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起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猪群中常出现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根据一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等,基本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由此提出了防治措施,并总结了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一猪坊的一批病猪,诊断出系猪瘟、猪蓝耳病及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溶血性黄疸、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并继发或伴发其他疾病,如:猪瘟、猪肺疫、猪蓝耳等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猪业的危害特别大。1病原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附红细胞体,一种能引起多种动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PCV2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可导致猪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临床上常与猪瘟、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传染病混合感染,多发生于5~18周龄的猪,死亡率较高。本文介绍了一起后备母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综合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兽用长效抗菌剂是用特殊溶剂,经特殊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氧四环素制剂。该药适用于治疗猪喘气病,猪丹毒、猪肺疫、细菌性肠炎以及产后感染等疾病。关于用该药治疗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尚未见报道.作者用该药对患有附红细胞体病的猪进行了治疗试验,本文将治疗结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南方夏季肉猪常见疫病的诊断,包括弓形虫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炎、肉猪突然倒地等病,进一步提出了防控措施,以为肉猪的正常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及动物如牛、羊、猪等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市自 1995年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以来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引起育肥猪生长缓慢 ,种猪繁殖障碍 ,并继发感染引起大批死亡。现将我市某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猪场位于安阳市东郊 ,存栏猪 16 0 0余头 ,种猪 2 0 0多头。该猪场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了猪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的免疫接种 ,种猪还接种了伪狂犬病、乙脑、细小病毒疫苗 ,近两年来没有发生疫情和繁殖障碍性疾病。 2 0 0 2年 2月下旬 …  相似文献   

8.
<正>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猪的一种较严重的传染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慢性的多与其他疾病(仔猪付伤寒、猪气喘病、猪丹毒等)混合感染或继发,影响猪的生长。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家畜血液中红细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同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诊实践,重点介绍了现场诊断和临诊时易与本病混淆的疾病(如猪瘟、急性猪丹毒、最急性猪肺疫、败血型链球菌病、急性猪付伤寒和猪弓形体病)的鉴别要点。提出了切实有效可行且便于操作的综合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1,(20):45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秋季易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但由于气温多变,容易诱导猪发病,所以仍然要按照防疫规程做好防疫工作,重点要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肺炎、猪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另外也要注意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猪感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继发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相如  尚伟杰  游鸿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10-3311,3313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有目的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及时的对疫病做出了确切诊断。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混合感染的措施和预防方法,大大地降低了因混合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钼对鸡肝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选取80只健康2w龄雏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钼酸钠(以钼离子计),建立试验动物模型:对照组(钼:0mg.L-1)、钼Ⅰ组(钼:12.5mg.L-1)、钼Ⅱ组(钼:25.0mg.L-1)、钼Ⅲ组(钼:50.0mg.L-1)、钼Ⅳ组(钼:100.0mg.L-1)。分别在试验处理第10w,采集鸡的肝脏和肾脏,固定包埋处理后,制得切片,经HE染色分析,用显微镜观察鸡肝肾组织形态学变化。肾脏和肝脏的组织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加钼的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量增多,且有浓染,出现坏死现象,细胞核皱缩加剧,有少量充血。试验低剂量(钼Ⅰ组、钼Ⅱ组)下的钼导致鸡肝肾组织发生不明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而高剂量组(钼Ⅲ组、钼Ⅳ组)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先后采用了花粉离体萌发法、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了芒离体花粉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在离体萌发法中,离体花粉在培养5 min后即开始萌发,培养30 min后花粉管平均长度达到了145.77 μm。芒离体花粉的平均初始萌发率为82.6 %,但花粉生活力下降很快,室温保存90 min的花粉其萌发率已下降至3.0 %。因此利用离体萌发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测定芒花粉生活力的变化规律。而利用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的芒花粉初始生活力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分别为84.6 %和86.6 %,但这两种染色法不适合用于跟踪测定花粉生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组织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时期小尾寒羊背最长肌进行研究。[方法]以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胚胎期不同阶段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结果]肌纤维的密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肌纤维直径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胚胎前期胎儿增重不明显,而胚胎后期及出生后体重迅速增加,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优质肉羊杂交育种工作积累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分步法和一步法冻存巴马香猪背最长肌,冰冻切片后比较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ATP酶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分步法冻存的肌肉样品冰晶少,细胞形态完整,HE染色效果好,核质明显;ATP酶染色效果好,可较好地区分Ⅰ型Ⅱ型肌纤维。一步法冻存的肌肉样品冰晶多,细胞形态不完整,HE染色效果差,核质模糊;ATP酶染色效果差,基本染不上色,无法对肌纤维类型进行区分。分步冻存法的建立为通量式制备猪肉的恒冻切片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性状的生理学、遗传学及种猪选育提供了很好的表型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动物模型,将法氏囊病病毒(IBDV)BC6/85毒株人工感染5周龄的SPF鸡,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打分的形式研究攻毒后2~432h,感染鸡法氏囊中病毒的定位以及法氏囊组织病变和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感染鸡的法氏囊与法氏囊腔中都能检测出病毒和有病理损伤的现象,且IBDV检出的时间迟于损伤出现的时间。法氏囊小结中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先协同增长后有所不同的变化趋势。并在感染后期发现感染鸡法氏囊中仍能检测出病毒且有少量新生的淋巴小结。通过详细记录鸡感染IBDV BC6/85后的整个病程,初步建立了该毒株的动物模型,并通过打分的形式,将感染鸡法氏囊中的病毒增殖与炎症损伤两者联系起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病的致病机制并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的分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通用硅胶片法培养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经充分洗涤后对生物被膜进行银染定性判断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通过生物被膜菌落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被膜结构,对葡萄球菌bap、icaAD、icaBC、sar、agr、sigB、clfaA、clfaB、fnbpA和fnbpB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 银染法定性结果显示137株葡萄球菌中有120株形成肉眼可见的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率为87.6%;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与硅胶粘附的有132株,不粘附的有5株。试验所用的137株葡萄球菌中,57株能扩增出bap基因;有43株和54株分别能扩增出icaAD和icaBC;有73株、49株和38株分别扩增出sigB、sar和agr;分别有76株和50株染色体中存在clfaA和clfaB;fnbpA和fnbpB分别在52株和26株菌株中扩增出。【结论】推测bap、sigB、sar、icaAD和icaBC基因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相关基因;agr及粘附素基因clfaA、clfaB、fnbpA和fnbpB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阮海华  沈文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87-5188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研究材料,建立了小麦叶片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染色方法。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染色的最佳反应pH值是10,而且脯氨酸脱氢酶谱带的大小与酶浓度呈正比。该染色方法是在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克服了酶活力测定过程中由于异硫氰酸甲酯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而造成的酶活力测定误差大,平行性差的缺点,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斑马鱼性腺经不同染色剂染色后在不同激发光激发下的荧光特性。【方法】以斑马鱼性腺为材料,用Bouin's液固定,石蜡切片未经染色或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HE染色后,分别在白光(明场)、绿色激发光、蓝色激发光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斑马鱼性腺的荧光特性。【结果】未染色的斑马鱼性腺组织切片,经不同激发光激发后,可观察到自发产生较弱的荧光;而以单染伊红、单染苏木精或HE染色后,经不同激发光激发,斑马鱼性腺中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特性,且不同染色切片经相应的激发光激发后所发出的荧光及细胞结构的清晰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将组织学技术中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方法与荧光技术、荧光观察结合起来,可更简易而快速区分不同细胞类型、不同细胞周期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自制的 B、A、D、E 定型酶抗体及由其组成的全价酶标抗体,以免疫酶直接法染色检查了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及10株其它对照细菌感染致死小鼠脏器标本触片.并与脏器标本触片的免疫酶间接法染色,常规染色法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作了比较.建立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和定型的一种特异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