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是云南蚕区的桑树主要病害。于2007、2008年调查以上2种病害在海拔由低到高的蒙自、保山、楚雄、陆良、祥云、鹤庆6县(市)坝区桑园的发生情况是: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随调查地域的海拔升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春末夏初、夏末初秋是桑褐斑病危害高峰期,重病区陆良、鹤庆点桑园9月份的病情指数最高可达71.18、68.80,其中病害对湖桑32号的危害重于农桑14号;桑里白粉病在各调查点桑园均呈零星分布危害,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夏末初秋是桑里白粉病危害主要时期。根据2种病害在各试验点的发生情况,建议正常年份陆良、保山、鹤庆坝区桑园重点防治桑褐斑病,兼治桑里白粉病,楚雄、祥云坝区桑园以防治桑褐斑病为主,2种病害在蒙自坝区桑园的发生危害较轻,不作为重点防治病害;当桑园田间调查病情指数为20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并重视冬季、开春时节对病害的防治,以减少病原基数。  相似文献   

2.
选择云南省蒙自、陆良、楚雄、祥云、鹤庆、保山6个县(市)坝区桑园为试验点,调查各试验点桑园主要害虫桑红蜘蛛、桑蓟马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因分布于不同海拔高度区域的各试验点微观气候环境不同,以及桑园栽植的桑树品种不同,2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和消长规律存在差异;春、夏、秋季干旱或短时期少雨、无雨,均会导致2种害虫的发生危害加剧。根据各试验点的调查结果建议:正常年份蒙自、陆良坝区桑园应同时防治桑红蜘蛛和桑蓟马,保山、祥云坝区桑园以防治桑红蜘蛛为主,鹤庆坝区桑园以防治桑蓟马为主;春夏之交、夏末初秋各试验点桑园害虫的发生进入高峰期,当田间调查虫情指数为15.00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控制害虫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3.
桑树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大志  陈伟  廖安武 《四川蚕业》2005,33(1):24-24,30
桑褐斑病又称焦斑病、烂叶病,是桑树叶部的主要病害。以前凉山蚕区桑树栽植以四边桑、大行桑为主,桑褐斑病发生较少。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凉山州栽了大量的成片密植桑园。通过田间调查,桑褐斑病在成片密植桑园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步蔓延之势。为减轻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蚕桑产业是云南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大,云南现成为全国栽桑养蚕第三大省份。然而,桑树病害的发生成为影响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桑褐斑病最为严重。桑褐斑病是云南桑树最重要的叶部病害,由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 (Bereng.) Allesch]感染引起,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桑褐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桑褐斑病的分布、危害、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褐斑病更深入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桑疫病是蒙自市冷泉镇春季主要桑树病害,影响春蚕的饲养量和春蚕收蚁时间。本文对不同海拔不同地块桑园的桑疫病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桑园桑疫病细菌的存在是桑疫病发生的前提条件,低温、冰雹、北风是桑疫病发生的诱因。桑疫病的危害程度与桑园的海拔高度、桑树品种、地形、管理水平以及提前预防、灾后防治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6.
浅析桑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病、烂头病,对桑树危害很大。近年来,桑疫病在江苏省重点蚕区呈流行暴发的趋势,2009年秋季重害桑园桑叶产量损失达30%-50%,严重威胁江苏省蚕桑生产,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桑疫病的防治还没有理想药剂,因此必须加强综合防治,应对桑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桑树褐斑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初,在考察安岳县桑树萎缩病发生情况的同时,在安岳县龙台镇发现了桑褐斑病的发生及危害,个别田块桑园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地块高达90%,造成桑叶大面积枯萎、黄落或整叶腐烂,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致使桑叶大幅度减产,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同时,我们发现该病在我省的南充、广元、绵阳、内江等地均有发生,且危害相当严重,了解该病的发生并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我省桑褐斑病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8.
桑褐斑病是云南蚕区发生最严重的桑树病害之一,调查该病害在桑园的空间分布和建立相应的抽样技术,可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3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及改进m*-m)和测定5种聚集度指标,确定桑褐斑病病叶在试验桑园内桑树上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低密度时个体群相互排斥且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着个体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当密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病叶个体群呈均匀分布。应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的结果显示,造成桑褐斑病在桑园大量集中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如气候、桑树栽培条件等。依据Iwao m*-m模型建立桑褐斑病病叶抽样数公式为N=1/D2(0.33/m+0.89),可为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和田间防控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露地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110份梨地方种质资源抗病性分析,筛选出多抗材料,为福建梨多抗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根据病害症状确定病害的类别,调查主要危害福建梨叶片的3种病害斑点炭疽病、黑斑病和褐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及抗病性等级,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种质材料抗病性。结果表明,110份梨地方资源全部发生斑点炭疽病、黑斑病和褐斑病,其中黑斑病发病最严重:110份材料均发生黑斑病,发病率达100%有73份,占所有材料的66.36%;其次为斑点炭疽病:62份材料发生斑点炭疽病,发病率达100%有58份,占比93.55%;褐斑病发病最轻:有99份材料发生褐斑病,其中发病率达100%仅8份,占所有材料的7.27%。对梨黑斑病抗病等级以上的材料有49份,占总数的44.55%;对梨褐斑病抗病等级以上的材料有101份,占总数的91.82%。结合种质资源的田间发病率及对 3 种病害的抗性,筛选出6份材料对 3 种叶部病害均达到高抗等级以上,分别为武平粳米梨、长汀秤砣梨、连城八月白、连江狗头梨、长泰棕包梨和六月青3号,可作为多抗梨种质资源应用于梨抗病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因秋季桑疫病危害影响桑树正常生长的桑园,春季采取不同的剪伐处理,调查其对春季桑树发芽、发育、春叶产量及桑疫病危害的控制等,以物理防治的理念,提出减轻桑疫病危害损失,控制桑疫病蔓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桑里白粉病是砚山县平远镇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7月初开始少量发生,8月份大量发生,9月份以后表现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杂交桑品种桑园。桑树徒长、已封行中下部通风不良不透光、地势低凹积水、未采伐桑叶的桑园发病严重。根据平远镇的具体发病规律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桑枯枝性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市1998年春首次在邳州市炮车镇蒋庄村和龙池村两块育2号桑园发现桑枯枝性菌核病,1999年除邳州一些桑园严重发生病害,铜山县棠张镇、睢宁县桃园镇一些早生桑桑园亦相继发生该病。近二年因认识到位,措施有效,加之春旱,此病明显得到控制。1病害症状该病在4~5月份为害桑树新梢、桑花、枝条,为害时,在新梢基部及老枝条芽的周围出现小的褐色斑点,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9月份,广西蚕区频繁受台风的影响,如第14号台风“黑格比”期间连续发生强降雨,阴雨日和雨量均较多,桑园内小气候环境湿度相对较大,气温较低,有利于桑螟的孵化、繁殖和生长。在这期间广西桑园桑螟幼虫数量上升,而且发生期与中晚秋蚕的饲养期相遇,给防治带来困难。本文就在台风“黑格比”过境前后对桑园内发生桑螟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原因分析,旨在提醒业内人士对天气变化导致桑园害虫危害情况的关注,同时提出了台风发生前后桑园桑螟的防治建议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陆琳  朱建  周超 《蚕桑通报》2022,(3):52-56
<正>桑疫病是桑树细菌性病害,是如皋市桑树病害重点防控对象。近十多年来,桑疫病在我市桑园呈高发重发态势,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越来越重。据2020年春调查,我市东陈、城北、搬经、江安、石庄、吴窑、磨头、城南、如城等镇(街道)桑园均有发生,发生面达60%~70%,受害桑园面积达667 hm2以上。其中发病严重的桑园,春季发芽率不到三分之一,桑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春蚕因缺叶出现了倒蚕现象,严重影响了蚕农经济收入。为了进一步探索桑疫病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桑树随着夏伐后的新稍萌发生长,为害桑树的各种病虫陆续从不同场所迁入桑园。夏秋季由于养蚕批次多,病虫发生种类也多,危害重,致使防治与养蚕发生矛盾,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因此,夏秋季必须认真抓好桑树病虫的防治工作,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确保蚕茧丰收。1、加强桑园管理,施足夏秋肥,干旱严重时及时灌溉,桑园杂草及时锄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2、结合养蚕,合理采叶,改善桑园小气候,减少桑螟、叶蝉、粉虱的虫口密度,防治桑树叶部病害的病菌蔓延。3、6月~7月份人工捕捉桑天牛成虫,刮除其产卵痕,摘除有桑尺蠖、桑毛虫和斜纹夜娥等害虫的…  相似文献   

16.
桑螟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螟是危害秋季桑叶的主要害虫之一。今年秋季,我省桑螟危害突然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桑园受害,据了解部分重点蚕区象东台等地受害比较严重,造成桑叶减产,迫使蚕种饲养数量减少,给广大蚕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区桑螟防治比较好,因此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桑螟为害,仅有少部分田块受到了为害,下面就我区对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以来,我县桑园秋季的主要害虫桑螟,一直影响着我县的蚕种和蚕茧生产。桑螟幼虫不仅与蚕争叶,而且使受害桑树叶质下降,蚕食下虫口叶后,蚕体抗逆性减弱而引发蚕病;桑螟还带有微粒子病,与蚕发生交叉感染。实践证明,当年秋季“桑园螟虫多,蚕室蚕病多”。笔者从1999年至2005年七年中对桑螟在我地暴发三次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桑螟的预警有了更深的了解。1桑树害虫暴发的原因1.1虫源据调查,我地桑园内可查见的害虫达40多种,造成经济危害10余种,在同地区当年危害严重的至多2~3种。近几年来我县桑园秋季一直有桑螟的虫源存在,并在4、5代发…  相似文献   

18.
宁南县桑树病虫害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宁南县是我省蚕桑产业发展重点产区,现有桑园面积14666.7hm~2(22万亩),在海拔1600m以下地区推广"6215"桑园栽植模式,桑园宽行内套种马铃薯、黄豆等经济作物,增加蚕农收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桑园套种方式的改变,桑红蜘蛛、桑粉虱、桑蓟马、桑螟虫、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等桑树虫害的发生增多,危害增大。  相似文献   

19.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是桑树枝干主要病害,这两种桑树病害常常混生并发共同为害.近年来引进的早生高产桑品种,抗寒能力相对较低,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呈上升趋势,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病情逐年加重,直接影响到桑园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 淮阴市1990年有50%的桑田受桑瘿蚊为害,1990年7月份市蚕学会为研究防治对策,对宿迁、淮阴、涟水、洪泽四个县、市的桑瘿蚊发生与防治组织了专题考察。1990年桑瘿蚊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期早、发生量大,发生期要比常年提早5~12天,发生量要高两倍以上,夏伐桑百芽虫量达185头。为控制桑瘿蚊的危害,宿迁市丁咀乡、淮阴县码头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