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寻求稻纵卷叶螟新的测报方法和开展大面积性诱剂防治,笔者进行了性诱剂、不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成虫诱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峰期明显,较田间赶蛾峰期迟1~6d,诱蛾量约为200W白炽灯虫量的25%。不同诱捕器的诱测效果比较表明,翅膀型诱捕器优于菱形粘胶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成本低廉的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捕器,本试验将4种不同塑料瓶改装为简易性诱剂诱捕器并测定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并进一步比较了自制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在田间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装置2(4 L透明塑料瓶)制成的简易诱捕器的诱蛾量(平均诱蛾量181头)最多;该简易诱捕器与市售诱捕器诱蛾量无显著差异(P>0.05)。用装置2制成的简易诱捕器可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稻稻纵卷叶螟专用性信息素诱集法与田间赶蛾法比较,评估昆虫性信息诱集法的使用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性诱剂的测报数据与田间赶蛾法测报数据基本吻合,对稻纵卷叶螟测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性诱剂在丘陵地区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上的应用效果,以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为材料,于2014年5~10月在湖南省汨罗市开展了稻纵卷叶螟田间消长动态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系统赶蛾等常规方法相比,稻纵卷叶螟性诱剂的诱蛾量相对偏少,自动虫情测报灯、田间系统赶蛾与性诱剂诱集的诱杀比分别为13.5︰1、23.5︰1;但其对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常规方法基本一致,蛾高峰出现日期准确。综合来看,性诱剂可用于湖南丘陵地区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监测,为该地区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特别是大面积植保无人机防治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预测信息,同时可显著降低人工测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面控制水稻螟虫为害,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应用性诱剂和赤眼蜂开展了水稻螟虫适期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用于测报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均较好,前期不仅诱蛾量多且蛾量高峰明显;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效果较好,但对二代二化螟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研究性诱剂在临安水稻稻纵卷叶螟监测预报上的可行性以及监测效果,采用了性诱剂监测与田间赶蛾和灯诱监测对比试验,通过4年田间赶蛾与智能测报灯2种监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结合最近2年性诱剂监测的试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田间赶蛾受天气和虫情发生程度影响较大,灯诱监测诱集能力较弱,其峰期不如田间赶蛾和性诱剂监测明显。性诱剂监测所得数据显示,其监测峰形明显、峰值较高、峰次较多,能够较好地反映临安地区田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动态,在实际监测预报工作中可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宽  郑能文  蒋敏华  王星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364-2367
为验证不同监测方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效果,测试了智能性诱、智能灯诱、田间赶蛾的稻纵卷叶螟虫情动态。结果表明,性诱监测诱集蛾量明显低于灯诱监测,且在主害代未能形成明显的峰期和峰次,监测效果不如灯诱监测。灯诱监测诱集蛾量虽然少于田间赶蛾,但其诱蛾动态与赶蛾监测基本吻合,且灯诱峰次多、始见期早。田间赶蛾与灯诱比较,高峰日早,峰型更为明显。智能灯诱监测可较好地反映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发生动态,性诱、灯诱、田间赶蛾、田间调查等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可准确测报稻纵卷叶螟各世代的峰期及蛾量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搭配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诱集,与人工赶蛾监测数据对比,明确新型诱捕器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飞蛾诱捕器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黏胶式诱捕器,监测蛾峰与田间赶蛾一致,且在水稻生长后期更能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实际发生态势,可代替人工赶蛾作为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亩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1枚,诱芯每隔30天左右换一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米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亩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667m。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l枚,诱芯每隔30d左右换1次,诱捕器距离地面lm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O%,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667m3挂1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性诱剂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为材料,研究了大田试验中不同诱捕器及诱芯摆放位置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诱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式诱捕器内单放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诱芯的诱蛾效果良好,且互不干扰;水盆式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约为干式诱捕器的1.68倍;诱芯垂直摆放可显著提高诱蛾效果,以干式二化螟诱捕器的前后对比最为明显,垂直摆放诱芯的诱蛾量是水平摆放的5倍.同时,从防治效果、防治成本及生态效益方面分析了性诱剂防治与农户自防的差异,并提出了在性诱剂防治的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为论证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用于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并为其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于2018年—2019年对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PT-R-02型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赛扑星"进行了田间监测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能清楚地监测到稻纵卷叶螟的始见期、高峰期,与人工赶蛾监测结果一致;诱虫量低于测报灯诱集,但明显优于普通性诱监测器;自动计数准确率较高。因此,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可用于稻纵卷叶螟的动态监测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3.
2015—2017年丹阳市植保植检站对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集法监测的蛾峰日比较准确,能够很好地反映对象害虫在田间的数量消长趋势。因此,在实际预测预报中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依据,与传统的灯诱法和赶蛾法相结合能显著提高稻纵卷叶螟测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食诱剂、稻田养鸭及两者组合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的研究表明,7月稻田养鸭+食诱剂试验区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诱捕量少于食诱剂试验区,但差异不显著;8月稻田养鸭+食诱剂试验区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诱捕量显著低于食诱区,8月15日和8月30日分别减少18.3%和32.7%,表明稻田养鸭和食诱剂有协同增效作用,减少了稻田中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应用食诱剂显著降低了稻纵卷叶螟引起的水稻卷叶率,食诱剂、稻田养鸭和稻田养鸭+食诱剂的平均保苗效果为49.87%、68.47%和82.63%,表明稻田养鸭和食诱剂有协同增效作用,降低了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危害程度。鸭子的捕食造成了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减少、优势集中度提高,在叶冠层活动以及个体微小的蜘蛛种类有存活优势,稻田养鸭对稻田蜘蛛的群落结构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鸿恒  李猛  李秀钰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46-2048
通过2个厂家的昆虫性诱剂监测稻麦上4种主要害虫发蛾峰次的试验,结果表明,3月29日、4月6日监测到小麦黏虫2个发蛾高峰;6月4、7日二化螟1代2个高峰、8月5日2代高峰;6月8日、7月15日、8月20日、9月22日大螟1~4代发蛾高峰;稻纵卷叶螟7月14日、8月12日、9月12日3个迁入及发蛾高峰;同时在二化螟、大螟诱集中,纽康生物性诱剂效果要好于宁录生物性诱剂,而在稻纵卷叶螟监测中,2种性诱剂效果均无人工赶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上的二化螟、大螟和纵卷叶螟的虫情监测与测报,以往主要以灯诱和赶蛾为主,受大雨、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大,因此,为提高测报准确性,对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性诱剂在一代大螟和二化螟的测报中有应用前景,能起到测报的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式的效果,对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稻田赶蛾、性诱监测、灯诱监测3种稻纵卷叶螟监测方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监测方式对稻纵卷叶螟五(3)代、六(4)代的世代划分、成虫高峰期及高峰日的判定基本一致;3种监测方式3个代次累计监测蛾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赶蛾累计监测量变化趋势与田间发生程度变化趋势一致;性诱效果可能受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稻纵卷叶螟测报实践中,应综合应用3种监测方式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8.
2015~2017年连续3 a在邵阳县应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开展性诱监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诱蛾量均远大于灯诱但远低于田间赶蛾,成虫始见期、高峰期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器;但自动计数系统存在计数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改进后可用于卷叶螟动态监测及预测预报,以便提高测报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性信息素诱集法与赶蛾法监测稻纵卷叶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性信息素诱集与人工赶蛾2种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性信素诱集法监测的稻纵卷叶螟蛾高峰与赶蛾法相比,具有峰次多、高峰明显的特点,同时高峰出现的时间与赶蛾法比较吻合。因此,性诱法可以作为稻纵卷叶螟一种常规监测方法,与赶蛾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提高纵卷叶螟预测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器及其自动计数系统试验,对性诱监测和测报灯灯诱及田间赶蛾进行诱捕效果、发生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分析,探求稻纵卷叶螟新的测报方法,使其监测简易化、自动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