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多态性对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PCR-RFLP法,对3个鹌鹑群体(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北京白羽鹌鹑)进行ESR1基因外显子8的多态性检测,并与鹌鹑早期生长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SR1基因外显子8在3个鹌鹑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TT、CC、CT基因型,ESR1基因外显子8在北京白羽鹌鹑和朝鲜鹌鹑中都以TT基因型频率为最高(0.708和0.500),而在中国黄羽鹌鹑中以CT基因型频率为最高(0.521)。在中国黄羽鹌鹑群体中CC基因型的体重、胸宽、胸深、胸骨长、体长显著性高于TT基因型(P0.05);朝鲜鹌鹑的TT基因型胫长和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鹌鹑ESR1外显子8多态性对北京白羽鹌鹑的早期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ESR1基因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候选基因应用于蛋用鹌鹑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SLA-DQB基因作为猪抗病育种辅助选择标记的可能性,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八眉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与仔猪腹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眉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并不丰富,仅检测出3个等位基因和5种基因型,其多态信息含量为0.23,遗传杂合度仅为0.24;八眉猪DQB基因外显子2变异程度比较低。该群体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1)。仔猪腹泻与性别不相关(P0.05),与DQB基因外显子2的基因型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AA和AB基因型腹泻评分均极显著高于AC、BB和CC基因型(P0.01)。不同性别DQB外显子2的基因型对仔猪腹泻的影响不同。在公猪中,AB基因型个体的腹泻评分高于AA、AC、BB、CC个体(P0.05);而在母猪中,AA和AB腹泻评分极显著高于AC、BB和CC(P0.01),可见性别影响了DQB外显子2基因型与腹泻之间的关系。说明八眉猪DQB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较低,其基因型对仔猪腹泻有影响,可作为猪抗病育种的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羊A-FABP mRNA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南江黄羊A-FABP基因部分外显子3、内含子3和外显子4序列,利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寻找南江黄羊A-FABP基因的多态性,采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南江黄羊A-FABP基因第3内含子和第4外显子序列上分别发现T143C和T546C2个点突变位点,其中T546C位点为同义突变,这2处突变各自产生3种基因型CC、TC和CC,χ2检验显示,这2个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且在南江黄羊群体中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T143C位点TC基因型公羊个体的成年胸围显著长于TT型(P〈0.05);T546C位点CC基因型公羊个体的周岁体长显著长于TT基因型(P〈0.05),TC基因型母羊个体的6月龄体质量和胸围均显著长于CC基因型(P〈0.05),其余生长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江黄羊A-FABP基因第3内含子和第4外显子多态性可能对个体生长性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708只中国奶山羊的weaver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外显子4位点和3-UTR存在4处多态性,即G5896A、T6256A、C99045T和C99116T,分别由Mlu Ⅰ,AsuⅡ、Taq Ⅰ和Hha ⅠPCR-RFLP检测.与泌乳性状关联分析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的Mlu Ⅰ、AsuⅡ和Hha Ⅰ位点的3种基因型对乳脂、乳蛋白质、乳搪、非脂乳固体和总乳固体影响均不显著(P>0.05),其中在第2胎,Asu Ⅱ位点AA基因型的泌乳量显著高于AT和TT基因的(P<0.05).西农萨能奶山羊的Taq Ⅰ位点的TT型个体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显著高于CC和TT型个体的(P<0.05),其中在第1胎,TT和CT基因型奶山羊的泌乳量显著高于CC基因的(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新疆军垦型细毛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内切酶Pst I 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表明:基因型BB和等位基因B是军垦型细毛羊的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经X2适合性检验,新疆军垦型细毛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Pat I酶切位点处于Hardy-W...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京海黄鸡、AA鸡和尤溪麻鸡IGF-Ⅰ基因5′非翻译区(EF488284)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5′非翻译区共发生2个SNP突变位点。43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url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67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ai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PCR-RFLP结果显示2个突变位点完全连锁,产生AA/CC、AB/CD和BB/DD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3个品种中分布不一致,AA鸡为纯合型(AA/CC),在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出现3种基因型,可以作为新的标记位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关联性,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中国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TLR4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TLR4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试验共检测到2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TLR4基因5'侧翼区存在SNP -226 G>C突变,经PCR-RFLP检测发现3种基因型:GG、G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8、0.482和0.310;外显子3存在SNP 1760 C>T突变,经PCR-SSCP检测发现3种基因型:CC、TC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38、0.225和0.007,以上2位点均偏离Hardy-Weinberg 平衡。对于SNP -226 G>C位点,基因型个体的SCS差异不显著;对于SNP 1760 C>T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和TC基因型个体(P<0.01)。SNP 1760 C>T的CC基因型对于中国荷斯坦牛的SCS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京海黄鸡、AA鸡和尤溪麻鸡IGF-I基因5'非翻译区(EF488284)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5'非翻译区共发生2个SNP突变位点.43 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url 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67 bp位置发生A→G的突变导致Tai Ⅰ酶切位点发生改变.PCR-RFLP结果显示2个突变位点完全连锁,产生AA/CC、AB/CD和BB/DD 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3个品种中分布不一致,AA鸡为纯合型(AA/CC),在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出现3种基因型,可以作为新的标记住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k-CN基因第5外显子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检测k-CN基因第5外显子,检测出3种基因型(TT型、TC型、CC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1,0.328,0.031,采用SAS 8.02软件对4个产奶性状与k-CN基因第5外显子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率(F)、乳蛋白率(P)、体细胞数(SCC)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P极显著相关(P<0.01),对校正305天产奶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滩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作,试验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了滩羊OB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滩羊OB基因多态性与体重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滩羊OB基因外显子3扩增区域第253位存在一个CT的点突变,未发现突变纯合体。经卡方检验,该突变产生的BB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频率未偏离Hardy-Weinbery平衡,其中AB基因型为控制滩羊体重的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05。经关联性分析,该突变对滩羊3月龄、6月龄体重的影响显著(P0.05)。互作效应的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系。【方法】 挑选120头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PDK4基因第1~1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参数等。利用SPSS 21.0软件对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熟肉率、肉嫩度、失水率、p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外显子8和外显子11上共检测到3个SNPs;PDK4基因第8外显子57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57C),且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PDK4基因第11外显子在330和389 bp处存在2个SNPs位点(G330T和C389T),在G330T位点上存在GG、GT和TT 3种基因型;在C389T位点上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第8外显子G57C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第11外显子的G330T和C398T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第8外显子G57C突变位点属于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等位基因数为1.1429,表明其在中国草原红牛中的变异较小;第11外显子G330T和C398T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0.25<PIC<0.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6431和1.6447,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遗传信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DK4基因第8外显子中G57C位点GG和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第11外显子G330T位点GG基因型滴水损失和初水分量显著高于GT基因型(P<0.05);GG基因型肉嫩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389T处CT基因型失水率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5)。【结论】 PDK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相关,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POU1F1基因的多态性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藏鸡和泸宁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及测序方法对POU1F1基因的外显子2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其生长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藏鸡和泸宁鸡POU1F1基因外显子2处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C/T)变异,呈现出CC、CT、TT三种基因型,其中C基因为优势基因,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两个鸡群在该位点基因杂合度均较低,PIC0.25,属低度多态性;经卡方检验,在该位点藏鸡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泸宁鸡则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泸宁鸡6周龄时,CC基因型个体体重显著高于CT型(P0.05),其他周龄之间无显著差异;藏鸡和泸宁鸡均表现出CT基因型的生长态势较纯合子好;泸宁鸡6~7周龄和10~11周龄CT型个体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的周增重率(P0.01);9~10周龄CT基因型个体的周增重率显著高于CC型个体(P0.05);藏鸡和泸宁鸡POU1F1基因外显子2多态位点(C/T)中,C基因为优势基因,而CT基因型是控制泸宁鸡早期生长速度的优势基因型。说明POU1F1基因的多态性是鸡早期生长速度的一个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GH基因多态性对早胜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确定可用于肉牛新品种选育的优势基因型。[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了GH基因第2外显子及第5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应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体尺及肉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GH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2处SNPs,产生了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为0.21,属于低度多态;第5外显子存在3处SNPs,产生2个等位基因了和2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为0.32,属于中度多态。相关性分析表明,第2外显子,初生重和6月龄重,BB型与AB显著高于AA型(P0.05);周岁重,BB型显著高于AA型与AB型(P0.05);第5外显子,初生重、6月龄重、周岁重及肉用指数,CD型都显著高于CC型(P0.05)。[结论]GH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性更为丰富,选择潜力较大,可以作为早胜牛肉用方向选育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Leptin Exon3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检测了Leptin基因第三外显子,并通过SAS软件(8.02)对4个产奶性状与Leptin Exon3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TT型、TC型、CC型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6,0.063,0.031;3种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305 d产奶量、乳蛋白率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TC型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CC型(P0.05),TC型乳蛋白率显著高于CC型(P0.05)。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NCAPG-DCAF16基因区域在德州驴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以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而得到显著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德州驴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DNA混池测序技术对NCAPG-DCAF16基因区域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基于DNA混池测序结果,运用质谱分型技术对227头德州驴群体中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基因型与初生、3月龄、6月龄3个时期相关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通过DNA混池测序发现,NCAPG基因上的SNPs位点包括第9内含子上rs1(T>C),第11内含子上rs2(A>G),第19内含子上rs4(C>G),第8内含子上rs5(C>G);DCAF16基因第2外显子发现一个同义突变,即位点rs008(A>G)。2)初生时期的关联分析显示,rs1位点基因型CC个体的平均尻长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3月龄时期各基因型的表型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6月龄阶段,基因型为TT个体的平均胸宽与CC个体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TT和CT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管围均显著高于CC个体(P<0.05)。3)rs4位点的关联分析揭示了GG基因型个体在初生时期的平均胸深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3月龄时期各基因型之间的平均表型值无显著差异(P>0.05);CC基因型个体6月龄时期的平均胸宽和管围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4)rs008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基因型之间初生时期的表型值无显著差异(P>0.05);AA、GA基因型个体3月龄时期的体重、体高和尻高都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AA、GA基因型个体6月龄时期的体高和胸围都极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GA基因型与GG基因型个体间的胸深、尻高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GA基因型个体的尻宽显著高于GG和AA基因型(P<0.05)。5)根据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rs1、rs2、rs4和rs5的组合基因型在德州驴群体中有5种。关联分析结果揭示了TTAACCCC组合基因型个体6月龄时期的平均胸宽显著高于CCGGGGGG组合基因型(P<0.05)。综上,德州驴群体中NCAPG-DCAF16基因区域5个SNPs位点对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rs008位点与德州驴体重、体高等重要生长性状极显著相关,可用于德州驴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德州驴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及PCR-DS方法,对哈萨克羊群体BMP15基因FecXG和FecXB及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BMP15基因FecXG和FecXB位点均未出现多态性,在第2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第775位点发生G→C的突变,出现G/C的杂合.优势基因型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小于0.25,属于低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不同产羔数母羊群体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该突变位点可以作为控制绵羊多胎产羔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山羊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以山羊为材料,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检测了MSTN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其群体遗传结构,并探讨了基因多态性与多个体重、体尺及屠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MSTN基因5′调控区-662bp处C→T转换导致7个群体有TaqⅠ多态,表现CC、CT、TT 3种基因型。波尔山羊CC基因型频率比3个地方品种的CC频率要高,而TT型相反。波尔山羊的等位基因C频率较T高,而地方品种T比C高。除纯种波尔山羊外,其他5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1);SSCP检测外显子3后发现,7个群体均存在NN、NM、MM 3种基因型,均没有CTNN和CT-NM型个体,并且在波尔山羊中也没TT-NN和TT-NM型,F1也没有TT-NM型,3个地方品种中也未检测到TT-MM型个体。MSTN基因的5′调控区对断奶重、净肉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CC型极显著或显著大于TT型;该位点与后躯肉重也有关(P0.01),但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3个指标上均发现有CCCTTT的规律。同时该位点对肝重也有显著影响(P0.05),CT型显著大于TT型(P0.05)。MSTN基因的外显子3对净肉重、后躯肉重和肝重有极显著效应(P0.01),MM极显著或显著地大于NN型,并且在数值上表现为MMNMNN;5′调控区和外显子3的交互作用对断奶重、后躯肉重和肝重有显著影响(P0.05),CC-MM型比其他组合基因型表现更重的断奶重、后躯肉重和肝重。以上结果表明:MSTN基因的5′调控区和外显子3的不同分子特征,可用于山羊相应肉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早胜牛CD36基因第三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及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取300头健康的早胜肉牛,采用PCR-SSCP技术、DNA测序技术对早胜牛CD36基因第三外显子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通过SPSS 19.0软件分析SNP位点与早胜牛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早胜牛不同组织器官中CD36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其遗传变异与生长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D36基因第三外显子在59 415 bp处存在一个SNP,具有GG、GC和CC 3种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G59415C位点,CC和GC型体重极显著高于GG型(P0.01),CC型体斜长显著高于GG型(P0.05),CC型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显著高于GG型(P0.05),背膘厚度显著高于GG型和GC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GG和GC型(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腿肌、背最长肌和肝脏中mRNA表达量以CC型最高,GC型次之,GG型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59415C位点对早胜牛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影响较大,可作为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分子标记位点,CC型为优势基因型,可作为生长性状和肉用性状的候选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和努比亚山羊3个品种为实验群体,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BMP15基因的多态性,并探讨其多态性对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为山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在线软件预测BMP15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利用Excel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利用POPGEN软件计算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并对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用SPSS软件对3个山羊群体BMP15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P15基因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BMP15基因在外显子2处存在突变位点C6260G,3个山羊群体在此突变位点处均存在3种基因型CC、GC、GG;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和努比亚山羊χ2检验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贵州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表现为中度多态,酉州乌羊表现为低度多态;GG基因型个体在贵州黑山羊群体中产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和GC基因型个体(P0.05),GC基因型个体在努比亚山羊中的产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和GG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在酉州乌羊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山羊BMP15基因的突变与其繁殖性能有关,可能是影响山羊繁殖率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对东佛里生羊生长性状的影响。从324只东佛里生羊全血中提取DNA,对MSTN基因外显子序列和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序列进行PCR扩增,采用一代测序技术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分析不同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东佛里生羊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东佛里生羊MSTN基因外显子中未检测到突变;在3'-UTR区的272 bp处存在G→A单碱基突变,该位点只检测到AG和AA基因型,且AA基因型频率高于AG基因型;在5'-UTR区的176 bp处存在C→A突变,该位点只检测到CC和AC基因型,且CC基因型频率高于AC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东佛里生羊群体MSTN基因3'-UTR-272和5'-UTR-176位点的纯合度分别为0.827和0.887,杂合度分别为0.173和0.113,2个位点的多态性均较低(PIC<0.25),其群体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关联分析发现,3'-UTR-272位点AG基因型体斜长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5'-UTR-176位点CC基因型胸围显著高于AC基因型(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东佛里生羊MSTN基因3'-UTR和5'-UTR突变位点可作为其目标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