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代谢产物,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鉴定,分别为:8—O—methylbostrycoidin(1),环(酪—亮)二肽(2),环(苯丙—丙)二肽(3),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4),环(脯—甘)二肽(5),麦角甾醇(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分离自健康紫海胆肠道的稀有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结构的环二肽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缬)二肽(1)、环(苯丙-亮)二肽(2)、环(苯丙-异亮)二肽(3)、环(苯丙-苯丙)二肽(4)、环(亮-亮)二肽(5)和环(亮-异亮)二肽(6)。对紫海胆肠道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发现以上化合物均是从Micromonospora属放线菌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采自中国南海的鸟氨酸微菌属放线菌HN-E31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通过1H NMR、13C NMR和质谱等波谱技术,并参照相关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缬)二肽(1)、环(脯-亮)二肽(2)、环(脯-异亮)二肽(3)、环(脯-苯丙)二肽(4)、环(亮-丙)二肽(5)、环(异亮-丙)二肽(6)、苯丙氨酸(7)、3-hydroxyacetyl-indole(8)、3-吲哚甲醛(9)、水杨酸(10)、尿嘧啶(11)和对羟基苯甲醛(12)。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鸟氨酸微菌属放线菌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一株采自广东湛江红树的内生真菌350#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从真菌350#的菌体浸提液中通过化学分离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通过广泛的光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结构分析确定为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尿嘧啶、胸腺嘧啶和环(亮-亮)二肽。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4c的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研究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4c的菌体中分离得到4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1)、3-羟基-2-甲基苯酸(2)、3,4-二氢-8-羟基-3-甲基-1H-2-苯吡喃-1-酮-5-羧酸(3)、3,4-二氢-8-羟基-3,5-二甲基-1H-2-苯吡喃-1-酮(4);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值分别为7.5和11.2 Mol。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4c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子内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 4-二甲氧基苯基)-乙酮(1)、吲哚-3-乙酸乙酯(2)、吲哚-3-乙酸(3)、吲哚-3-乙酮(4)、吲哚-3-乙酸甲酯(5)、latifolicinin C(6)、白僵菌素(7)、1, 3-diamino-1, 3-dimethylurea(8)和2, 3-丁二醇(9)。[结论]除化合物3、7、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角果木根部真菌Fusarium sp.JG13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Sorbicillin(1),2′,3′-Dihydrosorbicillin(2),Sohirnone A(3),5′-hydroxyprenyl salicylate(4),N-(2-Hydroxyphenyl)-acetamide(5),2-(E-3-heptneyl)-3,6-di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果木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的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共培养,从菌丝体中分离到9种代谢产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它们为: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5β,19-三醇(化合物1)、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9-二醇(化合物2)、3β,11α-二羟基麦角甾-8,24(28)-二烯-7-酮(化合物3)、(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化合物4)、(22E,24R)-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化合物5)、22E,24R-2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化合物6)及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和(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海洋红树林真菌里分离得到.化合物1~6以往未从单独发酵的两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树林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sp.R5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滤纸片扩散法测试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结果】分离鉴定5-羟甲基-2-呋喃甲醛(化合物1),(3R,4R)-顺-4-羟基蜂蜜曲菌素(化合物2),(3R,4R)-顺-4,7-二羟基蜂蜜曲菌素(化合物3),Clavatol(化合物4),酒渣碱(化合物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化合物6),β-谷甾醇(化合物7)、3β-胆甾-5-烯-3-醇(化合物8)、丁二酸和顺丁烯二酸10个化合物。在250μg·m L~(-1)时,化合物5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高度抗菌,化合物5和6对番茄枯萎菌F.oxysporum、小麦赤霉菌F.graminearum中度抗菌。【结论】从Fusarium属分离得到化合物1~8,其中,化合物5、6可作为相应农药抗菌先导化合物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姜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63-14667
该试验从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内生的露湿漆斑菌属真菌Myrothecium roridum(IFB-E009)液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为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5~6为酰胺类化合物,7为环二肽化合物,8为尿嘧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4有细胞毒活性,对SW1116(人结肠癌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5.68和38.93μmol/L,而对照药阿霉素的IC50为5.31μmol/L。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液提取物中寻找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后,确定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4-甲氧酰基苯甲酸乙二醇酯、4-甲基-2-甲酰基-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酯、rubramin、对羟基乙酰苯乙胺和尿嘧啶。4-甲基-2甲酰基-3,5-=羟基苯甲酸乙酯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被发现,并首次报道了其2D-NMR数据,生测结果表明其对小麦赤霉、大豆疫霉具有中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菌根菌内球囊霉对草莓重茬土根际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对照和内生菌根菌内球囊霉处理的草莓重茬土为培养基质,种植草莓90 d后,分离和鉴定草莓根际土壤真菌.[方法]采用土壤液梯度稀释涂板法分离真菌纯培养,提取真菌DNA,利用真菌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结果]重茬土中分离出4种有益真菌,12种致病菌种.内球囊霉处理的重茬土中分离得到15种有益真菌,9种致病菌种.[结论]菌根真菌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有益真菌的种类,减少致病菌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研究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为合理利用菌根技术促进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和透明压片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以硬枝碱蓬为建群种适生区的土壤AM真菌孢子数量和伴生植物菌根侵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AM真菌孢子数量和土壤有机磷含量以及土壤全盐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所采集的4科15种植物样品中,86.67%的植物可以形成菌根,菌根侵染率变化表现为:禾本科>茄科>菊科>藜科。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的有机磷含量(2.612~40.000 mg/100 g)与AM真菌孢子数量之间关系符合幂方程:y=35.837x-0.627(R2=0.924,P<0.001),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硬枝碱蓬为建群种所适生区内的伴生植物对菌根真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不同伴生植物类型中菌根侵染率变化表现为:禾本科>茄科>菊科>藜科。  相似文献   

14.
探讨和分析了室外用定向刨花板(OSB)在真菌腐朽及潮湿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植菌试件在25~30℃、相对湿度90%条件下放置20周后,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G、T.)、Postia placenta(P.P.)和一种白腐菌Trametes versitcolor(T.V.)都以较小的质量损失对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造成严重破坏,其中,G.T.和T.V.在板材表面生长较旺盛,造成的强度损失程度类似,且部大于P.P.。但P.P.腐朽导致的单位质量损失具有最大破坏力。未种植真菌的试件处于温湿状态下同样产生显著的强度下降,表明室外用人造板材料除防腐处理外,还应注意采取防潮湿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录了近几年调研的新疆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大部分标本鉴定到“种”,对每一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分布及危害程度均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蔬菜病害150种,其中十字花科蔬菜(白菜、萝卜、甘兰、芥菜、苤兰、水萝卜、花椰菜、雪里蕻)病害27种;茄科蔬菜(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病害2种;葫芦科蔬菜(黄瓜、西葫芦、南瓜)病害25种;豆科蔬菜(菜豆、豌豆、豇豆、扁豆、蚕豆)病害30种:其他蔬菜(葱、蒜、韭菜、胡萝卜、香菜、菠菜、芹菜、莴苣、茴香)病害39种。上述150种病害病原真菌隶属于真菌5个亚门、9个纲、13个目、16个科、33个属,其中半知菌亚门有19个属,占33个属的57.6%。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天然色素的生产提供参考,对双梭孢虫草在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综合分析了基于产孢梗束数量、长度和产生的色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合双梭孢虫草色素的形成,且其孢梗束的形成和色素的形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食用茵主要病害包括制种和发茵期主要病害、代料栽培病害及子实体病害等的基础上,阐述了食用茵病虫害为害特点,分析了食用茵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并从树立预防意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及培育优良菌种等方面提出了食用茵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侧耳属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侧耳属的建立简史及其属内种的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方法。传统分类方法是根据菌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对菌体进行分类,其优点在于外部形态特征是由多基因控制,缺点为表观形态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于这样的菌体则无法确定其种的地位;现代分类方法是利用同工酶谱系分析、RAPD技术、有性亲和测试等手段对菌体进行分类,该方法不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但对菌体形态及其相似的物种来讲,用现代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又有局限性。侧耳属在分类等级上属于伞菌目、侧耳科。  相似文献   

20.
温度·湿度对贮藏片烟霉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大凤  高正良  杨建卿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68-5369,5377
研究了储藏片烟霉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温湿度范围,并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20~30℃范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芽管伸长以30℃最佳,而葡枝根霉为25~40℃,且分生孢子萌发以35℃最佳。液体培养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毛霉菌和根霉菌分别为10℃和35℃。曲霉菌在相对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相对湿度为90%,葡枝根霉菌为85%。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的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