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种方法制备的岩桂叶精油(浸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超临界CO_2萃取从岩桂叶中提取得含黄樟油素的精油(浸膏),产品得率分别为2.09%、3.14%和3.75%,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得其黄樟油素GC含量依次为94.9%、36.1%和15.9%.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对气相色谱法进行了确证,测得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精油中分子质量在30 ~ 550u范围的物质,除黄樟油素外,还含有α - 柠檬烯、芳樟醇、2 - 甲基 - 3 - (2 - 丙烯基)苯酚.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是制备岩桂叶精油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资源,以柠檬醛型樟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精油,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得油率和精油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得油率在1-5月上升较明显,5-7月平稳上升,7月达到最高值,从单株精油得油率考虑,7月为最佳采收时间。主成分橙花醛和香叶醛的总含量在7月达到峰值,其次是5月。通过对叶得油率和精油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柠檬醛型樟树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7月,其次为5月。  相似文献   

3.
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9.4%;SCD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1.8%.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安溪丰田国有林场福建柏种源实验林中14个种源的福建柏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福建柏叶精油,并用GC-MS对福建柏叶精油的成分及其G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种源福建柏叶精油得率及成分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到福建柏叶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5∶1(mL∶g)、提取时间8 h、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和超声波功率240 W。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252%。14个种源叶精油共检测出17种主要成分(GC含量大于1%的成分),占总成分的86%~92%,主要成分G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α-蒎烯、 1-辛烯-3-醇、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β-荜澄茄烯、γ-杜松烯为共有的主要成分,α-蒎烯GC含量约为50%。重庆江津种源叶精油成分和GC含量与其他种源差异明显;大部分福建省内种源叶精油成分和GC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广西3个种源中桂林灌阳和南宁大明山这2个种源有较强的相关性,广东深圳南岭种源精油成分与福建省内种源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种子来源距离较近的福...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先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减压蒸馏法,从杉木根干馏油中分段提取出杉木精油,并用GC、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30个色谱峰,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蒎烯11.88%、α-松油醇3.97%、α-柏木烯35.03%、β-柏木烯8.62%、柏木脑11.76%;减压蒸馏部分的精油中主要含α-柏木烯18.02%、β-柏木烯15.04%、柏木脑52.51%,精油经重结晶提纯得柏木脑,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GC和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层金挥发油的千层金油芳香水中溶于(或微溶于)水的芳香组分,并与千层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得出千层金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甲醚,含量达90%。千层金芳香水和千层金油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层金挥发油的千层金芳香水可以采用复馏工艺回收溶于水的轻组分以提高得率,也可开发一系列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墨西哥柏的枝、叶为原料,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法提取精油工艺,并采用GC-MS分析茎叶油与枝干油的化学成分,以及水蒸气蒸馏法与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成分的差异。研究表明,水蒸气蒸馏法较佳工艺条件为:茎叶原料粒度1.0 mm,提取时间4 h,渗透剂Na Cl 6%,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1.17%;溶剂提取法以石油醚、乙醇为溶剂,提取所得浸膏得率(去除石油醚和乙醇溶剂后的得率)分别为16.06%和28.79%。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茎叶油中含有36种成分,其中单萜类物质12种;枝干油中含有24种成分,其中7种为单萜类物质;溶剂提取浸膏中有42种成分,含倍半萜类20种。此外,墨西哥柏木油中石竹烯、Α-毕橙茄醇、(+)-柠檬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柏木油。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是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综合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优选条件为:萃取时间 4 h,夹带剂 95% 乙醇与迷迭香叶子的质量比为2∶5,萃取罐和分离器I的温度分别为50和 70 ℃,分离器II的温度为 40 ℃,萃取压力 20 MPa,分离压力为4~5 MPa.迷迭香精油的平均得率为 1.80%,迷迭香精油主要含有1,8 - 桉叶素、樟脑、α - 松油醇、龙脑、马鞭草烯酮、 4 - 松油醇、乙酸龙脑酯和芳樟醇等成分.迷迭香抗氧化剂的平均得率为 11.93%,主要含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23.61%、 7.33% 和 5.13%.  相似文献   

9.
以高4-松油醇含量的樟树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从樟树的枝、叶中提取挥发油,测定其含油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用气质联用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发现,叶高得油率和精油高4-松油醇含量是该樟树的特殊显著特点。叶的平均得油率为2.67%;从樟树枝、叶精油中鉴定出相对质量分数≥0.16%组分36种;其中枝、叶精油中均含有的组分23种,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α-水芹烯、α-蒎烯、香桧烯、邻伞花烃、γ-松油烯、4-松油醇、石竹烯等。其中枝、叶精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都为4-松油醇,在叶精油中平均含量为27.99%,枝精油中平均含量为35.25%。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无性系植株精油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连续15个月取2年生互叶白千层无性系植株带叶枝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月份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无性系植株为4-松油醇型优良品系,4-松油醇平均含量高达38.39%,1,8-桉叶素含量仅为1.05%。随砍伐时间间隔的延长,得油率、4-松油醇、γ-松油烯和α-松油烯含量呈上升趋势,1,8-桉叶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间隔5个月后各成分指标均符合ISO 4730:2017标准,因此建议砍伐间隔至少保持5个月以上。得油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受收获时间影响,9月至次年2月得油率较高,尤其是次年1-2月,此时4-松油醇含量高,1,8-桉叶素含量低,所得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提取技术对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和两步提取法对新鲜的和风干的香榧假种皮原料进行提取,从提取物得率、性状、组成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新鲜原料所得提取物得率高于风干原料,两步提取法所得提取物总得率高于另外两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新鲜原料的提取得率为5.54%,风干原料为1.98%,GC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原料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风干原料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新鲜原料的溶剂提取物得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且随着溶剂不同,得率略有变化,其中使用甲苯时得率为21.84%,使用正己烷时得率为16.01%,主要成分皆为二萜类物质;新鲜原料的两步法提取所得组分分为精油和提取物两部分,其中精油的得率、性状、组成与水蒸气蒸馏方法一致,提取物的得率、性状、组成接近于溶剂提取法,只是组分含量略有变化。对香榧假种皮进行两步法提取比较有利于精油和提取物的有效分离及利用。  相似文献   

12.
宁波苦丁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E)、乙醇法(EE)、超声波法(UWE)、微波法(MAE)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提取宁波苦丁有效成分,得率分别为:0.048%、0.011%、0.631%、0.522%和0.935%,毛细管GC-MS法分别鉴定出10、9、12、9和20种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均显示了抗氧化结果,活性强度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超声波法>水蒸气蒸馏法>乙醇法>微波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对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用GC-MS法测定柑橘皮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 MPa,分离温度50℃,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25 kg/h。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86%。GC-MS测定结果显示柑橘皮精油主要由5,5’-二甲氧基-3,3’-二甲基-2,2’-联二萘-1,1’,4,4’-四酮组成(35.54%),其次还含β-羟基-甲基炔诺酮-甲基肟(24.60%)。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常规水蒸汽蒸馏法从瓯柑果皮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色谱条件:HP-5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初始温度60℃,保持2 min,然后以5℃/min的速度升至240℃并保持3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280℃.结果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共鉴定出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3.42%;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共鉴定出31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6%.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所提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_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蒸汽蒸馏法具有提取快速、无需加热、能耗低、有效成分的萃取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16.
试验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技术提取依兰香花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挥发油提取率为3.9%,明显高于水蒸汽蒸馏技术挥发油得率3.0%。采用GC-MS方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两种提取技术所得挥发油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确定出依兰香花挥发油成分有β-石竹烯、Germacrene D、苯甲酸苄酯、1,4,7,-Cycloundecatriene,1,5,9,9-tetramethyl-,Z,Z,Z-、以及乙酸薰衣草酯等近20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更适用于依兰香花挥发油的提取,并且β-石竹烯可以作为衡量依兰香花挥发油品质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假种皮精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精油中分离出58种组分,含有较多的大分子香味成份和非挥发性成份;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中分离出62种组分,其中以挥发性组分居多。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中有11种组分是相同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均为α-蒎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