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消毒餐具中汤勺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汤勺自动分拣机器人系统.该分拣系统包括输送装置、筛选装置、机器视觉系统、工业机器人、翻转机构和控制系统等6个子系统,采用PLC控制.筛选装置基于漏网过滤的设计将汤勺从餐具中分离,利用机器视觉系统检测输送线上汤勺的位置和姿态,设计汤勺专用的末端执行器,翻转机构带动盛物口正面朝上的汤勺...  相似文献   

2.
基于颜色特征的稻种霉变检测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要求,对单粒、静态稻种图像进行霉变分析识别。比较了提取颜色特征的3种方法,研究了基于颜色特征的稻种霉变检测算法,经试验验证,该算法对正常稻种、轻度霉变稻种、严重霉变稻种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2%、95%、83%。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一种基于设备视觉检测系统的第六面检测装置,实现对小盒烟包第六面的外观检测,提高小盒烟包的生产质量。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机器视觉系统的第六面检测装置运行稳定、方便快捷,烟包误剔率低于0.005%。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豆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缺少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破碎含杂率)在线监测装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机械化收获图像采集系统、大豆成分分类识别算法和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监测方法.采用改进分水岭算法对大豆图像进行有效分割,筛选RGB和HSV颜色空间特征值,基于颜色特征值对分割后大豆图像各闭合区域进行分类识别,构建了量...  相似文献   

5.
伊丽娜 《农业工程》2012,2(3):65-68
该文以PET饮料瓶的在线质量检测项目为背景,从系统总体设计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饮料机器视觉检测的总体设计思想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可靠、实时和稳定的PET饮料瓶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缺陷检测研究中,普遍采用单相机采像,由于相机位置固定,加之红枣通常由普通传送带运送,红枣间易产生堆积、黏连造成红枣之间相互遮挡和红枣自身遮挡,导致红枣表面完整图像无法被采集,即使改用多相机采相也存在盲区,仍无法解决采集的图像不完整,导致检测准确率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红枣缺陷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刮板上料机、分料挡板、V型传送带、排列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吹除装置和回流装置。该装置可将红枣等距排成一列,且使红枣旋转,图像采集装置连续采集3张旋转前进的红枣图片,避免盲区得到较为完整的红枣表面图像。此设备可以与红枣干燥流水线连接,实现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参与。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红枣缺陷检测装置可明显提高红枣缺陷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增加了红枣缺陷检测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有助于红枣加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机器视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器视觉技术因其非破坏性、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献分析,综述了近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分级与检测、农田病虫草害控制、农业自动采摘系统、农作物生长过程检测以及农业机械导航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机器视觉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系统的鸡蛋外部品质检测分级以及包装设备。本装置首先保证了鸡蛋平稳的输送,实现了对鸡蛋的动态实时检测和图像的采集;然后通过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进行鸡蛋的图像处理分析,判断出鸡蛋外部是否有裂纹和脏斑,并将判断指令传输给分级执行装置,从而将破损蛋剔除,完成鸡蛋的初步分级。同时,包装装置满足了各等级鸡蛋的装盘,实现了鸡蛋的自动包装。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人工打顶的劳动强度,减少化学打顶的环境污染,改善“一刀切”式打顶机构的过打顶情况,通过分析手工打顶过程,设计了一种双圆盘式打顶机构,并基于机器视觉,设计打顶装置单行样机,实现棉花打顶的全程自动化控制。该装置主要由打顶机构、视觉检测机构、运动机构和棉花顶尖识别及控制系统组成。基于棉田调研、结构计算和预试验,确定了打顶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尺寸。结合视觉识别研究基础与实际应用,选用YOLO v3算法搭建棉花顶尖识别及控制系统,实现棉花顶尖的识别定位,完成打顶机构的运动控制。以打顶期棉花为研究对象,进行棉花顶尖识别试验、打顶机构性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棉花顶尖识别试验平均识别率为93%;打顶机构性能试验平均打顶率为94.67%;田间试验平均识别率为85.33%,平均打顶率为78.22%。研究结果可为棉花精准化与智能化打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融合机器视觉和CAN总线的玉米种粒分类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动态检测装置中玉米种粒的实时分级,设计融合机器视觉和CAN总线的玉米种粒在线分类器。在传统的小型生物质种粒检测系统中,针对传感器在获取种粒通过信号时有遗漏的问题,研发了一套融合机器视觉和CAN总线的红外传感器机构,用于动态玉米种粒的实时拍摄。红外传感器机构采用触发抓拍的方式,通过CAN总线传送传感器信号,使信号准确的传输到计算机,从而控制相机实时获取图片。为提高种粒分级能力,提出了基于数量级的形状复杂度计算公式,计算标准与破损种粒的面积、周长、复杂度与色度四种特征参数并建立种粒特征参数合格区间,构建基于复合几何特征与色度的玉米种粒形态分级算法。实验选用扬农15-1与扬农15-6玉米种粒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传送带速度为100~400 mm/s之间时,此红外传感器机构的采集成功率在100%,拍摄图片清晰,扬农15-1号与扬农15-6号标准玉米、破损玉米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3%、95%、95%和94%。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图像处理的玉米种子特征参数提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的视觉对玉米种子进行品种识别和质量检测是必然趋势。在检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对玉米种子图像进行有效特征提取,特征参数的有效性或者精度直接关系到种子品种识别的成败。为此,优化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种子图像处理策略,提出了比较全面有效的玉米种子特征参数和一种适应玉米种子识别的多对象轮廓提取算法,采用VC++编制了玉米种子特征参数提取系统。经实验验证,本系统能够准确快速地提取玉米种子特征参数,为玉米种子品种识别和质量检测的后期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稻谷品质检测系统,采用灰度变换、自动阈值分割、区域标记等方法从采集的稻米群体图像中提取单体米粒图像,对单体米粒的裂纹、垩白特征进行了统计和检测方法研究。提取了米粒的面积、周长等10个特征参数作为整精米检测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判别整精米的优化阈值。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裂纹米粒识别的准确率为96.41%;垩白米粒识别的准确率为94.79%;整精米识别的准确率为96.20%。  相似文献   

13.
机器视觉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的检测、分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综述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品种、胚芽、爆腰、黄粒米等方面进行检测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稻米品质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应用机器视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机器视觉的条播排种器性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条播排种器性能的自动化检测.研究表明,帧种子数分布相对于拍摄频率(帧频率)具有独立性.以该独立性为基础构造的机器视觉检测方法为:采用CCD摄像机直接拍摄条播排种器试验的动态种子流,对获得的样本进行图像标定、灰度化处理、非种子目标去除、二值化处理、滤波去噪、小目标去除、种子遮挡判别、排种模式识别等图像处理过程,估计排种量的分布和计算排种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绳捻制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一种水稻种绳捻制机,该机主要由排种机构、捻绳机构和卷绳机构3部分组成。它将稻种按照要求的穴距和每穴粒数卷在2cm宽的(无纺布)纸带内,制成种绳,并将种绳卷成盘后待播。直播时,将卷好稻种的种绳盘挂在研制的种绳播放器两侧,将绳的端部固定在地头,然后人工拉动种绳播放器前进,1次完成开沟、放种绳、覆土等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种绳的平均穴距为2.5cm,空穴率为1.5%,平均每穴粒数为1.48,种绳绕劲个数为43个/m,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卷绳速度为0.8m/s,有待提高。水稻种绳直播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实现了种绳捻制作业的工厂化和田间播种作业的轻型化。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绳捻制机就是在工厂内将水稻种子以精确的穴距和每穴粒数卷在20mm宽的纸带内并捻制成种绳,供大田播放。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捻制机的捻绳机构与卷绳机构分成独立工作的两部分,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水稻种绳捻绳机构。该机构可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保证种绳的捻劲个数,增强种绳的抗拉强度,降低种绳的漏种率,为制造出高质量的种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水稻秧盘育秧图像无线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稻机械化秧盘精密播种育秧过程中需要人工实时监测,以保证秧盘播种性能,为解决传统人工长时间户外、低效的监测方式,设计了基于嵌入式机器视觉的水稻秧盘育秧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系统由嵌入式开发平台、无线Wi Fi网关、高清网络摄像头、红外传感模块、远程服务器等组成。嵌入式开发平台采用Tiny4412开发板,并在其上移植Linux系统、摄像头驱动、GPIO口驱动;采用Qt开发工具,完成图像采集、实时显示,并设计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利用Jpeglib静态库对图像进行数据压缩;利用无线Wi Fi局域网、嵌入式系统和远程服务器按照规定的协议通过Socket通信进行数据传输。远程服务器基于Netty框架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校验、实时显示和保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图像的无线传输速率均满足育秧流水线实时作业要求,JPEG格式的图像经过数据压缩,其传输速率大大提高;嵌入式采集终端能够稳定采集播种秧盘图像,并成功地上传到服务器,网络平均丢包率为0.23%,误码率为0.23%。  相似文献   

18.
横流式糙米加湿调质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伟  周玉龙  韩珊  贾富国 《农机化研究》2012,34(10):121-123,198
在稻谷加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大米的精裂纹、降低碎米率、提高出米率、降低能耗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采用加湿调质设备.根据加湿调质碾米工艺研制出横流式糙米加湿调质机,采用旋转式落料盘使糙米雨状散落,实现了糙米下落的均匀;采用BSPT- 1/4 LNN3型微细雾化喷头与下落米流呈横向喷雾,实现了雾滴与糙米的均匀接触;采用搅拌仓即时将着水糙米进行搅拌,实现了着水糙米混合的均匀;在进料口处和搅拌仓顶部设有物流传感器,可以实现来料自动加湿,停料自动停机及卸料不畅时自动停机.该设备可以达到均匀、可控和高效的加湿调质目标,从而降低碾米电耗、降低碎米率、增加出米率、提高成品米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连接大米籽粒图像的自动分割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单个大米籽粒和连接大米籽粒的轮廓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的分割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反映边界点尖锐程度的曲率及其方向,根据曲率大小和曲率方向能准确判别图像中大米籽粒是否接触并快速找到分割点。用最短距离配对法对3种接触的大米籽粒进行分割。算法对判别籽粒是否接触的准确率达99%以上,对接触籽粒的准确分割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兰峰  苏子昊  戴亿政 《农业工程》2020,10(10):66-73
为解决油茶果脱蒲后如何把茶籽从果蒲和茶籽的混合物料中清选出来这一难题,基于已有的齿光辊对辊清选技术,通过研究平面齿光辊对辊式清选机构,对齿光辊上移动的物料进行受力和速度分析,并设计扫籽机构和内外板可拆式轴承座,组合成平面床式油茶蒲籽清选机。对该机性能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该清选机在齿光辊转速533~602 r/min、齿光辊间隙2.4~2.7 mm时,产量≥2 t/h,破籽率≤1.21%,损耗率≤1.05%,籽中含蒲率≤4.86%。该机为实现高效低损的蒲籽分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