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PCR技术的出现,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如随机括增多态性(randomam 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小卫星(minisatellite)或称DNA指纹图谱(DNA fingerprinting,DFP)、微卫星(microsatellite)或称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括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 hpolymorphism,AFLP)、单核  相似文献   

2.
随机引物PCR技术(AP-PCR)是一种建立在PCR基础上的新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其特点是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扩增基因组DNA片段,在无需预知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基因特征的分析,具有简便、高效、实用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多个领域。文章主要对AP-PCR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近况及其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中期问世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PCR的主要特点是能在体外大量迅速地扩增所选定的核酸(指DNA)片段。PCR技术用于检测传染病时,只要样品中含有极少量的病毒(或细菌)  相似文献   

4.
随机引物PCR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arbitrarily primed PCR,AP-PCR)是由Welsh、Williams于1990 年几乎同时建立起来的一项DNA多态检测技术 .该技术以 PCR 为基础,利用一系列单一的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 进行 PCR扩增.在该技术问世的短短几年内,因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以及简便快速等特点而  相似文献   

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美国人Kary Mullis等发明了PCR技术,两年后PCR自动化装置仪器的完成使基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该装置用于扩增特定的模板DNA,使DNA的量成倍增加,可用于各种用途的DNA分析。1990年,由杜帮公司的Williams等人基于PCR技术之上首次推出了一种简便、灵敏可行的新的遗传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1]。尽管RAPD技术诞生的时间很短,但由于其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以及简便快速的特点,且具有可用引物数量大,检测区域几乎覆盖整个基因组,多态信息含量大等,使得该技术已渗透到分子生物学领域基因研究的各个方面。可以预料,该技术的发展会使分子遗传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Mullis等人(1985)发明的一项DNA扩增技术。它利用耐热的DNA聚合酶快速特异地扩增任何所希望的目的基因或DNA片段。PCR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还可用于遗传病及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等诸多方面。目前,PCR技术在传染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白问世以来,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不断地完善,不仅被广泛应用在基础研究领域内。在疾病诊断等方面也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在PCR对扩增产物定性鉴别的基础上又发展起来的对模板DNA片段进行  相似文献   

8.
RAPD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APD即随机扩增多态 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RAPD标记是由美国科学家 Williams和 Welsh等人 (1990 )利用PCR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RAPD技术因其简便快捷、多态检出率高、所需 DNA量少和不需杂交等优点 ,很快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 ,并在遗传分析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1  RAPD的原理RAPD技术建立在 PCR技术的基础上 ,它利用一系列 (通常数百个 )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单连 (一般为 10碱基聚合体 )为引物 ,对所研究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如果引物与模板 DNA某一片段具有互补的核苷酸…  相似文献   

9.
引言1985年由 Mullins 等开发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一步促进了分子技术的进展,并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当前 PCR 正被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传染病原及遗传缺陷的鉴定和检测、分子进化、流行病学和法医。本文描述标准的(standard)和反转的(inverse)PCR 技术。1 PCR 技术的原理尽管 PCR 对生物科学的作用巨大,但其原理却很简单。即使在有大量无关的DNA 分子存在的情况下,PCR 也可将靶DNA 按幂数扩增数百万倍,所获得的高度同源的 DNA 产物是分子操作的极好材料。如图1所示,PCR 包括3个步骤的循环过程:①双链 DNA 模板变性、②寡聚核苷酸  相似文献   

10.
RAPD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克隆、DNA重组技术,尤其是PCR技术的兴起和新的电泳技术的不断完善,从而使各种分子标记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种DNA检测技术,诸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简单重复序列(SSR)、测序的标记位点(STS)、数目可变的串连重复序列(VNTR)等等,所有这些技术将为动植物育种、遗传图谱的构建、分子克隆、基因定位等各个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RAPD技术由于其在检测DNA多态性上具有独特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11.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我国蚕业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RAPD分子标记 1.1RAPD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由Willams和Welsh等先后于1900提出.该技术主要利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人工随机合成的寡核苷酸单链(为10个核苷酸)为引物,以生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DNA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
PCR技术是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大量合成(扩增)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特点.即使在10万个细胞中含有一个拷贝的待检核苷酸序列,也可用PCR技术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自1985年问世以来,以其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和速度快在分子生物学等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传统的PCR技术不能准确定量,在操作过程中易受污染而使假阳性率偏高;因此,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拥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已成为了分...  相似文献   

14.
实验应用脉冲场电泳方法获得鸡核DNA,根据鸡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测序和筛选鸡BAC文库方法。结果表明:鸡核DNA中普遍存在线粒体基因16S R NA、tR NA-Leu和部分ND1的同源序列;在鸡的总DNA为模板PCR中,扩增产物含有核线粒体DNA(numtDNA)产物;同时发现,该段numtDNA序列存在2个碱基突变位点。研究结果提示,在涉及PCR相关技术的mtDNA研究中,numtDNA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印度中央家禽研究所研究人员将鸡精子细胞和3种外源DNA,完整的线性pVIVO2-GFP/LacZ载体(9620bp)、LacZ基因(5317bp)和GFP基因(2152bp)共孵育,使外源DNA转染精子细胞。PCR试验、DotBlot和Southern杂交试验显示,鸡精子细胞成功内化外源DNA。脂质体和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被用于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自1985年问世以来,以其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和速度快在分子生物学等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传统的PCR技术不能准确定量,在操作过程中易受污染而使假阳性率偏高;因此,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拥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已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文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检测方法、定量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Mnass和Snass在鸡胚中发现线粒体DNA,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以及PCR技术和测序技术等研究手段的应用.至今,科学家已测定了人、牛、猪、马、驴、鸡、北京鸭等多种动物的mtDNA全序列.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因其序列容易测定、进化速度快、在群体内变异大、极少发生重组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家禽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系统发育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是由Williams等 (1990 )提出的一种DNA多态检测技术 ,它以PCR为基础 ,用一系列不同的碱基随机排列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 (通常为 10bp)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单引物扩增。RAPD是分子水平上的一种标记方法 ,具有简单、快速、无须标记探针和杂交实验等优点 ,因而广泛应用于动物基因定位与构建遗传图谱、MAS、预测杂种优势、性别鉴定等研究领域。1 基因定位与遗传图谱的构建家畜中大多数有经济意义的性状都受多基因控制且表型呈现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微效多基因在基因组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62年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 DNA)首次通过电子显微镜直接被观察到以来,便成为核外遗传物质的研究热点。随着PCR、DNA测序、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有关猪mt DNA的结构、遗传特点、应用等各方面都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猪线粒体DNA的长度约为16.7kbp,由1个非编码D-Loop区和37个编码基因组成,其结构排列十分紧凑,碱基使用节约、高效。mt DNA具有母系遗传、自主遗传、无组织特异性、进化速率快  相似文献   

20.
微卫星标记因其具有等位基因丰富、检测技术简单等优点,成为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微卫星的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特征,就是从一个物种产生的引物可以应用于相关的分类群。试验尝试利用合成的2对小麦的SSR引物(Xgwm23D、Xgwm323A),通过梯度PCR对克氏针茅和冰草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一对引物(Xgwm323A)在两者中均有扩增,初步摸清了小麦微卫星引物(Xgwm323A)在克氏针茅和冰草中PCR反应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