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麦产地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小麦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出判别小麦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来自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和陕西省4个地域120份小麦样品中24种矿物元素(Be、Na、Mg、Al、K、Ca、V、Cr、Mn、Fe、Co、Ni、Cu、Zn、Se、Mo、Ag、Cd、Sb、Ba、Tl、Pb、Th和U)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地域小麦样品的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河北样品的V含量最高,Ca含量最低;河南样品的Cr含量最高;山东样品的Ba和Ni含量最高;陕西样品的Na、Al、Mn、Fe、Co、Cu、Ag、Sb和Pb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地区,V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的大多数样品能被正确区分。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1项可用于小麦产地判别的矿物元素指标,依次为Ba、Mn、Sb、Ca、Mo、U、Ni、V、Cr、Pb和Mg,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样品整体检验判别率为90.8%,交叉检验判别率为89.2%。【结论】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是用于小麦产地判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碳、氮同位素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索稳定性同位素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了解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指标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来自吉林、贵州、宁夏、河北4个地域牛肉、牛尾毛、饲料中的δ13C和δ15N值,比较了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各组织中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关系,并结合牛的喂养方式,研究了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排序依次为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吉林、宁夏两地样品与贵州、河北两地样品之间的δ15N值有极显著差异,且后者高于前者。不同地域喂养牛的主饲料成分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脱脂牛肉粉、粗脂肪、牛尾毛中碳、氮同位素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牛组织中δ13C值可预测其膳食中C4植物所占的比例,δ15N值可区分牧区与农区喂养的牛;δ13C指标对牛肉产地来源的正确判别率高于δ15N指标,两项指标相互补充可显著提高产地来源的正确判别率;脱脂牛肉粉、粗脂肪、牛尾毛中δ13C、δ15N值均可作为牛肉产地溯源的指标,它们对牛肉产地来源的判别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矿质元素的苦荞产地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李艳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4653-4659
 【目的】分析不同省份苦荞矿质元素的特点,筛选判别苦荞产地的有效指标,同时探索苦荞产地溯源和判别的方法。【方法】对苦荞主产区山西、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省的39个苦荞品种中的7种矿质元素Cu、Zn、Fe、Mn、Ca、P和Se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在对7种矿质元素进行逐步筛选的基础上,应用非参数判别的K最近邻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省份苦荞品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云南苦荞Cu、P含量最高;山西苦荞Se含量最高;青海苦荞Zn、Fe、Ca含量最高;四川苦荞Cu、Zn、Fe、Ca、P含量均最低,Mn和Se含量也较低;甘肃苦荞Mn含量最低。Se、Mn、Zn、Ca和P对苦荞分类有极显著影响,Fe和Cu对苦荞判别影响不显著;判别结果回判正确率和交互验证正确率均为97.4%。【结论】矿质元素含量和现代统计技术相结合的判别方法,用于苦荞产地溯源和判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士’苹果果皮矿物元素含量的地域特征及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有效的判别指标,建立‘富士’苹果产地溯源模型,实现‘富士’苹果产地识别。【方法】以我国两大主产区(渤海湾产区和黄土高原产区)的124份‘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ICP-MS)测定果皮中常量元素钠(Na)、镁(Mg)、钾(K)、钙(Ca),微量元素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砷(As)、钼(Mo)、镉(Cd)、锑(Sb)、钡(Ba)、铅(Pb)、铀(U),稀土元素钇(Y)、镧(La)、铯(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共31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富士’苹果的产地溯源。【结果】渤海湾产区和黄土高原产区的果皮样品中矿物元素Mg、Ca、Na、Fe、Mn、Cu、Ba、Ni、Nd、Pb、V、Ce、Pr、La、Dy、U、Ho和Co含量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1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可对两大产区的样品进行初步聚类。利用线性判别分析,筛选出10种矿物元素(Mg、Ca、Cr、Mn、Fe、Ni、Gd、Tb、Dy、U)作为判别两大产区‘富士’苹果地域来源较好的指标,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原始整体判别率为92%,交叉验证判别率为89.5%。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Co、Ba、Ho、Dy、Pr这5种矿物元素在样品分类中起关键作用,模型的产地鉴别准确率可达98%,实现了两个产区‘富士’苹果的产地溯源。【结论】‘富士’苹果果皮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溯源部位。稀土元素Dy、Ho、Pr、Gd、Tb的含量可作为‘富士’苹果产地溯源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富士’苹果产地溯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多元素分析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产地鉴别的可行性,筛选鉴别西洋参产地的有效指标。试验收集产地为加拿大、美国、中国东北三省的西洋参样品共20批,用ICP-MS法测定其中Sc、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Cr、Mn、Fe、Ni、Cu、Zn、As、Se、Cd、Sn、Hg、Pb共28种元素的含量,对其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西洋参样品中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聚类分析将西洋参样品分成不同类别,与来源地基本一致。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Y、Fe和Ni可作为判别西洋参产地来源的指标,判别正确率均达100.0%,说明利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对西洋参产地来源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红茶微量元素含量并评估饮用健康风险,为茶园管护及茶叶品牌原产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定贵州省铜仁市4个产区30个红茶样品中Cr、Co、Se、Sr、Cd、Mo、Ni、Cu、As、Fe、Pb、Zn、Al和Mn等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4个产区红茶构建分类模型,通过目标危险系法(THQ/TTHQ)对Cr、Cd、Ni、Pb、Cu、As等6种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4个产区的红茶样品中Se、Mo等14种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Al>Mn>Fe>Zn>Cu>Ni>Sr>Mo>Co>Cr>Pb>As>Se=Cd,其中,Al、Mn、Fe平均含量分别为996.45 mg/kg、603.81 mg/kg、98.88 mg/kg,占所测14种微量元素平均总含量的95.58%;石阡县红茶中Mo和Ni含量最高;印江县红茶中Se、Ni、Cu和Mn含量最低;松桃县红茶中Se、Pb和Cu含量最高,Mo含量最低;沿河县红茶中Mn含量最高,Pb含量最低。14种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菠萝皮渣、果肉、顶芽中2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及分布。[方法]以菠萝为试材采用硝酸、双氧水混合消解体系对菠萝皮渣、果肉、顶芽进行前处理,再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其中K、Na、Ca、Mg、Fe、Mn、Zn、P、Al、Ti、Sr、Pb、Cd、Cu、Cr、Hg、As、Ni、Sn、Sb、Ba、B、V、Co、Ga、Se 26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菠萝各部位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大量元素Ca、P、K、Na、Mg,微量元素Fe、Cu、Zn、Co、Mn、Ni、V、Sn、Sr、B、Se等,同时食品中常监测的有害元素Pb、Cd、Cr、As、Hg等含量均较低。[结论]菠萝及其加工副产物不断被开发成各种食品、药品等,监控其无机元素成分含量,可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生产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WP_1型一米平面光栅光谱仪测定栀子果及其色素中的微量元素和含量。结果表明栀子果和栀子黄色素中具有20种微量元素:Cu、Fe、Zn、Mn、Ni、Mo、V、Sb、Pb、Sn、Bi、Ga、Ag、Cd、Co、Ba、Be、B、Zr和Ti。各样品中未检出有毒元素As。Pb的含量均很低。色素中Pb含量小于3ppm,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Ⅰ号样品与Ⅱ号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差不大。Ⅱ号的Co和B含量比Ⅰ号多是产地不同之故。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对大米产地溯源判别正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米产地溯源判别的正确性,试验研究了水稻品种对于大米产地溯源判别正确性的影响。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检测来自吉林省松原市、德惠市、梅河口市3个产地的3个水稻品种120个样品中11种矿物元素(Pb,Cd,K,Na,Ca,Mg,Zn,Cu,Fe,Mn,Cr)的含量,对大米中矿物元素数据进行差异分析、雷达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元素Cd、Cr、Fe、K、Mg、Zn、Pb在大米品种与产地间均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德惠(同一产地)不同品种大米的判别正确率为100%,成功利用不同品种大米中矿物元素含量将大米品种进行正确分类。进行大米产地判别时,3个产地不同品种大米的判别分析正确率为90%,3个产地同一品种大米的产地判别分析正确率为100%,证明了水稻品种对于大米产地溯源判别正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海沙棘原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青海不同地方沙棘原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为沙棘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青海东部地区21个采样点沙棘原汁中的Fe、Zn、Mn、Cu、Cr、Ni、Pb和Cd 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其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青海沙棘原汁中Fe、Zn、Mn、Cu、Ni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94,2.06,1.88,0.69,0.19和0.14mg/L,Pb和Cd的含量分别是28.97和4.76μg/L。产地是影响21个沙棘样品聚类结果的主要因素,相同产地的样品多聚为一类;但由于沙棘原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仅靠微量元素含量不能对其样品进行合理归类。【结论】青海沙棘原汁中的Fe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低,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疆精河枸杞与宁夏中宁枸杞矿物元素含量差异,分析基于多元素分析技术鉴别枸杞产地的可行性,研究精河枸杞和中宁枸杞矿物元素指纹特征差异.[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来自新疆精河县与宁夏中宁县2个产地的102份枸杞样品中5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合方差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加工和未加工牛肉之间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牛肉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探讨稳定碳同位素对牛肉加工制品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吉林省榆树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宁夏自治区吴忠市采集牛肉样品,其碳同位素平均组成呈高、中、低梯度分布。牛肉样品经剔除表面脂肪、筋和膜处理后,分成四份,一份作为对照样品,其余三份分别作为煮制、煎制和烤制处理样品。煮制处理工艺为将牛肉切分为1.5 cm3,在超纯水中回流煮沸30 min;煎制处理工艺为将牛肉切分为5 cm×5 cm×1-1.5 cm,在195℃下煎制13 min;烤制处理工艺为将牛肉样品切成5 cm×5 cm×1-1.5 cm,在180℃烘烤30 min。对未加工及加工牛肉样品进行冷冻干燥、磨粉及脱脂处理。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检测未加工和煮制、煎制、烤制加工牛肉样品,以及加工副产物汤渣、烤渣和煎渣中的δ13C值。对加工前后的牛肉样品中δ13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比较未加工牛肉、不同加工处理牛肉及加工副产物之间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并利用碳同位素为指标对未加工和加工牛肉产地来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煮制、煎制和烤制处理与未加工脱脂牛肉之间的碳同位素组成无显著差异,加工前后碳同位素差值范围在0.006‰-0.489‰;煮制和烤制加工处理前后牛肉粗脂肪中碳同位素无显著差异,但煎制处理前后牛肉粗脂肪中δ13C值显著降低(P<0.05),3组煎制牛肉样品粗脂肪中δ13C平均值分别降低7.790‰、7.288‰和4.104‰,说明煎炸油影响牛肉粗脂肪中碳同位素组成;碳同位素比率高、中、低的牛肉样品经煮制和烤制后,其副产物汤渣、烤渣与加工后脱脂牛肉中碳同位素组成无显著差异,而煎制后的副产物(煎渣)与脱脂牛肉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与加工牛肉的粗脂肪中碳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利用碳同位素对3个地域中未加工和不同加工后牛肉样品产地的聚类结果表明,加工和未加工的牛肉均按照各自的地域来源被明确聚类,而且各地域加工处理前后的牛肉均被聚为一类。【结论】煮制、煎制和烤制对牛肉碳同位素组成无显著影响,δ13C值可作为牛肉加工制品产地溯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牛肉近红外光谱的地域及饲养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区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牛肉的可行性,为牛肉产地溯源和产地确证等监管措施提供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在内蒙古太仆寺旗、陕西杨凌区、河南南阳市实施的人为迁徙饲养模型试验中的18头肉牛肌肉样品的光谱,结合饲料和饲养方式,比较地域和饲养期样品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比较样品的空间分布。【结果】牛肉样品近红外光谱特征与地域、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等因子密切相关;同一地域不同饲养期和同一饲养期不同地域牛肉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均有显著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能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样品区分开。【结论】地域和饲养期对牛肉近红外光谱均有显著影响,进行牛肉产地溯源和产地确证时必须考虑地域和饲养期等因子;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区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的牛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羊肉中碳氮稳定同位素差异,以及对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肉羊产地溯源鉴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测定不同部位脱脂羊肉中δ13C和δ15N值,进而比较不同产地来源(新西兰和中国宁夏、甘肃、安徽)的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中δ13C和δ15N值,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线性判别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确定碳氮稳定同位素对肉羊产地的溯源能力。【结果】后腿、排骨与胸叉、腹腩、脖子中δ13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值在后腿、胸叉、排骨、腹腩和脖子5个部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产地(宁夏、甘肃、安徽和新西兰)的脱脂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中δ13C和δ15N值差异显著(P<0.05),其中脱脂羊肉对产地溯源判别效果最佳,原始判别正确率为84.9%,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82.4%。全骨粉与骨胶原对产地判别正确率达65%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中δ13C、δ15N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骨胶原与脱脂骨粉、全骨粉中碳同位素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和0.866。【结论】稳定同位素可有效鉴别不同产地来源的肉羊样品,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及骨胶原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肉羊进行产地溯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市售超高温灭菌(UHT)牛奶中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品牌间差异,从我国17个城市超市采集了29个国产品牌的96批次UHT牛奶及28个进口品牌的53批次UHT牛奶,分析了1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比较了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UHT牛奶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实验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牛奶中17种微量元素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0.9%~109.6%。分析结果表明,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UHT牛奶中元素钒(V)、铬(Cr)、钴(Co)、镍(Ni)、镓(Ga)、银(Ag)、 铊(Tl)、铀(U)检出率分别为2.08%~88.54%和1.89%~92.45%,锰(Mn)、铁(Fe)、铜(Cu)、锌(Zn)、硒(Se)、铷(Rb)、锶(Sr)、铯(Cs)、钡(Ba)检出率均为100.00%;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UHT牛奶中元素Cu、 Zn、Se、Ni和Sr含量差异显著(P<0.05),V、Cr、Mn、 Fe、Co、Ga、Rb、Ag、Cs、Ba、 Tl和U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原生地与引种区内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品质差异,为后续茶叶加工、资源选育与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贵州省贵定鸟王群体种的3个原生地和3个引种区春季一芽一叶茶鲜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等生化成分及10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氨基酸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原生地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引种区,云雾镇方家茶园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最高为44.32%和27.40%,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54%。原生地除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外,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氨基酸总量、鲜味和苦味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引种区,且引种区的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原生地。对氨基酸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甜味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和脯氨酸及苦味氨基酸中的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能较好地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原生地与引种区贵定鸟王群体种的Ca、Fe、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Se含量符合富硒茶标准,原生地云雾镇中心茶场的Ca、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05.42、2.52、22.33、419.86和252.19 mg/kg,都匀市黄河村茶园的Fe含量最高,为349.92 mg/kg。【结论】贵定鸟王群体种原生地与引种区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矿质元素等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氨基酸组分的组成及含量特征可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