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2000—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水稻(Oryza sativa L.)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发生历史资料与气象资料研究自贡市气象条件对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水稻二化螟灯下诱蛾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选取相关性显著、生物学意义明确的气象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自贡市水稻二化螟发生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自贡市冬季平均气温对水稻二化螟发生气象等级影响最为显著,翌年各时段温度、降水和湿度条件次之,且常年较高的冬季气温是导致二化螟发生气象等级多年处于3~4级的最关键气象因素。历史回代检验气象等级拟合准确率达72%,2018年试报检验气象等级准确率达到100%,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为自贡市开展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科学的气象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气象条件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关系,提高预报能力,利用1985—2015年化州市晚稻白叶枯病病情资料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9—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台风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日照时数、气温与发病程度呈负相关。影响白叶枯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8月中旬—9月中旬降水量、9—10月降雨系数、8月下旬降水强度和9月台风次数。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晚稻白叶枯病发病程度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000,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准确率为89.4%。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8年白叶枯病发生等级进行试报检验,平均试报准确率达93.3%。模型拟合结果和试报准确率均较好,为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通径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纹枯病气象等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量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水稻纹枯病综合气象等级预报模型γn=sum (Ci×Pi) from 1 to k;在分析不同气象因子对水稻纹枯病影响规律基础上,采用最优分析法,给出每个气象因子分级标准,得出每个因子在不同量值上对应的气象等级值Pi;利用荆州市往年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及对应年份5~8月逐日气象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法,确定每个气象因子对纹枯病影响权重,从而建立基于逐日气象要素的水稻纹枯病气象等级模型,可以用于过去3~5 d(或周、旬)纹枯病气象条件监测和未来3~5 d(或周、旬)气象条件对纹枯病发生发展适宜程度预报。经检验,预报气象等级与病虫害实际发生等级吻合率为65%,方法简单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曹志伟  李炳琛  刘伟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67-167,217
烟叶是烟草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文中从禹州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入手,结合气象条件对烟草病虫害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光照等是影响烟草病虫害暴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烟叶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庄河市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及产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庄河市2004—2009年气象与产量资料,通过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对庄河市玉米生育期进行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量是影响庄河市夏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气象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产量预测方程,其预测准确率达89.3%。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2002-2008年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对应年旬气象资料,对晋城市冬小麦病虫害与当地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与小麦病虫害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植物生理学、病理学意义的气象因子,与当年冬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其发病、流行的气象条件,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与前期气象因子间建立预报模型.经过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发现预报模型的预测面积准确度大部分在90%以上,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甘肃小陇山林业病虫灾害气象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甘肃小陇山林区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异常度指标分析法,建立森林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2-2007年甘肃小陇山林区年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成功建立了林业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评估模型,该模型对林业病害评估的准确率为80%~100%,对林业虫害评估的准确率为75%~100%,对林业病虫灾害综合评估的准确率为67%~100%。【结论】所建立模型对林业病虫灾害评估效果较理想,对林业病虫灾害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2020—2021年乌兰县藜麦潜叶蝇发生情况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藜麦潜叶蝇易发生的气象条件。结果显示:乌兰地区2020年较2021年藜麦潜叶蝇危害等级偏高;2020年7月藜麦潜叶蝇危害发展期等级为严重,9月随植株成熟枯黄而结束;与2021年相比,2020年温度与湿度偏高、风速偏小,累计降水量偏多影响日照也是藜麦潜叶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藜麦潜叶蝇极易发生在高温、高湿、日照时间短及风速小的气象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山东省1976-2005年一代玉米螟盛期卵量、玉米成灾面积与其对应的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用数据理统计方法对一代玉米螟发生发展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并构建线性趋势方程.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的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湿度气象因子有关.其中普查盛期一代玉米螟卵量与5月下旬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玉米受灾面积与5月上旬-中旬平均最低气温及6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迁飞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西桂林地区近5年水稻稻飞虱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桂林地区稻飞虱迁入的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湿度),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稻飞虱迁飞与影响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系统将各因子和预报对象都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未来一周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1~7天逐日影响稻飞虱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业务系统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结合当地近30年气候资料,提出了适合本地的高档苹果非药物控病虫害气象保障措施,为有机苹果的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一、苹果树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一)苹果树病害与气象1、温度是通过对寄主和病菌作用而影响果树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就某些病害而言,产生最严重病害的温度,也是病菌生长最适温度。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受温度的制约,不同的病原菌要求温度不同。大多数病菌对温度的适应幅度较大,寿命也较长。病原菌侵入寄主后,潜育期的长短与环境条件有关,尤以温度最为显著,温度适宜潜育期短,温度不宜则潜育期长。真菌多数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的寿命受温度的影响。2、湿度影响病害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开展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探明适宜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和对应气象等级,利用江苏省67站的历史气象资料,分析稻瘟病流行年份、水稻生长前期和中后期的气候特征。同时,结合2014年江苏省稻瘟病发生实况,对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以江苏省宜兴和金坛为例,利用2005—2014年6—8月的常规气象资料和水稻稻瘟病的监测数据,在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寄主生长情况、病菌基数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气象影响因子所对应的水稻关键生育期,利用最优化技术,构建综合稻瘟病指标,并确定稻瘟病发生程度气象等级,以判别稻瘟病发生流行的气象适宜度。经试用检验,综合稻瘟病指标对宜兴和金坛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平均预报准确率分别超过66.7%和62.5%,判别效果较好,可以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将1999~2015年玉米田间黏虫发生量以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划分,同时依黏虫生活习性将相关气象条件进行相应等级划分,并将黏虫发生程度与相关气象条件进行等级间相关分析,得出通化市黏虫发生程度与5月下旬~6月中旬降水量相关密切。又由于黏虫是迁入的成虫形成的危害种群,因此黏虫的发生程度又与5月下旬~6月上旬诱蛾量关系密切。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通化市黏虫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735,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回报确率为82.4%。利用2016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试报结果正确。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满足预报和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象关键因子的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3个地市1990—2006年逐旬光温水气象资料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7月中旬—9月中旬的夏玉米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将全省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区回代1990—2006年资料对模型预报准确率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7—2010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回代准确率全省为88.4%,不同区域间回代准确率差异明显,北部最高92.9%,中部次之87.4%,南部最低83.4%,分析 原因主要受夏玉米产量年际波动的影响;模型预报准确率全省为94.9%,各区域差别不大,基本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影响运城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等级的环境气象因子,采用数理统计、多维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运城市1990—2020年小麦条锈病侵染时间、发生等级资料进行分析,筛选与条锈病发生等级显著相关的环境气象因子,建立条锈病等级预报模型。结果显示,运城市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主要是受春季菌源的数量、侵染时间的早晚和环境气象条件影响;小麦条锈病一般是4月下旬在运城市西南部的芮城、永济等地区始见,当环境气象条件不适宜时,条锈菌的活性会受到抑制而死亡;当环境气象条件适宜时,病菌快速繁殖,5月以后进入盛发流行扩散期,且侵染时间越早,后期流行等级越高,侵染时间越晚,后期流行等级越低;运城市条锈病发生等级与4月上旬的日照时数、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相对湿度以及5月中旬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分析环境气象资料与小麦条锈病等级,建立预测模型:y=-6.415+0.051x1+0.047x2+0.022x3+0.019x4,并进行30 a历史资料回代验证,历史拟合准确率超过80%。利用模型对2021年运城小麦条锈病等级进行...  相似文献   

16.
闽西北烟草普通花叶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闽西北烟草TMV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湿度、降水及日照等气象因子对TMV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但影响程度和关键时段不相同,影响最大的是湿度和降水,温度次之,日照最小;TMV始发时温度起主要影响,其中最低气温起最主要的作用,流行时起主要作用为湿度和降水,日照起明显的负效应。建立了闽西北地区烟草TMV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4—2005年田间试验资料,通过对玉米径粗及影响径粗的各生育期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相对湿度、日照、降水等条件对玉米径粗的影响.结果发现,生殖生长期的气象条件是影响玉米径粗的关键要素,其中总日照、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等气象因子对玉米穗粒的形成、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输及径粗的影响较为突出.一定范围内,日照越充足,玉米径越粗;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越大,玉米径越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0-2008年围场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面积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是生物因子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最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以受灾率作为马铃薯晚疫病气象等级的划分标准,选取与晚疫病相关的前期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采用综合聚类法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气象等级的预报模型。回代结果表明,用气象综合聚类法类做马铃薯晚疫病的气象等级预报,可以为控制晚疫病的蔓延,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气象决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2013年醴陵市晚稻纹枯病病株率数据田间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等级预报模型,并进行了回代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晚稻日病株率分别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照时数、日平均相对湿度进行统计分析,晚稻纹枯病发生与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得到了纹枯病日病株率预报方程,最终建立了晚稻纹枯病发生等级预测模型。经过回代预测检验,准确率达到95.8%,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能反映病情的发生情况,对纹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主要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的良好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比如温度、水分、光照、湿度等,这些气象条件之间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玉米生长的总体环境。本文主要对玉米有重要影响的温度、水分和光照三个气象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玉米生长发育与这些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以供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