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采自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的202号藓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有藓类植物23科60 属124 种(含亚种、变种),经分析,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珠藓科Bartrami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灰藓属Hypnum、泽藓属Philonotis、真藓属Bry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绢藓属Entodon、对齿藓属Didymodon和石灰藓属Hydogonium 为该区域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考察和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翠华山苔藓植物分布类型。现知翠华山共有苔藓植物46科102属212种(包括5变种、1变型),其中,苔类有19科25属31种;藓类有27科77属181种。优势科为丛藓科、青藓科、真藓科、提灯藓科、柳叶藓科、灰藓科、紫萼藓科、绢藓科、羽藓科;优势属为提灯藓属、真藓属、青藓属、紫萼藓属、绢藓属、扭口藓属、灰藓属、凤尾藓属、墙藓属、耳叶苔属、水灰藓属。有大量科中仅1属和属中仅1种的类群。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保存于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SDNU)的3 200余份采自山东的真藓科Bryaceae苔藓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得出山东省真藓科植物名录,分析了生境和海拔等因素对山东真藓科植物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了2000年之前与之后采集种类的组成差别。结果表明:(1)山东真藓科植物有8属53种,其中山东新记录属2个——小叶藓属Epipterygium Lindb.和平蒴藓属Plagiobryum Lindb.,山东新记录种22个;(2)山东真藓科植物生境类型有土生、岩面薄土生、石生和树生四种,土生类型最多,偶见树生类群;(3)随着海拔升高,山东真藓科植物种类先增加后减少,海拔300~600 m间种类最为丰富;(4)鲁东低山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真藓科植物种类丰富,鲁西北平原区种类稀少;(5)以2000年为界,仅在2000年之前采集到的真藓科植物有9种,仅在之后采到的有4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老鹰岩地区采集的545份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得出该地区苔藓植物有33科64属189种。其中优势科有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真藓科Bry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等,优势属有小曲尾藓属Di-cranella、曲柄藓属Campylopus、真藓属Bryum、凤尾藓属Fissidens、青藓属Brachythecium等。而紫萼藓科Grimmi-aceae紫萼藓属Grimmia中的高山紫萼藓Grimmia montana Bruch.&Schimp.为贵州的新纪录种。在区系成分分析中,东亚成分占主导地位,总共45种,占所有种数(不包括世界广布)的33.09%。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灰藓科分类现状进行论述。分析了我国及地方苔藓志中灰藓科的分类状况,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相关比较;回顾贵州省灰藓科分类的研究简史;并对灰藓科系统分类中争议较大的某些属的归属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贵州真藓属植物分类及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采集自贵州各地的标本的鉴定,结果显示,贵州真藓科Bryaceae真藓属Bryum植物共有33种,其中贵州新纪录有9种:毛状真藓Bryum apiculatum Schwaegr;细轴真藓Bryum leptocaulon Card.;云南真藓Bryum yunnanente Broth.;土生真藓Bryum tuberosum Mohamed et Damanhuri;卵蒴真藓Bryum blindii B.S.G;拟大叶真藓Bryum salakense Card.;蕊形真藓Bryum coronatum Schwaegr;韩氏真藓Bryum handelii Broth.;喀什真藓Bryum kashmirense Broth.。并对真藓属各种的简单特征、生境及其地理分布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汪琛颖  赵建成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11):1561-1564,1568
[目的]试图通过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真藓科(Bryacae)植物的种类鉴定提供分子分析数据。[方法]为获得标准试验程序,首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真藓科植物的ISSR-PCR反应的5因素(Mg2+、dNTPs、引物、DNA模板、TaqDNA聚合酶)4水平进行试验。[结果]最适扩增条件是: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5ng模板DNA,0.2μmol/L引物,2.25mmol/LMgCl2,0.6U Taq DNA聚合酶,0.4mmol/LdNTPs。最适退火温度为48~50℃。利用此结论使用6条ISSR引物对14种真藓科及相关的提灯藓科(Mniaceae)植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带为86条,多态率达100%。根据扩增结果进行NJ聚类分析,得到的支序图呈星状。[结论]ISSR指纹能够在种级分类水平提供适度的多态性,利用引物UBC-808、811以及826构建的ISSR指纹图谱能够区分所有供试植物,为利用ISSR指纹技术解决真藓科植物种级水平分类关系问题时提供了分子辅助证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我国东部真藓科两个新纪录属:小叶藓属和薄囊藓属.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贵州盘县八大山地区的1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有苔藓植物54科125属277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优势科:有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灰藓科Hypnaceae、羽苔科Plagiochilacea和地萼苔科Geocalyaceae等;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淘灯藓属Plagiomnium和真藓属Bryum等。  相似文献   

10.
为给石漠化的治理提供可参考的信息,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不同石漠化区域苔藓植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不同石漠化区域;苔藓植物的优势性明显;该区域生长的抗旱能力强的苔藓植物类群:从科的分布来说,主要是丛藓科和真藓科植物;从属的分布来说,主要是扭口藓属和真藓属的植物.  相似文献   

11.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从马铃薯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与AtCBL9直系同源的基因StCBL9,并对该基因的结构、遗传进化、顺式元件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利用其进行马铃薯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汪琛颖  赵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90-16493
[目的]试图通过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为真藓科(Bryacae)植物的种类鉴定提供分子分析数据。[方法]为获得标准试验程序,首先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真藓科植物的ISSR-PCR反应的5因素(Mg2+、dNTPs、引物、DNA模板、Taq DNA聚合酶)4水平进行试验。[结果]最适扩增条件是:在20μl PCR反应体系中,5 ng模板DNA,0.2μmol/L引物,2.25 mmol/L MgCl2,0.6 U 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带为86条,多态率达100%。根据扩增结果进行NJ聚类分析,得到的支序图呈星状。[结论]ISSR指纹能够在种级分类水平提供适度的多态性,利用引物UBC808、811以及826构建的ISSR指纹图谱能够区分所有供试植物,为利用ISSR指纹技术解决真藓科植物种级水平分类关系问题时提供了分子辅助证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玉米的基因组中鉴定出两个新的CIPK基因,并对这两个新基因的位置、结构、遗传进化和顺式调控元件进行了分析,为深入挖掘它们的功能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4.
珠颈斑鸠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和分子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殊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并以此分析不同鸟类的分子进化关系。[方法]根据其他鸟类线粒体12SrRNA基因及侧翼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的方法获得珠颈斑鸠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Mega4.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分析不同鸟类的进化关系。[结果]获得珠颈斑鸠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970bp,碱基组成为:A=31.6%、C=28.9%、G=19.8%、T=19.7%,其中A+T含量高于G+C含量。通过与GenBank中环颈斑鸠(Streptopelia capicola)等其他8种鸟类12SrRNA基因序列比较发现,珠颈斑鸠与环颈斑鸩的同源性最高。为94.4%,与家鸭(Arias platyrhynchos)的同源性最低,为78.4%。并根据这9种鸟类序列用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珠颈斑鸠和其他8种鸟类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的进化关系与在形态学上的进化关系基本吻合。[结论]首次得到珠颈斑鸠12SrRNA基因全长序列,并确定了珠颈斑鸠与其他8种鸟类的分子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与拟南芥的SMO2基因同源的基因,并对这个基因的染色体分布、遗传进化、顺式调控元件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6.
控制区是线粒体DNA的非编码区,进化速度快,是研究鸟类种系发生最常用的分子标记之一。笔者综述了近年来鸟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长度变异、结构分区、重复控制区及控制区基因排列顺序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物种Mlo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了从藻类到高等植物Mlo基因的CDS序列,并对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氨基酸功能结构及分子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条基因序列共检测到57个多态位点,生成70个单倍型.物种间及物种内Mlo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氨基酸结构域分析发现,20个物种含有一段特定的Mlo结构域,其中低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1~5)明显比高等植物的跨膜螺旋区域(6~8)少;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不同物种的聚类情况与植物学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lo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确定该基因作为分子标记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巴山  杨宝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67-70,85
应用DNA序列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规律成为当前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热点,在现阶段的研究中,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已经被广泛的的用于林蛙的系统学研究,成为研究系统发育以及生物地理演化的重要手段,但核基因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发现核基因包含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核基因序列或将核基因序列与线粒体基因序列相结合研究两栖动物的系统发育正成为分子系统学领域的新的发展趋势。正因为对林蛙的研究多只局限于线粒体DNA,使得研究结果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借鉴研究者对其他两栖类的研究经验,利用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结合对中国林蛙进行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