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病毒性口炎又叫羊口疮.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来年春季仍有感染性,由于病毒的这一特点,它可以在羊群里面危害多年.本病以3至6月龄的羔羊发病居多,常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可感染发病,但呈散发性流行.该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引入的病羊或带毒羊是传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正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1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秋季,只危害绵羊和山羊,不同性别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本病,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并呈群发性流行,成年羊也易感,但发病较少,多呈散发。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病毒主要经皮肤或黏膜创口引起感染。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故本病可在羊群中为害多年。2症状和病变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7 d,临诊上可分为唇  相似文献   

3.
<正>羊传染性脓疱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俗称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炎症为主要特征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型。本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多以当年羊羔容易感染发病,且常为群发性流行。每年春秋季节是该病的爆发时期,尤其是农区秋收后放牧麦茬农田,麦芒引起口腔粘膜破损易导致该病的感染群发。  相似文献   

4.
山羊传染性脓疱症,又名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危害山羊生长的常见疫病之一。 1 发病特点 山羊传染性脓疱症是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年龄无严格区分,常呈群发性流行,人畜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5.
1 口蹄疫病毒特征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牛、猪、骆驼、羊、鹿等,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较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1病因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羊的传染病。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能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正>1流行病学山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病毒。该病毒常存在于病羊的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痘痂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内。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山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冬季、初春发病较多。病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2临床症状最初仅个别羊发病,后逐渐波及全群,病初羊体温升高至41~42℃,不食,饮水减少,精神较差,伴有轻咳,呼吸、心跳加快,流泪,眼结膜潮  相似文献   

8.
1 发病原因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特别是夏季,呈散发流行,病羊和带病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人了带病毒羊或接触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羊口疮(也称烂嘴)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嗜上皮、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也可感染人。羊口疮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呈散发性流行,影响饲料报酬,一直以来,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1流行特点本病只危害山羊和绵羊,以3~6月龄的羔羊和幼羊最为易感,常呈群发性流行,羔羊发病率高达100%,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人也可能感染发病。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健康羊  相似文献   

10.
正羊口疮病的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3~6月龄的羔羊是该病最易感的群体,通常会呈现群发的趋势流行,但是如果成年羊发生感染后一般是呈现散发的趋势,此外,猫和人也同样是口疮病的易感群体。羊口疮病在全年的任何季节都有发病的可能性,只是在春秋季节相对发病的比较多。因为口疮病毒的抵抗力非常强,所以一旦羊群感染发病,在之后的连续几年内该羊群都会继续出现口疮病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接触传染性口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简称CEV)感染所致,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低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特征在于口腔和嘴唇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疱疹、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疱疹内容物和痂皮中的病毒可持续传播几个月[1]。所有养羊国家都可能会爆发,各种阶段的羊都会受到影响,呈群发性流行。羊痘病毒属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由羊痘病毒(简称cpv)引起所致,以绵羊痘病毒为代表种,绵羊痘病毒又称  相似文献   

12.
猪口蹄疫的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太明 《猪业科学》2009,26(2):68-69
1 口蹄疫病毒特征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牛、猪、骆驼、羊、鹿等,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较低.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口蹄疫病毒有O、A、C、Asial、SAT1、SAT2、SAT3等7个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  相似文献   

13.
正羊小反刍兽疫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病毒性传染病,也称羊瘟、假性牛瘟,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其中,绵羊、山羊最易感。该病毒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的羊,当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炎、发热、肺炎、腹泻等为主要特征,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国在2007年首次报道了羊的小反刍兽疫病,世界卫生组织将羊小反刍兽疫病列为了A类疫病。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中麻疹病毒属,该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等多  相似文献   

14.
羊口疮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脓疱病,也是一种人能感染发病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1病理概况 该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山羊均可感染,其中3-6月龄的羔羊呈群发性,成年羊也能感染,但发病相对较少,呈散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15.
羊传染性脓疱病包括羔羊口疮、传染性口炎或脓泡性口炎,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或称口疮病毒)所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羔羊、幼龄羊发病率较高。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疣状厚痂。1 病原及传染本病由痘病毒群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变部位的渗出液和痂块中。健康羊只因同病羊直接接触而感染,或由污染的羊舍、饲料、饮水等而感染。本病无季节性,常表现为群发性流行,发病率在90%以上。人也可因接触病羊而感染。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几乎是有羊即有本病。本病多发于3~6月龄的羔羊,感染途径主要是皮…  相似文献   

16.
羊传染性脓疱也称为"羊口疮",其病原是传染性脓疱病病毒,该病毒不仅能够感染羊只,也能够威胁到其他的动物,甚至能够传染人。羊传染性脓疱病虽然发病率不是很高,但是分布非常广泛,且患病后病死率较高。本文介绍了羊传染性脓疱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要点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助广大养殖户正确的认识和预防羊传染性脓疱。  相似文献   

17.
羊传染性脓疱病也称羊口疮,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传播速度很快,致死率可达1%-15%,严重影响羊的健康状态,治愈后的羊发育不良,给养羊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1病原特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该病毒对高热和消毒剂都比较敏感,但是在普通的环境条件中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该病毒处于羊毛、羊舍等位置能够存活长达6个月,在牧场中能够存活2个月。2流行情况该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秋季发生,羊群不分品种和年龄,几乎都可以感染患病。主要的发病群体是3-6月龄的羊羔,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所以该病一般都是以群发的状态流行,大多数病羊会发生死亡;而成年羊在生产中感染本病的情况比较少,所以成年羊群中发病大多是呈散发的形式进行传播。病毒主要是通过羊只体表擦伤的皮损部位而侵入机体。如果饲养场内出现病羊或者是引入感染羊只,或者是存在病羊使用过的器具,都会增加健康羊群感染的机会。3患病表现该病的潜伏期7d左右,最长可达15d之久。根据患病羊只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PCR检测山羊痘病毒试验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羊痘(Goatpox)又称之为“羊大花”,是由山羊痘病毒(Capripox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任何日龄羊均可感染发病,山羊年龄越小越易感染山羊痘,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在大多数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患病羊初期体温升高,有浆性、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感染后1~4d出疹,部位多在阴唇、乳房、尾内面、阴囊和包皮等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出疹后几天内形成水疱发生化脓和坏疽。  相似文献   

19.
正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1流行特点本病只危害山羊与绵羊,以3~6月龄的羔羊和幼羊最为易感,常呈群发性流行,羔羊发病率可高达100%;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人和猫也可感染发病。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羊常因皮肤、黏膜擦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湖北省南漳县首次发生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nyma.CE)的大面积流行,我们采集病料,分离出CE病毒。在羊体进行了回归试验,出现与自然感染羊相同的典型症状,通过电镜观察找到了典型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粒子;将病毒在犊牛睾丸细胞上培养成功;交互免疫试验证明HCE细胞弱毒疫苗对该病毒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用HCE弱毒疫苗对全县羊只进行大面积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