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湘苎3号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苎麻为四倍体,再从四倍体群体中择优与二倍体杂交,育成三倍体苎麻新品种Tri-1和Tri-2。区试Tri-1原麻产量为2 930.4 kg/hm2,比对照增产17.4%,Tri-2原麻产量为2 397.6 kg/hm2,比对照减产约4%;Tri-2的纤维支数达2 130公支,远高于对照品种湘苎3号;Tri-1、Tri-2抗炭疽病、立枯病、花叶病等,Tri-1的抗风性明显强于对照湘苎3号。  相似文献   

2.
以高产、再生能力强、耐旱、适应性广等的苎麻资源——平和苎麻为亲本,采用钴60γ射线获得的饲用苎麻新品系,经过实生苗种植、优异突变体筛选,初步筛选出平优异株系平和苎麻-2,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最终育成一个产量高、抗逆性好、粗蛋白含量高、宿根性强新品种——平和苎麻-2,2012年正式命名为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在2年5点区试试验中平均年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达138.8t·hm~(-2)和28.0t·hm~(-2),比对照中饲苎1号分别增产32.15%和37.08%,均达极显著水平;闽饲苎1号生产性试验年平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40.7t·hm~(-2)和24.7t·hm~(-2),分别比对照中饲苎1号增产18.9%和17.32%,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苎麻品种对土壤中镉、铅富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种植于临湘镉、铅复合污染农田中的7个苎麻栽培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苎麻品种在污染农田中的生长情况和重金属富集差异。结果表明,7个苎麻品种均生长良好,其中中苎一号单季生物产量和原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6 903.45 kg/hm2和820.43 kg/hm2。镉在苎麻不同器官的分布表现为麻壳、麻骨和根中的镉含量较高,原麻中的镉含量较低,铅在苎麻各个器官的分配表现为麻壳、根和叶中的铅含量较高,麻骨和原麻中的铅含量较低。各品种地上部镉、铅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苎一号地上部镉含量为19.89 mg/kg,石阡竹根麻地上部铅含量为9.41 mg/kg,均高于其他品种。中苎一号地上部对镉的提取效率为2.9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对铅的提取效率差异不显著。因此采用苎麻修复临湘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种植中苎一号可获得最佳的土壤修复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苎麻品种中苎2号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钾配施对苎麻植株鲜重及原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植株鲜重和原麻产量大小均为头麻>三麻>二麻;苎麻植株原麻干重与植株鲜重比为二麻>三麻>头麻;植株鲜重和原麻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运用DPSv7.05软件分析得出"中苎2号"植株鲜重的最优氮钾配比为:N 20 kg/667m2,K20 27.071kg/667m2;原麻产量的最优氮钾配比为:N 17.92 kg/667m2,K20 27.071 kg/667m2。  相似文献   

6.
对选育出牧苎0904与父本鄂苎1号和生产中推广种植的品种湘苎2号(CK)在物候期、植株性状、生长速率及干苎麻生物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观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牧苎0904和对照材料鄂苎1号、湘苎2号物候期基本一致。其平均株高为179.1 cm,较对照鄂苎1号、湘苎2号分别高22.92%和8.15%;平均茎粗1.02 cm,较鄂苎1号、湘苎2号分别低1.92%和20.31%。牧苎0904生长速度快,平均为3.69 cm/d,较对照鄂苎1号和湘苎2号分别高2.50%和16.04%。牧苎0904干草产量连续3年平均为20 610.55 kg/hm2,较对照鄂苎1号和湘苎2号分别增产15.78%和14.04%。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苎麻(Boehmeria nivea L.)鲜茎叶和混合青贮营养成分及生物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牧苎0904全年鲜茎叶总产量133.2 t/hm~2,中饲苎1号全年鲜茎叶总产量120.9 t/hm~2,牧苎0904和中饲苎1号收割平均高度为69.45和65.40 cm。牧苎0904和中饲苎1号营养成分检测前三茬的粗蛋白质、粗脂肪、酸洗纤维(ADF)、中洗纤维(NDF)、粗灰分、Ca、P含量基本一致。以50%苎麻+50%玉米青贮料较100%玉米青贮料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高,适合作反刍动物的青贮料。  相似文献   

8.
对2个纤维用苎麻品种华苎4号和中苎1号设3种不同播种密度(667 m2种植3万、5万、8万株),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苎麻次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667 m2种植5万株的播种密度下,有效株数和小区鲜重表现较好,此结果利于苎麻机械化初加工-绿色脱胶模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2):21-22
苎麻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国宝",外国人称苎麻为"中国草",我国苎麻产量占全世界的90%,苎麻是植物纤维中性能优良的纺织原料,苎麻纤维富有毛感,散湿、散热快,色白,有绢丝一样的光泽,是天然纤维中强力最大的纤维,是麻类纤维中的佼佼者。2012年在江西宜春寨下长乐村、上高南港梅沙村和万载马步竹山洞村等地进行了赣苎5号生产试种与示范,示范面积累计达1公顷,一般产量在183kg/667m2左右,最高超过220kg/667m2,比对赣苎三号(CK)增产10%以上。各示范点均反应G57抗病抗逆性较强,生长旺盛,整齐度好,茎杆粗壮均匀。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糜子品种,开展了不同糜子品种全膜覆土穴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14-278,为3 95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糜14号增产636.36 kg/hm~2,增幅19.20%,居第1位;其次是固15-5和14-292,产量均为3 868.18 kg/hm~2,较对照品种宁糜14号增产554.54 kg/hm~2,增幅16.74%,居第2位;再次是14-80,为3 654.5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糜14号增产340.91 kg/hm~2,增幅10.29%。  相似文献   

11.
刘璇  江伟  徐娇  都明理  隋春 《农学学报》2019,9(8):36-40
为了筛选适宜种植于山东东阿地区的地黄品种,确定适合的种植模式和施肥方式,本试验以4种不同的地黄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种植模式和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北京3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主推品种种植。在雨水比较多的地区宜采用高畦种植方式;地膜覆盖显著地黄产量的提高。适宜的氮磷钾用量可增加地黄产量,地黄氮、磷、钾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5.9 kg/667 m2、17.5 kg/667 m2和8.0 kg/667 m2,经济产量为2391.4 kg/667 m2,理论最高产量可达2425.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在内蒙古包头市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并进行肥料配比研究。[方法]在包头市马铃薯主产区固阳县,系统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及肥料配比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经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引进的马铃薯品种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表现不尽一致,但均高于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早熟品种中薯3号,中熟品种中薯11号、康尼贝克,晚熟品种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田间生长势强,芽眼浅,抗病性好,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高,适宜在包头市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肥料配比为纯N 3 000 kg/hm~2、P_2O_52 250 kg/hm~2、K_2O 7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包头市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大豆超高产实例。美国利 用半矮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创造高产达5610kg/hm2。日本奥白目品种单产达5280kg/hm2,中国“新 大豆1号”创造了单产5956.2kg/hm2的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纪录。“辽21051”,单产为4908kg/hm3。豫豆 25号产量高达4759.5kg/hm2,“诱处4号”,得到4878kg/hm2的产量。“MN413”产量平均4726.2kg/hm2。 近年来,中国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超过45%)、高油(超过22%)及专用的优质大豆品种。高蛋白质大 豆豫豆24号蛋白质含量45.68%.平均可达4267.5kg/hm2,高油大豆垦农18脂肪含量23.98%,平均可 达4200kg/hm2,简述了大豆“垄三”、“小双密”、“大垄密”和大豆行间覆膜等先进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并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和理论的研究动态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131.25 kg · hm -2,比对照‘黄麻179’(CK1)增产7.45%,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8.0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2964.75 kg · hm -2,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7.36%,且纤维品质优良,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华金甜1号”是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的优良甜玉米单交种(粤审玉2009011),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国审品种“华宝甜1号”和“金凤5号”。两年省区试中,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试验中,全省5个点均比对照增产,鲜苞产量全部超过15 000 kg/hm2,平均达16 969.5 kg/hm2,比对照增产195%,最高产量达18 540 kg/hm2。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和抗倒伏性较强,果穗粗长,甜度高,品质较优。适宜广东省及气候、栽培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适合西部旱区种植的绿豆品种在不同密度、施氮水平下,对高产群体结构的影响以及群体结构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同绿1号绿豆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施氮水平为135 kg/hm2、绿叶面积指数为1.766,适应旱区环境,群体结构合理,产量达到最大,为1 610.85 kg/hm2,实现了绿豆合理的高产高效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俊  江芹  董玲  刘梅  李卫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24-18727
[目的]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早熟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产量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1 371、59 859 kg/hm^2,商品性优;加工品种LK99产量达到51 516 kg/hm^2,还原糖含量0.8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达到38 502 kg/hm^2,商品性好,品质优。[结论]中薯3号、费乌瑞它、LK99、紫薯较适合在安徽春季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冀北燕麦一点多年高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河北坝上燕麦主要应用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通过对6 个不同类型品种连续7 年高产试验结果的平均产量和变异系数分析,明确了‘坝燕4 号’和‘坝莜3 号’为饲料饲草专用品种,‘白燕2号’、‘坝莜9 号’和‘坝莜1 号’为加工专用型品种,早熟型品种‘坝莜6 号’和‘白燕2 号’可以做为一季作区救灾以及二季作区粮食和饲草生产应用。结果显示:(1)在较好的地力水平下,试验品种的籽实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坝燕4 号’>‘坝莜6 号’>‘坝莜1 号’>‘坝莜9 号’>‘白燕2 号’>‘坝莜3 号’;生物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坝燕4 号’>‘坝莜3 号’>‘坝莜1 号’>‘坝莜9 号’>‘坝莜6 号’>‘白燕2 号’;(2)在较好的地力水平和气象条件下,皮燕麦‘坝燕4 号’在2009 年获得6861.0 kg/hm2的最高籽实产量和14571.0 kg/hm2的最高生物产量,裸燕麦‘坝莜6 号’在2012 年获得了5494.5 kg/hm2的最高籽实产量,裸燕麦‘坝莜3 号’在2014 年获得了12507.0 kg/hm2的生物产量,‘坝燕4 号’、‘坝莜6 号’分别为皮、裸燕麦籽实高产潜力最高的品种;(3)试验品种均为抗逆性适应性较好品种,产量相对稳定,适应不同应用方向和地域。本试验取得了原种生产和品种评价双重收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大方县玉米(Zea mays L.)不同群体结构的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从中找出与该品种类型相适应的超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方法]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植紧凑型玉米品种临奥9号、披散型玉米品种宣黄单2号、平展型玉米品种荷玉1号)、不同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密度分别为4.20万、4.95万、5.70万、6.45万、7.20万株/hm2)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耐密植紧凑型玉米临奥9号种植密度6.30万~6.75万株/hm2,披散型玉米宣黄单2号种植密度5.70万~6.00万株/hm2,平展型玉米荷玉1号种植密度4.95万~ 5.25万株/hm2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重要质量指标比较理想,产量也高.[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大方县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