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布鲁氏菌活疫苗A19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的影响,选取90头3~4月龄布病抗体阴性犊牛,通过颈部皮下免疫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测定免疫后4h、8h、24h、48h、72h和120h的犊牛体温变化,检测免疫30d后转阳性和排菌情况,免疫后90d检测抗体转阴水平。结果表明,犊牛免疫布鲁氏菌活疫苗A19后,体温变化明显,免疫后30d抗体转阳率100%,部分牛只可通过阴道向外界排菌,免疫后90d转阴率达到78.4%。本试验为牧场布病疫苗的使用及建立合理的布病净化程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鼠对温和气单胞菌口服缓释微球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As)Z-1株灭活全菌液,以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成微球疫苗,口服免疫ICR小鼠,测定了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对活菌攻击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小鼠微球疫苗口服免疫后第4周,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均可达到与灭活菌液注射组相当的水平(P>0.05),明显高于灭活菌液口服组(P<0.01);免疫后第7~12周,微球疫苗口服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灭活菌液注射组(P<0.05);微球疫苗口服组和灭活菌液注射组的免疫保护力均为87.5%,而灭活菌液口服组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与对照组死亡率相同(100%).结论认为,中华鳖气单胞菌口服微球疫苗具有缓释作用;以可生物降解的微球作为中华鳖气单胞菌口服疫苗的载体系统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以下简称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规律及向外排菌的风险,使用A19疫苗免疫30头3月龄奶牛,在首免和加强免疫后3个月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抗体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液以及口鼻、阴道拭子的布鲁氏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6 d,奶牛抗体开始出现阳转,60 d后绝大部分奶牛抗体转阴,而加强免疫后3d,又出现抗体阳转;仅在首免后2 d内的阴道拭子和首免后6 d内的血液中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而在口鼻拭子中以及其他时间点的血液和阴道拭子中均未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结果表明,A19疫苗免疫奶牛抗体阳转快,排菌期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疫苗免疫是畜间布病流行率较高地区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辽宁省建昌县经过多年实践,创新出一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阴道途径免疫S2疫苗的新型家畜免疫技术。为了解该技术对家畜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免疫了3只山羊,在免疫1个月后检测其抗体滴度、体内含菌量,观察脾脏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3只免疫山羊均抗体阳转,所有采集的脏器均未分离到布鲁氏菌,且脾脏和肝脏未出现布病相关病理变化。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阴道途径对羊进行S2疫苗免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大肠杆菌(E.coli)外膜蛋白酶T(OmpT)的免疫原性及对小鼠的免疫效率,本研究将原核重组表达纯化的OmpT蛋白(rOmpT)免疫小鼠,并以灭活的E.coli 308-2全菌疫苗株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其抗体效价、体外调理吞噬作用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攻毒试验进行保护效率评价。结果表明rOmpT免疫组在二免后14 d其抗体水平可以达到峰值(1∶64 000),并且其抗血清具有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对E.coli的吞噬作用;同时,重组蛋白与全菌免疫组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鼠体内IL-4和IFN-γ的表达。而且重组蛋白免疫组对4个进化种系(Phylogenetic group)的E.coli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均为60%左右,比全菌免疫组高约10%。研究结果显示rOmpT比全菌灭活E.coli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更有效免疫保护作用,表明rOmpT可以作为E.coli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接种布鲁氏菌疫苗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布鲁氏菌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标明可以通过口服或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免疫。董炳梅等[1]经阴道途径给小鼠接种布鲁氏菌S2疫苗,然后检测树突状细胞等免疫因子的变化,认为阴道接种疫苗后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多,并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本研究尝试通过阴道途径对羊只进行布鲁氏菌病S2疫苗的免疫,然后检  相似文献   

8.
犬瘟热病毒H、F、N基因试验免疫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LPH、pVAXLPF和pVAXLPN为基因疫苗,分组进行了免疫小鼠试验,对免疫鼠体内免疫应答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基因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pVAXLPH pVAXLPF pVAXLPN 3个基因混合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3次后血清中抗CDV ELISA抗体效价为0.332,而免疫前为0.158;抗CDV中和抗体效价为1∶(4~16);CD4 T/CD8 T比值为2.05±0.38,而对照组为1.99±0.56;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DVLP及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值分别为0.384和0.356。基因疫苗免疫犬试验中,进行了单用基因疫苗免疫和基因疫苗与CDV弱毒疫苗联合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基因疫苗免疫3次后,血清中抗CDV ELISA抗体效价为0.296,抗CDV中和抗体效价为1∶(8~32)。基因疫苗免疫2次,再使用弱毒疫苗加强免疫1次,血清中抗CDV ELISA抗体效价为0.433,抗CDV中和抗体效价为1∶(16~64)。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疫苗,解决现有A19、S2和M5等弱毒疫苗存在较强毒力可感染人,且无法通过血清学方法将其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进行鉴别区分的问题,本试验将含有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E的质粒转化至A19疫苗株,构建菌影疫苗(A19-BG)菌株,并检验其遗传稳定性及对小鼠的安全性、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构建成功的A19-BG菌株传代20代仍稳定,热诱导48 h后可完全灭活,菌体穿孔明显。A19-BG疫苗免疫小鼠7 d后免疫部位无不良反应,14 d后脾脏无可见病理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脏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一免和二免后14 d,免疫小鼠的布鲁氏菌抗体、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持续升高,产生了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布鲁氏菌2308强毒株攻毒免疫小鼠,免疫保护率可达87.5%,保护效果良好。结果表明,构建的A19-BG疫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布鲁氏菌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0.
肉仔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宝鸡某鸡场对内仔鸡新城疫的免疫情况,对免疫接种后鸡群随机采血分离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测定血清抗体效价,评价疫苗免疫对鸡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用Clone-30株、La Sota株做4单位毒测得血清抗体效价均在25以上,而用当地分离株测得同样血清的抗体效价在21~22之间,并且试验后期鸡群发病.结果表明此次免疫...  相似文献   

11.
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幼畜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笔者拟对采用微囊包被技术制备的羊大肠杆菌灭活口服疫苗对大鼠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将制备的羊大肠杆菌蜂胶佐剂灭活苗作为芯材,天然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囊化口服疫苗。微囊化口服疫苗的含菌量为7.52×1011菌·g-1。100只成年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组和微囊包被口服疫苗组(再分为基础剂量、10倍基础剂量和20倍基础剂量三组),免疫后采用微量凝集试验和本室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并对细胞和黏膜免疫进行检测。微量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7d各试验组即可产生抗体,免疫后28d时抗体效价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各试验组特异抗体转阳,并持续到28d。口服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注射组无差异(P0.05),且各口服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后35d口服试验组特异抗体转为阴性,而注射组可维持到35d;T淋巴细胞转化结果显示,免疫7d后,三个口服剂量组的S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注射组(P0.05)。免疫后口服各剂量组的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和注射组,21d后sIgA含量达到高峰。微囊包被口服疫苗能够产生与注射组同样的体液免疫,同时还可以刺激大鼠机体产生较好的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荧光假单胞菌疫苗对异育银鲫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其在赤皮病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尔马林灭活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amonas fluoroscens)全菌疫苗、菌体外膜蛋白(OMP)疫苗作为免疫原,以平均体重100.0g±15.0g的健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为试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原(浓度分别为1.0×108/mL、0.2mg/mL)免疫,剂量为0.2mL/尾,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免疫注射1、2、4、7、14、21、28、35d后对试验鱼尾静脉采血,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2种免疫原均可诱导异育银鲫外周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血清抗体效价均升高。免疫注射35d后活菌攻毒,福尔马林灭活荧光假单胞菌苗(F-PF)组的免疫保护率为61.1%,OMP组的免疫保护率为72.2%,OMP组的免疫保护效果优于F-PF组。证明2种免疫原均通过促进异育银鲫血细胞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针肌内注射流感疫苗免疫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用有针肌内注射免疫作为对照,通过观察评价局部接种效果,并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疫苗免疫后的血抑抗体效价及鸡胚中和试验评价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无针肌内注射30μg HA抗原量可达到免疫的最佳效果。与有针肌内注射相比,无针肌内注射能产生对各型别病毒的更好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性抗体。结果表明,无针肌内注射四价流感裂解疫苗安全、有效,将为流感疫苗快速大规模接种提供新的策略,为无针注射免疫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DotELISA检测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疫苗免疫狐的抗体水平及其哺乳仔狐的母源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接苗后4天开始产生抗体,7天阳转率727%,10天时免疫狐100%抗体阳转,21~30天抗体效价达高峰。接种后6个月血清抗体仍在1∶640以上,哺乳仔狐母源抗体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降低。30日龄前,平均抗体效价(GMT)为1∶226,以后逐渐降低。50日龄抗体效价只有1∶12。通过免疫抗体与攻毒保护相关性测试,抗体效价在1∶320以上,能抵抗100个ID50狐阴道加德纳氏菌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15.
用超声波破碎并采用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进行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提取,提取物经SDS-PAGE电泳检测后制备成疫苗,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SPF小鼠,于免疫前及免疫后每隔1周分别收集血清.以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同时用不同血清型大肠埃希菌菌株与免疫血清做玻板凝集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在免疫小鼠后的第28天左右机体内的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免疫血清能够与不同菌株发生凝集反应且不同菌株对小鼠的攻毒都具有免疫保护力,说明外膜蛋白不仅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而且对不同菌株具有交叉免疫保护力,因此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可望适用于防控猪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索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以免疫母貂所生仔貂为研究对象,采集21、30、45、60日龄仔貂血清,测定水貂病毒性肠炎母源抗体HI效价(MEV HI);选取25只47~52日龄健康水貂接种制备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前后14 d采血测定MEV HI效价;免疫后14 d进行水貂肠炎病毒攻毒临床症状观察,并测定粪便HA效价;攻毒后14 d对濒死和存活水貂安乐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母貂所产仔貂的MEV HI效价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1日龄时较高,45日龄时少部分仔貂MEV HI效价<1:32,60日龄时大部分仔貂HI效价≤ 1:4;使用制备合格疫苗免疫后14 d对照组水貂的MEV HI效价均不高于1:4,免疫组MEV HI效价升高至1:64~1:512;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免疫组水貂100%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的攻击,水貂的精神、饮食、粪便等均未见异常,且攻毒后粪便HA效价为1:8~1:16;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能够很好地阻止病毒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复制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免疫母貂所生仔貂21日龄时体内抗体效价最高,制备的疫苗免疫50日龄左右的水貂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并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能够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成年绵羊经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后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灌服100亿菌""灌服200亿菌"和"肌注50亿菌"三种不同免疫方法,对试验羊进行布鲁氏菌病S2株疫苗的免疫接种。在接种前和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试验羊血清样品,用虎红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肌注组抗体上升较快,于免疫后10天达到峰值,然后快速下降,90天后下降速度减缓,但在180天时RBT和SAT阳性率仍分别为63.2%和84.2%,SAT平均凝集效价为1:178.9。2个口服组均在免疫20天后抗体达到最高,以后下降,分别于90天和120天降到最低,然后有所回升并维持在低水平波动;至180天时,口服组的RBT阳性率均下降为0,SAT阳性率分别下降为40.9%和23.1%,SAT平均凝集效价分别降至1:40.9和1:18.2。[结论 ]对采用布鲁氏菌病S2株活疫苗口服免疫6个月以后的羊群,可用虎红凝集试验进行布鲁氏菌病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种途径(点眼和饮水)给6组12日龄雏鸡分别免疫3株新城疫(ND)疫苗,第6不接苗作为对照,连续7周每周检一次血清中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并研究其对攻内脏型强毒NDV的保护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攻毒前LaSota株通过点眼途径产生的HI抗体途径最高而Mudteswar株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低。从攻毒保护情况看,所有3株疫苗点眼比饮水途径的保护率高,同时注意到攻毒前后的HI抗体效价呈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免疫后的绵羊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育肥羊和怀孕母羊各100只,分别用皮下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法,开展了3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对育肥羊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0%,90 d降至22.7%;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85.4%,90 d日降至0;个别3月龄以下育肥羊对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会发生一定程度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活疫苗(M5-90株)对怀孕母羊皮下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90 d降至14%;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95.9%,90 d降至6.4%;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能造成一定比例的母羊流产和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不宜用于3月龄以下羔羊和怀孕母羊的免疫。  相似文献   

20.
对自制乳房炎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效价进行评估.用甲醛37℃过夜灭活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分别制备蜂胶灭活疫苗、转移因子灭活苗及无佐剂疫苗,接种泌乳期奶山羊后,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免疫羊的血清和乳汁,ELISA测定血清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经甲醛灭活彻底;与免疫前相比,血清和乳汁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