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东海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尖线虫病是由食入异尖线虫科某些属的活的第3期幼虫感染而引起的,最早由荷兰的VanThiel[1]报道,随后大量病例在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国出现.该病属于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大量存在于海洋动物中.人感染异尖线虫主要是由于生食海鱼,吃进的部分异尖线虫侵入消化道壁,有的甚至可以穿过消化道壁,侵入腹腔,引起的症状主要是急腹症症状如剧烈腹痛、呕吐、恶心、腹泻等.  相似文献   

2.
异尖线虫病是由食入异尖线虫科某些属的活的第三期幼虫感染而引起的,最早由荷兰的Van Thiel报道,随后大量病例在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国家出现。该病属于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大量存在于海洋动物中。到目前为止根据报道可以感染人的异尖线虫主  相似文献   

3.
在进境船舶中检出鱼异尖线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尖线虫是寄生于海水鱼类的一种寄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异尖线虫病,该病属于我国禁止进境的动物二类寄生虫病.本病为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周而复始地在海洋中的哺乳类、甲壳类、鱼类中发生.人类主要是生食海鱼,或将鱼的内脏用于喂养畜禽以及其他经济动物,而导致食入异尖线虫引起感染发病.本病的发生与寄生异尖科线虫的鱼类宿主分布及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沿岸及其岛屿.而与我国相邻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均有发生.1992年6月8日我国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18条规定,制定公布了《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基于异尖线虫病对我国的公共卫生有着极其重要影响,首次将海水鱼类中的异尖线虫病列入我国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这也是其中唯一的寄生虫病.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检疫以来,许多口岸纷纷从进口的或进境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中的海水鱼类体内检出异尖线虫,充分说明了必须加强对海水鱼类异尖线虫的检疫,防止本病传入我国,危害人体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连云港口岸于1998年5月首次从塞浦路斯籍进境国际航行船舶中的鳕鱼体内检出异尖线虫,之后在掌握了异尖线虫的正确检疫方法后,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检出率,到1999年11月30日止共检出异尖线虫139艘次,占我局一、二类、三类检疫疫情总数的54.3%.下面将1998~1999年连云港口岸进境船舶鱼异尖线虫的检出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PCR和PCR-RFLP方法检测和鉴定进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和PCR-RFLP方法对厦门口岸进口的各种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在带鱼、竹荚鱼、金线鱼、大眼鲷和白姑鱼等海鱼中发现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回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带鱼和竹荚鱼的异尖线虫感染率达100%,竹荚鱼异尖线虫感染强度最高,白姑鱼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少数海鱼同时感染2种以上异尖线虫,从带鱼中同时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和针蛔线虫,从竹荚鱼中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有效鉴别上述4种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5.
异尖属线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 (Nematode),尾感器纲 (Phasmida),蛔目(Ascaridida),异尖科(Anisakidae),是鱼类常见寄生线虫.异尖属线虫中的A. simplexs complex幼虫可引起人类异尖线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引起胃异尖线虫病、肠异尖线虫病和胃肠外异尖线虫病,给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被列为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寄生虫.  相似文献   

6.
异尖线虫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源之一,当人误食含有活异尖线虫蚴的海鱼或软体动物即被感染,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发病后容易误诊因而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危胁人体健康。自1998年以来,我们先后对到达长春火车站的30车冷冻海鱼进行了检测,发现严重感染了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7.
应用PeR和PCR—RFLP方法对厦门口岸进口的各种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在带鱼、竹荚鱼、金线鱼、大眼鲷和白姑鱼等海鱼中发现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回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带鱼和竹荚鱼的异尖线虫感染率达100%,竹荚鱼异尖线虫感染强度最高,白姑鱼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少数海鱼同时感染2种以上异尖线虫,从带鱼中同时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和针蛔线虫,从竹荚鱼中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UinfI有效鉴别上述4种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8.
异尖线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的海鱼而引起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报道我国沿海地区海鱼仍有异尖线虫感染,为了解我国黄海海域连云港市售海鱼异尖线虫的寄生情况,于2017年3―10月对该地市售海鱼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与PCR鉴定。随机选取本地海鲜市场采购的不同种类海鱼,剖检鱼体、分离其内脏和肌肉中Ⅲ期幼虫;应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19种海鱼中有11种被检出有异尖线虫感染(57.89%),海鱼的总检出率为37.89%,带鱼、小黄花鱼、梭鱼、黑鱼检出率最高为100.00%,鲳鱼、鲈鱼、鮟鱇鱼、海鲫鱼、沙丁鱼、黄姑鱼、白姑鱼、巴浪鱼均未检出异尖线虫;阳性海鱼平均感染强度为5.24条/尾,总体平均感染强度为1.99条/尾,带鱼感染强度最高为10.60条/尾;感染部位以肠和肠系膜最为严重,占虫体数67.55%。多重PCR鉴定本次获得的虫体为简单异尖线虫、派氏异尖线虫、伪地新线虫和内湾宫脂线虫,其中简单异尖线虫为优势种。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本次调查为连云港市人群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异尖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进境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8批次、31种、共255尾海鱼进行了异尖线虫幼虫的检验,100尾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总感染率为39.2%(100/255).16种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占所检鱼种的51.6%(16/31).共检获异尖线虫幼虫1 554条,平均感染强度为15.5条/尾.在体重≤100 g的海鱼中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简单异尖线虫广泛存在于海洋动物并呈全球性分布,人因食用含有该线虫幼虫的生鱼或未煮熟的鱼产品而发生感染,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虫体在消化道所处位置相关,主要引起肠黏膜水肿等过敏性症状。文章综述了该症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症状、诊断、抗原、过敏原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5):119-122
为了解舟山口岸进出境鱼类自然感染异尖线虫情况,取进出境各种鱼类1 152尾,解剖鱼体进行检查。检获虫体清洗后,用70%酒精固定,在显微镜下鉴定。结果显示检出645尾感染异尖线虫幼虫,总感染率为55.99%(645/1 152),发现检出10 065条异尖线虫幼虫,总感染强度为15.60(10 065/645)。调查结果表明,进出境鱼类异尖线虫的感染率较高,生食海鱼时,应注意对异尖线虫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胃溃疡是鲸类动物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致病因素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异尖线虫感染、紧张性应激、组胺中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异物损伤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许多海豚胃溃疡病例,其中有一例较为典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异尖线虫是海水鱼类的寄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即异尖线虫病,该病属于我国禁止进境的动物二类寄生虫病。由于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有食生鱼的习惯,因此该病对公共卫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992年我国将该病列入《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检疫以来,许多口岸纷纷从进境海水鱼体内检出异尖线虫。1998年5月我港首次从塞浦路斯籍进境船舶食品仓鲤鱼中检出异尖线虫并掌握了本病的检疫方法,提高了检出率,到12月31日止共检出异尖线虫72艘次,占我局一、二类、三类疫情总…  相似文献   

14.
冷冻铜色纹狭鳕异尖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30尾冷冻铜色纹狭鳕异尖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72尾感染,感染率为74.8%。同时,对寄生部位进行统计并讨论了异尖线虫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为配合检疫部门检查,2017年8月对乌鲁木齐市市售海鱼随机采样,收集寄生虫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从鳕鱼块中发现5只线虫,虫体无胃盲囊和肠盲囊,黑色圆柱形的胃与"Y"型的肠管以斜线相连,尾短且有一圆塔形的尾突。PCR扩增ITS基因片段获得924 bp的基因序列,测序后经BLAST比对分析显示,与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GenBank登录号:KY275505.1)相似性达99%,确定分离出来的虫体为简单异尖线虫。本研究在远离海洋的乌鲁木齐市发现随海鱼运输携带到新疆的异尖线虫,系异尖属线虫在新疆的首次发现和报道。  相似文献   

16.
辽宁西部海域主要食用鱼类寄生虫感染情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鱼类全身性寄生虫学检查法,在辽宁西部海域随机抽检主要食用鱼类19种共计769尾,其中养殖鱼类4种202尾、野生鱼类15种567尾,发现该海域19种食用鱼类感染体内外寄生虫15种,分别隶属于6纲12科15属。在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基础上,确定优势虫种为异尖线虫科的3属幼虫:宫脂线虫属幼虫、对盲囊线虫属幼虫、异尖线虫属幼虫,野生和养殖鱼类均有较高的感染率,而针对4种养殖鱼类而言,尤其是牙鲆和大菱鲆,其优势虫种为指状拟舟虫和刺激隐核虫,在各个鱼类养殖场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严重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最易感的动物是猪和鼠,其它动物如狗、狼、猫等哺乳动物和人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肌旋毛虫的肉均可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给养殖业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尤其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食量增加,而肉类的食用方法多样化,致使本病的发生有增加趋势。因此,猪旋毛虫病历来是法定的检疫项目。1病原旋毛虫的首次发现是在1825年,定名为旋毛形线虫,后来又陆续发现几种。1996年第五次国际旋毛虫会议将旋毛虫分为5个种:旋毛形线虫、本地毛形线虫、尼氏毛形线虫、伪毛形线虫、布氏毛形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动物防疫法”的贯彻落实,以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为主的检疫工作,已是我们铁路运输动物卫生监督检验的主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开展寄生虫实验室检验工作为水生动物检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最近我们仅从朝鲜进口的一批鳕鱼中检出大量的人鱼共同感染的异尖线虫,并对虫体进行了复苏观察,发现有少数活虫存在。仅将此次鳕鱼异尖线虫检出情况及活力检测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4月23日一26日,在对晖着外贸由图们发往宁波北的四车计12O吨鲤鱼实施检疫工作中,经现场感观检验比较新鲜,但发现冷冻不良;按规定抽取样品56条鳕鱼,直接…  相似文献   

19.
眼吸吮线虫病,即吸吮线虫病是由吸吮科、吸吮属的多种吸吮线虫寄生于犬猫等动物及人的眼部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常见虫种有:丽嫩吸吮线虫又称结膜吸吮线虫,主要见于犬、猫、狐、人、貂等多种动物加利福利亚吸吮线虫寄生于犬、猫、熊、狼、狐等动物和人罗氏吸吮线虫,主要见于黄牛、水牛;孟氏尖旋线虫,见于鸡、火鸡和孔雀。  相似文献   

20.
犬猫蛔虫病是由犬弓首蛔虫、狮弓蛔线虫和猫弓蛔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危害1~3月龄的仔犬,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可根据呕吐物及粪便中见到虫体确诊并治疗.1易感动物该病以幼龄犬、猫多见.其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狮弓蛔线虫、猫弓蛔线虫等.其中犬弓首蛔虫和猫弓蛔线虫可以感染人,在幼犬中的感染很常见,偶有致命病例.狮弓蛔线虫可感染幼龄犬和成年犬,也可感染野生食肉动物,尤以动物园或其他收容场所动物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