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报道了产于青藏高原东缘3种风毛菊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如下:甘肃风毛菊为2n=2x=32=12m+16sm+4st,核型属2B型;大耳叶风毛菊为2n=2x=26=10m+14sm+2st,核型属2A 型;波缘风毛菊为2n=2x=26=6m+20sm,核型属2B型;这3个种均为二倍体,并且在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和B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毛果扁蓿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处玮  王荔 《中国草地》2000,(5):76-77,79
对毛果扁蓿豆进行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果扁蓿豆为二倍体,其核型为1B,核型公式为2n=2x=16=16m。国内未见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3.
用根法压片法对顶羽菊染色体核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顶羽菊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6,染色体基数为13,染色体组成为2n=2x=26=22m+4sm,属不对称核型(IB型)。  相似文献   

4.
苜蓿属植物有60余种,染色体数可分为二倍,四倍体和六倍体。其中1年生二倍体有32种,四倍体2种,1年生主要是自花授粉;多年生二倍体13种,四倍体2种,有4个二倍体兼有四倍体,有1个四倍体兼有六倍体,多年生主要是异花授粉。1 二倍体、四倍体种群多年生二倍体、四倍体苜蓿染色体基数相同,二倍体2n=2x=16,四倍体2n=4x=32(见表1)[1]。表1 多年生苜蓿属二倍体、四倍体植物及其染色体数(2n)种名中名染色体数种名中名染色体数Carstiensis卡斯廷苜蓿16Rupestris岩苜蓿16C…  相似文献   

5.
张伦 《草业科学》1993,10(6):8-11,15
对黑龙江野生燕麦和栽培燕麦的染色体组型观察分析,绘制核型模式图,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野生燕麦与栽培燕麦的六倍体染色体数目皆为2n=6x=42。NO.1、NO.3、NO.6染色体黑龙江野生麦皆为“m”型而栽培燕麦皆为“sm”型之外,蓁的18对染色体尖型皆一一对应一致。黑龙江野生燕麦的核型公式为2n=6x=42=28m(2STA0+14sm,栽培燕麦的核型分析中未发现有随体染色体。另外,黑  相似文献   

6.
三种胡卢巴属植物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藏青胡卢巴、齿荚胡卢巴和胡卢巴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技术进行的核型分析表明,三种植物的核型分别为2n=2x=16=2M+14m(2SAT)、2n=2x=16=4M+10m+2sm、2n=2x=16=4M+10sm+2st,分属1A、2A和3A类型,演化程序可能为藏青胡卢巴→齿荚胡卢巴→胡卢巴。  相似文献   

7.
西藏砂生槐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砂生槐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2x=18=12m(4SAT)+6sm,即6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3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2对染色体的短臂和第4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各带1对随体。  相似文献   

8.
用13/17染色体易位杂合子猪互交获得的1头13/17染色体易位纯合子公猪[2n=36,XY,rob(13/17)]与4头正常核型母猪(2n=38,XX)交配,结果4头母猪全部妊娠并正常分娩。其产仔数分别为13,16,12,11,产活仔数分别为12,13,12,11;窝断奶头数分别为12,13,9,10。经核型鉴定,其后代全部为13/17易位杂合子[2n=37,XX或YY,rob(13/17)]。  相似文献   

9.
四种豆科牧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常规的根尖细胞压片法,对4种豆科牧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进行了研究。建立的核型公式如下:伊犁苜蓿为2n=32=28m+4Sm,黄花苜蓿为2n=32=32m,扭果苜蓿为2n=32=8m+4Sm,百脉根为2n=12=10m+2Sm。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达乌尔黄鼠东北亚种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确定其染色体数为2n=36,各染色体有其特有G-带带型。  相似文献   

11.
鸭茅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8份野生鸭茅材料染色体核型的研究表明,中国西部有2n=2x=14和2n=4x=28两种2鸭茅分布。  相似文献   

12.
蓑羽鹤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直接羽髓法对3只蓑羽鹤幼体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蓑羽鹤染色体数为2n=80,其中包括18条大染色体(相对长度在4%以上),62条微小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祥 《中国养羊》1996,16(1):8-1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核型和畸变,并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结果表明;(1)青海细毛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式为54,XY,NF=62。母羊核型式为54,XX;NF=62。(2)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断裂和四倍体,频率分别为1.530  相似文献   

14.
家猪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3/17 染色体易位猪的5 种交配组合所产342 头后代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猪13/17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13/17 易位纯合子互交后代仍然为13/17 易位纯合子;13/17 易位杂合子互交后代出现13/17 易位纯合子(2n = 36) ,13/17 易位杂合子(2n = 37) 和正常核型家猪(2n = 38) 三种核型,经卡方检验符合1 2 1 的理论比值。本文还讨论了家猪和野猪的染色体进化,13/17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外周血培养及体核型分析技术,对青海省大通牛场猎获的野牦牛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染色体数目为2n=60,染色体臂数NF=62;常染色体形态为端着丝粒,性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公野牦牛核型为60,XY。  相似文献   

16.
新麦草有丝分裂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彦  周禾  史德宽 《草地学报》2000,8(3):193-197
研究新麦草的核型,观察其有丝分裂过程,结果表明,新麦草的核型公式为2n=14=10m(2SAT)+4sm(SAT指随体),核型属2A型,染色体基数为7,属二倍体。  相似文献   

17.
家牦牛与不同野血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比较分析了家牦牛、1/2野血牦牛及3/4野血牦牛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家牦牛、1/2野血牦牛和3/4野血牦牛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常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性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家牦牛和野牦牛的染色体组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番鸭与家鸭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番鸭的祖先是南半球的中南美洲生息的野生番鸭,属于鸭科栖鸭属,染色体2n=80,家鸭起源于北半球栖息的野鸭,属鸭科鸭属,染色体2n=78。生活习性及其种质特性,两者有相当的区别。因而饲养管理技术不尽相同。一、番鸭一般适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手段,对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饲养的哈白兔×日本大耳兔F1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的染色体数目2n=44,染色体臂数NF=78(♂);常染色体类型1~7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8~10对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11~16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7~21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性染色体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公兔核型式为44,XY(♂)。  相似文献   

20.
云南四个地方鸡种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云南版纳斗鸡,尼西鸡两地方品种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与已报道的茶花鸡,武定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省四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鸡是核型差异不大,其染色体众数均为2n=78,有8对大型染色体和30对微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Z(雄)和ZW(雌)型,总臂数(FN)为90。测量并计算了双臂染色体的臂比和相地长度,第1、2染色体,除尼西鸡,茶花鸡2号为的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品种中着丝染色体。第3、5号染色体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