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1980,(1)
中央农机部科技局(77)21031“绿茶初制连续化成套设备研究”课题,于1979年春节期间,交临安茶机厂安装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初制实验工场内的配套机组进行制茶工艺试验。现将“杀青工艺测试优选”部分节录如次: 1.试验样机:临安工农——C70型槽式杀青机,槽锅全长4.4米,半径350mm。配有  相似文献   

2.
一、研制试验情况: 嵊县珠茶初制机械连续化试验经过两个阶段。1971——1976年以单机革新科研为主,力求单机适应连续生产作业。这项工作以嵊县长乐区农商部门为主,吸取社、厂、队个别有经验人员参加。1976——1978年转全程连续化生产组合设备为主,结合改进单机;1978年在全国科技大会的鼓舞下,连续研制一条龙的全程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3.
一、成套设备概况 6CL-11O炒青绿茶初制连续化成套设备(以下简称成套设备)是根据农机部和安徽省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由安徽省茶机成套设备会战组进行研制的。生产率为110斤干茶/小时,用于加工炒青绿茶,整个加工过程连续流水作业。设备总体布置如下图所示。设备包括三台机组:6CST-65连续杀青机,6CRL-645连续揉捻机和6CCL-110连续炒干机组。三台机组由七台主机组成,其中连续炒干机组包括了五台主机。七台主机,实际为四种型号。除连续揉捻机外,主机均采用类似快装锅炉的结构,一般分为六大部件,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眉茶初制从手工操作逐渐发展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但长期以来,以单机生产为主,这样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加之机组配套极不统一,工艺流程亦不一致。这些都影响着眉茶生产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眉茶生产的不断发展,努力提高单机的制茶质量和机械效率,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初制连续化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研制的“小型配套,结构简单,连续生产,日产十担”的眉茶初制连续化设备,于1980年通过了部级科研鉴定。这套连续化机组设备,是由长锅杀青机、叠层揉捻机、滚筒二青机、长锅三青机和滚筒煇干机组成。鲜叶从进叶斗流入长锅杀青机,杀青叶通过风送装置  相似文献   

5.
《茶叶》1958,(4)
嵊县谷来乡勤勇社副主任马法生,在党的领导与支持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造飞轮钉青、揉捻制茶机获得初步成功。机器效与成本:飞轮杀青,揉捻联合机是在原来单架杀青机、揉捻机,结合成为二架揉捻机和四座式杀青机的联合机,它的优点很多: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辣木叶为原料的高香型富硒辣木茶的制作技术,主要制作工艺流程分成采摘和初制两个步骤,其中初制包括晾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发酵、初焙、复焙共8个环节,并对产品品质和质量作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地介绍了绿茶自动化初制过程中贮青、杀青、摊凉、造型、干燥五个作业单元和各种新机型的研发情况,以供生产单位新建绿茶初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主产蒸青绿茶,其制造方法是蒸汽杀青,中间分段加温揉捻炒制做形,最后烘干。全程机械化或连续化生产,也有初制毛茶(荒茶)和精制茶(仕上茶)之分。产品主要特征是成茶色泽墨绿,汤色浅绿,叶底青绿,即所谓“三绿”。条茶的条索细长紧圆带扁,香气清鲜带有特殊香,如海藻或紫菜香气,滋味清  相似文献   

9.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锅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整套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殺青     
嵊县是著名外销园茶产地,年产干毛茶45,000担。园茶特点是化工很大,技衍性高,一担干茶从肥培管理到采摘初制就要40工,加上采茶季季正是农忙,所以过去茶区流傅着"采得茶来秧已黄,种得田来茶又老"的农谚,由于劳力紧张,就造成了采摘粗放和粗制滥造的习惯,因而茶叶香气不高,汤色混浊。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优劣的首要关键  相似文献   

11.
6CYH-100型远红外煇干机是《绿茶初制连续化成套设备研究》课题的配套主机。成套设备在1982年10月通过部级鉴定时,该机所煇制的毛茶,条索完整,色泽绿翠,香味正常,得到与会者的较好评价。现将6CYH-100型远红外煇干机的设计介绍如下: 一、基本参数与设计要求《绿茶初制连续化成套设备研究》课题要求日产干毛茶25担,每套时生产率为62.5公斤。三青叶含水率18~25%,干毛茶含水率4±1%,煇干流程90~120分钟。煇干机连续工作,毛茶品质要具有传统的眉茶风格。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园茶(又称珠茶,因外形园紧、宛如珍珠而得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但在初制中如何提高毛茶品质,是一个尚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园茶杀青中的“抛”和“闷”的方法,做了一些实验,初步整理后,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杭茶70型滚筒杀青机,是我场本着初制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的要求,吸取省内外现有较好的杀青机种,特别是滚筒杀青机的优点,设计制造而成的。目前省内推广的滚筒杀青机,主要是80型滚筒杀青机。因燃料不同,分煤杀和油杀两种。省外推广的滚筒杀青机,主要有65型  相似文献   

14.
浙江富阳县受降茶机修造厂,综合了国内绿茶初制连续化的特点,取长补短,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反复实践,现已初步研制成“6CS—420型茶叶连续杀青机”和“6CR—840型茶叶连续揉捻机”,这为实现长炒青“一条龙”生产,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浙江平绿珠茶,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但珠茶品质,还存有一定的缺点,如香气郁闷不高,滋味淡薄欠爽口,叶底黄暗欠明。根据本省“温绿珍眉提高品质从采制着手”的经验,为了逐步改良平绿品质;于1956年在新昌嵊县两地,吸收有经验的茶农技工,进行了平绿珠茶初制技术基本原理的初步探讨,并提出改良的初制工艺过程“快速制茶法”。经1957年试行结果,在提高品质上获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科技简讯     
电热杀青浙江泰顺县水力发电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这个自然资源,该县实行了电热制茶,至1981年底已有36个茶叶初制厂使用“电炉杀青”。全县电热杀青装置共为1350千瓦,电炒茶产量7000余担,占茶叶总产量的25%左右。 1.电热杀青的经济效益每台电炉杀青机,年加工量约200担干茶,电气设备(包括变压机)和茶机等全部投资约6000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根据我省加工银毫茶,杀青方法大多数采用手工杀青的现状,开展蒸汽杀青和手工杀青比较银毫茶品质,加工成本和功效的试验。其结果表明:两种杀青方法加工的银毫茶品质差异不大,蒸青生产一公斤银毫茶比炒青可减少开支7.2元,提高功效2.2倍。利用蒸青方法加工银毫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眉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绿茶之一,有着很高的声誉,在内销方面,也占很大的比重。提高眉茶品质的关键是在初制工艺上。一、长炒青初制工艺对品质的关系长炒青(即眉茶的毛茶)品质的高低,除鲜叶原料、初制机械等因素外,初制工艺是否得当是决定成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杀青是决定品质优劣的关键,是品质的定性过程。而炒干不仅形成长炒青的外形,同时也关系着绿茶的香味。因此,这二个工序对形成长炒青的外形和内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杀青与品质的关系杀青工艺与杀青机的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形成的品质风格不同。锅式杀青机(如58型)的产品,表现出浓郁的熟粟子香味和黄绿的汤色,转筒式杀青机的产品,表现为清香型或带有青气,叶色、汤色呈绿;槽式杀青机的产品介平这两种之间而偏于后一种。机种尽管不同但都必须掌握杀青的投叶量、时间和温度,配合适当,以达到杀青充足和均匀。杀青  相似文献   

19.
槽式制茶机包括槽式杀青机、筒槽杀青机、长锅杀青机、长锅三青机、槽式炒干机等几种制茶机器。用此类茶机进行杀青与炒干的毛茶,品质上带有我国斧炒制茶的传统风格,杀青叶芽叶完整,色泽翠绿、均匀,条索紧直,汤色明亮,香气纯正;且能连续生产,排湿性能好,又能节约能源,是近年较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机种。但在生产中个别茶厂片面追求功效,使槽式杀青机超负荷运  相似文献   

20.
珠茶炒干机是在60年代问世的,较眉茶初制机械迟了许多年。该机问世使用后立即受到茶农的普遍欢迎,广大茶业界人士也认为它结构简单、成本不高、功能特好。它的推广和普及仅花了近10年时间,据1982年的资料,宁波市各县共有初制茶厂1280多座,拥有茶机6800多台,其中珠茶炒干机就有2470多台,茶农梦寐以求的珠茶初制机械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