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诱变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本文简要介绍了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组织培养等诱变技术的特点与机理,重点综述了γ射线诱变、航天诱变、EMS诱变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等诱变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形态学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离体组织培养法和TILLING技术等在亚麻突变体的鉴定与筛选中的应用,并从开展复合诱变育种和优化诱变后代筛选技术等方面对亚麻诱变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亚麻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合子期化学诱变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作物在合子期进行化学诱变育种的研究着重介绍诱变处理的时期、处理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化学诱变及其在农作物育种上应用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综述了化学诱变育种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常用化学诱变剂EMS、NaN3和PYM的诱变机制、诱变效应及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介绍了EMS 石蜡油处理玉米成熟花粉和苯甲酰胺与EMS、PYM复合处理 2种新的诱变技术。  相似文献   

4.
航天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诱变是利用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等空间特殊环境诱变植物种子或离体组织,获得有益突变体,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或创制优异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的技术。本文综述了航天育种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航天诱变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航天诱变的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据此探讨了航天诱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小麦航天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TILLING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点突变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ILLING(TargetingInducedLocalLesionsINGenomes),是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种高通量、低成本规模化高效筛选化学诱变剂EMS诱发产生点突变的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TILLING的原理和技术优势,并对其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突变分子育种和预测突变频率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植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新的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我国植物诱变育种技术在提高诱变效率和诱变与组培相结合的两方面的研究情况。诱变效率的研究,包括诱变时期和诱变材料的选择,新诱变源的开拓,复合处理,DNA损伤与修复;在诱变与组培相结合方面,包括外植体和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增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体外选择,对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作了探讨,包括γ融合,遗传转移,农艺性状有利基因分离。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40,自引:34,他引:40  
航天育种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开创的农作物诱变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新途径。经过20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了全国航天育种研究协作网,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芝麻、牧草等作物上育成和审定了40多个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获得了一批有可能对产量和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航天诱变与地面模拟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展;航天育种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航天诱变机理探索等方面研究得到稳步推进。本文系统评述了我国航天育种20年来的基本成就,并根据当前研究和应用形势提出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对40 年来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从育成种类和数量,诱变因素利用的发展,诱变体分离筛选手段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并对诱变育种与离体培养技术的结合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辐射育种的发展来展望航天育种的前景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陈子元 《核农学报》2002,16(5):261-263
核农学中的辐射育种与航天育种从育种技术的角度看均属诱变育种,都是利用物理因素对植物进行诱发产生遗传变异,通过选育而培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05,自引:25,他引:80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治区 70多个研究单位多年的地面选育 ,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经审定的新品种 1 9个 ,其中水稻新品种 5个、小麦 2个、棉花 2个、青椒 1个、番茄 1个、芝麻 1个、西瓜 3个、莲子 3个、灵芝 1个 ;另外还选育出新品系 5 0多个 ,还有一大批种质资源。在航天育种机理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航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变异 ,地面模拟试验进行了许多研究 ,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累计示范推广航天新品种 (系 )面积 2 70 0 0 0hm2 ,取得了很好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本文还介绍了我国前 3代返回式卫星在空间科学方向所做的成果及贡献。列出前 3代返回式卫星与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相关的基本参数。报道了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的空间环境的数据。我们还对今后空间诱变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开发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是培育水稻品种的重要手段。诱变育种可以快速改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育种效率。离子束作为一种新型的诱变技术,具有线性能量转移高,相对生物学效应好,诱变频率高等优势,可直接作用于水稻遗传物质,对水稻的不同性状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围绕高能重离子束的诱变水稻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诱变重离子束种类、辐射剂量及受体材料的选择,重要性状基因功能分析,诱变产生的水稻品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描述,重点介绍了高能重离子束的诱变优势,并从多方面总结了由高能重离子束诱变产生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并提出了高能重离子束诱变依旧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为该技术在未来水稻育种的应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辐射诱变育种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中子、质子或者射线等物理辐射诱变因素对种子进行辐照,诱发其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行为变异,从而得到可供利用的突变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新的种质资源的一种新兴的育种技术。本文以水稻、小麦、大豆、花卉和林木等材料所做的辐照试验为依托,综述了国内外在辐射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特点、优势、适用范围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其主旨在于提高人们对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意义及其前景的认识,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促进现代化物理农业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花生诱变育种技术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回顾了我国花生诱变技术应用研究的方法和取得的成就。主要采用6 0 Co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诱变及上述诱变方式与杂交相结合等诱变育种方法选育花生新品种。获省部级成果 1 4项 ,育成花生新品种 3 5个 ,创造优异突变材料 3 0 0多份。同时对花生诱变技术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英杰  杨剑飞  王宇 《核农学报》2019,33(8):1508-1518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一种针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基因分型,寻找某一群体内性状与分子标记或候选基因间关系的分析方法。GWAS对于连锁标记开发、目的基因挖掘和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在作物数量性状研究和作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利用GWAS挖掘与作物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研究过程中,群体结构、群体数量、连锁不平衡(LD)等因素对GWAS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GWAS在粮食作物育种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初步讨论了GWAS对作物遗传育种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为利用GWAS在作物育种方面的运用,促进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大学水稻诱变育种回顾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回顾了本所水稻诱变育种 38年来的研究概况、育种成就及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新型优质稻米和Bt抗虫转基因水稻培育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同时介绍了采用的育种途径和“九五”资助课题及重点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河南省的植物诱变育种历史 ,概括了取得的主要成就 ,分析了河南省诱变育种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7.
DNA错配修复(MMR)是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司职于DNA合成、遗传重组及损伤过程中新发生的单个及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及错配的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DNA复制保真度至关重要。原核生物的MMR系统主要由MutS、MutH和MutL组成,在高等植物中也鉴定出MutS和MutL的同源物,但未发现MutH。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植物DNA错配修复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MMR功能缺陷产生的途径及其对植物诱变育种的意义,为进一步利用MMR缺陷突变体进行植物诱发突变与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病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对于病原菌的抗性依赖于植物的天然免疫(plant innate immunity)系统。因此,对于植物天然免疫的研究将为农作物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植物天然免疫系统包含彼此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即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和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近年来,国内外对于PTI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PTI是由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所诱发的植物免疫反应。PAMP被位于植物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将免疫信号通过胞质类受体激酶BIK1(Botrytis-induced kinase 1)、MAPK级联、CDPK(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等向下游传递,诱导活性氧的爆发、气孔的关闭、免疫基因的表达等,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免疫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会在多个层次上被精细调控,以保证合适的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本文从植物免疫受体FLS2及其他免疫受体的发现、免疫信号转导组分的发现以及其生物学功能、参与天然免疫的转录因子、植物免疫反应的负调控及植物天然免疫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PTI天然免疫的分子机理和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我们认为农作物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和作物与致病真菌互作系统的研究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天然免疫的重要理论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必将使作物抗病育种迎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魔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魔芋品种选育的意义、目标及日本魔芋品种选育的情况,重点从选种、有性杂交、人工诱变和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魔芋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魔芋的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低能离子的生物效应及在植物生物技术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研究者首先发现了低能离子注入的生物效应,它对植物体的诱变作用已经被大量的实验所证明,对于诱变的机理也开展了活跃的研究,同时离子注入育种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就低能离子对植物体的诱变效应及其应用、诱变机理和DNA修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