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传统的烘茧煮茧缫丝工艺进行改进,提高制丝生产效益及蚕蛹的利用价值,对干冰杀蛹及NaOH低温短时间煮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1g干冰处理1.5g蚕茧30min,鲜茧的杀蛹率可达70%以上;煮茧的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0.1%的NaOH在温度45℃条件下对干冰冻茧浸渍处理10 ̄15min,茧层丝胶溶失率为3 ̄5%,达到制丝生产对丝胶溶失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活蛹缫丝是蚕茧不经过烘茧、煮茧直接缫丝的新工艺,从蚕蛹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察蚕蛹经过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处理后,其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变化。活蛹缫丝工艺中,机械脱衬造成蚕蛹质量损失约12.21%,但蚕蛹中蛋白质和油脂2种主要组分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质量比仍保持在1.20~1.23∶1。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蛋白的不良气味明显变淡,而理化性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缫丝和机械脱衬后的蚕蛹蛋白几乎完全变性,但缫丝后的蚕蛹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最好。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油脂的化学性状(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机械脱衬后蚕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不饱和度降低,使粗制蚕蛹油的品质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活蛹缫丝工艺中的机械脱蛹衬与传统缫丝工艺机械脱蛹衬相比,同样会造成蚕蛹主要营养组分损失,并对蛹蛋白质和油脂的性状有不利影响,因此活蛹缫丝的蚕蛹仍不适于作为高档食品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金琳 《蚕桑通报》1995,26(4):14-15
中国古代杀蛹贮茧史中国丝绸博物馆金琳蚕茧的干燥贮藏,主要是为了防止化蛾,损坏蚕茧,以延长缫丝时间。古代没有现代蚕茧干燥技术,只能用鲜茧缫丝,春茧收获后,即急速缫丝,每年只有几天时间,故丝少绸少,只能供王公贵族享用。长期以来蚕茧加工、贮藏技术一直是制约...  相似文献   

4.
对小型空气能烘茧机的烘茧量与烘茧用时,不同季节烘茧效果,不同烘茧机烘茧质量进行比较,并测试了不同处理方式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一次烘茧量增多,烘干蚕茧所需时间增长,干茧的适干率和解舒率下降幅度增大,在不同蚕茧生产季节使用烘茧效果差异不大,三种烘茧机具所烘出来的干茧质量相差不明显,缫出的生丝等级都达到4A以上。小型空气能烘茧机烘干茧缫丝后的干蛹品质接近鲜蚕蛹的水平,完全达到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5.
柞蚕蛹营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为了开展柞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本文就柞蚕蛹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缫丝蛹与鲜蛹的营养成分作了比较,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来源:(一)缫丝蛹:购自永吉县西阳乡缫丝厂,是1983年秋茧加工丝绵的熟蛹.(二)鲜蛹:随机取自本所1983年秋购入的青黄一号普通种茧.二、材料处理:将同样数量的缫丝蛹、鲜蛹,分别放入搪瓷盘中,在同一烘箱中以100℃烘30分钟,降温至80℃再烘26小时,粉碎、过筛(24目),分装食品塑料袋中,送样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蚕茧及茧丝品质方面的试验已较多,而对现行品种的茧层及蛹体水分含量等方面尚少系统的试验,其实,蛹体含水率及蛹体无水量对正确掌握烘茧的干燥程度是个重要依据,不但对掌握适干标准有关,也直接影响着茧质及缫丝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活蛹缫丝能直接选拔茧丝质优良的个体继代,是家蚕品种改良和选育中提高丝质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用不同浓度的硅酸钠+0.1%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作浸茧液进行活蛹缫丝时,对家蚕的蛹体健康性和产卵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4%~0.6%硅酸钠+0.1%氢氧化钠处理区健蛹率保持在96.67%~98.3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卵量比对照减少13.54%~16.44%,对家蚕蛹体影响较小,宜选作活蛹缫丝浸茧液。浓度0.7%以上的硅酸钠+0.1%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作浸茧液,对家蚕蛹体健康性及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蚕茧干燥器设计的理论要求 蚕茧干燥工程是丝纺工业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今后缫丝工程的难易有较大关系。它主要对缫丝原料——蚕茧进行干燥加工,加工过程必须应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合理使用温度,湿度和特定的操作程序,以使鲜茧杀蛹后,在水份蒸发干燥过程中能控制其物理和化学变化,保证原料质量合乎理想。 通过蚕茧干燥加工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即1.杀死蚕蛹,使之蒸发一定量的水份,达到规定的适干标准,以利于长期贮藏,陆续供应制丝生产。2.补正茧质,使蚕茧茧层的对水亲和性的A丝胶尽量减少向对水疏斥性的B丝胶转化,但又需要有适当可逆性的B变,从适应今后缫丝前煮茧时的煮茧抵抗,有利于煮茧均一适熟,以提高制丝的解舒指标。  相似文献   

9.
蚕茧是缫丝企业常年生产用的原料,而鲜蚕茧的供应是季节性的。为了很好保存蚕茧,蚕茧站对集中收购的鲜蚕茧及时烘干,杀死蚕蛹和蝇蛆,除去蚕茧的水分,以适合蚕茧长时间贮存。通过烘茧,蚕茧丝胶变性,增加蚕茧的抗性,满足缫丝企业生产优质白厂丝的要求。蚕茧烘干是茧丝绸产业链中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改革中执行烘茧标准影响质量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鲜蚕茧加工干燥中烘力出烘的作用为了保证鲜茧的合理干燥,有利缫制高品位的生丝,烘茧中茧层丝胶不受到过度高温而扩大茧层干燥斑损伤,造成降低缫丝质量。因此,我市从解决烘茧(灶型)着手,烘茧上采用鲜茧干壳量结价指数,参照不同  相似文献   

11.
平面丝片制作技术,可省去烘茧、缫丝、纺织等工序,因而引起蚕业科学工作者的兴趣,各地相继掀起了“平面丝片热”。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平面丝片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鲜蚕蛹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怎样发挥它的最大效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传统的蚕蛹综合利用,主要以缫丝以后的死蛹为材料,采用一般的化学化工技术,对蛹体内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或进一步加工成其它产品。  相似文献   

12.
二、烘茧茧站在短时间内大量购进的鲜茧由于是活蛹和含有大量的水分,容易出蛆、出蛾、蒸热、霉变,以至不能缫丝、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将鲜茧进行适当处理,使能经久耐贮。现行是应用热力干燥,烘成适干茧,适应缫丝工艺要求和常年生产的需要。烘茧是根据缫丝工业的特殊性能,在现有设备和技术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适应缫丝的需要。在缫丝与贮茧兼顾的原则下,务必做到在质量第一的基础上,切实贯彻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要求。国家的烘茧方针是: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省年产柞蚕茧3500吨,约占全国的80%以上。可是多年来,养蚕只是为了缫丝织绸,蚕蛹除了部分作种和食用外,绝大部分都作了粗饲料和肥料,经济效益很低,大好的天然蛋白质及油脂等白白地浪费掉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柞蚕蛹的使用价值,人们从50年代就开始对柞蚕蛹进行综合利用的研究。但由于受生产设备、技术  相似文献   

14.
蓖麻蚕的茧子封口不紧,茧丝松乱,丝胶牢固,缫丝较为困难,一般都是剪取茧壳卖给国家作为绢纺工业原料,或加工利用制造丝棉;但剪茧取蛹是一项花工大、效率低、群众感到很麻烦的一道工序。 我区镇平、桐柏两县群众,在生产中摸出一种  相似文献   

15.
家蚕活蛹缫丝方法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蛹缫丝是家蚕品种选育、改良丝质性状的有效手段,但因家蚕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活蛹缫丝时,茧腔内空气稀薄,并受到药剂和剧烈跳动的刺激,有害蛹体生理健康,为此本文就几种常用的活蛹缫丝试剂及实验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以期促进活蛹缫丝工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农家以鲜茧自缫土丝时用盐渍、坛装密封等法杀蛹。蚕茧收烘业在江苏省随着缫丝工业的产生成为独立行业已有100多年历史,始于无饧市。烘灶从柴灶演变为煤灶(少数地方使用了机灶),灶型几经改进,从单柴灶、双柴灶、60型煤灶、浙江73—1型煤灶演变到目前的江苏83型煤灶,现行蚕茧干燥方法都采用二次干燥法,本文介绍了各种灶型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 蚕茧是缫丝工业的原料。鲜茧茧层里包括着活的蚕蛹,容易发蛾,且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利于长期贮藏,处理不当就会发生蒸热,霉变,损坏茧质。因此,收购的鲜茧必须经过干燥处理,烘化蚕蛹,并发散蛹体和茧层的自由水。经过干燥处理的蚕茧,能经久耐贮,品质保持不变,适应缫丝工业常年生产的需要和缫丝作业的要求。蚕茧干燥有多种形式,应用最普遍的是热力干燥。  相似文献   

18.
桑蚕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采用活蛹缫丝法选择丝质优良的蛾区或个体继代,对提高品种的茧丝质量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提供正确的活蛹缫丝成绩,必须掌握整个活蛹缫丝的工艺过程,其工艺包括选茧、浸茧(脱  相似文献   

19.
茧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重量,一般以克/厘米~3表示。我们对茧壳及蛹体的比重进行了测定,其重量是把茧壳或蛹体放在天平上称得的。为了使测得的比重更精确,重量是将茧壳或蛹体烘干后再称的;茧壳或蚕蛹的体积是用液体排量法测量的。由于茧壳和  相似文献   

20.
烘茧工艺条件对茧丝性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烘茧工艺条件,相同的煮茧、缫丝、检测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进行了解舒、解舒张 力、茧层丝胶溶失率检测;对生丝进行清洁、净度、强伸力测定。初步探明了不同品种、不同期别的蚕茧应有不同的烘茧工艺 条件,以及不同烘茧工艺条件与茧的解舒、解舒张力、丝胶溶失率之间的关系。这对鲜茧干燥理论的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期 别烘茧工艺条件的确定;生丝制造、生丝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