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田间酸雨喷淋系统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了模拟酸雨对11种农作物的叶片可见伤害和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细胞膜透性、气孔阻抗、蒸腾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叶片可见伤害对酸雨的敏感性,除遗传特性、作物的生长阶段和试验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酸雨的pH值。作物叶片可见伤害的阈值为pH<3.5;pH4.2的酸雨对敏感作物的生理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生理活动较叶片可见伤害对酸雨更敏感。采用“相对指标值”评价酸雨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酸雨胁迫下多效唑对龙眼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改善龙眼的抗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0、100、200、300、400和500 mg/L)对酸雨胁迫下龙眼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漏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龙眼幼苗喷施一定浓度多效唑能减少酸雨胁迫时丙二醛的积累和电解质渗漏率;多效唑能够激活龙眼幼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多效唑减缓龙眼幼苗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解,降低蒸腾速率,提高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结论]多效唑通过激活龙眼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胁迫,缓解酸雨胁迫下的生理效应;300 mg/L多效唑是缓解龙眼幼苗酸雨胁迫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UV-B(280~320 nm)辐射与酸雨(AR)单一和复合胁迫对白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与酸雨的单一处理下,使白菜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值的影响,在二者的复合作用下,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作用;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UV-B辐射和酸雨单一因子下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二者的复合作用促进的效果更加的明显.UV-B辐射增强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在影响白菜的品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可能因为在植物体内合成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是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影响因素很多,所以仅考虑UV-B辐射与酸雨这两个因素是不行的,这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4.
酸雨对小麦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人工模拟酸雨 ,研究酸雨对皖麦 19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小麦的生理特性对酸雨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酸雨的pH值 ,pH =4是影响的关键点 ,且随着pH值的减小 ,影响有加重的趋势。酸雨对小麦生理特性影响的结果是导致小麦叶片的早衰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植物形态学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pH值的溶液模拟酸雨对6种南方城市常用的绿化植物进行处理,来研究酸雨对植物叶面积、单叶质量、根冠比等形态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3个形态学指标都受到一定的影响。①pH为5.0,4.0和3.0的模拟酸雨降低了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叶面积。②pH为5.0,4.0和3.0的模拟酸雨降低了广玉兰、樟树、桂花的单叶质量,使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叶片的单叶质量增加。③模拟酸雨促进樟树、红花木Loropetatum chinensevar.rubrum地下部分的生长,使二者的根冠比增大;与此相反,皋月杜鹃Rhododendron indicum的根冠比在模拟酸雨的作用下减小。④从植物形态学角度上看,广玉兰和桂花2个树种不适于在自然降水pH≤4的环境中生存,皋月杜鹃不适于在自然降水pH≤3的区域生存。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对越橘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2年生半高丛越橘圣云为试验材料,用分析纯硫酸和硝酸配制4种不同pH的模拟酸雨水溶液对越橘进行喷淋,研究其在不同pH和不同处理时间模拟酸雨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橘在酸雨胁迫处理时,随着胁迫程度加重和时间延长,叶绿素含量与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pH 5.5处理所有时期SOD活性均高于对照;POD活性呈上升趋势,pH 5.5和pH 4.5处理变化幅度不大;叶片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解除胁迫后,各项生理指标均能恢复至对照水平,轻度和中度胁迫提高了植物的生理活性,说明越橘对酸雨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聂磊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628-1633
为了探讨纳米材料对空气污染胁迫下植物生理响应及环境效应的调节作用,以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inn.)Schott]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材料对城市绿化植物的抗逆性、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及净化污染空气效应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溶胶对模拟酸雨胁迫下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芋具备一定的净化尾气污染能力。二氧化钛纳米溶胶预处理(0.2%~0.8%)后,能有效提高海芋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中的评价指数,减少空气的含菌量。同时,纳米材料处理能减轻污染空气下的植物叶片细胞质膜透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加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抗逆性。在空气污染胁迫下,海芋叶片的"光合午休"现象加重,日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明显降低,而细胞间隙CO2浓度(Ci)增大;经过纳米材料预处理后,Pn、Gs和Tr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而Ci降低,其中以0.4%浓度预处理下的效果最好;可见二氧化钛溶胶预处理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空气污染胁迫下非气孔因素引起的海芋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降低对光合系统的破坏作用,提高胁迫下的光合能力。试验同时对纳米光触媒与植物触媒交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长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秀  吴晶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6-13597
[目的]为科学减少和预防酸雨危害,提高小白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小白菜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小白菜叶片出现可见性伤害,叶片黄化甚至死亡;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P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酸雨对小白菜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随着酸雨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对小白菜的毒害作用加深,伤害加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模拟酸雨对芭蕉、美人蕉叶片可见伤害及生理特性影响。【方法】在pH 2.0、3.0、4.0、5.6(CK)6次胁迫后观测两种植物叶片的受害症状,测定它们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其差异。【结果】pH 2.0的酸雨胁迫对芭蕉叶片的伤害症状不明显,而美人蕉受伤害程度明显;美人蕉、芭蕉叶片MDA含量分别在pH≤4.0、pH≤3.0与对照的有极显著差异,且其较对照的增加幅度美人蕉大于芭蕉;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芭蕉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升高,美人蕉叶片中POD活性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对酸雨的抗性及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芭蕉强于美人蕉,美人蕉仅POD起到积极清除细胞内活性氧基团(ROS)的作用。【结论】pH≤3.0处理下,芭蕉对酸雨有较高的耐受性;美人蕉在酸雨胁迫下,活性氧的主要清除酶为POD,单一酶活性上升是美人蕉抗逆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植物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会诱导植物产生渗透失衡、膜系统损伤、呼吸与光合速率降低等不良反应,不仅妨碍植物各阶段的生长代谢,还影响农作物的高质高产。在与外部环境的互作过程中,植物会产生干旱响应,如通过根系和叶片结构、代谢物质成分的改变以及抗旱基因的表达来抵御干旱胁迫。从表型水平、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了植物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其中,植物表型水平的干旱胁迫响应主要体现在根系和叶片的结构改变,而植物生理水平的干旱胁迫响应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代谢、抗氧化代谢和激素物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植物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及参与其中的调节基因和功能基因,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植物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酸雨胁迫对园林植物伤害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雨是世界性的污染问题,它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化,酸雨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酸雨污染的研究状况,分析了酸雨污染对园林植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伤害机理以及对园林植物的间接影响,为园林植物抗酸雨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模拟酸雨(SO<,4><'-2>:NO<,3><'-1>=5:1)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伤害了小麦叶片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从而显著降低了小麦的产量,经过pH为2的酸雨处理后的小麦产量降幅达19.1%.通过对植被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在开花期以后逐渐降低,而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则在灌浆期以后开始下降,两者的下降幅度都随着酸雨pH的下降而增大.光合速率表现出与叶绿素含量相同的变化.另外,对小麦产量与不同生育期冠层和叶片水平的植被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期的小麦冠层水平的NDVI、mVD705和WI与酸雨处理后小麦的产量显著相关.总之,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无损伤地监测不同酸雨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酸性磷酸酶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一种酶,该酶对植物的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本文从酸性磷酸酶与磷效率和磷营养的关系以及酸性磷酸酶超微结构的细胞化学定位两个方面对植物体内酸性磷酸酶进行综述,并对酸性磷酸酶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宁麦13和徐麦31两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酸雨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的单穗粒数和单茎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6%和56.7%,徐麦31则分别下降了31.2%和39.7%,差异显著。小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对酸雨胁迫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6%和30.9%,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0.6%和15.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小麦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降低,且总体表现为酸度增强变化幅度增大。不同蛋白组分也对酸雨胁迫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pH值2.0的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的清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1%和23.9%,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雨胁迫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宁麦13和徐麦31的pH值2.0酸雨处理总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8%和20.2%,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酸雨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明显影响。酸雨处理尽管提高了籽粒总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和谷/醇,降低了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对柳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柳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酸雨和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均降低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柳杉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说明酸雨增强了凋落物对柳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②酸雨处理抑制柳杉幼苗根生长和根芽比,而pH 3.0处理芽生长和生物量则显著减小(P0.05);50 g·L-1凋落物水浸提液处理对柳杉幼苗芽和根的生长,以及生物量和根芽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凋落物酸雨浸提液处理抑制作用呈极显著差异(P0.01)。③GC-MS分析显示,柳杉凋落物水浸提液和酸雨浸提液的主要成分是醇类、酚类、烷烯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占总量的86.1%,凋落物酸雨浸提液中鉴定出新的化合物包括4种酮类化合物和2个醇类,占总量的2.6%。图4表1参3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溶液对豆科作物大豆和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对大豆种子的发芽势、萌发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但花生种子萌发几乎不受酸雨胁迫的影响;另外,酸雨胁迫对大豆和花生种子萌发后的幼芽、幼根生长同样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幼苗的芽长和根长逐渐缩短、抑制指数相应上升,其中在酸雨pH≤3.5时的大豆幼苗芽长以及pH≤4.0时的大豆幼苗根长和花生幼苗芽长和根长均显著低于蒸馏水处理,而在酸雨pH≤4.0时2种作物的芽长和根长抑制指数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种子抗酸雨胁迫能力强弱表现为花生高于大豆.  相似文献   

17.
酸雨与森林衰退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文中论述了酸雨与森林衰退关系及其不确定性因素,氮素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我国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情况与发展趋势.最后,讨论了酸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酸雨对彩叶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酸雨的发生与分布规律,综述了酸雨胁迫对彩叶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酸雨对彩叶植物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用不同p H的溶液模拟酸雨淋洗土壤,不同时间同一p H的溶液模拟酸雨交换出铝离子,再用铝离子在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中与铬天青-S(CAS)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反应生成蓝色三元铬合物在610nm处测其吸光度。结果表明:溶液的p H影响土壤淋洗液中的铝含量,随着酸雨p H的降低,淋出液中铝含量增加;同一p H溶液的淋浴时间越长,淋出液中铝离子浓度增大。酸雨使土壤的溶出铝量增加,从而危害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连、丹东和阜新地区为主要酸雨区。酸雨集中在6~9月,重酸性雨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2008年辽宁省酸雨区域分布十分明显,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