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刍动物瘤胃纤维降解微生物能分泌大量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瘤胃纤维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反刍动物高效利用粗饲料资源的基础。该文简要介绍了纤维素酶组成、瘤胃纤维素酶基因多样性研究进展,综述了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厌氧真菌对纤维物质的降解过程,概述了近年来瘤胃纤维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选研究进展,以及碳水化合物、饲料加工和添加剂对瘤胃纤维降解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淀粉、纤维素和酪蛋白为底物,银杏叶提取物在瘤胃培养液底物的浓度设为0(对照组)、0.30%、0.60%、0.90%、1.20%5个水平,利用相对定量PCR法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对山羊瘤胃内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极显著提高产琥珀酸拟杆菌的数量(P<0.01),显著提高黄色瘤胃球菌和白色瘤胃球菌的数量(P<0.05)。  相似文献   

3.
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瘤胃是反刍动物复胃(多室胃)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瘤胃微生物则是指栖息在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其中,瘤胃细菌和瘤胃真菌能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多组分复合酶,主要为内切型葡聚糖酶,外切型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由于瘤胃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故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在降解纤维素,开发新饲料,作为新式酶源和处理有机垃圾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纯淀粉和纤维素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产气量、纤维素的降解率、瘤胃液氨氮浓度,瘤胃液pH值,微生物蛋白含量这5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NSC/SC,淀粉∶纤维素)为100∶0、70∶30、50∶50、30∶70、0∶100的5种组合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底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随着NSC水平的降低,累积产气量不断降低,瘤胃液pH值不断提高,原虫占瘤胃微生物的比重不断升高。在NSC/SC值为30∶70时,纤维素的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产量达最高。瘤胃液氨氮浓度随着底物中NSC水平的降低变化不显著,但在培养后2h各组的氨氮浓度都达到最大值,随后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外源多糖降解酶对纯底物发酵动力学及消失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体外产气量法测定外源添加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对绵羊瘤胃发酵动力学及消失率的影响。以木聚糖和微晶纤维素为底物,选用木聚糖?微晶纤维素和木聚糖与微晶纤维素的等量混合物0.2g,酶添加水平分别为:纤维素酶为0,5000,10000和15000U/mL;木聚糖酶为0,360,3600和36000U/mL;β-葡聚糖酶为0,320,3200,和32000U/mL,每个组设3个重复,来测定3种酶对瘤胃降解微晶纤维素和木聚糖及二者混合物的产气速率、延滞期和最大产气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利用体外产气量法测定外源多糖降解酶对以纯微晶纤维素和木聚糖为底物96h的消失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底物的发酵动力学的影响,不同处理、不同酶及底物之间也不相同,木聚糖酶试验中,2种底物在消失率方面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主要以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茎叶等粗饲料为主要饲料,通过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易吸收的低分子糖。但由于瘤胃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有限的,外源补充可提高瘤胃中纤维素酶含量,达到提高降解纤维素的目的。有试验证明,在奶牛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尤其  相似文献   

7.
参与瘤胃内纤维素降解过程的主要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纤维素是反刍动物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反刍动物主要通过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纤维素在瘤胃内的降解过程及相关微生物的信息去调控瘤胃发酵,最终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因此,纤维素在瘤胃内的降解过程及相关微生物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人们对瘤胃内个别种属纤维分解菌的个别菌株研究较为深入,并建立了纤维小体模型,但是缺乏对瘤胃微生物这个复杂系统整体的了解,同时人们对纤维降解菌和纤维素酶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作者综述了纤维素降解过程及主要相关微生物,其中重点介绍纤维分解菌及相应的纤维素酶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固相黏附微生物的洗脱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谢占玲  吴润 《草业科学》2004,21(4):72-76
综述了近年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纤维素酶分类、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纤维素的降解机制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素酶处理时间和添加水平对小麦秸秆体外营养物质降解率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4×4双因素试验设计,包括4个纤维素酶处理时间(0、15、30、720 min)和4个纤维素酶添加水平(5 000、10 000、15 000、20 000 U/kg),分别测定在不同发酵时间(24、48 h)的营养物质降解率和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纤维素酶处理时间增加,除24 h半纤维素降解率(HD)外,体外发酵24、48 h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木质素降解率(ADLD)、HD、纤维素降解率(CD)显著增加(P<0.05)。随着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增加,24 h DMD、NDFD、ADFD、HD、CD和48 h HD呈线性增加(P <0.05),24 h ADLD和48 h DMD、NDFD、ADFD、ADLD、CD呈二次增加(P <0.05)。纤维素添加水平为10 000和20 000 U/kg之间的DMD、NDFD、ADFD、ADLD和CD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纤维素酶处理时间增...  相似文献   

10.
β-激动剂在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等方面比对其它动物的作用更明显。为探讨其作用是否与瘤胃代谢有关 ,本实验研究了 β-激动剂对瘤胃微生物活力的影响。实验选用了3种 β-激动剂———盐酸肾上腺素、克伦特罗(Clenbuterol)和塞曼特罗(Cimaterol) ,各设5个不同剂量(0.125 ,0.250 ,0.500 ,1.000 ,2.000mg/kg) ,研究不同剂量的β-激动剂对体外培养的瘤胃微生物产气量、微生物蛋白含量、底物消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产气量、微生物蛋白含量和底物消失率与 β-激动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量效关系。盐酸肾上腺素在0.5mg/kg 时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0.0917mg/ml) ,底物消失率最大(37.79 %) ,气体累计产量最大(269.06ml)。克伦特罗在0.5mg/kg 时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0.1167mg/ml),底物消失率最大(39.63 %) ,气体累计产量最大(269.38ml)。塞曼特罗在0.5mg/kg时 ,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0.1125mg/ml) ,1mg/kg 时气体累计产量最大(265.39ml)。3种 β-激动剂都显著促进了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的活力(对照组微生物蛋白浓度为0.087mg/ml,底物消失率31.53 %,气体累计产量209.3ml) ,其中克伦特罗的作用最显著。本实验提示瘤胃微生物细胞本身可能存在 β-受体。  相似文献   

11.
海子水牛瘤胃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探讨海子水牛瘤胃内的微生物组成及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本试验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对海子水牛(2.5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93 kg)瘤胃液样本进行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了77 283 638条reads,并拼接出744 712个scaffold。经prodigal分析后,共预测出827 044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含有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如生黄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及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此外,还发现有38 011个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其中糖苷水解酶(GH)基因数量最多(17 877个),糖基转移酶(GT)(8 637个)、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4 693个)和碳水化合物酯酶(CE)基因(4 214个)数量次之,多糖裂合酶(PL)(1 296个)和辅助氧化还原酶(AA)基因(934个)数量较少。在GH基因中,归属于GH2、GH43、GH97、GH3家族的基因较多,且编码蛋白质具有寡糖降解酶活性的基因数量最多。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纤维小体组分蛋白基因。结合其他物种肠胃宏基因组中GH基因比对分析,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分支降解酶比例与奶牛瘤胃较为接近。由此可见,海子水牛瘤胃内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及酶系,这将为筛选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酶基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3只装有瘘管的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淀粉与纤维素比例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底物使用可溶性淀粉与纯纤维素、可溶性淀粉与滤纸纤维,底物比例设计为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不同底物以30∶70的比例组的36小时纤维素降解率和微生物产量最高;同一底物的不同比例组则随时间点的推移,分别在8,16,24,24,24小时出现最大微生物产量,而后逐渐下降;另外,不同底物引起了微生物的区系及微生物体内的N素分配的变化;微生物真蛋白产量(因变量)与个数(自变量)有如下线性回归关系:细菌Y=0.05 0.104X(R=0.837);原虫Y=0.008 0.389X(R=0.988)。微生物真蛋白(因变量)与底物的NSC/SC比值(自变量)的回归关系:细菌Y=0.241 0 0.085 5X-0.037 1X2 0.002 9X3(R=0.739 7);原虫Y=0.227 6 0.085 3X-0.038 0X2 0.003 0X3(R=0.737 0)。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主要以粗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茎叶等粗饲料为主要饲料.通过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易吸收的低分子糖,但是由于瘤胃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有限的,外源补充可提高瘤胃中纤维素酶含量,达到提高降解纤维素的目的.有试验证明,在奶牛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尤其是纤维素酶可明显提高饲粮中粗纤维的利用率。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真菌纤维素酶,可使泌乳量提高17.5%,饲料利用率提高14.5%。日粮中粗纤维水平与瘤胃液中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呈线性相关。高纤维日粮促进乙酸的生成.而低纤维日粮则促进丙酸的生成。因此乳脂含量高的牛乳,对应的奶牛日粮中纤维索的含量也高。在奶牛等反刍动物营养上,传统的观念认为。饲料中不必添加纤维素酶和其他饲用酶制剂。这种观点认为.反刍动物瘤胃内和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足以完全降解饲料中的纤维素。但最新的研究结果以及在实际生产中Ⅲ现的问题对这一观点提卅了异议。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这表明,目前高产奶牛胃肠道中微生物可能不足以降解高纤维日粮中的纤维素,从而使得奶牛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刍动物之所以能消化利用粗饲料中的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是因为它们具有瘤胃这一独特的消化发酵罐,其内存在着大量的厌氧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其中.瘤胃细菌和瘤胃真菌能分泌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丝兰提取物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及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丝兰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其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和甲烷产生的影响及其在瘤胃内的降解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在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分别以花生蔓、地瓜蔓、豆荚、玉米叶和滤纸为培养底物,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监测指标,研究不同纤维素含量的发酵底物对混合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在豆荚底物组培养72 h酶活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底物组(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高点均出现在培养72 h的花生蔓底物组,酶活比地瓜蔓组分别高25.00%、14.67%(P<0.05);滤纸组3种纤维素酶酶活均显著低于其余4种底物组(P<0.05)。发酵120 h后,花生蔓、地瓜蔓和玉米叶组的干物质消失率均达到37%,显著高于豆荚底物组和滤纸底物组(P<0.05)。综上,底物中木质素含量对木聚糖酶、纤维素含量对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诱导作用;选择豆荚做发酵底物可产生较高活性的木聚糖酶,选择花生蔓则可以产生较高活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对3种酶的活性高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发酵底物以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为碳源,以胰蛋白胨为氮源,对照组不添加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2、3组分别添加占发酵底物干物质1.0%、2.0%和3.0%的延胡索酸二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以及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2%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2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组(试验3组)的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产量、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产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表明,添加1%和2%的延胡索酸二钠会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发酵性能,但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发酵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苜蓿皂苷对生长山羊瘤胃培养液中纤维降解酶活及纤维降解率的影响。在山羊瘤胃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2%、3%的苜蓿皂苷,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时未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造成不利影响.但超过1%时则降低其活性.添加苜蓿皂苷未对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和纤维二糖苷酶活性产生影响。1%-3%的苜蓿皂苷极显著地提高DM降解率,分别增加了14.0%、28.2%和25.8%。说明添加苜蓿皂苷未对瘤胃降解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酵母膏不同添加量对瘤胃真菌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研究酵母膏的不同添加量对瘤胃真菌体外培养的影响。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0,5%,15%酵母膏,在39℃恒温培养,分别测定0,24,48,72和96 h 6个培养时间点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并分析培养96 h真菌培养底物中的粗蛋白,真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结果表明,酵母膏添加量显著影响纤维素酶活(P<0.05),纤维素酶活在24、48 h时最高,随酵母添加量增大,培养底物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也明显增大,粗纤维含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牦牛主要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以采食牧草为主。研究表明,牦牛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远高于黄牛和奶牛,其主要原因在于三者瘤胃内微生物种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牦牛瘤胃内存在着庞大的可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群体,通过分泌纤维素酶,从而对采食的牧草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本文主要对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特征、降解纤维素机制、影响因素及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资源利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加强对纤维素菌的利用,将其更加高效地运用于中药发酵等现代化领域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