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盐度海水河蟹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上海沿海地区的海水,因受雨水及长江淡水迳流量的影响,盐度变化甚大,每年的2~3月份海水盐度是全年最高的月份,也仅为6~13‰之间,一般月份在6‰以下。在这样变化无常的低盐度海水中能否进行河蟹人工育苗?能否获得高产?在1989~1990年育苗季节。我们共同对提高低盐度海水育苗率和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采取适当技术措施的情况下,低盐度海水河蟹人工育苗是可以获得高产的。1990年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下卤水进行河蟹育苗,其优点在于成本低于用人工海水育苗,与天然海水相比污染程度低。我国沿海地下卤水资源非常丰富,若能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将进一步推动河蟹育苗生产的发展。一、育苗原理地下卤水盐度较高(一般盐度为例~140%。),与自然海水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地下卤水中所含的主要离子是河蟹幼体发育所必需的,只是其含量范围及组成比例不适。以地下卤水为基本水源,用淡水调节盐度,以化学试剂调节主要离子,使之达到河蟹天然产卵场的水化学标准,从而适合于河蟹育苗生产需要。二、*苗用水处理工艺地下卤水用于河蟹育…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螫蟹状幼体需在盐度为16‰~17‰。左右的海水中生长。变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蟹苗)。在整个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中,始终离不开对一定盐度的水环境的依赖。但由于各地育苗用水的水源不同,其盐度、Mg2 、Ca2 的含量以及Mg2 /Ca2 的比值(R)不一定恰好适合河蟹幼体发育的需要。再加上幼体嫩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因此育苗用水的调配工作,成为河蟹苗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于1999年3月~6月在上海水产大学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河蟹的苗种生产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总…  相似文献   

4.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池消毒后冲洗洁净,引入经两次沉淀、过滤、盐度为23~25‰的海水,然后施肥、充气,繁殖天然饵料。Ⅰ期蚤状幼体入池后,先投喂熟蛋黄,蚤状幼体发育至Ⅲ期以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等。育苗期温度从21℃逐渐升至24.5℃,每次升温不超过0.5℃。经常换新水入池。蚤状幼体发育至Ⅳ~Ⅴ期,分别换池各一次。出池前逐渐降温并淡化池水盐度至7‰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24‰盐度海水中的河蟹3—5日龄大眼幼体对海水盐度变化的适应范围;盐度经24‰递降至12‰以内为安全;放入淡水里完全没有适应能力,3分钟后死亡;由于盐度不适应而一时麻醉状态的大眼幼体一旦放回原生活的24‰盐度的海水里,可恢复正常活力。  相似文献   

6.
香鱼全海水工厂化人工育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鱼人工育苗水的盐度,过去参照日本经验,只采用3—9‰的半咸水。1993年我们根据自然香鱼苗种在海水中生长的生态习性,利用对虾育苗厂休闲季节的设施,采用全海水工厂化育苗方法,成功地完成香鱼人工育苗并达到了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7.
海水是河蟹繁殖的必要条件。人工配制海水是解决内陆地区河蟹人工育苗中海水来源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上海奉贤五四农场外利用低盐度天然海水进行河蟹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通过认真挑选纯种中华绒螯蟹亲蟹、适时催产、大棚控温强化培育抱卵蟹、严格消毒、合理布幼、多种饵料搭配、适当延长淡化、稳定时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154m~3育苗水体,单茬育苗产出大眼幼体54.5kg,单茬单产达到0.35kg/m~3。  相似文献   

9.
河蟹人工育苗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的研究和试验,形成了到班年代大规模、工厂化、从北到南的蟹苗批量生产,为加速和推动全国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河蟹人工育苗基本理论的完善和人工育菌技术的突破,河蟹人工育苗的方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大体归纳为四类:1.利用天然海水人工育苗;2利用浓缩海水(卤水)人工育苗;3.利用地下咸水人工育苗;4.利用人工配制海水人工育苗。上述几种方法有的在室内水泥地加温进行;有的在室外土池进行。但无论哪种河蟹人工育苗方法均获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刀额新对虾(又称沙虾)适应的盐度很广,能在盐度35‰的海水直至接近淡水的水域中生长。福建省龙海市很早就有在九龙江口稻田养按虾的传统习惯,但苗种来源主要是靠天然纷苗的方法,产量很低。我们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展刀额新对虾人工育苗及养成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在此基础上,于95-97年开展该品种工厂化人工育苗研究,连续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摸索出一套利用原有对虾育苗室进行刀额新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技术工艺。三年来,共培育出刀额新对虾苗种7817万尾,供低盐度水域池塘养成用,育苗成活…  相似文献   

11.
脊尾白虾在低盐度水体中的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脊尾白虾又名白虾,分布于我国沿海及大河口的咸淡水处,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经济虾类。近年来脊尾白虾的人工繁育主要是在海水或咸淡水中进行的,由于脊尾白虾对盐度适应范围比较广(为4‰-35‰),经逐级淡化后甚至可在接近纯淡水中生活。然而脊尾白虾在低盐度水体中进行人工繁育的研究并不多,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为脊尾白虾的人工繁育提供更加广泛的水体条件,满足虾苗放养的需要,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作者于1999年6月至7月在江苏省大丰市省农科院盐土改良试验场进行了脊尾白虾在低盐度水体中的人工繁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育苗设…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对虾的人工育苗中,常常会因为气候或环境等因子的变化,引起海水盐度降低使育苗失败,我们用海水晶调节海水盐度,育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南北集锦     
《科学养鱼》1987,(6):30-31
江河鲶鱼人工繁养取得成功;银鲃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河蟹低盐度育苗初获成功;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新良药-鱼安;家鱼产卵池暂养蟹苗获得成功;石斑鱼人工育苗成功;独角新对虾人工育苗在福建省龙海县首获成功;小观乡引进围网养虾技术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14.
安苗 《内陆水产》1999,(11):18-19
河蟹系海水繁殖,淡水长成的经济甲壳动物,因其营养丰富和售价高,深受消费者和生产者青睐。基于河蟹天然苗种严重不足这一客观因素,众多的科研和生产单位一直致力于河蟹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和开发,70年代初,河蟹的天然海水育苗和人工配制海水育苗相继成功,进入90年代,河蟹的天然海水育菌技术在江浙一带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为河蟹养殖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笔者曾在江苏省启东市天份镇吕丰河蟹育苗场进行了为期9个月生产实践,共生产大眼幼体305.5kg,取得较好经济效益。l场地设施育苗场距黄海边500m。共有育苗…  相似文献   

15.
朱文祥 《海洋渔业》1987,9(5):227-227
<正> 为了发展上海地区河蟹养殖生产,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河蟹育苗(1)组于1987年3月至5月底,在奉贤县中港附近的蟹苗场,用盐度为7.76~3.87‰的天然海  相似文献   

16.
天然海水河蟹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助于提高河蟹育苗技术水平,促进河蟹育苗生产的规范化,现将天然海水河蟹人工育苗全过程的技术操作要点总结如下。一育苗场址的选择河蟹育苗场址应符合以下条件:靠近海边,海淡水获取方便,来源充足,无污染,供电基本有保障,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是继对虾、贝类工厂化人工育苗之后,又一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的全人工育苗。由于工厂化河蟹育苗与对虾、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在生产工艺流程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对河蟹育苗工厂的供水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一万m‘水体(即河蟹育苗池总容水量)河蟹育苗工厂的生产实践.谈一下供水、供热、供气设计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海水供水系统设计1.l海水最大供水量确定河蟹幼体的发育主要经过蚤状幼体l~5期,到大眼幼体即可上市销售。幼体发育前期,一般不换水,从蚤状幼体第3期开始换水,换水量为地水的25…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三疣梭子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苗种生产技术亦日趋成熟。但育苗用海水的盐度一般在25‰~32‰,而很少在低于20‰或高于,35‰的情况下从事苗种生产。据前人对三疣梭子蟹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各期幼体在盐度20‰左右或高于35‰的一定范围内能够正常发育生长,可未曾见到有关这方面的育苗技术报道。  相似文献   

19.
读者问答     
赵永坚 《海洋渔业》1987,9(2):77-77
<正> 《海洋渔业》编辑部领导同志:您好。我们在对虾育苗工作中,长期以来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没法解决。今来信向老师们请教,万望能够给予复信指教为盼。问题: 在对虾育苗操作过程中,因我厂育苗场地处海水盐度比较偏低,在10~13‰。按操作规程要求亲虾产卵和幼体培育池水盐度需调节至25~35‰为宜。因海水含盐量一定,没法调节到规程要求的指标,因此影响了孵化和幼体成活率。请您们指教盐度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介绍美国红鱼稚鱼淡化技术试验结果及分析。在盐度31‰海水中培育的美国红鱼稚鱼可以直接投放到盐度10‰的海水中,且成活率高达99%;从盐度10‰开始淡化,以1‰和2‰的梯度逐步淡化较佳,成活率分别为88.5%和85%;盐度3‰以上的梯度淡化存活率低,在78%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