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1997、1998年“苏海研1、2号”帆式张网资源监测调查船4020网次的调查结果及114次渔获随机取样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对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结构春季以小黄鱼、银鲳、黄鲫,夏季以小黄鱼、带鱼、黄鲫,秋季以小黄鱼,带鱼、银鲳、冬季以小黄鱼、带钱赤主要利用对象;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带鱼,银鲳的幼鱼渔获得比例以夏季最高为76.06%,其余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春季东海区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资料,初步分析了2004年春季东海渔业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监测海域的种类组成以带鱼、小黄鱼、黄鲫、银鲳等为主,其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所有种类的平均渔获率与2003年同期相比一下降了27.9%,为2000年以来最低。带鱼、小黄鱼、黄鲫等种类的渔获率也大幅下降。甲壳类、头足类的渔获率则有明显的上升。但从总体上来说,2004年春季的渔业资源状况为近来较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长期以来,它为北方三省一市人民提供了大量水产品,为沿岸数十万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为出口换汇,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现在渤海渔业资源状况与50~60年代不同.主要特点是:总渔获量基本稳定并有所增长,而渔业资源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虾、蟹类,生命周期比较短的黄鲫、青鳞等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数量明显增加.小黄鱼、带鱼和鳓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及其幼鱼的数量不断减少,近于枯竭.另一方面,黄渤海区的捕捞力量有了很大增加、渔业资源状况与庞大的生产能力不相适  相似文献   

4.
张健  蒋瑞  王忠秋 《海洋渔业》2016,38(5):525-532
渔具对捕捞对象的年龄选择性对于渔业资源评估等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但相关研究较少。使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35 mm和45 mm的近海张网对黄鲫(Setipinna taty)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年龄选择性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2种年龄选择性曲线模型:即估算网囊对个体体长选择性后根据个体生长方程换算和直接使用Logistic曲线代表年龄选择性曲线;通过对渔获体长分布和年龄分布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2种年龄选择性曲线均能较好地拟合数据,网囊对黄鲫和小黄鱼的50%选择年龄t50和年龄选择范围SRt均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加,35 mm和45 mm网目尺寸的网囊对黄鲫的t50分别约为4月龄和8月龄,对小黄鱼的t50分别约为0.6龄和1.5龄,明显小于黄鲫和小黄鱼的推荐开捕年龄,反映出目前近海张网渔具网目过小,可能会对幼鱼资源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进入新的水域后,有时候数量急骤增加,变为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如1942年,银鲫进入韦谢洛夫水库以后,很快形成了渔业资源,在1948-1949年,银鲫的产量超过了13,000公担。然而无节制的捕捞,导致了银鲫资源的衰退,到1971-1974年,韦谢洛夫水库的渔获物中,已没有银鲫,而1975年,一共只捕了49公担。  相似文献   

6.
东海区黄鲫数量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勇  程家骅  李圣法 《海洋渔业》2004,26(4):255-260
本文以东海区2000~2002连续3年4个季节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黄鲫资源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深和水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测了东海区北部海域与中南部海域黄鲫的洄游规律差异。结果表明,东海区黄鲫的数量分布不仅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而且以长江口渔场的南端为界.东海区北部海域和中南部海域的黄鲫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生态差异。夏季,两个群体在吕四、长江口和舟山渔场20~95m水深的近海海域集中产卵,产卵适温为19.5~25.5℃,并有混栖现象。秋季,东海北部群体沿东西向作近外海索饵洄游(水深:25~100m,适温:22.5~23.5℃);而中南部群体沿西北向东南海域进行索饵洄游(水深:60~150m,适温:26~27.5℃)。冬季,北部群体越冬现象不明显,适温为10~12℃;中南部群体存在明显的越冬行为,越冬场主要分布在鱼山、鱼外和舟外渔场。至春季两个群体又均表现出向产卵场聚集的洄游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 黄鲫流刺网由黄鲫定刺网改革而成,源于山东日照、胶南县沿海一带,是一种小型的浅海群众渔业。近年来,随着大中型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和枯竭,小型鱼类的资源相应回升,这项几乎被淘汰的传统群众渔业,又推陈出新,开始恢复其“名誉”。我县地处海州湾渔场沿岸,10吨左右的海洋机、木帆渔船就有160多只,加之这项作业本轻利重和保护资源等优点,因此推广这项作业势在必行。现将黄鲫流刺网渔业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步钊 《海洋渔业》1983,5(1):29-29
黄鲫流刺网由黄鲫定刺网改革而成,源于山东日照、胶南县沿海一带,是一种小型的浅海群众渔业。近年来,随着大中型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和枯竭,小型鱼类的资源相应回升,这项几乎被淘汰的传纺群众渔业,又推陈出新,开始恢复其“名誉”。我县地处海州湾渔场沿岸,10吨左右的海洋机、木帆渔船就有160多只,加之这项作业本轻利重和保护资源等优点,因此推广这项作业势在必行。现将黄鲫流刺网渔业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从中选出关于黄鲫的数据,分析了其资源密度的四季空间分布变化,发现在所调查的区域中黄鲫资源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分布在东海北部水域,另一个分布在东海南部水域。本文主要对分布在北部的这一群体进行了四季空间分布变化的研究,不同大小的黄鲫在各个季节的分布区域有较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索饵、越冬等洄游活动行为,并根据研究结果描绘出黄鲫的产卵育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大致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10.
渤海渔业资源结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通过1982年~1983年和1992年~1993年分季底拖网调查,分析了渤海渔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数量分布及其季节间和10年间生物量的变动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渤海渔业生物优势种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鱼已代替黄鲫成为渤海鱼类资源最丰富的种类,斑的生物量亦有较大增加,而小黄鱼、蓝点马鲛的生物量则大幅度下降。中上层鱼类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加,底层鱼类则下降,软体动物除春季外都下降,甲壳动物各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渔业资源密集分布区由莱州湾-黄河口一带水域变为秦皇岛和龙口外海水域。总生物量各季都下降,降幅为9.7%~84.2%。渔业资源质量较10年前大为降低,经济价值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已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康卫赤 《齐鲁渔业》2003,20(9):34-35
黄渤海的海洋渔业资源监测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黄渤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后,总结以往资源监测工作的经验,搞好资源监测工作,对搞好黄渤海区的产业调整任务,保证沿海渔区渔民的生产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 对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工作的回顾  相似文献   

12.
1 材料与方法“黄渤海渔业资源调查”是 1 998年国家为了摸清黄渤海渔业资源现状 ,从而实现“限额”捕捞 ,以达到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而下达的任务 ,到 2 0 0 0年我所已按时完成了调查任务 ,在黄渤海区渔政局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 ,之后三年我所又进行了补充调查工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渔场拖网渔业资源利用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长江口渔场20世纪90年代的拖网生产资料,分析该渔场拖网生产的渔业资源种类及优势种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渔获物以底层鱼类为主,但是中上层鱼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按照资源稳定状况,渔获物分为三种:1、资源状况较稳定的,如带鱼、小黄鱼、银鲳、梅童鱼;2、资源状况波动较大的,如鳓鱼、黄姑鱼、白姑鱼、海鳗、刀鲚、大黄鱼等;3、小型低值鱼,主要代表鱼种为黄鲫和龙头鱼。这些资源的稳定与否除了受高强度的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与该物种对环境变化和外界压力的调节能力以及生命周期长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交流     
我国黄渤海区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取得丰硕成果我国黄渤海区大陆架资源调查与渔业区划研究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取到了丰硕的成果.最近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黄渤海区陆架渔业资源调查与渔业区划成果审议会议”.大专院校、水产科研单位的学者、专家和北方四省一市水产局主管生产和科技工作的负责同志四十余人,对黄渤海大陆架调查  相似文献   

15.
西江三角鲤俗称江鲫、黄板鲫、黄鲫,属鲤形目、鲤科、三角鲤属,是西江水系宝贵的渔业种质资源,也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名优新品种。由于西江三角鲤肉厚味美、抗病力强、抗逆性好、起捕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养殖业主的广泛关注,研究与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柳河是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6年7月-8月对柳河中下游河段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分布有鱼类23种,隶属于3目7科,其中鲤科鱼类13种、鲿科和鳅科各3种、鲇科、鰕虎鱼科、塘鳢科和鮨科各1种。优势种类为鲫、黄颡鱼、乌苏里拟鲿、马口鱼等,以小型鱼类为主,较大型经济鱼类较少。部分物种种群数量较小,渔获物组成趋于低龄化,小型化,受人为干扰较大。针对本河段鱼类资源量衰退的原因,本文提出了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海洋渔业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我国海洋渔业面临的形势及其 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全国海洋渔业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在: 1.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就一直处于严重衰退状态之中,但各地仍盲目大量造船、酷渔滥捕,使渔业资源衰退加速。1993年以来,情况更为严重。目前,黄渤海几乎已无鱼可捕,渔业两大支柱的对虾和  相似文献   

18.
彭育斌  赵振伦 《水产学报》1988,12(4):355-357
本文报导了鳀科鱼类1新属1新种,定名为拟黄鲫属Pseuosetipinna,海州拟黄鲫Pseudosetipinna haizhouensis。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6-2018年4个季节的浙江南部近海黄鲫(Setipinna taty)的调查数据与水温、水深和盐度等水文数据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探究黄鲫的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最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显示,黄鲫最适栖息水温为11.2~33.6℃,最适水深为19~46.6 m,最适盐度为27.8~33.2。通过交叉验证发现,基于几何平均模型(geometric mean model,GMM)拟合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精确度较高。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黄鲫的最适栖息地分布存在一定季节变化,全年HSI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次为冬季和秋季。春季适宜性较高的栖息地集中在28°N以南、121.5°E以西,夏季分布在27.5°N~28.5°N、122°E以东,秋季分布在27.5°N~29°N、122.5°E以西和27.5°N以南、121.33°E以西两个区域,冬季分布在122.5°E以西。黄鲫是浙江南部近海重要的渔业种类,本研究通过探索黄鲫的栖息地分布和变化,旨在为黄鲫资源的变化预测与养护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界内的大治河渔业资源丰富,水质环境较好,是我区重要的渔业水域.通过2007~2009年对该水域渔获种类的监测,初步了解了该水域渔业资源变化情况.与前两年相比,2009年该水域主要经济种类和渔获比例明显上升,主要的渔获经济种类为鲢、鳙、鲫、鲤、日本沼虾和中华绒螯蟹,其中鲢、鳙、日本沼虾的资源状况优于前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