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甘肃省河西灌区的洋葱主栽区张掖市甘州区,以洋葱品种金美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洋葱配方复合肥+洋葱配方水溶肥不同用量配合施用对洋葱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配方肥的纯养分总量为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施肥纯养分总量757.5 kg/hm2,其中N 250.5 kg/hm2、P2O5 409.5 kg/hm2、K2O 97.5 kg/hm2)的90%~110% 时,洋葱折合产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产9.1%~21.3%,株高较对照常规施肥增高3.67~12.00 cm,假茎粗较对照常规施肥增粗0.02~0.11 cm,单球重较对照常规施肥增重20.92 ~42.83 g,纯收益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8973 ~ 19 901元/hm2,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43~0.68百分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32~0.58百分点,Vc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98~3.83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常规施肥增加0.2~1.48百分点。配方施肥的纯养分总量为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80%~90%时,洋葱折合产量、株高、假茎粗、单球重、纯收益、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马铃薯养分转运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N、P、K吸收累积动态及分配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块茎产量在33.5~38.6 t/hm2之间,氮肥农学效率在12.3~50.3 kg/kg之间。与高氮磷低钾处理相比,低氮磷高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产量、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和氮肥农学效率(P<0.05);以低氮磷高钾且氮肥分期施用的处理最佳。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积累趋势影响不大,但可显著影响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的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收获时低氮磷高钾处理不但能增加块茎中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还利于提高氮、磷、钾养分向块茎的转运率。将部分氮肥在块茎膨大前追施可更有效提高块茎中的养分分配比例,在追施氮肥的基础上再追施钾肥仅略提高了商品薯比例。  相似文献   

3.
克新4号马铃薯高产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克新4号马铃薯施肥措施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试验表明,增施钾肥的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肥量为:N 120 kg/hm2、P2O580 kg/hm2、K2O 180 kg/hm2、农家肥104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滴灌量和施肥量优化组合,以建立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水肥管理组合技术。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布置马铃薯小区试验。试验设3个滴灌水平:W1 (100%ETc)、W2 (80%ETc)、W3 (60%ETc),其中ETc为作物蒸散量;3个施肥(N–P2O5–K2O)水平:F1 (240–120–300 kg/hm2)、F2 (180–90–225 kg/hm2)、F3 (120–60–150 kg/hm2 );3个马铃薯品种:V1 (费乌瑞它)、V2 (陇薯7号)、V3 (青薯9号),设1个不施肥对照处理(W3F0V1),共10个处理。在主要生育期测定了马铃薯光合指标和耗水量,在成熟期测定马铃薯产量、产量组成和品质,分析水分利用效率(WUE)、肥料偏生产力(PFP)和经济效益。  【结果】  滴灌量、施肥量和品种对马铃薯产量组成、WUE、PFP和净收益有极显著影响(P<0.01)。F2水平下马铃薯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净收益比F1水平的下分别提高了19.28%、1.13%、1.62%、3.79%、8.79%和34.64%,比F3水平下提高了21.48%、3.07%、6.27%、6.08%、11.18%和27.94%。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产量、产量组成、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PFP和经济效益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青薯9号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WUE、PFP均高于其余两个品种。通过熵权法和TOPSIS分析得出排名前三的优化处理依次为:F2W2V3、F1W1V1和F3W2V1。F2W2V3处理的产量、单株块茎重、商品薯重、最大单个块茎重、粗蛋白含量、WUE和净收益最大,分别为49.22 t/hm2、1096.7 g、794.3 g/plant、433.9 g、0.214 mg/g、20.21 kg/m3和44832元/hm2。F1W1V1 和F3W2V1 依次排在第二和第三,其产量分别为41.79和37.67 t/hm2,单株块茎重分别为906.5和836.7 g, 商品薯重分别为711.4和607.3 g/plant,最大单个块茎重分别为395.6和357.1 g, 净收益分别为34584和32023元/hm2。  【结论】  在陕北旱区春季马铃薯生产中,3个马铃薯品种的最优灌溉和施肥组合均为80%ETC和N–P2O5–K2O 180–90–225 kg/hm2,该组合可同时兼顾高产、优质、高水肥利用效率和高经济效益的多重目标,其中品种青薯9号各指标均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陇薯5号为材料,研究了营养元素配施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元素组合处理陇薯5号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具有生育阶段性差异。NPK与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条件下,陇薯5号整个生育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处理间鲜薯块茎产量存在差异,单施N、单施P处理的块茎平均产量(19 104 kg/hm2)明显低于对照(NP处理,22 872 kg/hm2),而施NPK、NPK+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处理均较对照增产,其中NPK+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处理最高可增产11.18%。随着增施营养元素种类增多,陇薯5号块茎品质得到改善,NPK+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陇薯5号块茎品质更符合马铃薯膳食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6.
2009 — 2011年,在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开展长效缓释小麦专用肥的施用效果研究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效缓释小麦专用肥用量的纯养分为常规施肥(总养分375 kg/hm2,N 225 kg/hm2、P2O5 150 kg/hm2)的-10%~10%时,小麦的各经济性状指标、产量、经济效益及对土壤养分的维持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长效缓释小麦专用肥用量的纯养分为常规施肥的-20%~-10%时,小麦的各经济性状指标、产量、经济效益及对土壤养分的维持与常规施肥具有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湖北襄阳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N180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4 030.7 kg/hm2,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显著下降;马铃薯产量与氮肥用量符合一元二次方程y=-0.083 5N2+45.88N+17 333.9(F=38.40**,R2=0.865**),马铃薯最佳施氮量为261.7 kg/hm2。施氮量为180~360 kg/hm2时可显著促进地上部生长,提高商品薯率;且其淀粉、V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而施氮量为540 kg/hm2时显著下降,达最小值;N360处理时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块茎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9**)。N90与N180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但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N180处理的纯增收入最高,为13 143.8元/hm2。建议襄阳地区马铃薯较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80~261.7 kg/hm2。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阴山北麓高产马铃薯的群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产区高产马铃薯(产量45 000 kg/hm2)的群体特性,指导该地区马铃薯生产,于2012~2013年在滴灌条件下系统地比较了不同产量水平马铃薯的产量构成、叶面积动态、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以及群体生长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保持在6.0×104株/hm2,块茎膨大期叶面积指数保持在3.07~3.81范围,淀粉积累期仍保持在1.50~1.88,则块茎膨大至淀粉积累期的光合势便占总量的91.6%~94.6%,此期马铃薯以199.9~220.6 kg/(hm2·d)的速度积累干物质,为实现大于45 000 kg/hm2的高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另外,在6.0×104株/hm2密度条件下,水分、养分等供应充足,单株结薯数量可达8个/株以上,大中薯率达90%以上。上述马铃薯群体生理学特征及块茎产量构成因子可作为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高产马铃薯综合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在宁南山区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最佳施肥方式,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开展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处理10收获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比对照增加30.97%,各施肥处理收获期的干物质累积量比对照增加7.35%~73.31%.马铃薯生长发育最佳施肥方式是N 300 kg/hm2、P2O5 200 kg/hm2、K2O 200 kg/hm2、M 17.5 t/hm2,(氮肥基施和追肥各一半,磷肥和钾肥以及有机肥全部基施),能增加马铃薯产量并能增加淀粉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产品品质.在宁南山区马铃薯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这种肥料组配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薯11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了晚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该品种在2019 — 2020年进行的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2 49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3.0%。该品种生育期119 d左右,薯块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少而浅。薯块品质优良,鲜薯块茎含干物质204 g/kg、淀粉166 g/kg、维生素C 547 mg/kg、粗蛋白22.1 g/kg、还原糖3.5 g/kg。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及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条件下,研究了6种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微生物菌剂亿克奇能有效缓解和克服连作障碍。其中施微生物菌剂亿克奇181.82 kg/hm2处理虽然马铃薯各生育期LAI不是最高,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植株生物量,提高了商品薯率,降低了马铃薯黑痣病的病株率、病薯率和病情指数。该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50 226.0 kg/hm2,较对照不施微生物菌剂增产11.58%;商品薯率为79.64%,较对照增加8.31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马铃薯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41 15kg/hm2,P2O5104 55kg/hm2,K2O198 90kg/hm2,施用比例1 0 74 1 41,最佳产量31845 30kg/hm2,施肥利润3306 90元/hm2,投产比1 3 63。采用平衡施肥能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薯块硝酸盐和还原糖含量,并能增加淀粉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产品品质,增加效益。马铃薯硝酸盐含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磷钾肥能明显降低硝酸盐含量。我区马铃薯生产重金属污染均未超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指示品种,采用OPT配方施肥方法,研究了氮、磷和钾肥配比对马铃薯产后品质及其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N 18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0~135 kg/hm2时,马铃薯块茎中氮、磷、钾、钙、铁、锌含量达到最高;氮肥施用量对块茎中干物质、粗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较大,而磷肥、钾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当施N 18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马铃薯贮藏260 d时,贮藏损失率最低,为4.37%,其营养品质保持最好,该施肥配比与当地常规的施肥配比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开展控失尿素的最佳施用量研究,探索控失尿素在马铃薯种植上的肥效,为控失尿素的合理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经济效益随着控失尿素施入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控失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控失尿素常量(22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马铃薯折合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净产值均最高,分别为32 241.0 kg/hm2、25.3%、30 148.5元/hm2,与对照施常量普通尿素(CK1)相比,分别提高了16.6%、7.6百分点、20.9%,且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分枝数、块茎数、大中薯重、大中薯率。控失尿素与普通尿素质量比为7∶3处理的马铃薯折合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净产值分别为30 205.5 kg/hm2、21.8%、27 792.0元/hm2,与对照施常量普通尿素(CK1)相比分别提高9.2%、4.1百分点、11.5%。控失尿素减量15%时,马铃薯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净产值比对照施常量普通尿素(CK1)分别提高2.7%、3.4百分点、3.1%。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马铃薯推荐施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17~2018年在马铃薯主产区内蒙古武川县开展的60组田间试验,通过不同马铃薯产量区间研究产量效应、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养分平衡等指标,验证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方法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应用效果与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马铃薯低产、中产和高产区间中,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处理的氮肥(N)用量较农民习惯施肥(FP)处理分别减少16、23和25 kg/hm~2,但产量较FP处理分别提高1.2、2.0和2.6 kg/hm~2,且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较FP处理分别提高了6.2%、6.8%、7.3%和11.1、15.2、16.6 kg/kg。NE较FP处理的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4.3、13.1和7.1 kg/kg,肥料回收率分别提高6.8、3.4和6.9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马铃薯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方法具有减肥增产的良好效果,且在中产和高产区间中NE养分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用途马铃薯的磷肥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以早熟马铃薯‘尤金’和中晚熟马铃薯‘克新13号’为供试品种,在黑龙江省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分别设置P2O5 用量为0 (CK)、45 (低磷 Low P, LP)、90 (中磷 Middle P, MP) 和135 (高磷 High P, HP) kg/hm2 4个处理,测定了收获后马铃薯淀粉的部分理化性质、淀粉产量等指标。  【结果】  两年平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施磷肥可降低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尤金’降幅为3.19%~5.14%,‘克新13号’降幅为2.97%~9.05%,其中HP处理与CK差异显著 (P < 0.05,2019年‘尤金’除外)。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淀粉的透明度和膨胀度提高,溶解度降低。与CK相比,‘尤金’HP处理的淀粉透明度提高15.00% (P < 0.05),膨胀度提高3.94%,溶解度降低12.23% (P < 0.05);‘克新13号’HP处理的淀粉透明度提高25.74% (P < 0.05),膨胀度提高7.90% (P < 0.05),溶解度降低21.84% (P < 0.05)。‘尤金’淀粉颗粒的中位径 (D50) 在MP处理最高,较CK增加11.58% (P < 0.05);‘克新13号’淀粉颗粒的中位径 (D50) 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HP处理较CK降低5.02% (P < 0.05),但‘克新13号’的中位径明显高于‘尤金’。‘尤金’的MP处理淀粉产量较CK平均增加31.36% (P < 0.05),‘克新13号’的HP处理淀粉产量较CK平均增加29.66% (P < 0.05)。  【结论】  适量增施磷肥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及产量,从而提高马铃薯淀粉的产量。适量的磷肥还可降低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支链淀粉含量,提高淀粉的透明度和膨胀度,提高淀粉的品质。在本研究条件下,综合磷对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尤金’的P2O5适宜用量为90 kg/hm2,‘克新13号’的P2O5 适宜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马铃薯品种(系)产量和品质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与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关系,为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宁夏固原和甘肃定西开展马铃薯品种(系)田间试验,宁夏收集了76份品种(系),甘肃收集了83份,马铃薯试验均采用当地水肥管理技术。成熟期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取样分析马铃薯品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两地马铃薯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将马铃薯产量分为<30 t/hm2 (低)、30~45 t/hm2 (中)和>45 t/hm2 (高) 3个等级,宁夏种植的76个品种(系)中低产、中产、高产的占比分别为27.6%、34.2%、38.2%,甘肃种植的83个品种(系)中的占比分别为15.7%、49.4%、34.9%。随着不同马铃薯品种(系)产量的不断增加,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降低趋势。无论产量水平高低,每生产1 t马铃薯块茎需吸收N 2.9 kg、P 0.5 kg、K 4.0 kg。产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与氮磷...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对照(CK)、有机肥(M)、氮磷肥(NP)、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M+NP)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马铃薯(品种为紫花白)钼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中,全株钼含量变化在0.73~1.83mg/kg,叶、茎、块茎平均含量依次为3.20、0.98、0.57 mg/kg。随生育进程推进,全株及各器官钼吸收量呈"S"型曲线变化,均可用一元三次方程表达。块茎增长期是全株钼素吸收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出苗后55 d左右;最大吸收量出现在出苗后85 d左右。随着生长中心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钼在体内的分布相应由茎叶向块茎移动,收获期茎叶分布69%,钼的运转率为31%。每生产1000 kg鲜块茎,平均吸收钼0.506 g,消耗系数0.00017。有机肥或氮磷肥配施,均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钼含量、吸收速率、吸收量;对促进钼素吸收呈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结合土壤中无机氮在不同土层含量的变化,确定马铃薯产量和氮效率最优、环境风险最低的氮肥施用水平。  【方法】  试验于2018—2019年在南方典型红壤区旱地进行,供试品种荷兰15号为特早熟型马铃薯。设置N 0、60、120、150、180、210、240 kg/hm2,共7个氮肥水平。于成熟期,调查块茎产量和总干物质积累量测定氮素含量,同时取0—20、20—40、40—60 cm土层样品,分析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  【结果】  施氮量显著影响红壤旱地马铃薯产量、干物质积累与氮肥吸收利用。马铃薯块茎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均以施N 180 kg/hm2处理最高,达26250 kg/hm2 (2018年) 和27915 kg/hm2 (2019年);秸秆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块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施N 180 kg/hm2处理最高,为97.65 kg/hm2 (2018年) 和101.09 kg/hm2 (2019年)。氮素收获指数以N150 kg/hm2处理最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回收率均以N180 kg/hm2处理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施氮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不同施氮量对无机氮的含量和分布影响不同。施N 150 kg/hm2和N 180 kg/hm2处理增加的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施N 180 kg/hm2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施N150 kg/hm2处理,施N 150 kg/hm2处理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 210 kg/hm2和N 240 kg/hm2处理增加的铵态氮主要分布在20—60 cm 土层,其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施N 0—180 kg/hm2范围内对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小,施N 210 kg/hm2和N 24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2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从无机氮总量看,施N 18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无机氮总量,而施N 210 kg/hm2处理和N 240 kg/hm2处理则显著提高了20—60 cm土层的无机氮含量。  【结论】  极早熟型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较窄,过低或者过高施氮都会显著降低其经济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农学效率。在红壤条件下,施N 180 kg/hm2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的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而不会增加20 cm以下土层的无机氮含量,超过此用氮量,则会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的向下迁移。因此,红壤旱地极早熟型马铃薯品种的适宜施氮水平为N 180 kg/hm2。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阴山丘陵地区施肥状况,2008、2009年进行了农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马铃薯化肥投入总量为160.0~292.0 kg/hm2,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101.8~195.7kg/hm2、57.2~79.4 kg/hm2、5.9~6.9 kg/hm2。(2)水浇马铃薯地氮肥投入量偏高,旱地马铃薯氮肥投入量低。(3)有机肥是氮、磷肥的次要来源,是钾肥的主要来源,其为马铃薯提供的钾肥占全部钾肥的7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