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测定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寄生的4日龄橘小实蝇(B. dorsalis)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物酶(PO)活性。结果表明:幼虫在被寄生后,在其免疫系统的调节下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致使被寄生的幼虫较未被寄生的3种抗氧化物酶(CAT、POD、SOD)活性明显高,然而被寄生的幼虫PO活性明显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这4种酶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寄主体内过量的ROS,保证寄生蜂能有效地寄生,提高寄生蜂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高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幼虫、 蛹和成蜂经 30、 33、 36、 39、 42 ℃处理后体内 3 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1)经不同高温处理后, 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 蛹和成蜂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其中幼虫、 蛹体内 CAT 活性高于对照。 39 ℃为CAT 清除 H2O2 的最适温度, 高于 39 ℃则 CAT 活性受抑制。 (2)经不同高温处理后, 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高于对照, 蛹和成蜂体内 POD 活性低于对照。 幼虫在 33 ℃时体内 POD 活性达最大值, 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 蛹和成蜂体内 POD 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3)经不同高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幼虫和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其体内 SOD活性均高于对照。 成蜂体内 SOD 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 在 39 ℃时达到最大值, 但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29、32、35、38、41℃)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幼虫、蛹和成蜂体内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不同高温处理后,阿里山潜蝇茧蜂各虫态体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8℃为幼虫、蛹和雌蜂体内CAT清除H2O2的最适温度.同一处理温度下,幼虫体内CAT活性高于蛹,雄蜂体内CAT活性高于雌虫.(2)热胁迫处理后,雌雄蜂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雄蜂体内POD活性高于雌蜂.幼虫、蛹和雌蜂体内POD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呈“M”形变化趋势,分别在35、38、35℃时达最大值.(3)阿里山潜蝇茧蜂高温暴露后,幼虫和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均在35℃时达最大值,雌雄蜂体内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在35、32℃时活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被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0.5~4 d内的椰心叶甲3龄和4龄幼虫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后,寄主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抑制;酯酶(E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揭示了椰心叶甲幼虫对寄生产生的生理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 ℃和-2 ℃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 ℃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 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 h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低温处理后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成虫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蜂受到低温胁迫后体内CAT、POD和SOD分别在10℃和-2℃出现两个高峰,酶活性总体水平高于对照.-2℃时,3个处理时间的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其中,CAT、SOD活性差异性显著.由于各种酶的特性不同,它们对低温应激处理时间的反应亦不同,SOD在处理12h时酶活性最高,而CAT与POD在24h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蚜虫及植物病毒胁迫下小麦体内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为试虫,以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GAV株系为测试病毒,研究蚜虫、植物病毒及两者共同胁迫下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等解毒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健康小麦相比,麦二叉蚜胁迫下小麦体内的ACP活性提高100.46%,禾谷缢管蚜胁迫下小麦体内的POD活性降低34.59%,麦长管蚜胁迫下小麦体内的POD、CAT、SOD、ACP和AKP活性分别提高83.88%、126.45%、91.21%、197.26%和468.82%,差异均显著(P0.05);BYDV-GAV胁迫下小麦体内的SOD活性提高37.41%;与感染植物病毒但未受蚜虫胁迫的小麦相比,麦二叉蚜胁迫下小麦体内的POD、CAT和ACP活性分别提高73.66%、110.72%和50.49%,禾谷缢管蚜胁迫下小麦体内的CAT和ACP活性分别上升115.13%和37.00%,麦长管蚜胁迫下小麦体内的POD、CAT和AKP活性分别提高97.58%、70.19%和3 665.03%,差异均显著(P0.05)。这些结果说明,麦蚜和植物病毒均能改变小麦体内的生理生化进程,但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谦  梁晓  伍春玲  陈青  刘迎  张哲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1):2273-2279
为了深入探讨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对木薯的选择性机理,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了木瓜秀粉蚧取食不同木薯品种1、2、4 d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取食不同木薯品种后抗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取食‘C1115’后其体内SOD活性最低,取食‘SC8002’后其体内CAT活性最低,取食‘SC8’后其体内POD和PPO活性最低。木瓜秀粉蚧取食木薯品种‘J1301’‘SC11’‘SC8002’‘东莞红尾’‘SC8’‘缅甸种’和‘C1115’后其体内SOD、CAT、POD和PPO活性在任一测定时间内和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上述木薯品种被木瓜秀粉蚧取食后能够通过抑制木瓜秀粉蚧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干扰其正常活性氧代谢,可能对木瓜秀粉蚧具有抗性潜力。  相似文献   

9.
水分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分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的影响及幼虫饮水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水是影响越冬幼虫复苏至化蛹阶段的关键因子。在湿度40%、温度22℃~28℃条件下加温处理,越冬幼虫最佳饮水时间为加温后20~30 d,此阶段满足其饮水需要,化蛹率增高且化蛹比较集中。当多次饮水时,其化蛹率随饮水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当饮水次数达到3次时,化蛹率接近100%。对越冬幼虫饮水后连续4 d体内SOD和POD的活性测定表明,饮水后其体内SOD和POD比同期不饮水的幼虫活性增高。分析认为,两种酶的活性增高与其饮水后化蛹发育和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活性氧的代谢途径,以‘巴厘’菠萝为材料,将其贮藏在25 ℃条件下,观察黑心病的发病情况,每隔3 d对整果果肉以及健康部位和患病部位的果肉组织进行取样,测定果实发病率以及果肉褐变度,对发病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活性氧代谢起关键作用的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类黄酮含量以及活性氧清除相关酶(POD、CAT、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果实在贮藏第6天开始发病,到15 d时,发病率为100%,褐变度在第6~9天时增长最快;在黑心病发病过程中,与健康部位相比,患病组织伴随着LOX活性的升高,MDA的积累,同时出现AsA的下降、类黄酮含量的显著增加,且患病组织POD、CAT酶活性快速下降,但谷胱甘肽含量和SOD酶活性几乎没有变化。由此可推断,在采后菠萝黑心病发病过程中,AsA、类黄酮、POD、CAT在活性氧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文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进程推进,其SOD、POD、CAT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保护酶活性升高幅度表现为POD最大、CAT次之、SOD最小;不同胚乳裂纹类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龟裂文种子 <双裂纹种子 <单裂纹种子 <无裂纹种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其MDA含量呈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并表现为龟裂文种子中MDA含量最高,双裂纹的种子次之,无裂纹的种子最低。说明胚乳裂纹对种子萌发代谢具有不利影响,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快速冷耐受(RCH)对二化螟滞育幼虫的生理效应,分别对正常饲养(CK)、非快速冷耐受(NRCH)和RCH处理过的二化螟幼虫的水分、脂质、总糖、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含量及SOD、POD、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RCH处理组水分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OD活性对照组显著上升,脂质、总糖、海藻糖、葡萄糖、甘油含量及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差异;NRCH处理组水分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POD活性则显著下降,其余未见显著变化;RCH处理组仅见P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由此可见,RCH处理对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水分和POD诱导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沈文飚  冯晴 《大豆科学》1999,18(1):22-26
以对SMV-a株系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染SMV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科丰1号接种SMV的早期,PAL和POD活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相反感病品种1138-2和徐豆1号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上升,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则小于抗病品种,而1138-2的PAL活性则低于相应对照。  相似文献   

15.
芸芥自交亲和系与自交不亲和系 sOD、POD和CAT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芸芥( Eruca sativaMill)自交亲和系( SC)与自交不亲和系( SI)柱头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进行 了测定。自交亲和系和自交不亲和系在授粉后都能引起SOD、POD和CAT三种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比较SC和 SI的酶活性发现,在未授粉时二者SOD酶活性差异显著,而POD和CAT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异花授粉后SC 和SI的三种酶活性表现了相似的趋势,在各个时间段上无差异;自花授粉后自交亲和系的酶活性显著高于自交不 亲和系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SOD、POD和CAT三种酶活性的变化与自交亲和系所具有的自交亲和基因的调控有 关。  相似文献   

16.
甘薯抗薯瘟病的水杨酸与活性氧的代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抗性甘薯品种受薯瘟病菌侵染后水杨酸(SA)和活性氧(ROS)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感染薯瘟病菌12 h后甘薯叶片中SA含量增加,增加量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接菌后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抗病品种变化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接菌后抗病品种提高了与产生H2O2相关的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而感病品种与此相反,积累H2O2的能力下降,影响系统获得抗性(SAR)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