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温(22.0±1.0)℃条件下,研究饥饿状态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生长、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PNR)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初孵仔鱼全长(7.50±0.01)mm,卵黄囊体积(3.36±0.11)mm~3,摄食组仔鱼全长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组仔鱼生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早期仔鱼(5日龄)和晚期仔鱼(15日龄)的摄食节律相似,高峰在凌晨6:00和黄昏18:00,属于典型的晨昏摄食类型。1~3日龄仔鱼为内源性营养期;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初次摄食率约为25.1%;5日龄卵黄囊耗尽,进入外源营养期;7日龄仔鱼摄食率达到最高水平为100%,最高摄食率维持6d,PNR期为13~14日龄。在本实验水温下,圆口铜鱼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6日龄。  相似文献   

2.
饥饿对漠斑牙鲆前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饥饿对漠斑牙鲆前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计算了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结果表明,仔鱼3日龄开口,卵黄于5日龄消耗完毕,油球于6日龄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为3~6日龄,饥饿对仔鱼卵黄和油球的吸收速度影响不显著。摄食仔鱼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仔鱼则在饥饿开始一段时间后呈现负增长的趋势。10日龄饥饿仔鱼出现较为明显的饥饿特征,如胸角凸出,消化道萎缩等。在18~20℃培育水温下,仔鱼饥饿不可逆点出现在7日龄和8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饥饿对鳜和金色鳜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期和不可逆生长点(PNR)。对刚出膜仔鱼分别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观察卵黄囊吸收、仔鱼生长以及初次摄食率变化,确定其不可逆生长点。在水温为18~22℃的条件下,鳜和金色鳜仔鱼均于4日龄(出膜后第5天)开始向外界摄食,6日龄卵黄囊吸收殆尽,鳜于6日龄摄食率达到最高峰66%,金色鳜于7日龄摄食率达到最高峰85%,鳜于8日龄抵达PNR期,金色鳜于9日龄抵达PNR期;在饥饿状态下,6日龄鳜和金色鳜仔鱼全长达到最大值5.10 mm,此后略有下降;进入PNR期后仔鱼活动能力显著降低,身体出现扭曲、畸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水温为(23±0.5)℃,盐度为29?30的培育条件下,饥饿胁迫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鱼生长、摄食、存活等一系列的变化。结果显示,2.5日龄体长出现负增长现象,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4.5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耗殆尽;仔鱼摄食率随日龄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最终为0,最大值出现在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之后的当天,即5.5日龄仔鱼达到最大初次摄食率,摄食率为66.67%;6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为最大初次摄食率的1/2,仔鱼达到不可逆点,其混合营养的时间为2?3 d,即仔鱼初次摄食率发生到达不可逆点的时间为2.5 d;云纹石斑鱼仔鱼孵化出膜后的3?6 d为其摄食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 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 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 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 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试验分延迟0d、1d、2d、3d、4d、5d、6d、7d投饵和完全饥饿9个试验组,研究了延迟投饵对泥鳅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27℃±1℃时,泥鳅仔鱼3日龄开口,混合营养期2d,4日龄卵黄囊消失。开口当日初次摄食率为36%,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98%,饥饿不可逆点(PNR)在8~9日龄。延迟0d(正常投饵)和1d投饵组仔鱼体长一直呈增长趋势,至11日龄,两组仔鱼体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体长生长速度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仔鱼3~5日龄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延迟0d和1d投饵组,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分别为82.67%和89.33%,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11日龄时仔鱼存活率明显降低;完全饥饿组,11日龄时仔鱼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救护和增殖中国特有易危物种准噶尔雅罗鱼,在水温(21.0±1.5)℃条件下,利用人工采卵授精法获得准噶尔雅罗鱼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仔鱼不可逆点(PNR),研究投饵对仔鱼的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准噶尔雅罗鱼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开始营外源性营养,仔鱼卵黄囊于5日龄已基本被消耗完毕,混合营养期仅维持2 d,属于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2)初次摄食率为36.0%,初次摄食率最高在7日龄,可达96.6%,PNR出现在仔鱼孵化后的9~10日龄,3日龄后饥饿组对仔鱼卵黄囊的吸收速度影响极显著(P0.01)。仔鱼具有摄食能力仅6~7 d,在到达PNR后3 d左右饥饿组即全部死亡,其耐受饥饿能力较差;3)在饥饿胁迫条件下的仔鱼对卵黄囊的吸收进程慢于正常对照组仔鱼,5日龄后饥饿对仔鱼体长影响显著(P0.05),饥饿组仔鱼6日龄生长发育出现负增长,7日龄开始出现脊索弯曲、腹部凹陷、胸角,集群性、初次摄食力均与饥饿时间呈负相关,并且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由饥饿导致的形态和行为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杂交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4±1)℃条件下,对翘嘴鳜(♀)×斑鳜(♂)杂交所得的杂交鳜仔鱼进行饥饿试验,确定其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鳜仔鱼4日龄开口,此刻仔鱼卵黄囊已吸收完毕,但油球仍在,仔鱼发育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油球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期,仔鱼混合营养期仅为3d。杂交鳜仔鱼初次摄食率开始时为15%,高峰期出现在油球即将耗尽时的6日龄仔鱼,可达70%。仔鱼不可逆点出现在7~8日龄,杂交鳜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4~5d。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水温为(23±0.5)℃,盐度为29-30的培育条件下,饥饿胁迫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鱼生长、摄食、存活等一系列的变化。结果显示,2.5日龄体长出现负增长现象,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4.5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耗殆尽;仔鱼摄食率随日龄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最终为0,最大值出现在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之后的当天,即5.5日龄仔鱼达到最大初次摄食率,摄食率为66.67%;6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为最大初次摄食率的1/2,仔鱼达到不可逆点,其混合营养的时间为2-3 d,即仔鱼初次摄食率发生到达不可逆点的时间为2.5 d;云纹石斑鱼仔鱼孵化出膜后的3-6 d为其摄食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18℃~19℃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仔鱼存活、生长发育及行为学特征的影响。通过测定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PNR),确定了初次投喂的最佳时间。结果显示,黑棘鲷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4日龄卵黄囊消失,6日龄油球消失,混合营养期仅3 d,属容易遭受饥饿胁迫的鱼类。仔鱼开口时初次摄食率仅为30%,之后迅速提高,至5日龄达到最高的90%,之后逐渐下降,7日龄降至45%,到达PNR。饥饿组仔鱼在6日龄后开始出现生理性萎缩,全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入PNR后,仔鱼活动能力显著下降,身体出现扭曲、畸形,死亡率急剧升高,至10日龄全部死亡。黑棘鲷仔鱼耐受饥饿能力较弱,建议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为仔鱼开口后的4 d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