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和养蚕生物试验对比,筛选出适合桑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酶抑制速测卡,并建立了10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速测卡检测校准参考值,为速测卡应用于养蚕生产中预防桑叶农药残留超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家蚕生物毒性测定方法验证CL-B Ⅲ残留农药测定仪检测桑叶农药残留,建立了两种方法对十余种常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桑叶添毒时间的延长,家蚕死亡率和残留农药测定仪的检测抑制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农药对家蚕的死亡率与检测抑制率之间同步性较好,但乙酰甲胺磷的检测抑制率明显偏低,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酶抑制速测法可作为养蚕前桑叶农药残留粗筛检测,也可在家蚕中毒事故发生后作为判断农药种类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2):48-48
家蚕对农药比较敏感,生产中因误喂被农药污染的桑叶或者残效期未过的桑叶等而造成桑蚕农药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养蚕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防止和减少蚕儿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除了科学地使用农药和桑园的合理布局等防范措施外,对易发生农药中毒的季节,为安全起见,在用叶前对桑叶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现介绍一种使用广州天河绿洲生物化学研究中心生产的农药速测卡(各地蔬菜安全检测部门有售)快速检测桑叶中农药残留的简易方法:(1)随机抽取桑叶样本(10~20片),用剪刀剪成细小碎片充分混匀。(2)取少量桑叶碎片于杯子中…  相似文献   

4.
酶抑制法速测是检测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简便、快捷方法。采用CL-BⅢ残留农药测定仪,考察不同桑叶样本对检测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叶样本碎小、浸提过程中振荡处理都会提高抑制率,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嫩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成熟桑叶;强桑1号和农桑14号2个桑品种的抑制率接近。据此,提出了应用酶抑制速测仪的桑叶前处理方法,用该方法检测无毒桑叶建立校准曲线,导入CL-BⅢ残留农药测定仪标准对照库,便于用户检测桑叶时参照,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酶抑制速测仪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桑叶农药残留的可行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已有30余个果桑采摘园.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桑果食品的食用安全以及蚕农利用果桑园桑叶养蚕的安全性,于2020年采摘期对市内5个规模较大果桑采摘园的桑椹和桑叶进行了常用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并用桑叶进行了养蚕生物试验.结果表明,5个果桑园的桑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桑椹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值均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养蚕生物试验除一个果桑采摘园的桑叶试验组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症状外(可能没有达到采叶的安全间隔期),其余4个果桑采摘园的桑叶试验组家蚕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至上蔟营茧.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同时检测生乳中吡虫啉(Imidacloprid)、吡唑醚菌酯(Pyrazole ether ester)、氟虫腈(Fluorine worm nitrile)3 种农药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冻干法制备胶体金标抗体冻干粉,置于微孔杯内,复溶后,吸取全部反应液于胶体金试纸条样品垫上,经层析,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显示结果。[结果]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氟虫腈3 种农药检测检测下限分别为0.1 mg/kg,0.03mg/kg,0.02 mg/kg,保质期为1 年,符合《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生乳中农药残留做出明确限量规定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氟虫腈最大残留量0.1 mg/kg,0.03 mg/kg,0.02 mg/kg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稳定准确,可以作为前期农残检测的快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三类生物源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阿维菌素类、氯化烟酰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共15种生物源农药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家蚕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将15种农药分别配制成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 h后,各种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小于0.5 mg/kg,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种药液处理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如有吐液、翘头、翘尾、身体扭曲呈"C"或"S"形等。试验证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对高等动物毒性低的农药并非就对非靶标生物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兽药和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殖业和农业的发展,兽药和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多残留检测技术已逐渐占据残留检测中的主导地位。毛细管电泳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就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兽药和农药多残留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前,牛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普遍存在前处理操作繁琐的问题,不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环保、高效,可用于大量牛奶及其制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采用改进的QuEChERS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气相色谱-ECD检测器作为检测手段,建立了牛奶中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检测牛奶中8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最低检出限在0.001~0.008mg/kg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5.09%~100.02%,RSD为2.96%~11.64%,符合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安全,可用于牛奶样品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交配环境下,公猪能自由接触母猪/小母猪,这种方法能够使公猪利用眼神、声音、气味及接触来进行刺激母猪/小母猪。无论母猪/小母猪是通过人工授精配种,还是利用自然交配进行配种,公猪的角色就是诱导母猪出现静立反应。  相似文献   

12.
无损伤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超声波技术及电子鼻等,这些检测技术因具有快速、客观、准确和无损伤等优势而在食品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简述了各种无损伤检测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其在生鲜乳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对生鲜乳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掺假物的检测及微生物的鉴定;并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总之,无损伤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探雷犬     
目前,探雷犬探测已成为一种最普遍的扫雷手段。国际上已有25家以上的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探雷犬,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只要使用正确,探雷犬探测比人工扫雷速度更快、更经济。根据环境情况、任务种类和每个组织的操作理念不同,估计能改善200%至700%。探雷犬还能探测低金属含量地  相似文献   

14.
杜沂平 《中国动物保健》2011,13(5):16-17,19
本文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进行介绍,以期选择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防控该病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全在行车驾驶中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安全偏离预警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偏离预警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的前提是准确识别车道。本文对近15年车道检测方法分析说明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Rinderpest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employing the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FAT) and the immunoperoxidase test (IPT)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unterimmuno electrophoresis test (CIE). FAT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in detecting post-vaccinal antibodies followed by IPT and CIE tests.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为提高原料乳中嗜冷菌检测的准确性,制定更加合理的嗜冷菌检测标准流程。[方法]本试验根据《NY/T 1331—2007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中的MPC中平板计数法对新疆地区10个不同养殖模式牧场,共计120份原料乳样品在不同检测时间下的嗜冷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10-2和10-3两个稀释梯度下,3个不同模式牧场嗜冷菌检测结果均随着检测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现代化牧场和传统牧场嗜冷菌即时检测结果与间隔12 h和24 h的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小区嗜冷菌即时检测和间隔24 h差异显著(P<0.05),间隔12 h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和间隔24 h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间隔时间对原料乳中嗜冷菌检测结果存在影响,样品检测间隔时间越久,最终检测结果越大,导致最终结果不具有准确性和说服性。  相似文献   

19.
蔡文博 《中国动物检疫》2022,39(12):118-122
为评估固相竞争ELISA(SPC-ELISA)定性检测与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定量检测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抗体的符合度和一致性,以2022年春季从规模猪场、牛场、羊场采集的300份血液样本为试验对象,分别应用SPC-ELISA定性和LPB-ELISA定量检测方法进行O、A型FMDV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应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8中的χ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统计与分析,采用Kappa统计量分析两种ELISA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显示:SPC-ELISA检测两种抗体的阳性率总体均略高于LPBELISA,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两种方法检测O型FMDV抗体总符合率为94.81%,Kappa值为0.8;检测A型FMDV抗体总符合率为91.48%,Kappa值为0.7。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度高,且高度一致。因此,在FMDV抗体检测时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使用。本研究为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科学选择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荧光定量PCR方法是一种发展较快的新型核酸定量检测技术。本文比较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与其他三种常见的动物疫病病原检测方法(普通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快速检测卡)的优缺点,结果得出: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判定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