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增池 《畜禽业》2012,(4):74-75
<正>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大多发生于3~6胎(5~9岁)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此病大多数发生在顺产后的头三天内(多数发生在产后12~48 h),而且多数发病牛膘情较好,有此膘肥体壮牛亦易发生。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10):83-84
生产瘫痪亦称褥热症,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缺钙而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该病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多见,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对一例辨证治疗该病的病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12)
2011-2013年调查了得力康凤翔、岐山5250头奶牛,奶牛临床瘫痪综合症疾病总发病率3.2%(168/5250)有11种之多。春季发病率最高,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发病率最高为生产瘫痪,占发病数的29.1%(49/168),其次为风湿性轻瘫21.4%(36/168),创伤性网胃心包炎为11.3%(19/168),蹄炎性瘫痪为8.9%(15/168)等。主要原因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和代谢性障碍、运动不足及继发慢性消耗性疾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1)
一般在寒冷季节或者奶牛产后,奶牛发生血红蛋白尿症的概率较高,其主要特征为排出血红蛋白尿,且患牛存在程度不同的贫血症状,原因为其大量溶血红细胞受到破坏。奶牛一旦发生此病症,由于病情较急,若诊断和治疗不当,则其可在2~3 d内发生死亡。奶牛血红蛋白尿症如果治疗不正确或诊断不及时,则会呈散发性发展,从而给养牛户造成严重损伤。分析了奶牛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症状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8)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奶牛采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类饲料,致使其瘤胃内容物异常发酵生成乳酸并大量蓄积而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病牛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主要特征。该病以采食量大的高产奶牛最易发生,产前、产后数天内多发,特别急性的常无任何症状,于采食后35 h死亡,一旦发生该病,将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制约奶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对该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奶牛生产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常称为"乳热症"。多发生于奶牛处于产前和产后的一个阶段。病牛在发病后表现为瘫痪、站立不稳甚至是不能站立,有的病牛会突然失去知觉而摔倒。给养牛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因素以及发病后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奶牛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贾鸿 《畜禽业》2019,(3):57-58
对一例临床表现精神沉郁,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的妊娠奶牛进行检查。实验室检查血钙浓度为1.3 mmol/L,血清磷浓度为1.0 mmol/L,血钙浓度及血磷浓度均低于正常值;细菌学实验未见菌落形,诊断为奶牛妊娠瘫痪。用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1 500 mL静脉注射,同时配合使用乳房送风治疗,并加强管理防止褥疮产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奶牛妊娠瘫痪治疗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生产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或产后风,是奶牛分娩后72h内多发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它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养殖中常遇到的疾病之一,防治不当,易致奶牛死亡,给奶牛业造成很大损失。笔者根据十多年奶牛临床诊疗经验,对奶牛生产瘫痪病的病因、症状、防治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防治奶牛生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奶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由于受到养殖场地、资金、技术的限制,许多营养代谢性疾病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制约着奶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对奶牛生产瘫痪这一常发病的病因、机理、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  相似文献   

11.
才代 《畜禽业》2012,(10):94-95
<正>2011年3月至5月之间在和硕县奶塔哈其乡,3村农户散养的210头奶牛中前前后后发病16头,治疗无效死亡7头,发病率为0.08%,死亡率为0.033%。牛产后瘫痪,常发生在奶牛产期。目前还未掌握该病的准确病因,但兽医们一致认为产犊的奶牛血液中缺乏钙、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而引起发病。根据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多发病。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诊时两种病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5,(6)
临安镇饲养奶牛具有23年的历史,是该镇畜牧业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奶牛产后瘫痪多年来一直阻碍着当地牧民家庭经济的增收。笔者根据3年来收集的资料和参考了许多文献,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11)
文章通过一例奶牛产后瘫痪病的诊治,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观察、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体会。以期对科学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乳热也叫生产瘫痪,是奶牛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虽然有年龄和品种的原因,但主要是日粮营养不平衡造成。常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病。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且多出现于3-6胎的高产胎次,并且受干奶期饲喂水平的影响较大。患过产乳热的奶牛以后产犊时容易再发此病。作者在临床上采用补充血钙浓度疗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产后倒地不起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是由于奶牛产后血钙过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其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该病  相似文献   

17.
针对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的饲养,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日粮搭配不合理,饲养户特别是家庭散养奶牛户,长期饲喂高蛋白低钙性或钙磷比例失调的日粮,致使奶牛临床上出现前胃弛缓、产后生产性瘫痪、胎衣不下等疾病。本文结合在临床上采用大剂量补充葡萄糖酸钙疗法,取得明显疗效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综合措施,防治奶牛瘤胃酸中毒60多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发病规律及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3~6岁、1~3胎的奶牛,5胎后的奶牛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3d内的奶牛发病较多,发病率与产奶量成正比例,产奶量越多,发病率越高。发病原因有多个方面。1.1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若大量饲喂小麦、大麦、玉米、大豆及面粉等富含…  相似文献   

19.
王华 《畜禽业》2004,(5):54-54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病,成年牛发病率高达5%~10%。1牛腐蹄病发病原因1.1病菌作用坏死杆菌是此病的主要诱因。它也是牛的严格寄生菌,离开动物组织后,不能在自然界长期生存,此菌可在病愈动物体内保持活力数月,这也是  相似文献   

20.
稻草经过氨化后,其柔软性和膨胀度均得到增加,氨化稻草的粗蛋白含量从3.8%提高到7.2%,粗脂肪含量从1.2%提高到1.8%,粗纤维含量从38.9%下降到32.8%。饲喂奶牛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奶牛差异不显著穴P>0.05雪,试验组奶牛平均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穴P<0.01雪。说明氨化稻草可以代替青干草饲喂泌乳奶牛,每头奶牛一年可节约饲养成本100多元,同时能解决稻草堆积和烧毁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