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大头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亚属鱼类。地方名称大头鱼、碌鱼(澄江府志)。是云南省特产鱼类,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形态鱼体延长,侧扁,头后背部隆起,鳃盖后线上方为体最高点,尾柄长而低。头大且宽,头长较体高或背鳍基为长,因而得此名。口大,端位,呈弧形。上下颌等长;下颌倾斜,口裂顶端与眼球中心在同一水平线。唇薄、紧贴于上下颌外面。一般无须,偶在口角有一对微细的须。背鳍4,15~18;臀鳍3,5。背精、臀鳍未根不分枝鳍条均为后线具细齿的硬刺。侧线鳞;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45~53,内侧51~62。下咽齿3行,其齿为主行呈…  相似文献   

2.
名称中华锯倒刺鲃Spinibarbichthyssinensis(Bleeker),又名青波、青板、乌鳞。属鲤形目、鲤科、锯倒刺鲃属。特征体长而侧扁,腹部较园,头较尖,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呈马蹄形。有须2对,吻须略短,颌须较长。眼中等大小。下咽齿为3行,齿式一般为2.3.5/5.3.2。鳞大,侧线鳞28-36,背鳍IV,9,第三不分枝鳍条棘状后缘具锯齿,背鳍前有一匿于鳞下的平卧倒刺。臀鳍Ⅲ,5,末端可达尾鳍基部。身体背部青黑色略带泥黄色,腹部黄白色或银白色。各鳍略带青灰色,末端略带黑色。地理分布中华锯倒刺鲃只分布于长江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俗名非洲鲫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鲡鱼科、罗非鱼属,是一种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鳍条多棘似鳜。属广盐性鱼类,大部分罗非鱼经驯化均能在一定盐度的咸水中养殖。关于罗非鱼的耐盐驯化研究,国内报道还比较少。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于东海中部(27.00°N,124.50°E)海域采获一批臀棘鲷属(Paratrachichthys Waite 1899)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前肛臀棘鲷(Paratrachichthys prosthemius Jordan et Fowler 1902)。经检索该鱼为上述海域的新纪录种。其主要鉴别特征:背鳍Ⅴ~Ⅵ-13~14;臀鳍Ⅲ-9;腹鳍Ⅰ-6;胸鳍Ⅰ-Ⅱ;尾鳍不分枝鳍条10~11,分枝鳍条20;腹鳍与臀鳍间具10个棱棘状鳞;侧线鳞数54~56。体长为体高2.6~3.0倍,为头长2.7~2.9倍。头长为吻长5.6~6.5倍,为眼径2.9~3.5倍,为眼间隔3.3~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7倍。体侧扁,呈椭圆形;体被小栉鳞,头部无鳞;侧线完全,近似平直;肛门位于腹鳍间。生物学主要特性为:平均体长为74.40 mm,优势体长组为60~80 mm,占80.00%,性腺成熟度达Ⅴ级和Ⅵ级的占100%,摄食等级以1级和2级为主,合计占90.00%。体重与体长相关关系为BW=3.1936×10~(-5)BL~(3.0019)(R=0.9351)。  相似文献   

5.
采用观察、测量、解剖和拍照的方法,对狼鳗(Anarrhichthys ocellatus)的外部形态、可数可量性状及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进行研究,并描述了狼鳗的相关特征。结果显示,狼鳗体型为鳗形,整体呈黑色或灰黑色,头部、背部及背鳍鳍条上有若干似眼睛的黑色圆斑,体表无鳞。背鳍鳍条数为232~267,胸鳍鳍条数为15~22,臀鳍鳍条数为189~220,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因与尾鳍相连而无明显区分界限,侧线左右各2条,均不完整,雄性侧线点明显,而雌性侧线点不明显。上排侧线点数为18~25,下排侧线点数为76~85。上鳃耙数为49~70,下鳃耙数为55~73,脊椎骨数为232~271。全长/体长线性相关性最好,雌、雄差异很小,稳定性最好。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长/肠长的变化范围较大,雌、雄间差异较大,线性相关性差,可以作为区分狼鳗雌、雄的重要特征;狼鳗体重与体长关系:W=0.0337S12.4798(R2=0.9992),雌性:W=0.0326Si2.4864(R2=0.9990),雄性:W=0.0359Si2.4672(R2=0.9995)。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口咽腔大,具颌齿,无腭齿、犁齿,咽喉齿发达;胃大,呈"Ⅰ"型,无幽门盲囊;肠短粗,比肠长为0.45;相关性状及特征显示狼鳗为肉食性鱼类。雌雄异体,卵巢(Ⅲ~Ⅳ)呈椭圆形,粉红色,左右对称,精巢(Ⅲ~Ⅳ)呈黄白色,"Y"形。  相似文献   

6.
正半滑舌鳎又称半滑三线舌鳎,俗称鳎板、鞋底鱼等。有眼侧三条测线并披有栉鳞,为褐色或古铜色;无眼侧无侧线并披有圆鳞或间有弱栉鳞,为白色。背鳍及臀鳍均与尾鳍相连续,鳍条无分支。平常时,卧角附壁,密群聚低;觅食时,四面起浮。半滑舌鳎内脏团小,出肉率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于优质比目鱼类。且广温广盐,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养殖前景乐观。目前半滑舌鳎人工养殖多见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未见报  相似文献   

7.
解剖观察自埃及引进的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 L.),对其形态特征做了详细记录,并在养殖过程中对生物学特性做了观察。尼罗尖吻鲈体延长,侧扁;DⅦ~Ⅷ,10~14。前鳃盖下缘有强棘;鳃盖后缘呈锯齿状,有一硬棘。被鳞为栉鳞,中等大小,侧线清晰与体背缘平行,具侧线鳞60~80枚。尾鳍圆滑不分叉。成鱼鱼体银白色,并有暗色条纹,幼鱼背部大多有青黑色斑块,下半部银色。消化道粗短,与体长之比约为0.66。尼罗尖吻鲈是热带种类,肉食性,适宜生长温度为26~32℃,生长速度快,一般2~3年性成熟。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Tilapia)为热带鱼类,原产于非洲和中东。罗非鱼有100多种,现已在全世界广泛养殖。  相似文献   

9.
三种群银鲫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州鲫体色较浅,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条颜色灰白,略带黄色。体厚,背高,体型侧扁,头短小。脊椎骨4+26~28,侧线鳞28~30。背鳍不分枝鳍条4根。雄性个体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鱼不达腹鳍基部。上述形态特征均有别于方正银鲫及彭泽鲫。  相似文献   

10.
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Peters) 俗称翼鱼、鲜鱼、力燥、鮟鱼。属鲤科密鲴亚科圆吻鲴属。头小而尖,体侧扁,腹部稍圆,无腹棱,口下位呈一横裂,眼小无须。侧线鳞72~74,鳞小而密,侧线鳞以上呈灰黑色,侧线鳞以下为银白色,各鳍均呈灰白色。下咽齿两行,第一行6~7个,第二行2个,是瓯江最主要的经济鱼类,年产量最高可达30-40万斤,最大个体  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健康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原产于非洲,属暖水性鱼类,具有食性广、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养殖群体产量高、肉质好等特点,是极具生产潜力的养殖品种。从1976年开始,罗非鱼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向世界推广养殖的鱼类,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  相似文献   

12.
经鉴定,采自广西都安县红水河水系的条鳅亚科鱼类标本代表2个新种:丽纹云南鳅Yunnanilus pulcherrimus在侧线、鳞片分布、鳍条数目、尾型、吻须长度等方面与侧纹云南鳅Yunnanilus pleurotaenia(Regan)1904最为相似,但本种独特的斑纹和上下唇的长乳突可明显与之相区别,二的区别还体现在一些度量特征上;黄体高原鳅Triplophysa flavico,pus与同分布于西江水系的南丹高原鳅较为接近,但以下列鉴别特征组合可与高原鳅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背鳍分枝鳍条10根、臀鳍分枝鳍条6—7根、体被细鳞、侧线完全、具6条宽横斑和l条沿侧线的细纵纹、尾鳍深分叉、尾鳍基具l半圆形黑斑、尾鳍上下叶各具2条黑色横斑、腹鳍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腋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上唇中央完全中断等。云南鳅属和高原鳅属均是高原特有类群。前仅分布于云南东中部地区,后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此次在广西红水河发现的2种条鳅鱼类,其分布地远离这两个属的分布中心,而且呈间断分布。进一步分析丽纹云南鳅和黄体高原鳅与各自相近种的谱系关系显示,这种特殊的分布格局是通过隔域分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巨口牛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俗称大口胭脂鱼,属亚口鱼科(Catostomidae),是北美洲淡水经济鱼类,也是美国池塘养殖鱼类之一。(图1)体椭园形,体侧腹部呈橄榄绿色。头部较大,具有较宽的圆纯形的吻。头长为全长的20-25%;眼径为吻长的48.0-60.5%,侧线鳞35-39个。背鳍长,具23-31鳍条。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的养殖概况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常平  梁振昌 《水产科技》1999,(4):10-11,17
罗非鱼分类上属鲈形目(Pere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罗非鱼自然群体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为非洲湖泊、江河中的主要经济鱼类,现地处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国家或地区都养殖罗非鱼。罗非鱼种类很多,目前养殖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及其杂交种奥尼鱼为主,本文主要介绍罗非鱼的养殖概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翘嘴红鲌的养殖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又名“翘嘴”,在环太湖地区统称为太湖翘嘴红鲌,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该鱼为鱼中上品,肉质细嫩,鲜食或腌食都十分可口。目前,翘嘴红鲌的市场价格较高,而且随着近年来苗种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人工饲料投喂技术的解决,翘嘴红鲌的养殖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又一个新热点,池塘混养、池塘专养和网箱养殖技术都已十分成熟。翘嘴红鲌体长、侧扁,头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颌坚厚、上翘、竖于口前,眼大,鳞小,侧线鳞80~93枚,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鳍长大,不分支鳍条3,分支鳍条21~25。该鱼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  相似文献   

16.
以自繁育攀鲈F1代为研究对象,按照传统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对攀鲈的生物学性状进行准确描述;采用人工降温方法,每天降温1℃,直至试验鱼全部死亡,记录其F1代死亡率、累积存活率和半致死低温(LT50).结果表明:攀鲈9个可数性状参数分别为侧线鳞(29.00±1.81)、背鳍鳍棘数(17.24±0.54)、背鳍分枝鳍条(9.81±0.62)、尾鳍分枝鳍条(15.81±0.75)、胸鳍分枝鳍条(15.14±0.57)、腹鳍鳍棘(1.00±0)、腹鳍分枝鳍条(4.95±0.22)、臀鳍鳍棘(9.71±0.43)、臀鳍分枝鳍条(10.43±0.58);平均规格为[(12.5±0.9)cm、(34.5±7.0)g]的试验攀鲈,其初始死亡水温为13.5℃,当温度降低至9.4℃时,试验鱼全部死亡;攀鲈LT50为10.92℃,死亡温度范围为9.4℃~13.5℃.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为保证攀鲈正常越冬,应保持越冬池水温不低于13.5℃,攀鲈耐寒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鲟鱼体被5列骨板状硬鳞,有的在硬鳞上具有锐棘,骨板之间体表分布许多分散的星状小板,体表有角质胶皮,不易受伤,对寄生虫及有害微生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自然环境中较少发病。但是随着鲟人工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鲟大规模、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形成,鲟的病害逐渐显现出来。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现将  相似文献   

18.
《淡水渔业》1976,(4):23-27
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俗称翼鱼、鲜鱼、力燥、鮟鱼。属鲤科密鲴亚科圆吻鲴属。头小而尖,体侧扁,腹部稍圆,无腹棱,口下位呈一横裂,眼小无须。侧线鳞72~74,鳞小而密,侧线鳞以上呈灰黑色,侧线鳞以下为银白色,各鳍均呈灰白色。下咽齿两行,第一行6~7个,第二行2个,是瓯江最主要的经济鱼类,年产量最高可达30一40万斤,最大个体可达8斤。除瓯江外,长江、闽江、钱塘江水系及湖北、江苏亦有分布。  相似文献   

19.
别名,剑尾鱼。属花鱼将鱼科剑尾鱼属鱼类。产地墨西哥。 1形态特征 身体长形,稍侧扁,腹部圆,头小,吻尖,嘴稍向上翘。背鳍位于身体背部的中央,具有 11~ 14根鳍条。雌鱼尾鳍后缘呈圆形,雄鱼尾鳍下方的鳍条延长似剑状,故有剑尾鱼之称。臀鳍接近腹鳍,有 8~ 9根鳍条,雄鱼鳍条的一部分鳍条变为棒状,是交接器官,精液通过交接器注入雌鱼体内;腹鳍约与背鳍相对,有 6鳍条;胸鳍略呈长圆形,有 12~ 13根鳍条。侧线鳞 26~ 30片。雄鱼体长 7~ 8厘米,雌鱼 10~ 15厘米。 蓝剑尾鱼身体呈土黄色,但有黄色的金属光泽,在体侧中部有一…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是原产非洲的热带性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约有100种。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之一。在我国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