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取多级培育法,注意从生态环境、苗种放养密度、饵料营养、饵料适口性、水质和成鳅捕捞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四倍体泥鳅成活率低、产量低等技术难关.根据2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要点,方便广大的养殖单位和养殖户掌握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减少生产失误,提高四倍体泥鳅产量:成鳅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泥鳅易养殖、产量高、养殖成本低、市场售价高,是热门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但其个体小、种苗放养量大,种苗成本占养殖成本比重大,如果外购种苗往往因鱼苗质量、长途运输等原因而造成很大的伤亡,而自行繁育泥鳅苗可以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下面介绍一种泥鳅简易人工繁殖技术。1种鳅的培育与选择开春后选择适合做种的亲鳅进行强化培养,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和部分植物性饵料,勤换水,多冲水。繁殖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即将连续  相似文献   

3.
正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于2015年开展了人工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以求摸索出适合本地区的高效养殖台湾泥鳅技术。现介绍如下:一、11号池塘台湾泥鳅成鱼养殖1.池塘消毒鳅苗放养前20天对池塘全面消毒,消毒时池内水深15厘米,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2.饵料培育7天后池塘注入新水80~100厘米,EM菌500克/亩和生物肥水宝400克/亩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鳗鳅,也叫台湾龙鳅、台湾大泥鳅,这种泥鳅并非台湾原生种,是1990年左右从大陆进口而来,因为在研究杂交的过程中,亲本的来源已经不可追溯,所以目前来讲只能算是泥鳅的一个间种,没有相关的品种注册。但其在养殖过程中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特点,尤其生长速度比目前养殖的大鳞副泥鳅生长周期缩短一半时间,规格可达到12~30尾/kg,表现出极强的生长优势。河北省从2014年开始引进,2015年春季开始进行苗种人工繁育试验,为台湾鳗鳅的推广养殖解决苗种供应渠道。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项集生态学、种植学、水产养殖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养殖工程,它巧妙地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它的优点很多:①成鳅能充分摄食稻田水中合适的饵料和田间杂草,节省饵料,降低养、种成本。②水稻能把泥鳅的排泄物作为自身的肥料吸收,节省水  相似文献   

6.
泥鳅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发展稻田养殖泥鳅,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稻田养鳅的管理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饵料的投喂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可以摄食多种饵料。故稻田养殖泥鳅,一方面应通过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充分发挥稻田的光、热、水、气等资源的作用,培养大量饵料生物,作为泥鳅的天然饵料。另一方面,又应采取多种渠道,落实人工饵料来源,进行科学投喂。泥鳅的人工饵料,有小杂鱼、鱼粉、动物内脏、蚕蛹、猪血、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还有米糠、麸皮、豆饼、蔬菜、瓜果皮等植物…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泥鳅属于大鳞副鳅的一种,四川、浙江、台湾,辽宁等地均有分布。台湾泥鳅与普通泥鳅相比,在生长速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台湾泥鳅可作为水产养殖重要的参考养殖品种。近两年来,江阴市月城镇水产养殖园开展了台湾泥鳅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17年的台湾泥鳅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台湾大泥鳅(学名:大鳞副鳅)开始进入大陆。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台湾大泥鳅因个体大、长速快等优势迅速成为了大陆新兴的名优养殖品种,养殖热潮从南到北接力掀起。广州市华轩水产有限公司是大陆较早引进台湾大泥鳅亲本开展人工促熟、催产、孵化和育苗的企业。目前,华轩水产已实现台湾大泥鳅苗种的人工规模化生产和成鳅商品化养殖。近日,该公司总经理张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台湾大泥鳅的养殖有些混乱,为带动鳅业良性发展,华轩水产这两年一直致力于台湾大泥鳅良种良法的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泥鳅,鳅科。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具有调中益气,壮阳祛湿等功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它已成为庭院养殖和坑塘等小水面养殖的主要品种。一、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台湾大泥鳅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台湾大泥鳅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00~200g。台湾大泥鳅最适水温为25~28℃,摄食范围广,耐低氧,适应性强,喜好偏酸性环境,既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是一种养殖前景乐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泥鳅有很大的药膳价值,号称"水中人参"~([1-2]),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江浙、两湖、两广、山东、辽宁是泥鳅的主产区。泥鳅的主养品种有台湾泥鳅、真泥鳅(俗称青鳅、圆鳅)、大鳞副鳅(俗称黄板鳅)~([3-4])。目前台湾泥鳅已然占据泥鳅养殖产量的80%以上,已经带动泥鳅商品鳅和寸苗批发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目前商品鳅塘头批发价格基本维持在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项集生态学、种植学、水产养殖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产养殖工程,它利用生物的种间食物链,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它的优点很多:①成鳅能充分摄食稻田水中合适的饵料和田间杂草,节省饵料,降低养、种成本.②水稻能把泥鳅的排泄物作为自身的肥料吸收,节省水稻种植的肥料,降低种植的成本.③泥鳅具有在水底泥中寻找底栖生物的习性,其觅食过程可起到松土作用,从而促进水稻根部微生物活动,使水稻分枝根加速形成,壮根促长.④稻田养鳅,节地节水,一水两用,一地双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好路子,值得在种植水稻的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因其个体大、疾病少、生长快、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起捕运输方便、饵料易得等特性,于近两年已在广东地区引起养殖户的关注。广东省博罗县龙溪镇礼村振辉渔场于去年8月引进台湾泥鳅寸苗7万尾进行试养,并于今年4月起捕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种模式总结如下,以期为养殖朋友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泥鳅苗种批量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泥鳅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增,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苗种供应是我国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最大瓶颈,泥鳅鱼苗人工繁殖产卵不稳定、孵化率较低,特别是鱼苗至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因开口饵料、食性转变、水域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泥鳅大规格鱼种无法形成批量供应,导致商品鳅养殖仍然依赖于捕捞天然野生仔鳅种。  相似文献   

15.
正泥鳅养殖在闽西北山区将乐县近年来发展迅速,自2011年以来相继在黄潭祖教、南口蛟湖、古镛桃村等地发展起来连片池塘养殖,养殖的泥鳅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台湾大泥鳅等,蛟湖百亩养鳅点开展泥鳅人工繁殖育苗供自养有余外销。历经几年养鳅生产实践的观察调查,笔者提出池塘泥鳅养殖病害防控技术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金泥鳅又称台湾金泥鳅、台湾泥鳅,是由大鳞副泥鳅选育出来的养殖新品种。因个体较大、生长快,正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学者进行鳅科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如赵振山等进行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分析,张竹青等进行了人工养殖泥鳅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黄钧等进行了云斑、泥鳅和瓦氏黄颡鱼含肉率及营养价值比较研究,梁忠强等进行了花斑副沙鳅肌肉营养成分与评价,尚未见台湾泥鳅肌肉营养成分的相关报道。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改良品种,又称"台湾鳗鳅"或"台湾龙鳅",具有个体大、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等特点,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的效果,养殖热潮已蔓延至全国。随着我国泥鳅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工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泥鳅的产量不断增加,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泥鳅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8.
正稻、虾、鳅生态种养模式,是在稻虾轮作、稻鳅共生基础上进行融合和提升的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吸肥去污",净化养殖水质;青虾摄食稻田饵料,泥鳅钻地松土,在田中造肥、松土、除虫;稻田生态系统实行"一种二养三收",使粮食生产和水产养殖双丰收,从而达到稳粮增收、减肥减药、绿色生态的生态高效目标。现将该模式进行总结介绍。一、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收",并成为农民增产、增效的好技术,2016年亩产达到310kg,每尾规格超过50g,经过技术进一步的改良,2017年亩产可达200kg~400kg,亩增效1000元~2000元,是今后北方高寒地区值得推广的稻鳅共作模式。过去黑龙江省稻鳅共作模式主要以养殖泥鳅、黑龙江花鳅、大鳞副泥鳅等地产土著鳅科鱼类为主,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难等问题,养殖效果不理想。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技术不成熟,多数养殖户从寸苗至成鳅的成活率仅有30%左右,养殖效益不高。2016年在宁夏海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台湾泥鳅养殖试验,总结养殖过程,以期为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提供成熟技术,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