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锌胁迫对狗枣猕猴桃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7个处理:0(CK)、50、100、150、200、250、300 mg/L的ZnSO4溶液,对各处理狗枣猕猴桃幼苗的生理指标(根长、株高、根重、株重)及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锌溶液浓度的增加,狗枣猕猴桃幼苗的根长、株高、根重、株重及MDA含量呈下降趋势;Pro含量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燕麦幼苗对盐胁迫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定莜6号’燕麦对盐胁迫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和200mmol/L)NaCl和NaHCO3胁迫对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NaCl和NaHCO3浓度增大,燕麦植株干重及叶片K+含量和K+/Na+明显下降,叶片Na+含量及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显著提高。NaHCO3胁迫的上述指标变幅大于NaCl胁迫。(2)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胁迫均引起燕麦叶片SOD、CAT、POD和APX活性提高或降低;NaHCO3胁迫与NaCl胁迫相比抗氧化酶激活或受抑的程度在不同Na+浓度下表现不同。NaHCO3胁迫的燕麦叶片ASA和GSH含量低于相同Na+浓度下的NaCl胁迫,100 mmol/L Na+浓度下GSH含量则相反。(3)50~150 mmol/L Na+浓度下,NaHCO3胁迫的燕麦叶片具有比NaCl胁迫更高的可溶性糖含量,200mmol/L Na+浓度下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NaHCO3胁迫的燕麦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NaCl胁迫,脯氨酸含量则相反。上述结果表明,燕麦的耐碱性低于耐盐性,这可能与碱胁迫引起Na+、K+更严重的失衡及活性氧清除系统变化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不同倍性菘蓝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及其体内保护性酶的响应机制,采用在MS培养基中加入小同浓度的NaCl模拟盐胁迫处理,观测二倍体和四倍体菘蓝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测定幼苗中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同时对其地上部分保护性酶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行测定.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均表明,四倍体较二倍体耐盐胁迫能力强.对其体内保护性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NaCl浓度下,起主要保护作用的酶是不同的,无论有无盐胁迫、NaCl浓度高低,四倍体中的SOD、POD和CAT三种保护性酶活性均高于二倍体,这说明在盐胁迫下四倍体菘蓝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要高于二倍体菘蓝,部分解释了四倍体比二倍体对盐胁迫耐受能力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0~250mmol/L NaCl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豇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在150mmol/L浓度时,3者的含量都达到最大值;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开始逐渐上升,它们的活性分别在100mmol/L、150mmol/L和150mmol/L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同时,对NaCl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进行适时定量PCR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转录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说明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NaCl诱导了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3种抗氧化酶活性相应地提高,从而提高了豇豆应对NaCl胁迫的能力。本文结果将为今后豇豆在盐碱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盐生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4株含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PGPR),通过无菌育种袋栽培试验,考查其在不同盐分条件下对燕麦和黑麦草幼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4株菌对5 g/kg或10 g/kg NaCl盐分胁迫下的燕麦和黑麦草幼苗均表现出显著地缓解促生效应,其中假单胞菌属S1最显著,10 g/kg NaCl比无NaCl时促生作用更大。4株PGPR的ACC脱氨酶活性与植物生长参数(根长和下胚轴长)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81)。  相似文献   

6.
明确杀虫剂多次施用后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对指导黄瓜(Cucumis sativus L.)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室内盆栽的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几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溴氰菊酯及生物杀虫剂玫烟色棒束孢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当供试3种化学杀虫剂胁迫黄瓜幼苗2 d时,其体内SOD、POD、CAT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当胁迫时间延长到4 d时,溴氰菊酯和啶虫脒处理的黄瓜幼苗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均明显升高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当胁迫时间延长到6 d时,3种化学杀虫剂均造成黄瓜幼苗体内SOD、POD活性升高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溴氰菊酯影响较吡虫啉和啶虫咪严重;胁迫8~10 d后,各处理黄瓜幼苗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开始下降或恢复正常。同时,3种化学杀虫剂胁迫黄瓜幼苗4~8 d时,MDA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并与对照差异显著;胁迫10 d时,啶虫咪和溴氰菊酯胁迫的黄瓜幼苗MDA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而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并趋于正常。此外,3种化学杀虫剂胁迫黄瓜幼苗2~8 d时均造成其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生物杀虫剂玫烟色棒束孢胁迫对黄瓜幼苗SOD、POD、CAT活性及MDA、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生物杀虫剂玫烟色棒束孢较3种化学杀虫剂对黄瓜幼苗安全,黄瓜幼苗受化学杀虫剂胁迫后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修复杀虫剂对其自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外源一氧化氮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沪番‘1480’和沪番‘2496’)幼苗叶片活性氧(ROS)水平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提高了盐胁迫下SOD、POD、CAT和APX活性,AsA和GSH含量以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和O2- 产生速率;与耐盐品种‘1480’相比,NO处理对盐敏感品种‘2496’效果更明显。表明外源NO通过促进盐胁迫下保护酶活性、抗氧化剂和渗透调节物质的提高,降低ROS水平,缓解NaCl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植株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环境胁迫适应能力,并且在种间竞争中常处于优势地位。本试验对野燕麦种群的繁殖与扩散特性、种子与幼苗抗逆特性及其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的异株克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找寻治理野燕麦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种子繁殖与扩散能力,开花结实比小麦早,种子产量大、地下储量多、扩散距离远;(2)野燕麦种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室温与变温条件下均可以正常萌发,而冷冻后置于室温环境是其萌发最佳条件,总发芽率可达93.33%;(3)野燕麦种子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浓度低于1.8%的NaCl溶液中均可正常萌发;(4)野燕麦幼苗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随着NaCl浓度和PEG浓度的升高,野燕麦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5)野燕麦根系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干重、根长及根系活力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证明野燕麦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异株克生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野燕麦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繁殖扩散能力、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异株克生效应,相关研究可为大田野燕麦防除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幼苗对NaCl胁迫的抗氧化应答情况。结果表明,在200mmol/L NaCl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油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细胞内的电解质渗出物逐渐增多,电导率逐渐升高;POD、SOD和CAT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在开始时都逐渐提高,24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对NaCl胁迫过程中这三种抗氧化酶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三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与其酶活性的变化一致。因此,NaCl胁迫诱导了POD、SOD和CAT三种抗氧化物酶基因的过量表达,抗氧化酶活性相应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对NaCl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草坪草的可持续发展,选育和种植耐盐草坪草可改良和利用大面积盐渍土壤。以3种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L.)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NaHCO3胁迫(0,0.2%,0.4%,0.6%,0.8%,1.0%)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草坪外观质量、叶片萎蔫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K+含量均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0.4%~1.0%NaHCO3胁迫降低了3种冷季型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和根系干重,且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生长受到胁迫的抑制程度显著增大,根系部分的受抑制程度比地上部分更明显;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3种冷季型草坪草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Na+含量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浓度越高上升越明显;NaHCO3浓度0.4%时,3种冷季型草坪草已受到伤害;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在不同浓度NaHCO3胁迫下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均表现为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说明3种冷季型草坪草抗NaHCO3胁迫的能力均为早熟禾强于黑麦草和高羊茅。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苏丹草幼苗的株高、叶片宽度、钾离子、钠离子、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苏丹草是一种耐盐作物,中浓度的盐胁迫处理(NaCl溶液浓度为100~200 mmol·L-1)对苏丹草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株高和叶面宽度较空白对照处理均有显著提高;细胞膜透性受影响显著,但通过其自身渗透物质调节可以回归平稳,植株能正常生长,说明苏丹草是一种耐盐作物。  相似文献   

12.
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苗期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为A(NaCl∶Na2SO4=1∶1)、B(NaCl∶NaHCO3=1∶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D(Na2SO4∶Na2CO3=1∶1)、E(NaHCO3∶Na2CO3=1∶1)5种混合盐,分别以25 mmol.L 1、50 mmol.L 1、100 mmol.L 1、150 mmol.L 14种盐浓度,模拟出20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根系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指标,以了解紫花苜蓿根系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盐浓度为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混合盐碱对根尖数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升高,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A、B处理的根长分别在盐浓度为25 mmol.L 1和50 mmol.L 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0 mmol.L 1)增加50.7%和37.9%,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盐浓度达到150 mmol.L 1时,A、B、C、D、E的根系总长度分别比对照减少26.6%、37.7%、51.6%、37.0%和55.7%,差异显著。A、C、D组处理下仅在25 mmol.L 1时,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1.1%、43.4%和12.7%;在浓度为150 mmol.L 1时,E处理下根表面积显著减小,比对照减少49.6%。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胁迫下抑制根系的生长;在高盐浓度下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加,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欧洲鹅耳枥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性。[方法]以两年生欧洲鹅耳枥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0%,0.1%,0.2%,0.3%,0.4%,0.5%)溶液处理幼苗,研究不同盐分胁迫对其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随着盐胁迫的加剧,欧洲鹅耳枥幼苗受到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相对苗高生长、相对地径生长和总干重均呈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则逐渐增大;(2)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盐浓度越高,时间越久,变化幅度越大;(3)叶片叶绿素总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和盐害时间的持续,幼苗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并在胁迫末期达到最大值。[结论]欧洲鹅耳枥幼苗在0.1%~0.2%盐胁迫下能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来减轻危害;而在0.3%胁迫下,幼苗自我调节能力受影响,0.4%~0.5%胁迫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表明欧洲鹅耳枥耐盐性较弱,不宜在滨海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14.
甜菜M14品系与二倍体栽培甜菜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甜菜属于耐盐碱作物,通过比较两个优质甜菜材料的耐盐性,为甜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以甜菜M14品系(18+1条染色体)和来自同一亲本分离得到的二倍体栽培甜菜(18条染色体)为试验材料,在正常和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进行水培试验。在处理0、1、3、5、7天后,采集幼苗样品,测定株高、根长,分析K^+、Na^+、丙二醛(MDA)和甜菜碱含量,测定主要抗氧化物酶基因(SOD、CAT、APX、GR)和甜菜碱合成基因(CMO、BADH)的转录水平及以上6个基因编码酶活性。【结果】1)正常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的株高和根长均无明显差异;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M14品系的株高和根长均优于二倍体。2)正常条件下,M14品系与二倍体的根吸收K^+和Na^+的能力相似,代谢过程中产生甜菜碱的量相当;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根中的K^+、N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M14品系根中的甜菜碱含量高于二倍体。3)正常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根中的SOD、CAT、APX、GR、CMO和BADH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均不显著;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M14品系根中的SOD和GR基因转录水平均在第1天时高于二倍体,CAT、APX、CMO和BADH基因转录水平在第3~5天显著高于二倍体。4)正常条件下,两个甜菜材料根中SOD、CAT、APX、GR、CMO和BADH活性差异不显著;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M14品系根中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结论】在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甜菜M14品系根部的甜菜碱含量较高,抗氧化物酶基因转录水平及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二倍体,表现出更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六个生长时期高粱对NaCl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莲  王润丰  刘宾  张华文 《核农学报》2020,34(7):1543-1550
为了解高粱不同生长时期对NaCl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高粱杂交品种济粱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自来水(CK)和0.6% NaCl溶液(T)对萌发期、苗期、拔节前期、拔节后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济粱1号进行28 d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萌发期开始NaCl胁迫,其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和根干重均差异显著,相对盐害率(RSR)最大,受NaCl胁迫危害最严重。拔节前期NaCl胁迫对穗鲜重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拔节后期和孕穗期。拔节前期、拔节后期和孕穗期开始NaCl胁迫对抽穗期影响均不显著。与CK相比,萌发期、拔节后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开始NaCl胁迫其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与CK相比,6个生长时期进行NaCl胁迫均显著提高了叶片和根中Na+含量;除萌发期外,NaCl胁迫后,其他5个生长时期叶中K+含量显著高于CK。在6个生长时期,NaCl胁迫根中K+含量以及叶片和根中K+/Na+显著低于CK。因此,萌发期开始NaCl胁迫对高粱幼苗形态建成影响最大,拔节前期NaCl胁迫对穗鲜重的积累影响最显著,在生产上应采取一定的抗盐胁迫措施。本研究揭示了济粱1号在6个生长时期的耐盐特点和耐盐生理机制,为盐碱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抗盐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亚精胺(Spd)对抗盐能力不同的2个黄瓜品种幼苗叶片和根系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pd降低了50 mmol/L NaCl胁迫下幼苗体内O-.2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与抗盐性较强的"长春密刺"品种相比,Spd处理对抗盐性较弱的"津春二号"品种效果更明显.表明外源Spd处理通过促进盐胁迫下植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ROS水平,从而缓解NaCl对黄瓜幼苗的盐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NaCl胁迫下氮肥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提高甜高粱耐盐能力的措施,室内设置不同盐分浓度、不同氮源及浓度条件下甜高粱萌芽试验。结果表明:NaCl胁迫和不同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芽苗生长的影响各有不同。NaCl浓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在甜高粱芽苗生长阶段,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而增强耐盐伤害能力是有限的。100 mmol.L 1NaCl胁迫下,根系POD活性最低,而叶片MDA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最高,受盐害程度最大。没有盐胁迫情况下增加不同氮源及氮量对甜高粱根叶生理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氮浓度在20 mmol.L 1时,细胞受伤害程度最低,生长最好。不同形态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明显,NH4Cl的促进效果优于KNO3。在100mmol.L 1的NaCl胁迫下,施加铵态氮或硝态氮源均可以增强甜高粱芽苗期的POD活性,减少MDA积累,从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氮肥调控措施可以提高甜高粱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不施用NaCl处理为对照,研究了盆栽试验条件下刈割1次、刈割2次处理及0,0.3,0.6,0.9g/kg4个NaCl胁迫水平(分别以S0、S1、S2和S3表示)对中华枸杞和黑枸杞幼苗生物量、总黄酮及K+和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刈割2次处理中华枸杞与黑枸杞幼苗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分别比刈割1次处理增加0.50~2.33g/盆和0.96~5.20g/盆,且NaCl水平越高,差异越明显;不同刈割措施下,中华枸杞均以S2处理总黄酮含量最高,为9.56~12.8mg/g,黑枸杞在刈割2次和刈割1次时,总黄酮含量分别以S1和S3处理最大,为8.52mg/g,15.8mg/g和9.18mg/g,且刈割2次处理总体有利于中华枸杞和黑枸杞总黄酮的累积;不同刈割措施下,中华枸杞与黑枸杞幼苗K+、Na+含量均以幼叶高于嫩茎,中华枸杞叶、茎中Na+含量以S2处理最高,黑枸杞则以S3处理最高;高浓度NaCl胁迫下(S2与S3处理),枸杞叶中的K+/Na+比值均以中华枸杞小于黑枸杞。  相似文献   

19.
以棉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液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0.1mmol/L SA对100mmol/L 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隔一天向叶面喷施0.1mmol/L SA较每天和每隔两天喷施更能显著缓解NaCl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可明显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但是每天喷施导致过量SA对棉花幼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显著降低甚至加剧盐伤害。因此,每隔一天喷施SA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途径提高棉花幼苗的抗盐性,减轻和缓解NaCl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试验以野生型(WT)和转盐芥TsIPK2基因的水稻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条件下过量表达TsIPK2基因对水稻植株抗盐胁迫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水稻材料种子和其3叶龄幼苗,分别在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 mmol/L)下进行处理。检测WT与过量表达TsIPK2基因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主根长和芽长、幼苗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与胁迫相关的5个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盐胁迫下,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水稻具有更好的发芽率、主根长和芽长。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两者的脯氨酸含量增加,转基因水稻的积累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但是转基因水稻MDA含量增加幅度小于野生型。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幼苗SOD酶活性均增加,但转基因植株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二者P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是二者活性没有显著的差别;转基因水稻的CAT活性也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然而野生型水稻的CAT活性在盐胁迫下没有显著的变化。高盐处理后,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的5个与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倍数都增加,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水稻的OsP5CS1、OsSOD、OsCATB和OsLEA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OsPOX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结论】过量表达TsIPK2基因能够通过增强水稻的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胁迫能力并调节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提高水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