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鞍区几种囊性病变的MRI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囊变16例、Rathke囊肿5例、颅咽管瘤6例、垂体脓肿3例、表皮样囊肿2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2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囊性垂体腺瘤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4例有囊壁环形强化;Rathke囊肿、颅咽管瘤、垂体脓肿信号多变,与囊内容物有关;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相等的信号。结论:注意鞍区囊性病变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3例囊性脑膜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实质及囊壁全切除9例,肿瘤实质全切加囊壁部分切除3例,肿瘤实质及囊壁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脑膜瘤由于急性囊变加速了病情发展,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易误诊为其它性质的肿瘤,MRI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应尽早手术,肿瘤结节与囊壁尽可能彻底切除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3.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普及,有报道囊袋收缩综合征呈日渐增多的趋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过小的连续环形撕囊(CCC)是诱发囊袋收缩综合征最主要因素。以往报道多发生于术后3~30周[1],并行Nd:YAG激光前囊膜切开术及囊袋松解术治疗效果理想[2]。  相似文献   

4.
在禽类和哺乳类中存在的三肽囊素(Bursin),对禽类和哺乳类淋巴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及生理学活性.牛骨髓和肝脏中含有三肽囊素(Bursin)序列的前囊素(pro Bursin)的分离使我们假设:在鸟类和哺乳类中存在的三肽囊素可能是由前囊素酶解而来的.为了验证这种假设我们通过提取鸡法氏囊三肽囊素阳性细胞的mRNA、构建cDNA酵母展示文库、对酵母展示文库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三轮抗三肽囊素单克隆抗体以及FITC标记山羊抗小鼠IgM单克隆抗体的分选.最后对第3次分选得到的酵母克隆随机挑20个进行测序.这20个克隆中并没有编码三肽囊素的核酸序列,因此我们推测:在鸡法氏囊内三肽囊素不是由其前体囊素的裂解而来,而可能是由一种类似微生物体内低分子量的多肽通过非核糖体途径有多肽合成聚合酶的聚合作用合成的,这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合成的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EG-PHDCA)作为囊材,优选白藜芦醇纳米囊泡处方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白藜芦醇纳米囊泡,以胆固醇用量、投药量、PEG-PHDCA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白藜芦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白藜芦醇纳米囊泡处方。结果:白藜芦醇纳米囊泡的最优处方为白藜芦醇投药量为15mg,胆固醇用量为10mg,PEG-PHDCA用量为20mg。结论:以PEG-PHDCA作为囊材,制备的白藜芦醇纳米囊泡处方合理,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摄食对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洋尖尾藻摄食球形棕囊藻,研究摄食与球形棕囊藻生活史转换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可大量摄食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摄食引发球形棕囊藻囊体直径显著增大。即使同海洋尖尾藻并未直接接触,球形棕囊藻依然可感受天敌摄食的信息,从而增大囊体直径。囊体直径增大是一种诱导性防御策略,为囊体细胞提供保护,可能是棕囊藻能够躲避浮游动物摄食而引发大规模藻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寄生于家鸭小肠上皮细胞的菲莱氏温扬球虫的受精和卵囊壁的形成过程。作者在感染后96 h 的样品中发现一例大、小配子已受精;小配子已进入大配子中,大配子胞质中有一根纵切的鞭毛,小配子的核呈流体状,位于大配子核附近。卵囊壁是由成囊颗粒内含物进入合子表面的膜之间沉积成层而形成。成囊颗粒Ⅰ形成外层卵囊壁,成囊颗粒Ⅱ形成内层卵囊壁。沉积于膜之间的成囊颗粒Ⅰ内含物逐渐浓缩,堆积成颗粒状,使卵囊壁外层外表面形成颗粒状突起。成熟的卵囊壁由三层组成:即薄的外周膜、外层和内层。其内的合子原生质还被两层单位膜包裹。  相似文献   

8.
陕西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陕西各县区采样分离鉴定表明:引起陕西苹果腐烂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苹果壳囊孢属(Cytospo-rasp.),其次是梨壳囊孢属(C.carphospermaFr.)。回接及致病性测定表明:两种病原菌分别单独和混合接种后的致病率分别为100%,87%,100%。  相似文献   

9.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8∶2n-6,DHA,16∶4n-3和16∶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1n-9和18∶2n-6。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发育至2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而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发育至1日龄时中性脂主要脂肪酸均显著下降。两种卵黄囊仔鱼极性脂中的主要脂肪酸均在1日龄时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尽管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但青石斑鱼和卵形鲳鲹的卵黄囊仔鱼在发育过程中利用脂类的规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饱和食盐水是球虫卵囊分离纯化常用试剂,为降低鸡球虫病活疫苗生产成本,试验比较了不同用量的饱和食盐水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漂浮效果,同时研究了饱和食盐水处理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对其孢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食盐水的使用量并非越多越好,4~6倍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可获得最佳漂浮效果,且饱和食盐水处理卵囊的时间不宜超过30 min。  相似文献   

11.
探索保存在4℃2.5%重铬酸钾(K2Cr2O7)中1~30个月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CPO)的活性和对免疫抑制BALB/c小鼠的传染性.通过体外脱囊技术评价卵囊的活性,以BALB/c小鼠为感染模型,通过检测CPO感染小鼠的潜伏期、排卵囊数量和回肠末端绒毛中的隐孢子虫数量来评价卵囊的传染性.结果表明:保存在K2Cr2O7中1~16个月的卵囊出现脱囊;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保存1~16个月的卵囊后3~8天开始排出大量的卵囊,且在末端回肠绒毛中寄生有大量的隐孢子虫;卵囊的保存时间与潜伏期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R2=0.92).因此,CPO在4℃K2CCr2O7中能保持活性和传染性至少16个月,k2Cr2O7是保存CPO的良好介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5KR、15KR、25KR、35KR、45KR)的γ-射线辐射对家兔的E.stiedai球虫的孢子化卵囊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证明:γ-射线辐射可以降低E.stiedai球虫的致病性,同时也减弱它的免疫原性。其程度取决于辐射剂量。通过辐射卵囊和未受辐射卵囊的比较试验,認为用辐射致弱的球虫卵囊作为疫苗来預防球虫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玻璃纸做材料,用单卵囊分离技术,对柔嫩艾美耳球虫进行了分离,实验室单卵囊感染26只鸡,在感染后5~12d,用饱和盐水漂浮集卵法进行检测,其中10只鸡检出卵囊,结果表明,该单卵囊分离技术简单易行,单卵囊感染成功率达38%,单卵囊技术的关键步骤为:(1)滴管拉的尽量细,(2)滴液尽量小,(3)要耐心观察,(4)实验鸡在0~7日龄。  相似文献   

14.
<正>1.7日龄卵黄囊被吸收卵黄囊吸收的水平是判断雏鸡是否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准,若卵黄囊吸收差,蛋鸡后期发育不良、死淘率高。卵黄囊吸收的快慢取决于三个条件:温度,1~3日龄舍温是否可保证33~34℃;饮水,提供充足的饮水,促进卵黄囊内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代谢;湿度,保证前期65%~70%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5.
用脂肪酶等四种生物酶分离温州蜜柑汁囊,结果表明:以脂肪酶分离温州蜜柑汁囊的得率达70%,果胶酶等三种酶分离汁囊的得率仅为38-40%。扫锚电镜观察发现未经酶作用的汁囊表面呈连续波纹状,由光滑均匀的蜡质覆盖,经酶处理后,蜡质呈无规则非连续网络状。  相似文献   

16.
刘立恒  罗锋  吴家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134-136,144
为了考察大蒜浸出液在抗鸡球虫临床上的应用。试验设Ⅰ、Ⅱ、Ⅲ、Ⅳ、Ⅴ、Ⅵ组,第Ⅰ组:卵囊分别投入50%、20%、10%的蒜瓣浸出液、2.5%重铬酸钾液中,恒温培养24、48、72 h后计算卵囊孢子化率。第Ⅱ、Ⅲ组:分别以50%蒜瓣浸出液抑杀的未孢子化、孢子化卵囊,恒温培养48 h洗净感染1×105个/只卵囊;第Ⅳ组:感染1×105个/只孢子化卵囊,以20%的蒜瓣浸出液作为驱虫中药替代饮水;第Ⅴ组:感染1×105个/只孢子化卵囊后不给药;第Ⅵ组:不感染不给药。结果表明,50%、20%浓度蒜瓣浸出液于24、48、72 h后卵囊孢子化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以第Ⅱ组雏鸡的平均增重及相对增重率最高,组间差异不显著,与感染对照组(Ⅴ)差异显著;第Ⅲ组平均OPG数仅次于感染对照组(Ⅴ),远高于Ⅱ、Ⅳ组差异显著;第Ⅱ、Ⅳ组卵囊比值在25%~50%区间,卵囊值均为10;第Ⅲ组卵囊比值在75%~100%区间,卵囊值为40;第Ⅲ、Ⅴ组部分鸡只出现血便;第Ⅲ组病变值(11.7)仅次于第Ⅴ组(23.3),第Ⅲ、Ⅳ组间差异显著;在第Ⅱ、Ⅲ、Ⅳ3组中,ACI以第Ⅱ组(173.95)为最高,第Ⅳ组次之,2组均判为中等效果。第Ⅲ组ACI为117.55,小于120判为无效。蒜瓣浸出液对体外抑杀未孢子化卵囊感染、体内阻断球虫发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湖南地区采集18个不同品种茯砖茶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18株优势菌,观察其平板形态特征与生长特征,以及在电镜下有性与无性生殖结构等特点,初步确定其中15株优势菌为散囊菌属:8株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3株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2株肋状散囊菌(Eurotium costiforme)、1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和1株蜡叶散囊菌(Eurotium herbariorum);还有3株非散囊菌属优势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结果表明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卵囊的无菌化及体外脱囊是虫体体外细胞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本试验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提前处理卵囊,在不同脱囊液的条件下比较各处理组的脱囊率。试验结果表明,不经任何处理的卵囊,在37℃的温度下可发生脱囊,但脱囊率只有15.5%(90 min 的脱囊时间);100%bleach(含5.25%次氯酸钠)作用30 min,对卵囊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在 T+TDC(Trypsin+taurodeocycholic acid)脱囊液中,其脱囊率只有17%(约正常卵囊的20%)15%~20%的 Bleach 对卵囊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反而有很强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培养液不同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磷吸收的影响,为体外培养鸡小肠合理选择培养液pH和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合理选择培养液磷浓度提供参考依据.采用2个单因子随机试验,每个因子4个处理.48只30日龄体重相近的三黄肉公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囊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肠囊,40℃培养50 min.结果表明:培养液pH和磷含量对鸡离体小肠的磷吸收量有明显影响,pH 5.0~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线性增加,与pH 5.0比较,pH 7.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极显著增加(P<0.01),pH 8.0时,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磷含量在50~200μg/ml时,肠囊的磷吸收量与磷含量呈正相关,当磷含量增加到400μg/ml,十二指肠肠囊和空肠肠囊的磷吸收量开始降低.结果提示:用外翻肠囊法评定饲料有效磷时,鸡离体小肠培养液pH以6.0~7.0最佳;培养液中磷含量不能超过200 μg/ml.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密穗型糜子资源的筛选评价,试图为密穗型糜子育种和栽培生产提供一种思路和研究方向,为糜子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一种可能。结果表明:内蒙1粗蛋白含量最高,千粒重最大;定囊1营养生长期最短,全生育期最短,定囊2全生育期最长、产量最高;定囊3最早进入拔节期,株高最高,淀粉含量最高;定囊4茎粗最粗,粗脂肪含量高;定囊5全生育期最长,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