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菌渣的利用—生产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松林 《食用菌》2002,24(1):6-6
本文比较了多种碳源、氮源、碳氮比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提出碳源以蔗糖为佳,氮源以铵盐为好,碳氮比以24为最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果糖、淀粉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40∶1;硬皮地星最适pH为5.0~7.0,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5∶1;彩色豆马勃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和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  相似文献   

3.
碳源和氮源对裂褶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影响裂褶菌丝生长的碳源、氮源和碳氮比。结果表明 ,裂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适氮源是蛋白胨 ,最适碳氮比是 4 0∶1。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碳源、氮源、碳氮比和pH值等条件下观测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的菌丝长势、菌落状况、色素产生和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硫磺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pH值为5.3.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当地野生大肥菇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大肥菇菌丝在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不同pH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肥菇菌丝生长最适合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果糖和酵母膏;最适宜的碳氮比为35∶1;菌丝生长明显的pH范围是7.5~8.5,但以pH 7.5时最佳.  相似文献   

6.
大杯伞深层培养营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杯伞深层培养的方法,筛选出适宜大杯伞生长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碳氮比。结果为最适宜的碳源是红糖和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是麦麸、牛肉膏和酵母粉,最适宜的无机盐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最适宜的碳氮比是40:1~60:1。  相似文献   

7.
杨树菇深层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pH值对杨树菇深层培养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菇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是60:1,最适pH是6。  相似文献   

8.
荷叶离褶伞菌丝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探讨了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碳源、氮源、以及不同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果糖,最适氮源是牛肉膏,最适碳氮比是20:1~1:30。  相似文献   

9.
姬松茸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姬松茸菌丝培养中不同的碳氮源以及合适的碳氮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六种碳源中,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甘露醇和可溶性淀粉;在所试七种氮源中,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是酵母粉;在所试八种不同碳氮比中,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  相似文献   

10.
白玉蕈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白玉蕈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碳氮比、温度、pH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白玉蕈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的碳氮比为10∶1;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生长的最适pH6~7。  相似文献   

11.
小羊肚菌菌丝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自江西九江小羊肚菌人工栽培时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碳氮比及不同酸碱度等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羊肚菌最适宜的培养基为豆饼200 g(煮汁),玉米粉5 g,蔗糖20 g,KH2PO4 1 g,MgSO4 0.5 g,NaNO30.01 g,酵母膏0.5g,琼脂20 g,水1 000 mL;小羊肚菌菌丝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果糖为最佳碳源,以NH4NO3和牛肉膏作为最佳氮源,小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20:1,小羊肚菌菌丝培养的适宜pH为6.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的母种培养基对黑木耳牡耳1号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牡耳1号菌丝生长的母种培养基碳源是果糖,氮源是蛋白胨;当培养基碳氮比在80∶1、90∶1时,菌落完整,洁白,且菌丝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以青海互助北山林场羊肚菌为试材,采用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碳氮比等单因子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了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青海互助北山林场羊肚菌在以可溶性淀粉、硝酸钾为碳氮源,且碳氮比为25∶1,温度22℃,pH 7,湿度为60%,且光照条件为黑暗时,羊肚菌生长最快,且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4.
拟黄薄孔菌是2012年发现的一多孔菌目拟层孔菌科薄孔菌属的新种,因其生长于抗菌性很强的柏树上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首次报道拟黄薄孔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纯培养条件。从野生拟黄薄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纯菌种,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等营养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结果表明,菌丝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乳糖,蛋白胨为最佳氮源,25:1为最佳碳氮比,无机盐中硫酸镁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培养的最佳碳源是果糖,最佳氮源是氯化镀,无机盐对子实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碳氮比的变化不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8种碳源物质、7种氮源物质及8种碳氮比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物质是土豆,其次是高粱米、蔗糖、葡萄糖;适宜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物质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膏、牛肉膏、硝酸钠;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仙妹  常继东 《食用菌》2008,30(3):12-14
从碳源、氮源、碳氮比、微量元素、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光照强度等方面探讨了蛹虫草C.M.203菌丝体培养特性。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饼粉,最适碳氮比为20:1;K^+、Mg^2+、Zn^2+、Fe^2+、Cu^2+、Ca^2+和VB1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不大;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光照强度对菌丝的生长速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液体培养灰树花碳氮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研究了灰树花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菌株Gf9801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糖;最适氮源是黄豆粉和豆饼粉。该菌株能在较大范围的碳氮比中生长,最适碳氮比是21:1左右。当培养基C/N比为21:1,碳源浓度为3.2%~4.8%,氮源浓度为0.15%~0.23%时,菌丝体生长较好,对营养基质的利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实验观测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pH对粗皮针层孔菌菌丝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粗皮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酵母膏;最适碳氮比是35:1;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和pH值分别为32℃、6.0。试验为粗皮针层孔菌的菌种生产、液体发酵、子实体人工驯化栽培工艺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瓦提多脂鳞伞对不同碳氮比的利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瓦提分布的多脂鳞伞驯化培育过程中碳氮比的利用能力研究,为种质资源的保护、菌株保存和驯化提供基础数据。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的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研究了多脂鳞伞的菌落形态、显微特征、生长量、生长速率、生长高峰期、满皿时间、达到总生长量50%的天数。分析表明,多脂鳞伞对7种碳氮比均能利用,当可溶性淀粉与硝酸铵的碳氮比为30:1时,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活力强、长势整齐、菌落完整、菌丝体和锁状联合结构完整、发育正常,菌丝体总生长量是74.32mm。本研究采用适宜的碳、氮源开展碳氮比试验研究,准确反映多脂鳞伞对碳氮比的要求,多脂鳞伞表现出对不同碳氮比利用速率和利用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柱状田头菇碳氮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DC.ex Fr.)R.Maire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市售白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1—半胱氨酸,其菌丝体能够在较广的碳氮比范围内生长,最适的碳氮比是6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