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了炼苗和不同基质以及季节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假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春季移栽,经过炼苗,选用苔藓:泥炭土:珍珠岩3:1:1为基质,铁皮石斛组培苗假植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炼苗及基质配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瓶苗等级,炼苗和不同基质对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瓶苗健壮度、合理炼苗和不同基质与大花蕙兰假植成活率及后期生长呈正相关;M1(水苔)和M2[谷(麦)壳2+河沙1+珍珠岩1,体积比]是大花蕙兰组培苗假植的理想基质,移栽2个月后的成活率达95%以上,生长发育较好。综合成本、成活率、生长发育和生产管理等因素,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应大力推广使用M2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的假植基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石斛组培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和设施内不同位置小气候条件的不同,合理利用设施空间,搭建架空栽培床作石斛的生产栽培床,架空栽培床下面的地面则作假植苗床进行组培苗的假植炼苗,结合配制合适的栽培基质与加强栽培管理,达到在进行石斛生产栽培的同时又可为石斛设施栽培和仿生态栽培提供定植成活率高的生产用种苗的目的,从而实现石斛组培苗人工栽培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组培苗在培养室中其温湿度较为适宜稳定,与外界环境相差较大。为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及增强其生命力,一般在假植栽培前须进行炼苗处理,然后再经历过渡栽培与盆花生产阶段,即可成为商品盆花。1、假植栽培组培瓶苗的假植栽培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1)炼苗:将组培瓶从培养室中取出移至假植栽培的阴凉通风处,视天气情况在光照为2000~5000lux的环境中炼苗4~5天。2)基质的准备:红掌瓶苗的假植培养在前2个月的生长状况以  相似文献   

5.
基质和炼苗方法对春石斛试管苗假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个品种的春石斛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假植基质和不同的炼苗时间和方法对春石斛试管苗假植成活率和初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涉及的基质中,水苔的成活率最高,而炼苗方法以封瓶炼10 d再开瓶炼1 d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美花石斛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播种繁殖,经过圆球茎诱导,分化、生根培养,约180d的培养可获得大量无菌组培苗,再经过10~20d炼苗,可得到大量美花石斛无菌种苗;将达到标准的瓶美花石斛瓶苗,移到棚内炼苗,假植过渡60d后,便可出圃栽培。  相似文献   

7.
香蕉组培苗培育出来后不能直接移栽于大田中,只能对组培苗进行逐步炼苗,使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这种由瓶移入大田的炼苗过程称为香蕉组培苗的假植.假植是阻碍香蕉发展的技术难题.现将香蕉组培苗假植技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鼓槌石斛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移栽试验,研究了其生长条件,包括基质选择、炼苗移栽技术、移栽后管理等方面.结果表明:恰当的生长条件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使鼓槌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的炼苗处理、不同基质配比及移栽后的栽培管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炼苗时间以30 d为最好,成活率最高;揭盖放置以2~3 d为好,可提高瓶苗的成活率;栽培基质以处理A(锯木∶泥炭∶蛭石=1∶2∶1)为最好。铁皮石斛移栽后保持空气湿度为90%~60%,温度为15~28℃才有利生长。  相似文献   

10.
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为兰科石斛属多年附生草本植物,又名粉花石斛、美花石斛,是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三级濒危保护植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大量繁殖。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种苗的快速繁殖,获得了成功。但组培苗的出瓶炼苗移栽成活率问题是影响产业化生产种苗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对试管苗的移栽基质和移栽方式进行了试验,以确定较佳的移栽基质和移栽方式,为组培苗的商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树皮、水草、砂石和泥炭土为基质,研究不同基质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高甘蔗组培瓶苗根系的素质,增加假植成活率和提高假植苗的质量。通过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探讨不同生根粉浓度对甘蔗组培苗瓶苗生根及假植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200 mg/L浓度范围内的生根粉对甘蔗组培 瓶苗生根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质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生根粉浓度为100mg/L时瓶苗根素质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生长表现最好,瓶苗表现根系多、根粗长袁假植苗表现苗高大粗壮、叶色浓绿、新长白色粗根多,适合大田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悬浮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了解决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中存在的组培苗生产成本高、移栽苗成活率低等问题,铁皮石斛原球茎悬浮培养的研究日益增多。从影响原球茎增殖和石斛多糖积累的因素及石斛多糖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关于铁皮石斛原球茎悬浮培养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以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de Lindl.)原球茎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金钗石斛组培快繁的研究。通过优化浸没频率、接种量和培养基蔗糖浓度,获得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浸没频率5 min/8 h、接种量10 g·L-1、蔗糖浓度20 g·L-1,并与传统的固体培养比较,反应器培养在组培苗的生长形态、增殖倍数和有效成分上都明显优于固体培养。利用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金钗石斛种苗培养,为金钗石斛种苗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差异与移栽成活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不同添加物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移栽后成活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食用甘薯粉、工业甘薯粉、食用马铃薯粉、工业马铃薯粉、木薯粉、香蕉粉以及香蕉泥进行培养,2个月后对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并统计地上部及地下部指标,4 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添加食用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鲜重和分蘖数最多;而添加香蕉泥处理有利于组培苗株高、节间数、叶片数及2~5 cm之间根数的增加;添加工业甘薯粉处理的组培苗茎粗最粗。各处理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香蕉泥>工业甘薯粉木薯粉>工业马铃薯粉>食用甘薯粉>香蕉粉跃食用马铃薯粉。通过对不同添加物处理下组培苗性状与移栽成活率的灰度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石斛组培苗成活率的首要因子为节间数,其次为叶片数和株高袁而2~5 cm根条数,大于5cm根条数、鲜重、平均节间长、总根数、分蘖数、茎粗尧小于2cm根条数等指标与移栽成活率关联度较低。因此,在铁皮石斛组培过程中,除了注意诱导生根外,还要注意添加物的种类,尤其以能促进其节间数、株高、叶片数增加的添加物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以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de Lindl.)原球茎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金钗石斛组培快繁的研究。通过优化浸没频率、接种量和培养基蔗糖浓度,获得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浸没频率5 min/8 h、接种量10 g·L-1、蔗糖浓度20 g·L-1,并与传统的固体培养比较,反应器培养在组培苗的生长形态、增殖倍数和有效成分上都明显优于固体培养。利用间歇浸没式植物生物反应器进行金钗石斛种苗培养,为金钗石斛种苗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太空春石斛丛生芽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和附加物质香蕉对黄苗现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最适宜;激素NAA和IBA对黄苗影响差异不显著,NAA0.2mg/L较适宜;而附加物质香蕉对黄苗的影响较大,黄苗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对不同移栽基质、生根时间、移栽前预处理方式、空气湿度控制方法等因素对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高效而稳定的移栽炼苗体系,为大肉姜组培苗在大田的成功移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与珍珠岩比例为2:1组成的移栽基质为最佳,生根时间为25 d的大肉姜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大肉姜组培苗进行移栽前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时成活率明显提高,移栽后用小拱棚遮盖一层遮阳网时的湿度最合适。  相似文献   

19.
钩状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解决钩状石斛的快速繁殖和提高组培苗成活率。[方法]在基本培养基MS无菌播种下,获得大量无菌幼苗,增殖过程分别采用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激素6-BA和NAA组合,筛选出钩状石斛无菌幼苗增殖最佳浓度配比;壮苗生根培养过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IBA和IAA,观察不同因素对生根的影响。移栽技术研究,采用3种不同基质花生壳、刨花和树皮椐末混合,观察不同基质对钩状石斛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钩状石斛种子萌发最佳配方:MS+6-BA 0.5 mg/L+香蕉10%+白糖20 g/L+琼脂5 g/L+AC 2 g/L。钩状石斛幼苗增殖最佳培养配方:MS+6-BA2 mg/L+NAA 1 mg/L+香蕉10%+白糖20 g/L+琼脂5 g/L。钩状石斛壮苗生根最佳培养配方:1/2MS+IBA 2 mg/L+香蕉10%+白糖20 g/L+琼脂5 g/L+AC 2 g/L。3种基质均对钩状石斛组培苗根生长情况和苗的成活率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花生壳为最适宜基质。[结论]该研究为以后工业化快速生产钩状石斛,及钩状石斛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