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测定了3株内生真菌分泌物对金钗石斛SOD、POD和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菌株37分泌物浓度的增加,金钗石斛SOD活性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POD和PAL活性逐渐增加;随菌株117分泌物浓度的增加,金钗石斛SOD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POD和PAL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随着菌株120分泌物浓度的增加,金钗石斛SOD和PAL活性逐渐增强,P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2.
以从野生金钗石斛内分离到的内生真菌37号、117号和120号菌株为材料,探讨在干旱胁迫下3种菌株对金钗石斛的生长、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15%PEG6000溶液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较对照组相比生长减缓,渗透调节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增强。3株内生真菌处理下能减少植株鲜重的下降,其中120号菌株能有效降低根长、提高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117号能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37号能增强抗氧化酶(SOD、CAT)活性。3株菌株均能增强金钗石斛抗旱能力,但作用效果各不相同,生产中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和抗炎等多种作用.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雷公藤甲素具有重要意义,而诱导子是提高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通过探究非生物和生物诱导子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积累的影响,以期提高雷公藤甲素产量,为雷公藤悬浮细胞规模化生产雷公藤甲素等药用活性物质提供基础.[方法]以水杨酸(SA)、LaCl3以及雷公藤内生真菌NS-5、NS-17作为诱导子,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浓度诱导子添加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及细胞活力、细胞生长、总糖消耗、PAL活性的影响.[结果]SA、LaCl3和内生真菌NS-5、NS-17诱导子均可促进雷公藤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雷公藤甲素的积累.非生物诱导子的效应大小受其浓度的影响,0.1 mg/L的SA诱导作用最好,可提高细胞活力,促进细胞生长,总糖消耗增加,升高PAL活性,雷公藤甲素产量最高是对照的3.5倍.随着浓度的降低,LaCl3对雷公藤甲素的诱导作用增强,20 mg/L LaCl3诱导下的最高含量是对照的2.0倍,同时20 mg/L LaCl3也提高了PAL活性和总糖消耗,但对细胞活力和细胞生长影响不大.内生真菌诱导子的效应大小即与诱导子种类和添加时间有关.细胞培养第4天添加NS-5、NS-17菌丝体提取物,第8天添加任一内生真菌诱导子均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积累,其中NS-5菌丝体提取物的诱导效果相对最强,细胞培养第8天添加时雷公藤甲素产量最高,是对照的2.4倍,但雷公藤甲素的积累与细胞生长及PAL活性无明显的关联.[结论]诱导子的添加能够提高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的积累,诱导效应的大小与诱导子种类、添加浓度及添加时间有关.本研究中的0.1 mg/L SA、20 mg/L LaCl3及内生真菌NS-5菌丝体提取物显示了良好的诱导效果,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雷公藤甲素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致病力的猕猴桃溃疡病病菌接种于猕猴桃植株上,测定与抗病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不同致病力菌株会导致猕猴桃植株的POD、PPO、SOD、CAT、PAL活性明显提高;接种强致病力菌株P-H使猕猴桃植株的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剧烈,尤其是POD活性明显上升后又明显下降;与接种无菌水相比,接种不同浓度P-L菌株可导致猕猴桃植株POD、PPO、SOD、CAT、PAL的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接种浓度为107CFU/mL的P-L菌株发酵液,5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浓度处理,且与P-H菌株接种侵染的各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高浓度P-L菌株发酵液具有更好的激发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能力,弱致病力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L发酵液能诱导猕猴桃植株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阿月浑子SOD、CAT、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用NaCl和Na2SO4处理两个阿月浑子品种,处理浓度均为50、150、250和500 mmol/l,盐胁迫5、10和20 d后取叶样,并测定活性氧代谢变化.NaCl胁迫下,长果阿月浑子和Kerman叶片中SOD、CAT、POD活性均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长果阿月浑子叶片中SOD、POD活性和Kerman叶片中SOD、CAT、POD活性均在NaCl浓度为250 mmol/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长果阿月浑子叶片中CAT活性在NaCl浓度150 mmol/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Na2SO4胁迫下,长果阿月浑子和Kerman叶片中SOD、CAT、POD活性同样也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且均在盐浓度为250 mmol/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与NaCl胁迫相比,长果阿月浑子和kerman叶片中SOD、CAT、POD活性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唐桢强  黎柱  何红  陈鸿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24-7926,7941
[目的]为了解RS261菌株诱导辣椒抗疫病的生理生化机理。[方法]测定用RS261菌株处理后的辣椒果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RS261菌株对辣椒果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防御性酶活性无不良影响。疫霉和菌液+疫霉2个处理的辣椒果MDA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在处理后呈不断上升趋势,只是菌液+疫霉处理的上升量比疫霉处理的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活性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菌液+疫霉处理的辣椒果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AL活性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而仅接病菌处理却不断下降。[结论]RS261菌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病原菌对辣椒体内活性氧清除相关酶(SOD、CAT和POD)的酶活性,共同接种后可诱导寄主体内PAL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寄主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Cr~(6+)污染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r~(6 )污染对辣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r~(6 )(<5mg·L~(-1))处理,地上、地下部分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Cr~(6 )处理浓度的增大,根冠比(干重)呈现升高趋势,辣椒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明显下降。SOD、POD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两个保护酶,低浓度的Cr~(6 )对辣椒幼苗SOD的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POD活性则显著性升高;随着Cr6 处理浓度的增大,辣椒幼苗的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逐渐增大,SOD活性下降;Cr~(6 )处理浓度增大到20mg·L~(-1)时,POD活性达到峰值而后下降,暗示POD对铬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辣椒抗铬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辣椒;铬污染;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促生内生真菌S12、S50对环草石斛幼苗生物量、光合作用特征、酶活力、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12和S50对环草石斛的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生物量有显著提高,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环草石斛的叶绿素含量、Chla/Chlb值、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和PAL活力.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效果逐渐减弱并回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用粘帚霉生防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大豆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叶片后,4种酶的活性在大豆叶片中都有明显提高,但不同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酶活性提高程度不同,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处理后第1 d,PAL活性达到高峰,处理后第4 d,PPO活性达到最大值,处理后第5 d,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高峰,说明不同的酶在大豆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粘帚霉生防菌株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菌株和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s-1菌株及毛白杨树组培苗为试材,分析检测了接种球毛壳菌后立枯丝核菌侵染杨树组培苗的发病情况和4种不同处理的植物产生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球毛壳菌后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立枯丝核菌的扩展,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所降低,明显提高植物POD、PPO和PAL的酶活性。说明接种球毛壳菌后诱导植物产生的3种防御酶对提高植物抗病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适当的钙处理可明显减缓枇杷果实的采后生理活力.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钙喷施枇杷,果实Ca2+含量提高,呼吸高峰推迟出现,峰值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随钙浓度提高幅度下降且比对照低;钙调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峰值随钙浓度增大而上升,对照一直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后下降,钙浓度愈高幅度愈小;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PAL,活性随钙浓度上升,效果愈明显,POD活性随着钙浓度上升,幅度变小,且均低于对照;同时发现钙浓度过高,果实出现轻微生理病害.说明用1.5%氯化钙对叶、果同时喷施能有效地减缓枇杷果实采后生理活动,又不至于发生生理病害.  相似文献   

12.
人参锈腐菌侵染参根后防御酶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年生农田人参根部喷洒锈腐菌悬液后,分别在5d、10d、15d、20d、25d、30d后取人参根和叶,测定其中SOD、PAL、POD、PPO和CAT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种防御酶活性在处理后的人参根和叶中均高于对照。在根中,SOD和PPO在第20天达到活性最高峰,PAL和POD活性在15天达到最高峰,CAT在第10天即出现活性最高峰。叶中SOD和PAL活性在第15天达到最高峰,POD和PPO活性分别在第15和20天出现2个最高峰,CAT在第10天出现活性最高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前后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为揭示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株(Foc37-GFP)对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9号、宝岛蕉和南天黄)进行接种处理(孢子悬液浓度1.0×106 CFU/mL),分别于侵染第0~6 d取样检测不同香蕉品种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结果】经Foc37-GFP侵染后,桂蕉6号根系SOD、POD、CAT和PAL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至侵染第6 d,POD、CAT和PAL活性均极显著低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P<0.01,下同),SOD活性则极显著高于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根系O2-·清除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至侵染第6 d达最高值;总抗氧化能力前期变化不显著(P>0.05),至侵染第6 d则极显著低于3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经Foc37-GFP侵染后,宝岛蕉根系SOD和CAT活性及抗氧化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急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AL活性和O2-·清除率则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南天黄根系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宝岛蕉的一致,POD、CAT和PAL活性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O2-·清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总抗氧化能力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桂蕉9号根系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先急速下降后急速上升,至第6 d达最高值并接近宝岛蕉的活性水平,但极显著高于南天黄和桂蕉6号,总抗氧化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与SOD、POD和PAL活性及O2-·清除率的变化规律相反,且与宝岛蕉的相反。【结论】感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6号根系抗氧化酶主要通过协同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南天黄和桂蕉9号抗氧化酶主要通过互补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在枯萎病菌侵染期间,不同抗性香蕉品种根系中不同抗氧化酶发挥的主导作用各不相同,从而保持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系接种CMV后,在不同的时间内测定其叶片中防御酶活性、木质素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系的POD相对活性升幅及出现的时间不同,且各品系之间差异显著,即有抗性越好酶活性高峰出现越早的趋势,各品系在接种后5d酶活性普遍上升;PAL的相对活性都是先降低,再升高,在接种后15d共同达到酶活性高峰,且各品系之间差异显著;PPO的相对活性都呈升高、降低的趋势,并在接种后10d达到酶活性高峰,且各品系间差异显著;SOD的相对活性除品系301和302外基本上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并在接种后10d酶活性降到最低;木质素和总酚的相对含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各品系间的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POD、PAL、PPO、木质素和总酚分别在品系接种后5、15、10、20d的相对活性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SOD相对活性的变化与抗病性无显著相关性。因此,辣椒感染CMV后,不同时间内的POD、PAL、PPO、木质素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可以反应出抗病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榅桲种子萌发率、成苗率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疆苹果型榅桲成熟种子为试材,探讨了Na2SO4和NaCl两种盐胁迫对木日皿木孛种子萌芽率、成苗率、SOD、POD、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两种盐浓度的增大,发芽率和成苗率均呈下降趋势;NaCl胁迫时,SOD、CAT活性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活性呈上升趋势;Na2SO4 胁迫时,随着盐浓度的增大,POD、 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活性呈降低趋势.不同种类盐胁迫下,木日皿木孛种子的耐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浓度的假单孢菌Ⅱ型(Pseudomonassp.biotypeⅡ)毒素液处理黑松松针,按时间顺序测定与细胞防御酶系统有关的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原液和稀释5倍毒素液处理24 h的黑松松针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达到最大值,此后原液处理的黑松松针酶活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稀释5倍处理的酶活性保持不变.2)经原液和稀释5倍的毒素液处理24 h的黑松松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达到活性高峰,与对照值的差异显著.3)毒素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稀释5倍和原液处理的毒素液对黑松松针POD活性的影响基本相同,在处理72 h内活性一直为升高状态.4)经毒素处理后黑松松针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但稀释5倍的毒素诱导其活性较原液增加得快,活性高峰出现得早.5)可溶性蛋白含量:经毒素处理后黑松松针内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处理的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抗、感黑胫病烤烟品种云85(高抗)、K326(中抗)、净叶黄(中感)和红花大金元(高感)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黑胫病菌诱导的这些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差异及其与品种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黑胫病后不同抗性品种SOD,POD,PPO和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出现明显提高,抗病品种SOD和POD活性较感病品种上升快且维持较高活性水平,且抗病品种POD酶活高峰较感病品种出现得早;抗病品种PPO和PAL较感病品种活性上升幅度更大,维持时间更长。相关性分析表明,SOD,POD,PPO和PAL活性与品种的黑胫病抗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铬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浓度铬(Cr6+)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早期保护酶活性(SOD、POD、CAT)及膜脂过氧化(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r6+的胁迫下,黄瓜种子的发芽率随Cr6+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黄瓜胚轴中SOD活性随Cr6+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OD、CAT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则是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