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填充床反应器水解丝素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先用氯化钙乙醇溶液溶解丝素,测定了丝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然后用尼龙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填充床反应器水解丝素。研究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6200Da,酶解后丝素溶液的蛋白质含量降低,L-酪氨酸含量提高,丝素溶液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普通市售羽毛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研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降解制备饲用羽毛肽粉的条件。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建立了3种混合酶降解制备饲用羽毛肽粉的最优工艺:在温度55℃,pH 8,混合酶浓度1/50 g/mL条件下反应24 h,终产品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较无酶组约提高了200%。  相似文献   

3.
丝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填充床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艳  纪平雄 《蚕业科学》2005,31(3):286-289
在研究丝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固定条件和酶学性质的基础上,研制了丝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填充床反应器,用以降解酪蛋白,并研究了该反应器的实验条件、操作参数及对酪蛋白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恒温30℃,恒定流速5.5mL/h,酪蛋白质量分数为0.5%的条件下,该填充床反应器的生产强度最高达1.42g/(L.h);产品转化率在2~13d内均能达到87.4%~99.9%;对酪蛋白的降解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复酶对羽毛蛋白尤其是对角蛋白的降解效果。选择复酶酶解温度、酶解液pH、复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为因素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酶解条件进行优选。确定最佳酶解参数:酶解液初pH为7,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32h,复酶添加量为0.006g。结果表明:在试验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下,羽毛降解率达到了90.87%,酶解液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848.1mg/L,酶解上清液中蛋白分布在20.1~66.2ku,酶解羽毛蛋白体外消化率达到82.83%。  相似文献   

5.
家蚕丝素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祥瑞  徐俊良 《蚕业科学》1999,25(2):113-119
茧丝经高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处理或用稀碱溶液处理后,制成了粉末状丝素和碱化丝素,并以此为载体,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了糖化酶。经对固定化酶性质和动力学参数等的研究表明:丝素能较好地固定糖化酶;每克干粉末状丝素固定化酶的活力约为1822 U, 固定化酶的最适p H 值比游离酶增加了10 到125 个单位,最适温度比游离酶降低了5 ~10 ℃;固定化酶具有较长的操作半衰期(14 ~18d) ;通过米氏常数的测定,粉末状丝素固定化酶的 Km 1 = 2 .53 ×10 -5 , 碱化丝素固定化酶的 Km 2 =315 ×10 - 5 。实验还发现: 在制备 固定化糖化 酶时, 酶的最适 浓度为 8 m L/ L,戊 二醛的 最适浓 度为03 % 。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桑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方法,从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芽孢杆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佳蛋白酶,并运用单因素逐级优化法对酶解反应的底物浓度、加酶量、温度、pH、酶解时间进行参数优化.选取这6种常用蛋白酶,利用酶解法制备桑叶蛋白多肽,以ACE抑制率为主要指标,水解度为辅助指标,研究桑叶多肽对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酶解效果最佳的酶为芽孢杆菌蛋白酶,最佳酶解参数为底物质量浓度20 g/L、加酶量7.5%、温度60℃、pH7.0和酶解时间50 min,此时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81.51%,水解度为15.86%.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将木瓜蛋白酶与还原剂A复配用于蚕丝脱胶,通过调查对生丝酶脱胶的减量,来反映在不同脱胶温度、脱胶时间及脱胶pH值对脱胶减量的影响,确定其合适的脱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还原剂A复配用于蚕丝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胶温度60℃、pH值为8.5、脱胶时间70min。  相似文献   

8.
猪血浆蛋白粉在饲喂前先经过蛋白酶的酶解,使得蛋白溶液中含有更多的小分子肽与氨基酸,从而提高血浆蛋白粉的吸收效果。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四种单一蛋白酶对血浆蛋白粉的酶解效果,考查指标为蛋白粉的溶解度与水解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与pH值都在最适值的情况下,添加等量的四种蛋白酶,其酶解效果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最适酶解时间为90 min,最适酶添加量为1 500 U。  相似文献   

9.
利用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及中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及大豆分离蛋白,结果表明不同酶水解得到的水解液其氨基酸含量和构成有较大差别,对中性蛋白酶而言,蚕蛹蛋白较大豆分离蛋白更易水解,适宜温度为50℃,底物浓度为20%~30%,且分次加酶比一次加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木瓜蛋白酶水解羽毛蛋白的最佳作用条件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鸡羽毛蛋白的水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对鸡羽毛蛋白的水解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70度,并且90度时仍具相当的水解能力,经测定在作用时间为12h,羽毛粉:酶干粉=100:2时,其表观消化率为72.92%。  相似文献   

11.
蚕丝蛋白在不同pH介质中的带电荷数对蚕丝织物染色、接枝改性等具有重要影响。采用蚕丝蛋白中极性氨基酸残基的电离常数计算了家蚕丝素蛋白、丝胶蛋白和柞蚕丝素蛋白所带电荷数与介质pH变化的关系,并通过测定蚕丝蛋白带电荷数与其丝绸试样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艳蓝X-BR 140%)和十六烷基三甲铵吸附量的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家蚕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在pH1~3时带正电荷、pH4~14时带负电荷,柞蚕丝素蛋白在pH1~4时带正电荷、pH5~14时带负电荷,家蚕丝素蛋白、丝胶蛋白和柞蚕丝素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3.6、3.3、4.2;家蚕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的电荷急剧变化的区域在pH3~5和pH9~11,柞蚕丝素蛋白的电荷急剧变化的区域在pH2~4和pH9~11;家蚕和柞蚕丝蛋白在不同带电荷数时对阴离子染料和十六烷基三甲铵吸附量的实验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蚕丝蛋白带电荷数随pH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丝素蛋白接枝改性化纤织物,可增加其服饰的舒适度。研究了以100%聚乙烯醇缩水甘油醚(PVAGE)作为交联剂,在碱减量腈纶织物表面接枝丝素蛋白的工艺及接枝率对服用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研究接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PVAGE质量浓度27.62 g/L,接枝温度100℃,接枝时间20 min,丝素蛋白质量浓度2.0 g/L。对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接枝后的碱减量腈纶织物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丝素蛋白已接枝到织物上,并有β-折叠结构产生。随着接枝率的升高,织物的白度基本没有变化,回潮率有较大幅度增加,抗静电性能也大幅度提高,但抗褶皱弹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丝素蛋白膜作为葡萄糖氧化酶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新颜  吉鑫松 《蚕业科学》1997,23(3):152-157
采用戊二醛共价交联法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丝素膜上,探讨了酶的固定化方法,研究了固定化酶膜的动力学性质,并与包埋法制备的酶膜进行了比较。共价法可获得高活力的酶膜(534u/cm2),固定化过程中使用甲醇或戊二醛处理对酶活力有轻微影响。固定化GOD最适pH值向中性偏移(pH7.0),最适温度为50℃,热稳定性提高,表观米氏常数比溶液酶降低,酶膜的贮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对甲酚作为蚕丝丝素的酚羟基的模拟物,应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酚羟基与二氟一氯嘧啶型活性染料黛棉丽蓝K-2RL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60~80℃、pH=8~10的条件下,酚羟基与黛棉丽蓝K-2RL有很好的反应性,在与碱液中羟基的竞争反应中酚羟基占有明显的优势,染料上的2个氟原子均可分别或同时与酚羟基反应,其主要反应产物有4种。根据模拟反应结果推断蚕丝纤维表面富集的酚羟基是二氟一氯嘧啶型活性染料与蚕丝纤维反应固着的重要基团。  相似文献   

15.
将家蚕丝素蛋白通过化学接枝反应制备具有抗凝血功效的硫酸化丝素蛋白医用材料。经动物的热原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以及体外溶血试验,对硫酸化丝素蛋白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3只注射受试硫酸化丝素蛋白溶液后的家兔体温仅升高0.2、0.3、0.1℃,未引起热原反应;家兔试验部位和周边组织出现的少量红斑或红肿在72 h后自然消退,无刺激反应;涂抹受试溶液后连续3 d,小鼠的试验部位和周边组织均未出现红斑、水肿等致敏反应;小鼠腹腔注射受试溶液后生理活动及生长正常,无毒性反应;受试溶液在体外溶血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各项试验结果提示:硫酸化丝素蛋白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下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作用形成的凝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氨基酸分析、热分析以及溶解法分析了丝素蛋白与环氧化合物(PGDE)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形成的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凝胶(CFG),其丝素蛋白上的酪氨酸(Tyr)、组氨酸(His)和赖氨酸(Lys)与PGDE发生了交联,热分解峰出现在299.4℃,难溶解。CFG形成了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大分子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而在冰点以下形成的凝胶(PFG),其丝素蛋白没有发生交联反应,热分解峰出现在294.7℃,较容易溶解。PFG具有丝素分子之间氢键结合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性能测定及制备配方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丝素膜的性能,试验选择丝素与壳聚糖混配比例、烘干温度、戊二醛及甘油浓度四因素,采用L32(8×48)正交设计方案,制备丝素与壳聚糖复合膜。检测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溶胀度为43.00%~248.94%,热水溶失率为43.06%~64.56%,透汽率在36.82%~55.39%之间,初始模量、相对断裂强度和相对断裂伸长分别在6.35~68.80 N/mm,30.85~67.83 N/mm和28.05~230.47范围内;经红外光谱分析知,丝素与壳聚糖只是物理混合,两者处于相容状态。初步选定制备丝素/壳聚糖共混膜的较优组合条件为:丝素质量分数70%或55%、烘干温度40℃,戊二醛和甘油的体积分数均为0.3%。  相似文献   

18.
朱正华  陆旋 《蚕业科学》2012,(5):949-952
以具有良好乳化性、稳定性及胶体特性的丝素蛋白溶液作为壁材,与维生素E共混后进行高温喷雾干燥,制备丝素蛋白-维生素E微胶囊。通过优化维生素E与丝素蛋白溶液的配比,提高微胶囊的成囊性能。当维生素E与1%丝素蛋白溶液的质量比为0.5∶1时,制备的微胶囊成囊性能较好,包埋率在90%以上,胶囊颗粒间大小相差不大,囊径在3~5μm之间,囊壁厚度在500 nm~1μm之间。推测丝素蛋白囊壁在高温喷雾干燥过程中其蛋白质结晶区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药物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丝素蛋白溶液乳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正华  陆旋  朱良均 《蚕业科学》2007,33(2):250-254
探讨了丝素蛋白质在生物材料领域内作为微胶囊壁材应具有的相关理化性质。经钙盐解的丝素蛋白质溶液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和稳定性,在pH 3~10范围内其乳化特性和稳定性变化不是很明显。随着丝素浓度的增加,丝素蛋白的乳化特性、起泡性及其稳定性增强,溶液呈乳白色均匀体系。丝素蛋白的这些良好性质为制备丝素蛋白微胶囊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