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分析及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1991-2013年四川省156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干旱灾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建立了实际干旱灾害等级划分标准,进而分析了MCI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投影寻踪方法对MCI指数进行修订。结果表明,选择农作物受灾面积、社会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建立的灰色关联度可以很好的表征干旱灾害的综合损失情况。适用性分析表明,基于MCI的干旱等级评估准确率普遍偏低,其中实际发生特旱21次,而MCI评估结果达115次。MCI指数对旱情等级评估偏重,这可能与四川省灌溉和供水能力逐渐提高有关。以灾害灰色关联度为参考序列,利用投影寻踪方法揭示MCI各个分量对实际旱灾的影响,找到最优投影方向,建立了MCI指数的修订系数。修订后的MCInew较MCI对旱灾等级的评估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对特旱评估的准确率从16.5%提高到62.5%,个例分析也表明MCInew与实际旱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2.
鹿角蕨有性世代发育及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持和培育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资源,采用室内无菌培养及常规繁殖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基质中孢子的萌发情况,同时观察其有性世代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左右,适宜的培养基质为腐殖土+河沙(体积比1∶1),萌发率达92%以上。有性世代多为雌雄异株,有性生殖率达90%以上,且有性世代受温度、光照、湿度、pH等因素的制约。复壮幼孢苗的方法经济易行、效果明显,为繁殖、生产鹿角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服务供应链视角下生鲜农产品品质不确定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腾  张盼盼 《保鲜与加工》2018,18(3):116-126
从服务供应链视角构建生鲜农产品服务供应链,将其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子链,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得出在服务供应链中影响生鲜农产品品质的不确定性因素,根据管理决策行为能否抑制不确定性因素对生鲜农产品的消极影响,将不确定性因素划分为可控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控不确定性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可控不确定性因素,并从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冷链设施设备的投入、物流标准化、政府对质量的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控制策略,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干旱半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该区目前碳循环研究现状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归纳了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碳循环的环境因素(辐射,温度,水分条件等),并总结了目前该区域碳通量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最后提出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1)不同时空尺度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2)碳源/汇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的研究;(3)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4)制定统一的野外监测与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高产优质叶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均较基施钾肥(CK2)处理降低莴笋产量,随着莴笋生长时期的变化追施钾肥,莴笋产量逐渐降低,且随追施钾肥时期后移莴笋产量降幅逐渐增大。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对莴笋叶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影响表现不一。莴笋可溶性糖含量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而不同时期追施氯化钾可降低莴笋硝酸盐含量,系氯抑制土壤NO3--N的形成和根系吸收。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对莴笋叶全氮含量影响不大,莴笋茎全氮含量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莴笋叶和茎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以基施钾肥(CK2)处理最高,基施氯化钾有利于提高莴笋全氮、磷、钾含量。莴笋全氯含量随莴笋生长时期追施钾肥后移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表明了粮食生产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粮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序依次为: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化肥折纯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和受灾面积。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促进辽宁省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植物有性繁殖的最高形式.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形态较为简单,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一般由雌配子体直接发育而来,为单倍体.其发育过程中会有AB13、FUS3等转录因子和miR159、miR172等miRNA参与调控,同时,DNA甲基化及RBR、ATG5等基因对裸子植物种子发育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结构特征和分子调控等方面对裸子植物种子发育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兼具营养及药用价值,被公认为"现代保健食品",已成为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外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引起褐变、变质或腐烂等,严重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价值,因此食用菌保鲜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影响食用菌采后保鲜效果的因素,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伟珍 《保鲜与加工》2016,16(4):118-122
以湛江市售的5种食用菌(新鲜黑木耳、香菇、茶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为试材,采用加热回流消解法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食用菌中锌、镍、铜、铁、锰、砷、铅、镉、钙和镁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消解液选择、消解条件、分析谱线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加热回流消解法结合ICP-AES测定食用菌中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8.7%之间,检出限在0.37~2.55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1.0%~108.5%。该方法快速、稳定、试剂用量少、精确度高,适合食用菌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李虹  王成海 《小麦研究》1997,18(2):24-25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极蘖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2号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并与多穗型高产品种宝丰7728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大穗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关联序为千粒重〉穗粒数〉亩穗数,多穗型在联序为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为高产栽培和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除虫菊叶中分离到1株内生镰孢菌。该菌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在80.4%~93.3%之间,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在65.6~81.3%之间。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和抑菌活性影响较大: 1.在4~40 ℃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0℃,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2.在pH 4.0~9.5 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 值为5.5 ;3.氮源以有机态氮为佳;4.分别以D-木糖,山梨糖,甘露醇为碳源,以硝酸钠,甘氨酸,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培养时,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病虫害危害分析与防治关键控制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有些食用菌基地使用农药现象比较严重,食用菌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的瓶颈。本文在全面分析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从食用菌生产工艺、食用菌病虫害关键控制点、规范使用农药和食用菌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建议,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和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超高压技术在食用菌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营养丰富,鲜香味美,是优质的膳食来源。超高压技术是食品加工的尖端技术,不仅有利于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而且应用领域广泛。阐述了超高压技术在食用菌产品杀菌、钝化酶类、保持产品营养成分与品质、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及破碎孢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进展,并展望了超高压食用菌加工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玉米黑粉菌的加工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黑粉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尤其是K,Fe,Se含量较高)、维生素、真菌多糖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因此,玉米黑粉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优质天然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中SO_2残留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食用菌中SO2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样品经酸化后,用预经痕量碘蒸气致蓝色的淀粉指示纸检测,样品产生的SO2使其褪色。淀粉指示纸的制备方法、观察时间和测定温度均对检测结果有影响。该测定法对SO2的最小检测限为5mg/L,可用于食用菌产品中SO2残留量的定性检测和半定量分析,具有快速和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陕西省安康市所辖的9县1区野生食用菌的种类、生态分布和开发应用价值,通过近6年来的实地考察、走访,并结合地方相关的企事单位进行了解和统计,对安康市现有野生药/食用菌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由调查分析得出:安康野生食用菌资源85种,包括子囊菌15种,担子菌70种,其每年总产量稳定在(6~10)×104t,且将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常见野生食用菌种类为红菇类、牛肝菌类、鸡油菌类、木耳类、侧耳类、蘑菇类、珊瑚菌类等7大类,产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红菇类、牛肝菌、鸡油菌类。结果表明,安康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种类多样、产量较高、品质优异,极具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Cotton (Gossypium spp.) is the leading fiber crop,an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important edible oil and protein meals in the world.Complex genetics and strong environmental effects hinder much progress in seed quality trait breeding in cotton.The use of molecular markers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factors conferring seed quality traits,and it is expected to assist in selection of superior genotypes.  相似文献   

18.
苎麻是我国特色纤维作物,收获纤维后留下的副产物主要有麻叶、麻皮和麻骨。这些副产物可以用作食用菌栽培基质。综述了副产物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成龄苎麻园套作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研究,同时展望了苎麻的多用途前景。这些研究可拓宽苎麻产业发展空间,为苎麻多功能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西藏林芝地区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当地食用菌采摘户和经营者获取第一手数据,分析了当地食用菌的采摘和销售现状、物流模式及采后处理情况。调研发现,林芝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主要通过采摘户自发采摘,一般采取现摘现卖,物流半径短、物流模式单一、采后处理简单,产业处于初级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就林芝地区食用菌产业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分析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认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在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政策条件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全省食用菌规模逐渐扩大,品牌效应凸显。进一步总结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即缺乏行业规范,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行业人才匮乏。继而提出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即加大食用菌产业的开发程度,加强科技支撑及专业人才培养,政府统筹,建立行业标准,重视菌渣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本省食用菌产业的后发赶超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