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西瓜一对质量性状纯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瓜杂交后代的F3代系选材料为试材,研究西瓜1对质量性状的纯合技术。结果表明:按照1对质量性状的分离规律确定系内种植单瓜份数和每份单瓜的群体大小,在当代鉴定筛选出质量性状的纯合系;改变传统的"边优选边纯合"西瓜自交系选育理念为"边纯合边优选"新的自交系选育理念,可减少选育世代,加速自交系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运用作物杂交育种基本理论,研究总结出西瓜自交系系谱法选育的F2 代材料群体大小、中前
期选择的技术指标、依据中前期保留比例确定移植密度以及F3 代种植材料份数、F3 代每份材料群体大小等;
对传统的西瓜系谱选育技术进行了改进,将西瓜自交系选育代数缩短2~3 代,加速了西瓜育种进程,降
低了育种成本。  相似文献   

3.
西瓜F2 群体大小及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水新 《长江蔬菜》2011,(22):11-13
运用多对相对性状杂种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可能组合数4n的遗传理论确定F2群体量,能够在F3、F4代选育出符合目标质量性状纯系,减少了自交系选育代数,提高育种效率。在西瓜生长发育中前期开展选择、淘汰,大大减少了自交系选育工作量,节省试验用地,有效地降低成本,使F2代的大群体选择变为可行。  相似文献   

4.
西瓜杂合种质具有易收集、遗传基因包含多、选育结果具新颖和独有性等优点,对其选纯利用应采取逐株、逐代进行,根据其性状的性质(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及表现方式(显隐或表现强度等)确定其性状的分离方向、纯合程度及选纯措施,同时应保证适当大的选育群体。  相似文献   

5.
西瓜杂合种质资源的选育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杂合种质具有易收集、遗传基因包含多、选育结果具新颖和独有性等优点,对其选纯利用应采取逐株、逐代进行,根据其性状的性质(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及表现方式(显隐或表现强度等)确定其性状的分离方向、纯合程度及选纯措施,同时应保证适当大的选育群体。  相似文献   

6.
西葫芦株型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株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株高与叶片数性状遗传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株高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叶片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表明西葫芦株型育种宜早代选择;对西葫芦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可选择株型紧凑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选育株型紧凑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茄子材料为亲本,按照Griffing的第Ⅳ种方案1/2p(p-1)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对F2代材料的耐热性状的正态性遗传性进行了检验,以期判断茄子耐热性是否属于数量性状。结果表明:组合‘CLN2001A’ב01143’F2群体热害指数、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上述耐热性状左右频数分布基本对称,均表现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频数分布的特点;且χ2测验均表明,该组合F2群体4个耐热理化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属于连续性变数,符合数量性状特点,即茄子耐热性属于数量性状,因此应用数量性状遗传学方法对茄子耐热性进行遗传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6,(12):6-9
以高番茄红素含量的自交系‘花贝雷’(P_1)和低番茄红素含量的自交系‘13-3-3’(P_2)为亲本材料,构建了包括P_1、P_2、B_1、B_2、F_1及F_2的6个世代群体,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对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含量的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其中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6.43,显性效应为-4.00,主基因在B_1、B_2和F_2世代的遗传率分别为21.76%、3.99%、27.28%;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77.65%、94.64%、72.09%。研究结果将为西瓜果实高番茄红素优异基因的挖掘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凤真 《北方园艺》2011,(5):159-162
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实整齐度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实整齐度性状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西葫芦果实整齐度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耐贮番茄‘长龄’选育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龄番茄是含有隐性纯合耐贮基因(nor/nor)的一代杂种。其母本(双黄5号)是矮黄品种与含纯合nor基因的材料杂交,经后代分离选择而成,它既具有Tm2-nv抗病基因,又含有耐贮nor基因;其父本( 139F2-9-2-1-0-1)由园艺性状优良、但不耐贮品种84—142与合nor基因的材料Long-keeper杂交,经7代系统选择而成;长龄番茄的选育成功,对解决番茄淡季供应,将发挥一定作用。现已经过全面定点试种。 一、长龄番茄的产量表现 1988~1989年春,种植以双黄2号、5号、6号为母本,139三个株系为父本配制的9个组合,以苏抗5号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小…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节瓜果皮颜色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果皮青绿色自交系桂优1号毛节瓜、环江节瓜和1个果皮深绿色自交系七星节瓜作亲本,通过正、反交及回交组配,对其杂交组合(桂优1号毛节瓜×七星节瓜、环江节瓜×七星节瓜)的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色进行统计.结果表明:F1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果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青绿色两种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BC1(以深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均表现为深绿色,BC2(以青绿色的自交系作父本进行回交)果实颜色则表现出深绿色和青绿色的分离,分离比率接近1:1.根据经典遗传学原理对节瓜果皮颜色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断出:节瓜果实的深绿色与青绿色受一对核基因控制,深绿色对青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13.
苦瓜单瓜种子数与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自交系29 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 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
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 对等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 模型),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显性效应较大,F1 表现
出超亲优势。苦瓜种皮颜色的黑色对棕黄色表现为1 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4.
"长农菜豆5号"是以改变株型,达到高产、优质、抗性强为育种目标。其母本"哈菜豆15号"矮生,父本"哈菜豆16号"蔓生,经人工有性杂交,对2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基因进行聚合,杂种后代采用系普法经过5年6代的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早熟,生育期53~55d,花紫色,嫩荚绿色,扁条型,荚面凸,有光泽,平均单荚质量17.6g;平均产量25 224.8kg·hm~(-2),比CK"哈优1"增产15.3%,产量能力显著。该品种具有质优,粗纤维少,肉厚、鼓豆、口感面、豆香味浓,外观商品性好,耐储运,抗炭疽病、锈病、枯萎病等优点,适宜于吉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切花小菊的分枝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用不同分枝特性的切花小菊品种‘QX-145’(作 母本)和‘南农银山’(作父本)杂交获得F1 群体,对F1 杂种的一级分枝数、分枝高度、一级分枝长度 和分枝角度等4 个分枝性状在2011 和2012 两个年度的表型数据进行记载,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 个分枝性状在F1 群体中广泛分离,变异系 数为14.60% ~ 38.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一级分枝长度外,其他3 个性状的中亲优 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1.46%、–46.96%和–8.85%。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切花小菊 一级分枝长度、分枝角度符合A-0 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符合A-4 模型,主基因 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45%和53.9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桃树菊花花形、窄叶形、白化与黄化叶色及盘龙形与垂枝形树形等6个性状的遗传特性,以‘粉菊花桃’ב红根甘肃桃1号’、‘红花重瓣垂枝桃’(简称‘红垂枝’)ב粉菊花桃’、‘S9’ב粉菊花桃’、‘粉菊花桃’ב瑞光2号’、‘红珊瑚’×(‘粉菊花桃’ב瑞光2号’)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菊花花形、叶片白化及垂枝树形的遗传特性;以‘98-4-32’ב金蜜狭叶桃’、‘99-7-14’ב金蜜狭叶桃’及‘99-7-15’ב金蜜狭叶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窄叶形遗传趋向;以‘北京2-7’ב白花山碧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叶片黄化遗传特点;以‘红垂枝’ב帚形山桃’及‘96-7-56’ב帚形山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盘龙形树形的遗传。结果表明:在蔷薇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蔷薇形/菊花形"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Ch/ch及Ch_2/ch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蔷薇形对菊花形为显性;在铃形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F_1代蔷薇形表现为二者的中间类型。在‘98-4-32’ב金蜜狭叶桃’及‘99-7-14’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Nl/nl及Nl_2/nl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在‘99-7-15’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特性。叶片"正常/白化"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l/wl)控制的遗传特性,且正常对白化为显性,白化基因可能来自‘粉菊花桃’;叶片"正常/黄化"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Yl/yl及Yl_2/yl_2)控制的遗传特性,其中1对为显性时对另一对具有抑制作用,黄化基因可能来自‘白花山碧桃’。直立树形同时表现为盘龙形与垂枝形及盘龙形与开张形的中间类型;"开张形/垂枝形"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e/we)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开张对垂枝为显性。结论:菊花花形由2对隐性基因(chchch_2ch_2)控制;窄叶形可能由2对隐性基因(nlnlnl_2nl_2)控制;叶片白化由1对隐性基因(wlwl)控制;叶片黄化可能由2对等位基因(Yl_yl_2yl_2或Yl_2_ylyl)控制;仅盘龙形与直立形由1对等位基因(Br_2/br_2)控制,其中盘龙形基因型为br_2br_2;垂枝形由1对隐性基因(wewe)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