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非洲斑节对虾与养殖水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论:非洲斑节对虾对养殖密度、投饵模式、水质要求等有不同的标准,以75万尾/hm~2虾苗的放养密度养殖,生长速度较快,产量可达6 t/hm~2以上,利润30万元/hm~2以上。因此,提倡养殖非洲斑节对虾,养殖环境会大为改善,养殖成功率会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
引入养殖工程化设计和HACCP管理理念,集成南方室外对虾工程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其1年3茬的产量达5~7 kg/m2,年产量可提高30%以上,对虾收获避开了市场收虾的高峰期,使对虾售价平均提高3%,年经济效益可提高70%以上,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污染物环境负荷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通过分析广东海水对虾养殖饵料、养殖品种的组成成分、养殖效率和养殖池塘进排水污染物增量的变化,利用质量守恒法和增量估算法,评估了对虾池塘养殖主要污染物的环境负荷量和排放量。结果显示,对虾池塘养殖氮、磷环境负荷量分别为45.8和10.1kg·t-1,其中随养殖废水排放入海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1.39和0.65kg·t-1同时,排放废水中COD和悬浮物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49.65和179.7kg·t-1。以广东省2001年对虾池塘养殖状况为例,评估了池塘对虾养殖污染物的环境负荷量。结果显示,2001年全省对虾池塘养殖对环境产生的氮、磷负荷量分别为4508.5和994.2t,其中通过养殖废水排入临近海域水环境的COD、无机氮、无机磷和悬浮物排放量分别为4887.5,136.8,64.0和17689.5t;氮磷环境负荷量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以粤西最高,粤东次之,珠三角一带最低。与陆源废水排放中氮、磷排放量比较,海水对虾池塘养殖废水排放氮、磷总量分别约为陆源排放量的0.15%和0.41%。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山东省在渔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海参、鲍鱼、扇贝、对虾、重点海水鱼类等优势海产品养殖作为一大特色产业来抓,成为沿海渔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据统计,该省优势海产品养殖面积达11.27万hm^2,总产量达76.6万t,产值达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5.
2007年全球养殖对虾生产和贸易呈持续增长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球养殖对虾的产量达N280万吨,以中国、泰国、印尼、越南、印度和厄瓜多尔为主要对虾生产国。全球对虾养殖的另一大变化是,在中国的带动下,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均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其产量占养殖对虾总产量的5%,这是由于它生长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海水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相关文件的颁布对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国近海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现状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我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集成技术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对虾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尾水特征以及海水养殖尾水对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JP2〗结合案例和文献详述了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法,分析了各集成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潜力。最后基于我国海水养殖示范区尾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未来对虾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虾病毒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Couch1974],全世界现已发现的对虾病毒至少在18种以上[陈细法等1997]。自1993年我国沿海地区暴发大面积养殖对虾病毒性流行病以来,病毒病的不断发生与传播已给我国养虾业造成了空前的危害,全国养殖对虾产量从1992年的220000t跌至1993年的87000t和1994年的53000t[石拓等1998]。1995~1997年养殖对虾的产量仍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时至1998年6月上旬,在未采用对虾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WangAL和WangWN1996]的大部分养虾区,当养殖对虾体长达到30~4Omm时即纷纷死亡。虾病不仅未随时间的推移有所减…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管理信息平台是利用Internet技术开发的Web管理信息系统(WebMIS),并应用WebGIS技术进一步扩展其系统功能。在J2EE平台下,基于JSP动态网页技术标准,以ArcIMS组件和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为核心,以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为平台,开发了对虾养殖管理决策支持空间信息系统。该系统以对虾养殖的基础地理数据和实时生产数据为信息源,实现了对信息的采集、传输、管理、存储、分析等功能。该系统是一个面向对象的信息管理平台,其主要服务对象有两个:一是面向对虾养殖生产者或生产单位,提供有关生产及管理信息,如苗种培育、养殖模式、疾病控制、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生产成本、产品销售等,从而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面向各级领导,提供有关对虾产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如品种分布、养殖产量、产值、病害情况、饲料供应、产品市场等,帮助他们掌握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等宏观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行业管理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从池塘选址、水质处理、苗种选择、投喂管理、日常观测及管理、防治病害、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斑节对虾的养殖,并且通过对斑节对虾的试养,认为该品种适合本地区养殖,可大力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虾病毒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Couch1974],全世界现已发现的对虾病毒至少在18种以上[陈细法等1997]。自1993年我国沿海地区暴发大面积养殖对虾病毒性流行病以来,病毒病的不断发生与传播已给我国养虾业造成了空前的危害,全国养殖对虾产量从1992年的220000t跌至1993年的87000t和1994年的53000t[石拓等1998]。1995~1997年养殖对虾的产量仍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时至1998年6月上旬,在未采用对虾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WangAL和WangWN1996]的大部分养虾区,当养殖对虾体长达到30~4Omm时即纷纷死亡。虾病不仅未随时间的推移有所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工厂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养殖密度(120、180、240、300尾/m2),在养殖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养殖30 d后对4个养殖密度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及存活率统计,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墨吉明对虾最适养殖密度.[结果]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G120组的体长和体质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优于其他密度组,增长率(GR)和增重率(WGR)分别高达36.54%和158.53%;墨吉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与密度的呈负相关(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特定生长率逐渐下降,G30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为(2.09±0.57)%,与其他密度组特定生长率差异极显著(P<0.01);饵料系数(FCR)与养殖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饵料系数逐渐增大,G300组的饵料系数仅为3.37±0.53,低于其他3组.不同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养殖密度高于240尾/m2时死亡率高达40%,严重影响墨吉明对虾的存活率.[结论]当养殖密度为120尾/m2时,虽然各测量指标最大,但空间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墨吉明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密度为180 ~ 240尾/m2时,各生长性状测量值相对较高,且有利于墨吉明对虾工厂养殖空间利用率,因此应选180 ~ 240尾/m2作为墨吉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最适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囊对虾是我国沿海一种重要经济对虾品种,也是我国沿海主要的养殖品种,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水泥池铺沙养殖,一年养殖两茬。本文介绍了日本囊对虾工厂化一年两茬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放苗前准备、放苗、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进海产斑节对虾苗种在淡水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探索斑节对虾在内陆池塘淡水养殖技术与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斑节对虾能够在淡水池塘中养殖,养殖成败的关键是苗种淡化与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4.
6000m2的池塘经过清淤、晒塘、消毒注水、肥水后,于2010年4月20日傍晚放养80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以此研究南美白对虾池塘高密度养殖技术。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养殖管理,于8月10日全池起捕,全池总投饵7 041 kg,共获对虾6 940.5 kg,平均产对虾1.16 kg/m2,对虾平均体重为70只/kg,成活率为61.1%。可见,南美白对虾池塘高密度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和监控对虾养殖过程中使用投入物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养殖投入物进行了分类和用法用量,并提出了监控措施,如在养殖场管理中引入HACCP管理理念,并严格控制对虾饲料质量、科学使用药物、规范使用环境调控剂、合理使用有益微生物和肥料等,从而提高和保障养殖对虾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地处渤海、黄海南岸的大连普店市每年养殖对虾2万亩左右,根据该市养殖对虾大户牟有彬、梁春林、徐恒有等12户自1998年养殖对虾以来都获得比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他们养殖对虾实现高产高效主要经验是六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学角度诠释了对虾生态养殖的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应通过加强对虾生态养殖的基础研究、加强对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使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改善,为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pH值、碱度、硬度和CO2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促进光合作用、对氨及重金属毒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各指标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碱度和硬度作为重点池塘水质调控指标的概念,以农业石灰作为碱度和硬度的调节剂,以农业石膏作为硬度的单独调节剂,维持池塘水质稳定,提高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漳浦县霞美乡董门村对虾养殖大户蔡永酒,养殖对虾收入从1983年的6000元到去年猛增到2.7万元,预计今年能收入5万元。现将他的养殖技术及经验介绍如下: 1.对虾的生活习性对虾属于变温性生物,发育、生长以及一切生命活动过程都直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质、盐度、温度、底质以及饵料等。因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放苗密度适宜、水质新鲜、饲料成份全、数量充足、管理好,对虾的产量高,品质佳,经济效益好。反之,则差。 2.选地建池蔡永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形成理想的家庭生态农业系统工程(见图1)。池地选择在风浪小,滩涂平坦,无污染,水源方便的海滩边。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在远离海岸的盐碱地里开挖池塘进行对虾养殖,利用“上粮下鱼”池塘渗出的有一定盐度的池水养殖对虾,可取得良好的效益,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池塘可产对虾100公斤,高者达30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