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素磺酸铁(Ⅱ)合物的合成条件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造纸废液制得的木素磺酸钠为原料,研究合成木素磺酸铁合成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以及其中Fe^2+的氧化过程,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木素磺酸铁合物中总铁及Fe^2+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锌时铁(Fe^2+,Fe^3+)的干扰作用,考察了共存离子NH4及酸性介质HCl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Fe^2+时测锌有正干扰,Fe^3+为负干扰。NH4和酸性介质对测锌无干扰。  相似文献   

3.
铁对微量锌测定干扰的研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锌时铁(Fe2+,Fe3+)的干扰作用,考察了共存离子NH+4及酸性介质HCI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Fe2+对测锌有正干扰,Fe3+为负干扰。NH+4和酸性介质(c(HCl)<2.0mol·L-1)对测锌无干扰。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FeSO4、Fe2(SO4)3、Fe2O3、Fe(NO3)3和Fe-EDTA在巴基斯坦钙积干旱土上对水稻产量和化学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土壤施用10和15mgFe后,5种铁源均使水稻植株株高、稻草产量、总分蘖数、有效分蘖和千粒重明显增加.稻谷和稻草中的铁、氮、钾含量显著增加,而磷、铜、锰则减少,不同铁化合物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植物养分含量相对影响次序为Fe-EDTA>Fe2SO4>Fe(NO3)3>Fe2(SO4)3>Fe2O3.  相似文献   

5.
吴海燕 《饲料博览》1999,11(1):27-28
α,α′联吡啶和1,10邻菲罗啉都是比色法测定饲料样品中微量铁的常用显色剂,但由于显色过程中都存在了Fe(Ⅲ)向Fe(Ⅱ)转化的光还原反应,混合显色液须放置2~4小时才能用于测定。BPT(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是一种与联吡啶、邻菲罗啉性质相似...  相似文献   

6.
将2,3--二氯异丁酸基与Cu(Ⅱ)、Zn(Ⅱ)、Ni(Ⅱ)、Fe(Ⅲ)、Co(Ⅱ)、Cr(Ⅲ)反应,制得相应用几种配位化合物,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糖类(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在体外消化过程中对铁化学状态及透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类的存在可促进铁的溶解及Fe3+还原为Fe2+,其作用大小依次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可显著提高可溶性铁的透析率(P<0.01和P<0.05),其余糖类无显著作用;对于二价铁的透析率来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糖类依次为:半乳糖>乳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则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稻区约有600万hm2潜育性不良土壤稻田,这类稻田具有“毒、闭、烂、瘠、冷”等特征,尤以Fe2+毒害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水稻耐不良土壤因子Fe2+新材料(96-002-02-01)”、“耐潜育性土壤水稻新种质创新(KZ951-A1-101-02-09)”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承担的“九五”国家攻关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的任务。该项研究以选育耐不良土壤因子Fe2+水稻新种质为育种目标,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选育出2个品种(组合),创制出耐Fe2+毒能力…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麦根酸铁对矫正果树缺铁黄叶病效果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苹果和桃树上,以CK、FeEDTA、BASF多元微肥和柠檬酸复合铁(FCU)为对比,探讨了叶面喷施麦根酸铁(FePS)对矫正苹果和桃树缺铁黄叶病的效果。研究表明,桃树和苹果叶绿素含量在叶面喷施时间达2~3个月以前FePS处理小于FCU和FeEDTA处理,在施用时间2~3个月以后FePS处理大于FCCU和FeEDTA处理。叶面喷铁桃树叶片全铁含量在施用时间达2个月以前以FeEDTA最高,在施用时间达2个月以后以FePS最高;而在苹果上喷施FePS叶片全铁含量仅大于BASF喷施,小于FCU和FeEDTA处理。叶面喷施FePS,桃树和苹果叶片活性铁含量变化与全铁变化相同,桃树上在施用时间达2个月以前以FeEDTA最大,在施用时间达2个月以后FePS最大;在苹果上则喷施FePS叶片活性铁仅大于BASF处理,低于FC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FeSO4,Fe2(SO4),Fe2O3,Fe(NO3)3和Fe-EDTA在巴基斯坦钙积干旱土上对水稻产量和化学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土壤施用10和15mg Fe后,5种铁源均使水稻植株株高,稻草产量,总分蘖数,有效分蘖和千粒重明显增加,稻谷和稻草中的铁、氮、钾含量显著增加,而磷、铜、锰则减少,不同铁化合物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植物养分含量相对影响次序为Fe-EDTA〉Fe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电子排布的金属卟啉,TPPFe(Ⅲ)Cl,TPPCo(Ⅱ)和[TPPFe(Ⅲ)]2O,并用它们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环己烷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金属卟啉的仿生催化性能与它们的磁场性质有关。对PhIO氧化环己烷的反应,具有低自旋排布的TPPCo(Ⅱ)和由于反铁磁耦合而呈现抗磁性的[TPPFe(Ⅲ)]2O没有催化性能,而高自旋排布的TPPFe(Ⅲ)Cl具有催化  相似文献   

12.
1,5-二(2-羟基-5-磺酸基苯基)-3-乙酰基甲Zan(HSPAF),是一种新的显色剂,以2-氨基-4-磺酸基苯酚和NaNO2为原料,经重氮化,偶合,在pH=5的溶液中,加丙酮析出,经多次提纯,干燥用元素分析了HSPAP的组成,该试剂与Pd^2+有显色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能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Pd^2+):n(HSPAF)=1:1,最大吸收波长为532nm,表观摩尔  相似文献   

13.
小麦根细胞质膜上存在NADH-K3Fe(CN)6氧化还原酶。KCN、SHAM及Na3VO4对其活性无影响,DCCD对其有轻微抑制作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两品种小麦根质膜NADH-K3Fe(CN)6氧化还原酶变化趋势相似。小麦根存在跨膜K3Fe(CN)6还原系统。干旱胁迫下,K3Fe(CN)6还原活力下降,但能促进陕合6号小麦根的H+分泌和K+累积  相似文献   

14.
小麦根细胞质膜上存在NADH-K3Fe(CN)6氧化还原酶。KCN、SHAM及Na3VO4对其活性无影响,DCCD对其有轻微抑制作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两品种小麦根质膜NADH-K3Fe(CN)6氧化还原酶变化趋势相似。小麦根存在跨膜K3Fe(CN)6还原系统。干旱胁迫下,K3Fe(CN)6还原活力下降,但能促进陕合6号小麦根的H^+分泌和K^+累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新两性表面活性剂N-[N'-(羧乙基)-N'-(2-羟乙基)氨乙基]月桂酰胺钠盐(CEHEAELA)和十二醇聚氧乙烯23醚(Brij-35)存在下,铁(Ⅲ)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O-NPF)的显色反应.在pH6.0~9.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Fe(Ⅲ)与O-NPF形成1:3的桔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80)达1.40×10 ̄5L·mol ̄(-1)·cm ̄(-1),铁(Ⅲ)浓度在0~0.48u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水样、人发及铝合金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用毛细管性柱气相谱/质谱分析法(CGC/MS)研究Fe^2+存在时H2O2对鸟嘌呤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H2O2或Fe^2+单独应用均不能氧化鸟嘌呤(P〉0.05)。而两者联合应用却可以氧化鸟嘌而生成8-羟基鸟嘌呤(P〈0.01,其含量约为对照组的50倍)结论:H2O2的对鸟嘌呤氧化作用可能是通过.OH介导的,而不是H2O2自身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木素磺酸铵中糖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苯酚-硫酸作显色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显示:葡萄糖浓度为20~120μg/mL时线性关系显著,R2=0.995 9;精密度RSD=0.034%,稳定性RSD=0.102%,回收率98.99%,RSD=0.871%,重现性RSD=0.336%。酚-硫酸法测定木素磺酸铵中糖含量简便易行,精密度、稳定性、回收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个利用Vc的还原作用将Fe^3+定量还原为Fe^2+,从而测定果蔬中Vc含量的新分光光度法,所产生的Fe^2+与邻菲罗啉络合成血红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Vc含量成正比,在波长514nm处比色定量。  相似文献   

19.
龙葵红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龙葵红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pH值对该色素的影响非常明显,宜在酸性食品(pH<3)中应用.几种金属离子Na+,Ca(2+),Al(3+)对该色素的色泽有增强作用;而Fe(3+)、Sn(2+)则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食品中常含的物质蔗糖、淀粉对该色素无不良的影响,该色素很易被氧化剂H2O2氧化,还原剂Na2SO3·7H2O还原.在光照情况下该色素能够被降解.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该色素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土壤模拟方法研究了淹水土壤中随溶液迁移的Se形态,结果表明,经36d持续的还原淋溶作用,柱底渗滤液中总Se量保持在7.73μg/L左右,其中中有机键合Se占62.2%,Se^6+占22.1%,Se^4+占15.6%;加入的Se蛋白经土壤还原分解,形成水溶性有机Se随水迁移,流失较多,含Se^6+(Na2SeO4)和Se^4+(Na2SeO3)溶液,经土柱淋渗,随溶液行 至柱底的S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