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茧层丝胶溶失率与初期溶解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试验条件下,茧层初期溶解速度和溶失率对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8℃为最高。短时间内煮茧(2—11min)初期溶解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初期溶失率稳中有升。作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在短时间内煮茧,茧的表层与内层小分子量丝胶和其他物质的溶出与大分子丝胶膨润后溶出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传统的烘茧煮茧缫丝工艺进行改进,提高制丝生产效益及蚕蛹的利用价值,对干冰杀蛹及NaOH低温短时间煮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1g干冰处理1.5g蚕茧30min,鲜茧的杀蛹率可达70%以上;煮茧的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0.1%的NaOH在温度45℃条件下对干冰冻茧浸渍处理10 ̄15min,茧层丝胶溶失率为3 ̄5%,达到制丝生产对丝胶溶失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陈荣新 《蚕桑通报》1990,21(2):31-35
蚕茧的荧光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丝胶部分’不同荧光色的蚕茧丝胶的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不同,从而确立了蚕茧的荧光色表现与蚕茧解舒间的紧密关系,为蚕茧荧光色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目前荧光色的应用有荧光评茧;育成限性品系;并可应用荧光色的表现,分别用不同煮茧条件煮茧,提高解舒率,降低缫折等。荧光色的应用,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5.
烘茧工艺条件对茧丝性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烘茧工艺条件,相同的煮茧、缫丝、检测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进行了解舒、解舒张 力、茧层丝胶溶失率检测;对生丝进行清洁、净度、强伸力测定。初步探明了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应有不同的烘茧工艺 条件,以及不同烘茧工艺条件与茧的解舒、解舒张力、丝胶溶失率之间的关系。这对鲜茧干燥理论的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期 别烘茧工艺条件的确定;生丝制造、生丝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溶失率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昌麒  姚勤 《蚕业科学》1998,24(2):81-85
250个品种的茧层在沸水中30min的丝胶溶失率平均为20.2%,最高为27.2/,最低为13.1%,以一化种较低,二化及多化种较高。茧层丝胶溶失率与茧层含胶率成正相关,与发育经过、茧层率有正相关倾向,与解舒率、健康性有负相关倾向。雌雄茧间、不同荧光色茧间的茧层丝胶溶失率均无明显的差异。其中220个品种的茧层丝胶溶解率平均78.7%,最高977%,最低50.3%。  相似文献   

7.
蚕丝传统生产模式是收购鲜茧、干热(105℃)、杀蛹、烘茧、干茧贮存、煮茧缫丝等工艺,已经历百年的历史。由干热杀蛹、烘茧势必造成蚕茧丝胶变性,蚕蛹蛋白及脂肪受热而损坏,造成丝胶溶失,增加缫丝,影响解舒及生丝质量,不利于蚕蛹深加工。  相似文献   

8.
蚕茧收烘工作,既是一个蚕茧干燥过程,又是一个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的过程,关系到农、工、贸三者的利益,影响着茧丝最终的质量、效益。若收烘处理得当,鲜茧干燥后既可减少解舒率等鲜茧指标的下降,又可对蚕茧的清洁、净度、丝胶溶失等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若收烘处理不得当,虽然同样把鲜茧烘干了,但会大幅度影响干茧质量,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做好蚕茧收烘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烘茧规范》,加强收烘现场管理,干茧质量有所提高,较好地保全、补正了茧质,2001年解舒率65.9%,适干率100%,无霉蛹,干毛茧出丝率全年平均40.42%,洁净都在92分  相似文献   

9.
应用蚕茧荧光显色技术,选育黄白荧光色茧蚕品种,适当改进煮茧工艺,对提高蚕茧解舒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提高蚕茧解舒率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蚕茧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有茧丝长、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而且影响缫丝生产的工作效率,是缫丝工业中尤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优质蚕茧对解舒率的要求是不低于60%,出口茧要求在65%以上,而目前我县蚕茧解舒率能达到60%以上的蚕茧仅占一小部分,全县平均解舒率只有50%左右,解舒率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县蚕茧质量提高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已成为蚕茧生产和收烘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对高茧层率基础蚕品种,采用连续定向培育、紫外线荧光选茧、改进维丝煮茧工艺等技术,从中选育出了出丝率达到22%的基础蚕品种125,并且总结出了一套选育高出丝率品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衡量蚕茧内在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有茧丝长、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而且影响缫丝生产的工作效率,是缫丝工业中尤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优质蚕茧对解舒率的要求是不低于60%,出口茧要求在65%以上,而目前我县蚕茧解舒率能达到60%以上的蚕茧仅占一小部分,全县平均解舒率只有50%左右,解舒率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县蚕茧质量提高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已成为蚕茧生产和收烘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1影响蚕茧解舒率的因素在蚕茧生产、收烘过程中,蚕品种、饲养条件、技术水平、蔟中保护、收烘技术…  相似文献   

13.
荧光技术在蚕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蚕茧荧光显色技术,把苏5、苏6母种蚕茧中黄白荧光色茧连续四代三次选育,后代黄白荧光色蚕茧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蚕茧解舒率较选育前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叶志昌  赵纯慧 《蚕学通讯》2000,20(1):38-40,44
解舒是反映茧质好坏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益,而且还影响到缫丝厂的生丝品质和缫丝效益。 近年来,各地丝绸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对原料茧质量要求更高了。除了丝长长、上茧率和上车茧率高、缫折小以外,特别强调蚕茧解舒率在60%以上。而目前我省大部分蚕区蚕茧解舒率只有50%左右,与丝厂要求差距较大。如何提高蚕茧解舒率,成为蚕业工作者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选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 选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基础。根据国家蚕品种审定机构鉴定结果,蚕品种间解…  相似文献   

15.
骆莲清 《广东蚕业》2006,40(4):32-34
煮茧化学助剂使用于缫丝生产中有着促进或抑制蚕茧丝胶溶解的作用,因而能提高蚕茧的解舒率、新茧有绪率和减少生丝类节。本文通过使用Na2SiO3煮茧助剂提高解舒率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 上蔟是养蚕最后阶段的重要工作,是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蚕茧品质好坏的关键时刻。茧质的好坏,主要表现在茧层率、上茧率和解舒率的高低。在蔟中管理中做好一系列通风、排湿工作使蚕能在合理温湿度下及适当气流速度中结茧吐丝。以提高蚕茧解舒及出丝率。  相似文献   

17.
樗蚕茧解舒困难,缫丝易落绪,不好缫丝,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樗蚕茧只可做绢纺原料。利用本研究制订的煮茧和解舒工艺,缫得的茧丝长平均在300~400m左右,人工室内育茧的丝长最长409.5m;人工室外育茧的丝长最长478.13m。人工室外育樗蚕茧丝胶含量为25.29%,略高于人工室内樗蚕茧;茧层练减率为33.89%,略高于人工室内育樗蚕茧。用樗蚕茧加工制成的绵片疏松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8.
上蔟环境与蚕茧物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良均 《蚕业科学》1990,16(2):71-73
蚕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营茧,茧丝静剥离抵抗大,茧色黄而深浓,茧层丝胶在热水中的初期溶解率低,DSC曲线上的吸热分解峰在高温侧出现,且吸热峰强度大而陡,茧层丝胶分子中存在着β结构和无(?)卷曲结构.而在适温适湿的环境中营茧,外观形质好.茧层丝胶分子为无规卷曲结构.试验证明,家茧解舒的恶化是由于茧层丝胶分子结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理化性能,采用六个庄口的蚕茧分别缫制的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进行生丝样品的器械检测.结果表明,来源不同庄口的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其清洁、洁净、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切断、丝胶溶失率等性能无明显差异,而干茧生丝的抱合性能优于鲜茧生丝.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热学性能和丝蛋白结构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家蚕茧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显现不同颜色,不同荧光色蚕茧因茧层胶着情况不同而影响到水分的渗透。研究水分在黄色和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润性,建立能有效提高不同荧光色茧茧层渗透均匀性的工艺技术。在恒湿恒温条件下测试2种荧光色蚕茧与25℃液滴水的瞬间接触角值及液滴随时间的形态变化,并改变水温为20℃、30℃、40℃、50℃、60℃、70℃、80℃,测试不同水温液滴的张力,记录不同水温的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值。结果表明:不经任何工艺处理的2种荧光色蚕茧均表现出抗湿润性,但黄色荧光茧茧层的抗润湿性显著小于紫色荧光茧的抗润湿性;当水温上升时,液滴水的张力逐渐减小,而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增大,液滴渗透效果显著变好。进一步结合实际渗透工艺,选用主要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助剂JFC为渗透剂,当在水中加入0.1%JFC时,液滴水能完全渗透到黄色荧光茧茧层之中,对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透效果也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被完全渗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渗透前工艺中对干茧采用荧光分色,可通过测量液滴与茧层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直观地表征水分对不同荧光色蚕茧的渗透效果,从而利于对不同荧光色蚕茧采用适合的煮茧工艺条件;升高水温和加入渗透剂均可提高液滴水对茧层的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