV-7、-10、-6、-5血清型检出率较高,EHDV-8、-2血清型检出率较低,未检出EHDV-1型。结果表明,EHD在云南省流行广泛且较严重,流行血清型复杂。结果提示,需持续开展EHDV血清学监测,重视对该病的防控。此次血清学调查为我国西南地区EHD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6—2018年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西藏、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13个省级区划的8 232份牛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2个省级区划检测出抗体阳性,且阳性率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由北向南逐渐升高(0~74.03%),秋季阳性率(2.50%~60.00%)明显高于春季(0~10.00%)和夏季(2.22%~35.00%)。乌兰察布、哈密、河池和曲靖等4个采样点的牛羊血清检测发现,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山羊和绵羊血清。以上结果表明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已具有广泛性,流行分布状况与其媒介昆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并且牛比羊更易被该病毒感染,同时本研究的试验数据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了解和防控中山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东反刍动物流行性出血病(EHD)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采集的牛血液样品进行EHD病毒(EHDV)的RT-PCR检测,对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将阳性样品接种BHK-21细胞连续传3代时出现细胞病变,扩增出了VP7基因,进行BLAST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国内外EHDV分离株的同源性达98%~100%,TCID_(50)为10~(-6.5)/50μL,不能凝集鸡红细胞,表明该分离株为EHDV,命名为GD-N133。根据VP2基因序列的分析和微量中和试验结果,确定该病毒株为EHDV-1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引起的,经库蠓属媒介昆虫传播的非接触性传染病。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通报及相关文献报道,EHDV已在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流行传播,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欧洲虽尚未报告EHDV感染病例,但地中海周边亚非国家暴发的EHD疫情,对欧洲构成了较高的入侵风险。本文根据文献记载以及WOAH统计信息,综述了EHDV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全球流行分布状况,据此提出了EHDV宿主规模逐渐扩大、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病毒基因发生重配、人为因素促进病毒变异、气候变化引起传播媒介活跃等风险因素。基于EHDV全球流行传播情况,针对性提出了我国防控EHD的建议,以期为有效防范EHD传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兵动物采血,每周1次,11、12月每月采集一次,进行EHDV抗体、抗原监测和病毒分离。针对致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EHDV群特异性S7基因片段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同时利用EHDV-1、-5、-6、-7、-10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2014-2016年江城县牛EH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58.6%和75.4%;3年期间共监测到15头EHDV抗体阳性黄牛,并从中分离到20个可致细胞病变样品,经RT-PCR确认为EHDV,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有11个毒株与1997和2003年日本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9个毒株与1977和1981年澳大利亚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5个毒株与2015年广西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3年期间在山羊体内未检测出抗体,未发现抗原阳性动物;经中和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20株毒株包括EHDV-5、-6、-7、-10型4种血清型,感染时间均在5~9月之间。本研究发现,江城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EHDV同时流行,2014-2016年EHD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亟需加强对EHDV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的持续研究,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EHD)是由节肢动物库蠓叮咬引起的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家饲有蹄动物中广泛分布的非接触性虫媒病毒病,目前至少有9种血清型,其中有7种在我国流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主要感...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鉴定。将采集于哨兵动物的EHDV核酸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与病毒Seg-2、Seg-3 ORF区的序列分析,确定病毒的血清型与遗传特征;采用C-ELISA和qRT-PCR方法对EHDV感染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与病毒核酸进行监测。结果如下:从2013年8月采集自云南师宗县哨兵牛的血样中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号YNSZ/V269/2013),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血清型7型(EHDV-7);Seg-2、Seg-3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病毒属EHDV-7 Eastern型,与日本毒株和澳大利亚EHDV-7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哨兵动物病毒核酸转阳后,血清抗体迅速上升,3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在该水平持续较长时间,而病毒核酸含量却迅速下降,7周后已经检测不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7型毒株在中国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7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的建立和致病性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内部分地区羊支原体肺炎血清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羊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2014年~2015年间采自我国12个省44个市、县的3 402份未免疫血清样品进行了绵羊肺炎支原体(MO)、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MO抗体阳性率为31.92%(1 086/3 402),其中阳性率最高的省份为内蒙古76.8%(636/828),其次是河北50%(60/120)、吉林21.99%(93/423);Mccp的抗体阳性率为10.67%(363/3 402),其中阳性率最高省份为河南35.14%(39/111),其次为河北27.5%(33/120)、山东22.5%(27/120);另有来自河北、辽宁、吉林、海南、黑龙江、内蒙古和安徽7省份的少量血清样品同时检测出MO和Mccp两种抗体,表明该病的流行存在不同菌株混合感染的情况,这在河北地区最为严重(15%)。分析表明,羊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相当严重,尤其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集约化舍饲养殖发展的地区。绵羊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山羊,表明MO在致病性和感染性方面相对Mccp更强。本研究为评估羊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以及制定有效防制措施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72-1475
蓝舌病病毒(BTV)是一种重要的牛羊虫媒病毒,共有25个血清型,其中以BTV-8型危害最为严重。本试验通过对2016—2017年我国11个省63个地区的血清抗体水平的监测,分析目前我国BTV的流行情况及流行原因。结果显示,2年共调查14 953份血清,其中有2 748份为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8.38%;被调查的省份均有BTV的流行,其中以广西、西藏、重庆3个地区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68%,29.04%,26.30%;以辽宁省的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4.33%。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显示,所有BTV阳性血清中没有BTV-8型,可见BTV在中国的流行非常严重,但暂时未出现BTV-8型。本研究覆盖面广,样本量大,对我国多地区的牛羊进行了BTV的血清学调查,明确了蓝舌病在中国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为我国虫媒病毒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鹿流行性出血热(EHD) cELISA诊断试剂盒分别对2014年和2015年6、7月份从新疆10个地(州、市)随机采集的662份牛血清进行了EHD检测。结果检出阳性48份,阳性率为7.25%;检出地区有:哈密市、巴里坤县、伊吾县、尉犁县、岳普湖县,其中哈密市和岳普湖县的阳性率较高,在20%左右。这是首次对新疆部分地区进行EHD血清学调查,检测结果为今后新疆地区的EHD研究,特别是病原学方面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兵动物采血,每周1次,11、12月每月采集一次,进行EHDV抗体、抗原监测和病毒分离。针对致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EHDV群特异性S7基因片段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同时利用EHDV-1、-5、-6、-7、-10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2014-2016年江城县牛EH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58.6%和75.4%;3年期间共监测到15头EHDV抗体阳性黄牛,并从中分离到20个可致细胞病变样品,经RT-PCR确认为EHDV,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有11个毒株与1997和2003年日本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9个毒株与1977和1981年澳大利亚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5个毒株与2015年广西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3年期间在山羊体内未检测出抗体,未发现抗原阳性动物;经中和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20株毒株包括EHDV-5、-6、-7、-10型4种血清型,感染时间均在5~9月之间。本研究发现,江城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EHDV同时流行,2014-2016年EHD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亟需加强对EHDV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的持续研究,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蓝舌病(bluetongue,BT)在云南边境地区的流行和分布情况,2020年采用竞争ELISA方法,在云南省边境地区12个县市随机采集135个养殖场、活畜交易市场和散养户的380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平均样品阳性率为77.9%,场户阳性率为93.3%;样品阳性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陇川县最高(92.0%),孟连县最低(4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本地牛(67.9%),P<0.05;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样品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舍饲最高(81.4%),半放牧半舍饲(62.5%)最低,P<0.05;黄牛样品阳性率(80.0%)明显高于水牛(61.4%),P<0.05。结果推断,BT在云南边境地区可能广泛存在且流行严重,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监测,重点加强对境外牛的控制。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BT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技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PCR (包括PCR/化学发光杂交检测、抗体亲和捕获套式PCR检测、原位PCR检测、PCR/RFLP检测 )检测在最近几年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EHDV ,包括EHDV 1 ,EHDV 2等 )临床诊断的应用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 ,认为该技术为EHD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控及防制等提供了一种更灵敏、特异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云南省动物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将2018年采集的280份牛EDTA抗凝血液样品通过EHDV群特异性qRT-PCR和血清型特异性q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利用竞争性ELISA(C-ELISA)检测牛常规血液样品中的抗体水平,将EHDV核酸阳性牛血液样品先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再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利用血清型特异性qRT-PCR和血清中和试验分别鉴定分离病毒的血清型;通过蚀斑特征和增殖曲线分析分离病毒的增殖特性;经全长cDNA扩增技术(FLAC)获得分离病毒的Seg-2和Seg-3基因序列,并分析其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采用C-ELISA和qRT-PCR对感染牛体内的抗体和病毒核酸进行回溯检测。结果显示,280份牛EDTA抗凝血样品中共有35份样品呈EHDV核酸阳性,其中13份为EHDV-1型,11份为EHDV-5型,另外11份均未有已知血清型的特异性扩增曲线。共分离到3株病毒,经EHDV血清型特异性qRT-PCR鉴定其中两株分别为EHDV-1和EHDV-5型,但无法判定其中一株病毒(YNDH/V079/2018株)的血清型。蚀斑特征和增殖曲线结果显示,该株病毒的蚀斑明显小于EHDV-1、EHDV-5和EHDV-6型,而与EHDV-7和EHDV-10型接近,但其增殖特性则与上述血清型EHDV均相似。序列分析结果显示,YNDH/V079/2018株Seg-3/VP3与GenBank中EHDV参考株相应基因节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8.5%~80.0%/94.6%~96.5%,表明其为一株EHDV;但其Seg-2/VP2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EHDV参考株相应基因节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4.3%~50.9%/31.0%~40.6%,表明该株病毒不属于已知血清型的EHDV。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YNDH/V079/2018株Seg-3基因形成一个单独的进化分支,不属于已报道的东方和西方两种地域型;且其Seg-2基因也不属于已知血清型EHDV形成的A~D 4个基因群,而是单独形成了E基因群。感染牛的回溯检测结果显示,牛感染YNDH/V079/2018株后,虽然未出现临床症状,但被感染牛的病毒血症能够持续11周,血液内的抗体则可持续13周且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直到采血终止。本研究首次报道在我国云南省分离到一种新型EHDV,并分析了其遗传特征和感染特性,为进一步开展该血清型EHD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性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近年来阿卡斑病毒(Akabanne disease virus,AKAV)流行情况,2017—2018年连续2年在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12个边境县采集牛血清,应用cE LISA方法进行AKA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7—2018年共检测牛血清样品1 860份,检出阳性样品108份,阳性率为5.8%,显示这些地区存在一定的AKAV感染;各县AKAV抗体阳性率在0~24.4%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富宁县,2017年和2018年的阳性率分别为24.4%和20.0%,而瑞丽连续2年未检出抗体阳性;黄牛AKAV抗体阳性率(6.6%)高于水牛(4.7%),差异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6.5%)高于境内牛(3.0%),差异显著(P<0.05);养殖场(9.0%)、交易市场(8.4%)、屠宰场(7.6%)的牛AKAV抗体阳性率高于村寨散养户(2.5%),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KAV在云南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的流行,其流行趋势受入境动物影响。结果提示,应继续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AKAV等虫媒病毒病的监控,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E抗体ELISA 检测试剂盒,对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7 383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日龄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调查的139个猪场中有68个场发病,场阳性率达48.92%;7 383份猪血清的阳性率为16.48%。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猪群中的流行范围仍然很广。其中种猪和哺乳仔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1.86%和18.20%。本研究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了方法,为实施该病的根除计划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14年采集广西5市7县7个养殖场313份牛血清,经cELISA检测随机筛选出100份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血清强阳性样品(cut-off值70%)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以调查广西EHDV血清型的存在情况,以及分析其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丰富EHDV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做好EHDV的综合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用P33重组蛋白建立了牛瑟氏泰勒虫病乳胶凝集试验。对81份被检血清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为44.4%,明显高于血涂片镜检法的21.0%(P<0.01),而且在该病流行地区的不同牧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牛的阳性率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试验表明,以P33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具有特异性强、抗原易纯化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地区山羊蓝舌病(BT)流行现状,本研究采用免疫扩散试验对采自广西11个地区的3 646份山羊血清进行BT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地区山羊群普遍存在BT感染,并且血清阳性率存在地域性差异,阳性率为6.3%~45.1%,平均阳性率为20.5%。对不同生长阶段山羊的血清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成年羊的阳性率高于羔羊,分别为22.1%和17.4%,这可能与成年羊接触媒介昆虫的机会较多有关。对BT流行区域分布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广西山羊BT血清阳性率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相关性,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与年平均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和气温是BT流行病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