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毛虫起源、进化及其宿主的感染来源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形属在距今27 500万年前从毛形科中正式分化出来,各旋毛虫种间的遗传差异形成于距今的1 500万~2 000万年间。对亚洲和欧洲的共110个Trichinella spiralis地理隔离株的线粒体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欧洲地理株间仅存1个碱基差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亚洲地理株间则具有8个碱基差异,存在明显的种内差异。依据线粒体累积变异速率计算,T.spiralis由亚洲传播至欧洲的时期大约在60 00年~16 000年以前。不同种旋毛虫对动物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异嗜性,而宿主感染旋毛虫的途径则主要来源于水平传播,即食用感染有虫体的肉类;机械性传播,即经粪便、土壤、废水、食腐性昆虫的机械性传播;垂直传播,目前在人类、豚鼠中有检出报道。  相似文献   

2.
猪旋毛幼虫在猪和犬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旋毛虫幼虫在不同宿主体内的分布做过不少研究工作,但由于所用旋毛虫隔离种及动物种类不同,其结果也不尽一致[1~7]。本试验采用猪旋毛虫感染猪、犬来研究其体内的幼虫分布情况,试图揭示其生物学方面的异同。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猪旋毛虫来自哈尔滨...  相似文献   

3.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宿主感染后迅速地连续受到三个不同发育期虫体——感染性幼虫、成虫及新生幼虫的抗原刺激。每一发育期均引起独立的期特异性应答。在欧洲和美国,人们对屠宰猪的生前检疫及流行病学调查存在浓厚兴趣。已报道了几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主要是抗原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旋毛虫病是由毛尾目,毛形科的旋毛线虫引起的一种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道内,幼虫寄生于宿主全身的横纹肌中。人、猪、犬、猫、鼠类等均能感染。人类主要是通过食用生肉、半生不熟的肉类和接触患病的动物而感染旋毛虫病,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孕妇感染还可引起胎儿的死亡或畸形。人体旋毛虫首先在1828年在伦敦尸检中发现,随后在欧洲及北美洲陆续发现,猪体内发现旋毛虫是在1946年Zeidy在猪肉中发现。我国1964年在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旋毛虫病的主要宿主动物是猪和犬,旋毛虫猪肉是人感染旋毛虫的重要传染来源。对旋毛虫猪肉进行低温无害化处理是防止旋毛虫病发生的重要而又经济有效的办法,国外已广泛采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还将此制定成为法规。同时,旋毛虫对低温耐受性是人们用来区分旋毛虫各隔离种常用的生物学方法,而国内对旋毛虫的低温耐受性尚缺乏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是一种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为病原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主要侵袭宿主的肠道和肌肉组织,其中旋毛虫感染肠道期指旋毛虫成虫期,该期是旋毛虫侵袭宿主的关键阶段,决定了旋毛虫在宿主体内生活史的完整性。旋毛虫在宿主肠道的寄生会引发机体肠道损伤,机体通过排虫反应将其排出体外。排虫反应是多种因素相互调节的结果,即通过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和增加肠道平滑肌蠕动收缩能力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中旋毛虫的排出,二者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共同调节。笔者从宿主感染旋毛虫后发生的肠道病变、分泌黏蛋白、肠道平滑肌收缩能力增强和免疫调节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旋毛虫感染肠道期的排虫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150多种哺乳动物,引起的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前本病在欧洲及北美国家严重流行,以后通过严格猪肉检查,人体旋毛虫病的发病率己明显下降,但在过去20年内世界上许多地区又出现了本病的暴发〔1~3〕。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100万人体感染者,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richinellosis,ICT)仅在1995~1997年即报道了1万多例病人〔4,5〕。自1835年发现旋毛虫以后,一直认为旋毛虫属只有一个种,即Trichinella spiralis。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旋毛虫分离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繁殖力、对…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属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已将旋毛虫属分为8个种和3个分类地位尚未定的基因型。文章就不同种和基因型的旋毛虫,分别具有的不同宿主、环境选择因素和世界性分布区域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旋毛虫形态度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owen1855)简称旋毛虫。其种属的分类学问题,较为复杂[1,2]。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形态是物种的重要的外部特征,也是物种分类的重要参数[3]。本文收集了中国八个地区,来源于不同宿主的旋毛虫虫株,进行了形态度量学分析,以期为中国旋毛虫种株的分类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旋毛虫虫株的来源哈尔滨海伦猪株、哈尔滨五常犬株(来源于哈尔滨东北农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长春犬株、沈阳猪株、云南大理猪株、湖北十堰猪株(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西安猪株(来源于兰州兽医研究所)、河…  相似文献   

10.
克隆了5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线粒体LS-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犬旋毛虫黑龙江隔离种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T2)的进化关系较近,猪旋毛虫黑龙江隔离种和猪旋毛虫美国隔离种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T1)的进化关系较近。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该基因在不同隔离种间较强的保守性为通用型基因诊断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检测靶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