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提高桃果实的外在和内在品质及商品价值,对水蜜桃生产中常用的各种果袋进行了筛选试验。以‘新凤蜜露’水蜜桃为材料,研究了9种纸袋(2种单层白袋、3种单层黄袋,1种复合袋,3种双层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袋内透光率与纸袋的颜色、质地和层数有关,其透光率大小依次为白袋黄袋黑袋,单层袋双层袋;(2)果袋的透光率与果实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成显著正相关,透光率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提高果实品质;(3)大部分类型果袋处理降低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果肉硬度,但是差异未到达显著性。综合比较,小林袋较适合上海地区‘新凤蜜露’水蜜桃套袋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给焉耆盆地选择适合的酿酒葡萄砧穗组合提供参考,对该地区‘贝达’砧木嫁接9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产量、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共23项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葡萄砧穗组合的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酿酒葡萄品种中,‘威代尔’的单株果穗数、单穗质量、单株产量最高,‘北红’的单株果穗数最低,‘雷司令’的单穗质量最低,‘北玫’的单株产量最低。‘赤霞珠’的果皮厚度最高,‘威代尔’的果皮厚度最低。‘威代尔’的果粒质量最大,‘赤霞珠’的果粒质量最小。‘黑比诺’的总糖含量最高,‘美乐’的果皮维生素C含量最高,‘烟73’的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果皮总单宁含量及果皮总酚含量均最高,‘威代尔’的果皮总类黄酮含量最高。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品种依次为‘美乐’‘烟73’‘威代尔’‘赤霞珠’‘黑比诺’‘霞多丽’‘北红’‘北玫’‘雷司令’。在焉耆盆地,‘美乐’‘烟73’‘威代尔’和‘赤霞珠’品种与‘贝达’砧木嫁接后果实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油桃套袋的光质类型,以着色完全的油桃品种‘Flavortop’的果实为材料,用白、红、黄、蓝、绿共5种不同颜色的滤光膜制作成不同光质果袋,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油桃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光质果袋均未显著影响单果质量、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但均显著降低了果皮花色素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其组分、总酸、奎尼酸、苹果酸含量及糖酸比;套白袋的果实亮度值显著降低但a/b显著升高,其他光质果袋处理的亮度值、黄色饱和度、色饱和度、色调角均显著升高而a/b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白袋处理的果实内在品质虽有所下降,但果面着色程度高,且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糖酸比等指标与其他处理相比下降程度小,综合品质较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桃生产上宜选择白色果袋以改善果实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无核化试剂对葡萄果实香气的影响,以10年生的‘玫瑰香’葡萄为试材,在花期进行无核化处理,成熟期测定果实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在无核化处理的果实香气中增加了里那醇、2-己烯醛的含量,还检测出(S)-(±)-柠檬烯、β-月桂烯、蒎烯、紫苏烯、苯乙醇、异戊醇等萜烯类物质。综合来看,无核化处理丰富了‘玫瑰香’葡萄的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油梨果实品质,筛选出适合油梨的套袋材料,以油梨优良品系‘南亚A’为试材,以不套袋作对照,对5种材料果袋(无纺布、半透明葡萄套袋、珍珠棉+白色透明塑料袋、外黄内黑牛皮纸袋、白色纸袋)套袋处理的油梨果实进行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的测定,通过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效果最佳的套袋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套袋处理均能提高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硬度,对果皮厚度和可食率无显著影响,大部分处理对果形指数无影响,能提高维生素C、总糖和脂肪含量,降低果实失重率。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白色纸袋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甘肃兰州及同类型气候区发展的品质优良、抗寒性好的葡萄新品种。【方法】以10个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春光’‘贵妃玫瑰’‘巨玫瑰’‘蜜光’‘晚黑宝’‘无核翠宝’‘浪漫红颜’‘阳光玫瑰’‘晶红宝’和‘SP9715’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盛果期葡萄的单粒质量、单穗质量、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测定低温胁迫后各品种1年生休眠枝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将10个品种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运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和枝条抗寒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10个鲜食葡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不尽相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0个品种中:‘阳光玫瑰’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22.38℃;其次为‘浪漫红颜’和‘春光’,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1.96、-20.75℃;‘晚黑宝’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18.94℃。【结论】在甘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光照强度与葡萄果实品质形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透光性不同的果袋(CK:100%、A:50%、B:15%、C:5%和D:0)对葡萄果穗进行遮光处理,测定了果实的糖酸含量及与酿酒相关的一些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果穗遮光后降低了果实品质,果袋透光率不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总体来看,果袋透光率越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最显著,果实遮光程度超过50%时,果实品质显著下降。和对照果实相比,遮光后不同生育期果实中糖、总酚、单宁、类黄酮及花青素含量下降,完全遮光果实中降低最显著。遮光果实中可滴定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等含量增加,完全遮光果实中含量最高。可见,葡萄在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形成与光照强度关系密切,光照强度较低时果实糖及一些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而酸含量升高,果实品质降低。因此,适宜的光照强度是葡萄果实品质形成和改善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onatine(COR)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COR的最佳处理浓度,探明COR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COR的推广应用和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优良早熟葡萄品种‘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果实转色初期设置3个COR蘸穗浓度处理,处理后至成熟期分6次采样,对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柄耐拉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色泽、果皮花色苷、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等指标进行连续测定,通过综合分析确定COR的最佳处理浓度。【结果】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COR 2 000倍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佳,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43%,总酸含量降低了26.19%,固酸比提高了46.31%,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53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8.18%,a*值提高了1.01倍,CIRG值提高了38.04%,h°值下降了67.13%;COR 3 000倍处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100 g·L^-1 ABA处理效果最佳,在最后一次测定中(8月31日),总糖含量比对照提高30.28%,总酸和单宁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0.82%、38.09%。结果表明,100 g·L^-1 ABA能显著提高‘夏黑’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宣化传统园生产的牛奶葡萄上应用荣丰日光葡萄果袋、普通白纸果袋进行效果试验,以不套袋为对照。结果表明:葡萄果穗套袋能明显提高果实果面的光洁度,降低烂果率,大幅提高果实商品价值。特别是荣丰智能日光葡萄果袋采光时间长,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果粒要比普通套袋的葡萄大而且均匀,果实晶莹剔透,果实色泽漂亮艳丽,果粉完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其他2个处理略有提高,极大提高了种植的经济效益,并且极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11.
以喀斯特山区原生的野生毛葡萄、网脉葡萄6个单株为砧木,欧美杂种‘水晶’为接穗,研究了野生葡萄砧木对‘水晶’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葡萄砧木对‘水晶’的萌芽率、结果系数、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单宁含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对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果皮颜色、果穗松紧度等指标没有影响,不同种群的不同砧木对‘水晶’的影响存在差异。毛葡萄‘农院-11’能增强‘水晶’的生长势,提高结果系数和光合能力;网脉葡萄‘东坡-11’和毛葡萄‘安顺-1’明显提高了‘水晶’的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且使‘水晶’提早成熟。由此可知,原产于喀斯特山区的野生葡萄砧木可显著影响葡萄的生长及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施肥量对‘夏黑’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a生避雨栽培‘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肥增施有机肥(1t/667m2,3t/667m2,5t/667m2,)对‘夏黑’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果实纵横径,增大粒重,降低果实酸度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施肥量在3~5t/667m2时,处理间果实粒重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建议‘夏黑’葡萄的有机肥适宜施肥量为3t/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树龄对‘早酥’梨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3~6年生的‘早酥’‘红早酥’为试材,测定了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速率(Fv/Fm)等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树龄的增加对‘早酥’和‘红早酥’的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树龄为6年时其荧光特性最好。2个品种相比较,‘早酥’的光合性能要优于‘红早酥’,更适宜在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臭氧对‘鸭梨’等3种梨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鸭梨’、‘雪花梨’和‘黄冠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臭氧对梨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使‘鸭梨’和‘雪花梨’贮藏期变短,臭氧浓度越大,‘鸭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得越快,果面软化现象发生得越早;臭氧处理延缓了‘雪花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使其果点变黑,浓度越大,发生时间越早.臭氧处理延缓了‘黄冠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降低了鸡爪病、黑心病的发病率及烂果率,60 mg/m3臭氧处理的‘黄冠梨’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7年生平欧杂种榛‘82—11’、‘84—237’及‘84-402’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期每隔3。6天,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Vc含量,分析其果实发育过程中V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幼果迅速发育期,Vc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大幅度下降,平均降幅为90.67%和64.4J4%;从果壳硬化期到果实成熟,Vc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变化不大,降幅较小,其平均下降幅度为39.72%和30.47%。  相似文献   

16.
以酿酒葡萄"马瑟兰"(Vitis vinifera L.‘Marselan’)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即80-60-105 kg/hm~2(F1)、160-120-210 kg/hm~2(F2)、240-180-315 kg/hm~2(F3)和320-240-420 kg/hm~2(F4),以不施肥为对照(CK),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其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葡萄果实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同。与CK处理比较,施肥处理提高了葡萄果实中高级醇类、脂肪酸类、苯衍生物和烃类物质的含量;增加了高级醇类和脂肪酸类物质种类,降低了醛类、酯类和苯衍生物物质种类。其中F2处理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种类数居中,同时,有利于提高果实中高级醇类、醛类、烃类以及苯类衍生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早实核桃‘鲁果1号’、‘绿岭’、‘上宋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日灼程度(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对果实青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灼对核桃青皮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鲁果1号’、‘绿岭’、‘上宋6号’青皮SOD活性分别以Ⅰ、Ⅱ、Ⅰ级最高;POD活性均以Ⅳ级最高;CAT活性以Ⅲ、Ⅱ、Ⅱ级最高;MDA含量以Ⅲ、Ⅰ、Ⅰ级最高.‘鲁果1号’、‘绿岭’和‘上宋6号’Ⅳ级日灼果的出仁率分别比未日灼果降低了3.97%、11.27%、9.09%,差异极显著.‘绿岭’Ⅱ、Ⅲ、Ⅳ级日灼果核仁总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来日灼果;‘上宋6号’日灼果均极显著低于未日灼果;‘鲁果1号’Ⅲ、Ⅳ级日灼果显著低于未日灼果.‘绿岭’Ⅲ级日灼果核仁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日灼果;‘上宋6号’日灼果均极显著高于未日灼果;‘鲁果1号’Ⅰ、Ⅱ级日灼果极显著高于未日灼果.3个品种中,仅‘绿岭’Ⅳ级日灼果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来日灼果.3个品种Ⅳ级日灼果日灼部位核仁颜色为黑褐色,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酿酒葡萄进行夏季修剪处理对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的夏季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年生酿酒葡萄‘贵人香’‘霞多丽’和‘蛇龙珠’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酿酒葡萄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抹芽、抹芽+摘心处理,以常规田间管理为对照,测定果实品质、产量及枝条生长等指标。【结果】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贵人香’‘霞多丽’和‘蛇龙珠’的果实生长。抹芽和抹芽+摘心组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3种酿酒葡萄果实的单穗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其中抹芽+摘心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为最高,‘贵人香’‘霞多丽’和‘蛇龙珠’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41%、4.71%、2.73%。3种酿酒葡萄果实的总糖含量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在148.08~149.90 mg/g之间;抹芽处理显著提高了‘蛇龙珠’果实的总酚含量(2.54 mg/g);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后,‘贵人香’和‘霞多丽’果实的单宁含量较对照升高。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3种酿酒葡萄果实的产量。抹芽和抹芽+摘心处理均提高了3种酿酒葡萄枝条的年生长量、第4节长度、第4节枝条粗度、第4节髓心直径。【结论】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为进一步提高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原料品质、产量及树体生长势,‘贵人香’芽期抹芽,‘霞多丽’和‘蛇龙珠’芽期抹芽+花前摘心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杏李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辛醇为内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对杏李品种‘风味玫瑰’、‘味帝’、‘味王’、‘恐龙蛋’、‘味厚’和‘风味皇后’的果实香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杏李各品种的香气值和特征香气。【结果】6个品种的果实中共检测出6大类77种化合物,包括9种醇、16种醛、29种酯,9种内酯、4种萜和10种酮。6个杏李品种均含有己醇、甲基庚烯酮、苯乙酮、己醛、辛醛、5-羟甲基糠醛、苯甲醛、γ-癸内酯和芳樟醇,香气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风味玫瑰’‘味王’‘恐龙蛋’‘味帝’‘风味皇后’‘味厚’。杏李果实香气相对含量为37.22~277.05μg·kg~(-1)FW,平均含量为114.95μg·kg~(-1)FW,香气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味王’、‘风味玫瑰’、‘味厚’、‘味帝’、‘风味皇后’、‘恐龙蛋’。6个杏李品种中,醇类和内酯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风味玫瑰’,醛类和酮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厚’,酯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王’,萜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帝’。‘风味玫瑰’的特征香气成分种类最多,有己醇、癸醛、乙酸丁酯、醋酸辛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γ-己内酯、γ-癸内酯和芳樟醇9种;‘味帝’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醛、壬醛、辛醛、乙酸丁酯和芳樟醇;‘味王’有己醇、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γ-癸内酯和芳樟醇7种特征香气,其中乙酸丁酯的香气值达到877.72μg·kg-1FW;‘恐龙蛋’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醇、己醛和辛醛;‘味厚’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醇、己醛、辛醛和芳樟醇;‘风味皇后’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醛、辛醛、反式-2-壬醛和芳樟醇。在风味方面,‘风味玫瑰’和‘味王’果实风味以杏香味为主,并伴有少量李香味;‘味帝’以李香味为主,并伴有少量杏香味;‘恐龙蛋’、‘风味皇后’和‘味厚’具有明显的李香味特征。【结论】杏李果实香气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风味玫瑰’和‘味王’属于酯香型品种,‘味帝’、‘风味皇后’和‘味厚’为萜醛混合香型品种,‘恐龙蛋’为醛醇混合香型品种。本研究筛选出‘风味玫瑰’和‘味王’2个高酯型品种,1个高萜类品种‘味帝’和2个高醛类品种‘风味皇后’和‘味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李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为李果实的适时采收提供判断指标和科学依据。【方法】以‘金艳’和‘金丰’李果实为试材,按其果实发育时间将其成熟期分别分为七成熟(Ⅰ)、八成熟(Ⅱ)和九成熟(Ⅲ),对2个李品种不同成熟度果实的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内在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果皮色泽与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李品种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硬度及脆度均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变化特点。单果质量快速增长期为其果实由八成熟向九成熟转变时期,成熟后期采收有助于提高其产量;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2个李品种果实的果肉硬度和脆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同一成熟期的果实其果肉的硬度和脆度,‘金丰’均高于‘金艳’,说明‘金丰’果实更耐贮运。随着成熟期的延长,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花色苷的含量均逐渐升高;同一成熟期果实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金丰’均明显高于‘金艳’,表明‘金丰’果实中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九成熟李果中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金艳’均高于‘金丰’,表明‘金艳’果实的鲜食风味比‘金丰’更佳。2个李品种果皮的明亮程度(L~*)、橙色程度(b~*)、综合色度(h°)随着成熟期的延长均逐渐降低,其a/b值随着成熟期的延长而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李果皮色差参数L~*、a~*、b~*、h°值与果实各品质指标均密切相关,其中L~*值与单果质量、果肉脆度、Vc、总黄酮、花色苷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综合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等因素考虑,鲜食的‘金艳’果实适宜在八成熟至九成熟时采收,而鲜食的‘金丰’果实则宜在九成熟时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