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家鹑与野生日本鸣鹑进化趋异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惠影  常洪  徐伟  常国斌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618-1621
 对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小型家鹑与中型家鹑在不同试验分组情况下的生态行为进行观察与统计 ,结果表明 ,家鹑与野鹑在体型和生物学习性上有所不同 ;野生与家养鹌鹑的杂交需经历由排斥到亲合的过程 ;公、母鹑均有较强的择偶性 ;野生鹌鹑与家鹌鹑可以成功地实现交配 ,也可以产生受精蛋 ,受精率却不高 ;2种家鹑与野生原种在形态、生态特性方面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捕获迁飞季节滞留在微山湖地区(苏、鲁、皖三省交界处)的野生日本鸣鹑40只,9雄31雌,采集本地种鹑场家鹑37只,10雄27雌,进行二者正反交.家鹑(♂)×野鹑(♀)组合的F1代未能成活,本研究供试F1均为野鹑(♂)×家鹑(♀)组合的F1代.通过对F1代生殖腺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鹑的杂交F1代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不存在合子后生殖隔离,使通过家鹑再野生化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有效规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观察研究野生日本鸣鹑和家鹑杂交F1代的生活习性,为探讨家鹑再野生化,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规模,保护该物种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秒表单位记时法对F1代鹌鹑生活习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笼养F1代鹌鹑行走行为、趴卧行为、静站行为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0.19%、24.46%、24.83%,取食行为、理羽行为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0.13%、10.23%;交配行为最少,为0.16%。试验分析表明,笼养F1代鹌鹑的各行为规律受天气影响不显著,取食行为规律受性别影响极显著(P<0.01),趴卧行为和静站行为规律受性别影响显著(P<0.05),行走行为和理羽行为规律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交配行为规律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杂交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按1公(中、小型家鹌鹑和野鹌鹑)∶3母(中型家鹌鹑)∶3母(小型家鹌鹑)∶2母(野鹌鹑)分为3组,观察每个杂交组合鹌鹑的行为。结果表明:①在试验初期,鹌鹑间有排斥行为,一段时间后排斥行为消失;②在笼养条件下野生鹌鹑无繁殖季节出现;③每日交配活动呈曲线变化,但时段间无显著差异;④鹌鹑的爬跨、交配行为具有选择性;⑤鹌鹑产蛋集中在每天15:30以后,野鹌鹑(公)与家鹌鹑(公)蛋的孵化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野生与家养鹌鹑种群杂交后代遗传变异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同种群间的杂交是丰富遗传变异最常见的手段,也是保护野生濒危物种常用的方法之一,研究杂交后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和机制对动物遗传资源保护、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中国境内分布的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群体及其杂交后代(F1、F2代)的遗传变异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代鹌鹑群体每个座位平均检测出4.14个等位基因,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5834和0.6265,具有比杂交亲本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F2代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平均检测出3.57个等位基因,有4个等位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因遗传漂变而丢失;同时发现F1代、F2代与杂交亲本的遗传分化趋势不一致,F2代鹌鹑与野生日本鸣鹑遗传分化系数最大,为0.0712;而F1与之最小,仅为0.0275,表明鹌鹑杂交后代的遗传分化受分散过程的作用,主要受遗传漂变的影响。表明杂交可能是造成群体无定向分化及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迁飞滞留季节捕获的微山湖地区野生鹌鹑中随机抽取 3 6只 ,检测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 1 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 ,搜集国内外 2 0个家鹑和野生日本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 ,应用模式判别方法 ,以家鹑群体为识别对象 ,分别与野生日本鹌鹑和微山湖野生鹌鹑群体进行模糊性识别。研究发现 :就起源系统而言 ,微山湖野生鹌鹑比日本列岛各地的野生日本鹌鹑更接近家养鹌鹑群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当代关于鹌鹑原始驯化地域的论断 ,值得重新斟酌 ;中国野生鹌鹑的系统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野生鹌鹑起源及亲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迁飞滞留季节捕获的微山湖地区野生鹌鹑中随机抽取36只,检测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1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搜集国内外20个家鹑和野生日本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应用模式判别方法,以家鹑群体为识别对象,分别与野生日本鹌鹑和微山湖野生鹌鹑群体进行模糊性识别。研究发现:就起源系统而言,微山湖鹌鹑比日本列岛各地的野生日本鹌鹑更接近家养鹌鹑群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关于鹌鹑原始驯化地域的论断,值得重新斟酌;中国野生鹌鹑的系统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家鹌鹑为参照,并搜集国内外6个家鹌鹑和野生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检测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群体中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1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基因频率分布,计算各座位杂合度、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其差异性检验和遗传分化系数等相关指标,用模糊聚类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境内分布的2种野生鹌鹑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日本列岛的野生鹌鹑而言,我国野生鹌鹑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的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88和0.298,与家鹌鹑群体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差异不显著。多元分析也表明我国野生鹌鹑与各种家鹌鹑群体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雏鹑是指出壳1~3周以内的小鹌鹑。刚出壳的雏鹌鹑个体小,绒毛短稀,体质较弱,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很差,既怕冷又怕热,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死亡。育雏期间必须进行保温,雏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雏鹑生长发育很快,初生雏平均重7~8克,1周龄时可达20~23克,2周龄时可达40~42克。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育雏工作并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10.
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群体遗传共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群体的中性结构基因 Mpi- 、α-Gpd为对象进行遗传共适应研究。结果表明 :遗传共适应是影响群体遗传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映了群体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信息 ,适用于种群系统分化、遗传结构评价和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蛋用鹌鹑栗羽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栗羽鹌鹑的生产性能。[方法]以引进的栗羽鹌鹑为基础,组建选育基础群和家系繁殖-世代观测群,对公鹌鹑进行家系选择,对母鹌鹑进行综合选择。测定不同世代鹌鹑的生活力、生长发育、产蛋性能、蛋品质量、料蛋比等指标。[结果]与0世代基础群相比,6世代核心群开产日龄由47.10 d提前到45.87 d;开产体重由135.50 g/只下降到128.79 g/只;20周产蛋数由68.60枚/只提高到86.63枚/只;平均蛋重二者基本一致,为10.90 g/枚。按6世代核心群产蛋情况计算,栗羽鹌鹑在46日龄开产至140日龄的94 d内可产蛋86.63枚/只,平均产蛋率在92%以上。[结论]采用家系选育提高了栗羽鹌鹑的产蛋量。  相似文献   

12.
鹌鹑的种类、分布、特征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鹌鹑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产品特点、经济价值及教学科研价值进行了阐述。明确指出了家养鹌鹑的类型,运用历史资料、科技文献对鹌鹑的价值进行了高度评价,为鹌鹑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经济鹑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日粮中添加活性干酵母对鹌鹑小肠发育,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胆固醇质量浓度的影响。选用1日龄鹌鹑18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6、1、2 g/kg的活性干酵母。结果显示,活性干酵母对鹌鹑小肠发育影响不大(P>0.05),随活性干酵母添加量的增加,小肠中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日粮中添加1和2 g/kg活性干酵母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质量浓度(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活性干酵母可减少鹌鹑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数量,同时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报道通过对同工酶酶谱的分析,确定了以原种罗汉蔗为母本与含割手密野生血缘的F180/113为父本杂交所得后代属真实性杂交种,从而证实了以云南割手密的杂种F1代回交原种得到杂种F2代的中间世代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殖方式下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西花蓟马不同雌雄比例及配对时间对种群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在不同雌雄比例的两性生殖、孤雌生殖以及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等处理下,西花蓟马的生殖力及子代的性比。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可进行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不同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性比有显著差异,两性生殖中雌雄比1∶1处理下的雌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大,两性生殖中雌雄比4∶1及孤雌生殖二种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较低。西花蓟马雌雄不同配对时间的处理表明,雌虫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孤雌生殖后,再放入雄虫,雌虫仍能与雄虫交配进行两性生殖,雄虫可以进行多次交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栽培甜荞的产量水平,利用甜荞野生近缘种优良资源改良传统的甜荞选育高产品种.经观察统计,野生近缘种荞麦与甜荞外部形态完全相同,仅花器构造不同.其中野生近缘种荞麦茎秆坚硬,生育期适中,具有雌雄蕊等长、自交可育(结实率高达41.9%~62.6%,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1.2%,),且与甜荞杂交也可育等优点.但是,...  相似文献   

17.
将深棕色棉品种与白色棉杂交,观察F1代和自交F2代棉纤维的颜色表现,并且测定了各世代植株棉纤维中的色素含量。杂交F1代棉纤维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自交F2代可以分为3类:深棕色类型、中棕色类型和白色,F2代深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接近亲本棕色类型,F2代中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与F1代较一致,F2代3种类型经过卡平方检验符合1:2:1的比数(p>0.05),所以棉纤维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讨论了质量性状与"修饰基因"的关系,有助于天然彩色棉的品种选育和新色彩品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张爱武  薛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14-7816
[目的]研究甘露寡糖(MOS)对肉鹑内脏器官的影响,探讨日粮中添加MOS在肉鹑生产中的效果。[方法]选用1日龄肉鹑2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鹌鹑。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的MOS。[结果]随着日粮中MOS添加量的增加,肉鹑的心脏、肝脏、脾脏鲜重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0.5%MOS组50日龄肉鹑心脏、肝脏、胰腺鲜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00%、17.00%、5.00%,1.0%MOS组35日龄肉鹑法氏囊鲜重比对照组提高13.04%,1.0%MOS组50日龄肉鹑心脏鲜重比对照组提高11.00%,2.0%MOS组35和50日龄肉鹑心脏鲜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14%和8.00%。35日龄肉鹑心脏、肝脏干重随日粮MOS添加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0.5%MOS组心脏、肝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84%、6.48%;MOS显著提高了50日龄肉鹑心脏干重(P〈0.05)。随着日粮MOS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肉鹑心脏、肝脏、脾脏指数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P〉0.05);法氏囊和胰腺指数呈不规则变化(P〉0.05);50日龄肉鹑心脏、肝脏、脾脏、法氏囊、胰腺指数均呈波浪式变化,其中0.5%MOS组肉鹑心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MOS组(P〈0.05)。[结论]在肉鹑饲粮中不添加抗生素的情况下,添加适量的MOS,对内脏器官无损害作用,甚至可提高肉鹑心脏干重,其中MOS的添加量以1.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