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制备犬细小病毒特异性抗血清,用犬细小病毒DD株免疫健康易感比格犬,无菌采血后分离血清制备犬抗CPV-2血清。通过SN、ELISA、IFA、HI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犬类常见的5种病毒抗体,说明该血清特异性良好。经测定,该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1∶512;HI效价为1∶1280。应用结果表明,该血清对不同犬细小病毒毒株中和能力相当,对CPV-2感染犬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鸭源鸡杆菌血清抗体诊断方法,通过用鸭源鸡杆菌YT-1株制备抗原,然后免疫健康家兔制备阴阳性血清,建立了鸭源鸡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试验,确定抗原最佳工作浓度,同时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染色抗原与鸡源阳性血清产生明显凝集,而与鸡源阴性血清以及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副鸡嗜血杆菌、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禽腺病毒等病原的阳性血清均不凝集;当抗原浓度为5×109 CFU/mL时,抗原与血清凝集最佳。结果表明,建立的鸭源鸡杆菌血清抗体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开产前后鸡群鸭源鸡杆菌的检测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平板凝集抗体检测方法,试验采用方阵试验方法对15种HPS菌体抗原和阳性血清的交叉凝集反应性进行了研究,从中筛选出能与所有血清型HPS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多价抗原,并测定其特异性。结果表明:各血清型HPS抗原抗体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凝集反应,但没有任何一种血清型的HPS能与全部15种血清型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由各血清型的交叉凝集谱可见,血清1型、6型、7型等三个血清型抗原能覆盖全部15个血清型抗体,据此选择这三个菌株作为多价抗原生产菌株。将其接种于含NAD的TSA平板上,于37℃培养18 h,用pH值为7.2的PBS洗下菌苔并将菌液浓度分别调整至8×10~9cfu/m L,三种菌液用甲醛灭活后等体积混合即为HPS平板凝集多价凝集原,其能与15个血清型HPS抗体发生75%及以上的凝集反应,能凝集HPS的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不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被检的无关疫病的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说明试验制备的多价平板凝集抗原能用于HPS抗体的检测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采用Ni-NTA His.Bind方法纯化pET-28a-ApxⅣ2表达蛋白,以羧化乳胶为载体,经化学交联法致敏乳胶,对致敏条件优化后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在pH 4.7的PBS缓冲液中,乳胶浓度为2%、蛋白质量浓度为1.5g/L,偶联8h后制备的致敏乳胶凝集反应最好,致敏乳胶抗原无自凝现象;与副猪嗜血杆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血清不发生凝集;批内重复、批间重复试验很稳定;阳性血清敏感性可达1∶32。对比试验中与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80%,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试验初步建立了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毒素抗体的乳胶凝集方法,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新型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E.sakazakii)的技术,本研究采用有机活性染料与抗体共修饰二氧化硅活性微球制成单分散免疫彩色二氧化硅微球(Immune colored silica nanoparticles,ICSN),建立了快速的E.sakazakii新型凝集检测技术。扫描电镜检测显示,利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彩色二氧化硅纳米微球(Colored silica nanoparticles,CSN)大小均匀(约70μm),分散程度好。通过ICSN凝集试验检测E.sakazakii结果表明,该新型凝集技术对目标菌的检测范围为6×103cfu/mL~6×109cfu/mL,其凝集结果清晰、直观、易于判别;重复性和稳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采用ICSN建立的新型凝集技术具有灵敏、快速、稳定、简便、准确及低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快速检测E.sakazakii,并为其它病原性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了丰富我国延边地区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疫苗及诊断试剂做前期基础工作。采集延边州敦化市地区疑似犬细小病毒感染病犬的粪便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同步接种猫肾细胞(F81),盲传至细胞出现明显病变,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到的病毒可使F81细胞出现特异性病变、电镜下可见清晰的病毒粒子、其培养物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且能被特异性阳性血清所抑制、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呈阳性、免疫荧光试验可见培养物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针对其VP2序列建立的进化树显示其与new CPV-2b型犬细小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分离出1株犬细小病毒,分离的病毒为new CPV-2b型,命名CPV-DH-3株。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603-1609
为实现对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绝对定量检测,建立了检测中和抗体的均值荧光复合技术。用狂犬病毒糖蛋白标记带有荧光物质Eu3+的纳米微球载体,并用其特异性结合已捕获的中和抗体,根据荧光强弱判定抗体效价。通过试验我们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荧光强度与中和抗体效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能达到0.99以上;而且检测灵敏度能达到0.01IU/mL;另外此方法对犬温热病毒和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不产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且与金标准FAVN的符合率达到98%。此方法不仅能够用于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特异性检测,而且能够实现绝对定量检测;在狂犬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动物的检验检疫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方法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抗体检测,将兔抗羊二抗和重组N蛋白分别作为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PRRSV荧光微球抗体检测方法,采用ROC曲线确定本方法的判定临界值,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符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PRRSV荧光微球抗体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到32倍稀释的阳性血清,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为3.7 1%~8.99%;与美国爱德士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1.3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RRSV荧光微球抗体检测方法性能稳定、结果可靠,为PRRSV抗体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犬细小病毒(CPV-2)的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和NS1基因相关检测。根据Gen Bank中收录CPV-2的NS1基因序列(KM014813),应用Oligo6.0软件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为346bp,通过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试验,证实已成功建立了CPV-2-NS1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35例疑似CPV-2感染病例进行检测,PCR方法检出24例阳性,免疫胶体金检测卡检出16例阳性,提示PCR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血清型只有一种的条件下,常用疫苗CPV-2型和CPV-2a病毒免疫血清抗体对国内流行CPV-2a病毒的中和率,试验将藏獒源CPV-2a毒株(105 TCID50/100 μL)和CPV-2(104.5 TCID50/100 μL)疫苗接于F81细胞增殖,PEG6000法浓缩制成免疫原,各免疫新西兰长白兔3只,间隔2周1次,共免疫4次。收集血清纯化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和血清中和试验(SN)分别用2种抗体中和CPV-2、CPV-2a病毒,对两者保护率进行初步评价,并对本地感染CPV-2a的4只犬,每组2只进行治疗,每日跟踪白细胞消长规律。结果显示,CPV-2a多抗中和国内流行病毒CPV-2a的HI抗体、中和抗体水平都极显著高于CPV-2多抗(P<0.01),而中和CPV-2病毒的HI抗体、中和抗体水平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CPV-2a多抗组治疗能较快恢复正常值,2组白细胞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CPV-2a多抗与常用CPV-2型疫苗免疫抗体相比能高滴度的中和CPV-2a,更适用于中国犬细小病毒的防制,对研发新型生物制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Toll样受体3(TLR3)是激发机体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为了制备能与天然结构的鸡TLR3(chTLR3)蛋白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将前期构建的可以在细胞内表达的真核重组质粒pVAX1-Igk-chTLR3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hTLR3单克隆抗体;并应用该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镉中毒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脾内chTLR3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获得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株单个细胞染色体数量为(94±2)条,细胞上清效价为1∶25,抗体亚类鉴定为IgG3,细胞上清能够与原核表达的chTLR3胞外区蛋白及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chTLR3特异性结合。应用此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均能够在对照组和染镉组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脾内检测到chTLR3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具有天然活性的chTLR3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研究chTLR3在鸡组织细胞的分布定位、表达变化,为示踪chTLR3蛋白分布、表达及研究其在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绍鸭β-防御素(avianβ-defensins,AvBDs)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5只20日龄SPF绍鸭,随机分为攻毒组(27只)和对照组(18只),攻毒组采用滴鼻点眼的途径(108.38 EID50)接种鸭源NDV强毒株(Md/CH/LGD/1/2005),对照组接种磷酸盐缓冲液。在攻毒后24和48h,从对照组及攻毒组各随机取6只鸭屠宰,分别采集肾脏、肺脏、气管、腺胃、骨髓、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法氏囊9个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样品中9种AvBD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剩余鸭每天持续观察,每隔4d采血1次,直至24d,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于攻毒后24、48、72和120h采集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以确定排毒周期。结果表明,感染该NDV毒株后,鸭没有临床发病症状和死亡情况发生;感染后鸭排毒开始于攻毒后第1天,到第5天停止,在攻毒组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中均检测到ND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该NDV能够诱导鸭体内产生抗NDV特异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4h,部分鸭组织中AvBD1、AvBD2、AvBD5、AvBD6、AvBD9和AvBD16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48h,AvBD1和AvBD6在部分鸭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感染后48h法氏囊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脾脏中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感染后24h的表达量。综上所述,该鸭源NDV毒株感染可诱导绍鸭体内在早期产生天然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与病毒在机体内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方法,本研究以PEDV的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PO),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PED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DPO引物的有效退火温度范围较宽(45℃~65℃);在测试的10种病毒中仅PEDV为阳性扩增结果,其余病毒为阴性结果,特异性较强;对PEDV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可达1.64×10^1拷贝/μL,敏感性较高;组内、组间重复性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对采集的272份临床仔猪腹泻样品(粪便、小肠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PEDV阳性样品39份,阳性率为14.34%,与常规RT-PCR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92.31%;本研究建立方法检测的阳性样品经PEDV N基因测序鉴定,确实均为PEDV阳性样品。本研究建立的基于DPO引物检测PED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PEDV的准确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鸡源乳酸杆菌pPG-XLFEC/M11对雏鸡抵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的作用,本研究利用IBDVCEF94株感染DF-1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的细胞活性,利用qRT-PCR检测病毒载量,结果显示重组乳酸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可以抑制IBDV在DF-1细胞内的增殖;以重组乳酸菌pPG-XLFEC/M11饲喂雏鸡,利用IBDV强毒UK661株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饲喂重组菌的雏鸡相比于对照组,IBDV的感染对其组织器官的损伤较小,总免疫球蛋白IgG和SIgA含量增加,细胞因子IL-6、IL-8、TNF-琢和IFN-酌以及TLR2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提高了雏鸡的存活率。本实验结果表明,重组鸡源乳酸杆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对雏鸡具有一定的抗IBDV感染的作用。本研究为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鸡源乳酸杆菌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为禽类疾病的预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纯化后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糖蛋白(GP)作为抗原,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优化,建立间接血凝抗体检测方法。以EBOV高免马血清、纯化的IgG和精制免疫球蛋白F(ab’)_2为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EBOV抗体,与马尔堡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得的抗体效价增长规律相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EBOV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为EBOV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长春地区狐狸、貉和家兔养殖场的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情况,基于十二指肠贾第虫GDH基因位点分别设计2对引物,对养殖场的120份狐狸粪便样品、60份貉粪便样品和148份家兔粪便样品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来自狐狸的粪便中检测出阳性样品44份,阳性率为36.7%,基因型均为基因亚型AI;6份貉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0.0%,基因型均为集聚体D;41份家兔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7.7%,其中4份是集聚体B,其他是集聚体A中的基因亚型AI。结果发现在长春地区貉感染贾第虫集聚体D,长春地区的狐狸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家兔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和B。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十二指肠贾第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和乳酸菌对青年鸽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与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80日龄左右的雌性青年鸽384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其中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CFU/kg丁酸梭菌、5×10^9CFU/kg乳酸菌和5×10^9CFU/kg乳酸菌+1×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7d,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0%、32.0%和22.0%,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与A组相比,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4)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提高(P<0.05),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卵巢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乳酸菌能够提高青年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青年鸽的生长性能,对青年鸽的繁殖潜力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不同季节收获的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对绵羊采食量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0.37±2.15kg的乌珠穆沁公羊1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分别饲喂四季收获的星星草。试验绵羊采取单笼饲养,预饲期15d,正式试验期7d,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绵羊四季采食星星草干物质含量分别为412.42、639.23、741.49和321.30g/d,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秋季星星草有机物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不同季节的星星草对绵羊的碳、氮采食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喂不同季节星星草的绵羊均处于氮的负平衡状态,分别为-1.12、-0.78、-0.13和-3.16。总之,星星草低的含氮量和采食量是限制星星草饲喂价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青贮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消化且能够长期保存,是反刍动物日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青贮饲料在收获、发酵以及取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其中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伏马菌素以及其他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反刍动物摄取发霉青贮饲料,会对其生产性能及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加强青贮饲料收获前、青贮过程及饲喂期的管理,对于减少反刍动物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至关重要。此外,某些霉菌抑制剂或微生物接种剂也可降低毒素的污染水平。本文主要就青贮饲料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霉菌、霉菌毒素以及其对反刍动物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控制青贮饲料制作和饲喂过程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降低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凝结芽孢杆菌是一类可以形成芽孢的产乳酸细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制剂进入胃肠道系统后,以芽孢的形式存在,对胃酸有很强的抵抗力,不易失活,在胃肠道系统中可以很好的发挥其生物学特性。因此,凝结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类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本文综述了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在断奶仔猪、肉鸡和水产动物方面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