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随着包括台湾优质水果、花卉、茶叶及农产加工制品等台湾农特产品陆续出现在大陆各地,台湾农特产品开始风靡内陆市场,亲自品尝过的民众皆报以好评。这可从2009年9月在南京首次举办的"台湾名品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一个产学研协同驱动的"高校—企业—农户"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将陕西农特产品以透明化的形式售出,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渠道单一、信息不畅、成效不高等问题。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陕西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充分融合,建立了商品资源平台、资料管理平台、信息咨询平台、商品评论平台、网络推广平台、专家库等6个子系统,促进了陕西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鲜与加工》2010,(1):44-44
宁国市现有特色经济林面积达7.3hm^2,以山核桃、茶叶、笋干、香菇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全市茶叶产量2030t、山核桃产量8500t、竹笋干1353t、香菇4500t。为适应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需要,市农机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广应用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通过冷藏保鲜延长农特产品的市场销售期,保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了农特产品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畜产品加工"课程在总结多年理论与实训教学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专业教学标准、项目建设要求、畜产品加工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支撑学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设计理念与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课程团队实力,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实现课程的岗训对接,建成在线共享教育资源和较全面的课程评价方式,追踪课程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肉乳蛋制品加工原料检验、工艺操作、设备使用、质量控制技术技能、产品开发、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探讨网络环境下"PBL-项目引领"教学模式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网络环境下把这2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开拓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且,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促使教师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推荐的现代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地缘区位独特、农特产品资源丰富,国家命名的"特产之乡"就达73个。根据日前发布的《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未来5年内,浙江将重点开发40个特色农产品,集聚发展35条产业带,并计划到2022年,以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530亿元。  相似文献   

7.
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教学内容添加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教学法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考核采用理论和实践综合评估成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粮情检查"是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更好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案例实际阐述如何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在"粮情检查"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发酵工程"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项目教学法不但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能强化发酵工程专业知识,完成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目标,有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介绍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发酵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上划时代的革命,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领域中的新模式,它使超市的职业经理们把管理职能延伸到了上游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并直接参与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监督和管理,还促使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品质和安全性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改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课程改革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从而达到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目的。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以选择具有管理水平一流、生产工艺先进、研发能力领先的食品制造类高端企业,通过引企入校、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创新形成了“四念四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加工技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又有较大难度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改进。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采取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式等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技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而又有较大难度的专业课程。随着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改进。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采取启发式、课堂提问式教学等方式,改革考核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地参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可通过"块型"与"条型"的课程组合来完成。"块型"课程是从食品生产过程中抽提出通用的单元操作及典型生产设备操作规程作为"单元操作"类课程设置,"条型"课程是选择在食品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或重要影响的产品/原料来构建"生产技术"类课程。  相似文献   

16.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303-309
分析概括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几个热点应用方向。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抗体(或其它亲和配体)制备技术应用于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也可以用于抗原表位筛选,制备有毒检测对象的替代品,进而建立食品安全无毒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除可以通过制备抗体应用于食品加工干扰物质的检测与消除外,还可以用于酶的定向进化改造,进而为食品工业提供适宜的酶制剂。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功能因子制备、新型食品防腐剂生产等领域也同样可以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开发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难点,根据食品检验相关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食品检验学习领域必须开发新的课程,以适应其发展需要。就食品检验学习领域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动植物源食品检疫技术及食品检测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新课程的定位、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冷冻干燥(FD)技术是一门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广的干燥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及食品加工等行业。简要介绍了FD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FD产品的特点、工艺流程及生产操作要点,并对FD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肉味香精对改善食品风味和改良食品品质至关重要。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肉味香精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优劣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概述了肉味香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如酶解技术、热反应技术、干燥浓缩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微胶囊技术等,旨在为肉味香精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培养工程技术能力人才为目的,对"食品工艺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意识为目标,最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