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地统计学中的交叉变差函数法对枣园中枣瘿蚊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21日至10月19日近5个月的枣树主要生育期阶段,除8月27日与9月21日草间小黑蛛与枣瘿蚊种群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以外,其他各次尤其是5月30日与10月19日都充分表现出草间小黑蛛对枣瘿蚊在不同距离下的数量和空间的追随关系,再次证明草间小黑蛛是枣瘿蚊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及科学地选取抽样方法,开展合肥地区"518"油桃园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与其天敌之间空间关系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害虫各自半变异函数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害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分析了山楂叶螨和李肖叶甲种群数量在全年最多时段5月23日—7月17日的油桃园中8种主要天敌对两种害虫空间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与山楂叶螨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依次是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和八点球腹蛛;与李肖叶甲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和八点球腹蛛。用生态位分析法分析油桃树冠不同方位上与山楂叶螨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和八点球腹蛛;与李肖叶甲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依次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和八点球腹蛛。  相似文献   

3.
马敏  张宾  李生才 《吉林农业》2010,(11):59-61
试验研究不同饥饿程度的草间小黑蛛雌、雄成蛛对甘蓝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在饥饿0h、24h、48h及雄成蛛在饥饿0h、24h条件下,对甘蓝蚜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反应模型;而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在饥饿18h、雄成蛛在饥饿18h、48h条件下,对甘蓝蚜的功能反应不属于HollingⅡ反应模型。不同饥饿程度对草间小黑蛛雌成虫1天的捕食量影响明显。草间小黑蛛雄成蛛未饥饿和饥饿18h、24h、48h的在N=50条件下,不同饥饿程度对草间小黑蛛雄成蛛1天中的捕食量影响不明显;在N=20,30,40,60条件下,不同饥饿程度对草间小黑蛛雄成蛛1天中的捕食量影响十分明显。草间小黑蛛雌、雄成蛛之间24h内捕食速度(V)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与时间段(X)间的模型分别为:V=2.72-0.89t+0.085t2和V=3.42-1.06t+0.092t2。草间小黑蛛雌、雄成蛛对甘蓝蚜的捕食量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分别为Na=60/(1+e2.86-0.21t)和Na=60/(1+e2.40-0.19t)。  相似文献   

4.
各种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3-1996年两种麦蚜的种群数量及其天敌的捕食总量之间的追随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各种天敌与理想优势种天敌之间的联系程度,结果显示,麦长管蚜的优势种天敌是食捕蝇、龟纹飘虫、蚜茧峰和草间小黑蛛;对麦二叉划种群数量影响大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食划蝇和蚜茧峰。  相似文献   

5.
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青虫(Pierisrapae)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2,3,4龄幼虫及菜青虫1龄至2龄初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瞬间攻击力口和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0.7435,0.6571,0.5490,0.5796和47.85,9.93,2.66,4.21头。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6P^-0.3430。相互干扰会降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但对其捕食量影响不大。在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混合种群中,对草间小黑蛛进行选择性观察,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偏嗜小菜蛾。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天敌进行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分析了"平阳特早"茶园不同时段害虫与其天敌之间在种群数量、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2010年及2011年春夏季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广翅蜡蝉和卵形短须螨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格局等关系方面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相加,按照参数标准化值之和大小排序得出:2010年春夏季,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斜纹猫蛛,龟纹瓢虫和草间小黑蛛;对八点广翅蜡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八点球腹蛛;对卵形短须螨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和龟纹瓢虫。2010年秋冬季,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和斜纹猫蛛;对八点广翅蜡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和鳞纹肖蛸;对卵形短须螨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和异色瓢虫。2011年春夏季,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和三突花蟹蛛;对八点广翅蜡蝉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对卵形短须螨控制潜力最高的3种天敌是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和八点球腹蛛。3个调查时间段之间,3种害虫的优势种天敌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草坪害虫的综合防治,用t检验法比较了高羊茅草坪和麦冬草坪之间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主要害虫小蟋蟀、粟茎跳甲、麦长管蚜和大眼长蝽的t值分别为0.7938、1.8587、0.9302和4.8237,两种类型草坪之间大眼长蝽差异极其显著,粟茎跳甲的差异基本显著(t_(0.10)=1.72),小蟋蟀及麦长管蚜的差异均不显著。天敌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黄褐新园蛛、草间小黑蛛、艳大步甲和八点球腹蛛的t值依次为1.4393、0.1523、0.1155、0.8546、0.7450和3.6077,八点球腹蛛差异极显著(t_(0.01)=2.82),其余差异均不显著(t_(0.05)=2.07)。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对2种草坪上小蟋蟀,粟茎跳甲、麦长管蚜和大眼长蝽与其天敌在种群数量和发生时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与小蟋蟀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高羊茅草坪上的依次是艳大步甲、草间小黑蛛和八点球腹蛛,麦冬草坪上的依次是艳大步甲、草间小黑蛛和黄褐新园蛛,两种草坪上前两位天敌相同,第3位不同;与粟茎跳甲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高羊茅草坪上的依次是黄褐新园蛛、草间小黑蛛和八点球腹蛛,麦冬草坪上的依次是黄褐新园蛛、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两草坪上前两位天敌相同,第3位不同;与麦长管蚜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高羊茅草坪上的依次是八点球腹蛛、黄褐新园蛛和草间小黑蛛,麦冬草坪上的依次是黄褐新园蛛、锥腹肖蛸和三突花蟹蛛,2种草坪与麦长管蚜关系密切的3位天敌中均都有圆珠;与大眼长蝽关系密切的前3位天敌,高羊茅草坪上的依次是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和锥腹肖蛸,麦冬草坪上的依次是艳大步甲、八点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为4种害虫的综合防治协调运用化学防治和天敌资源控制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室内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菜蚜(Lipaphis erysim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菜蚜成蚜、若蚜及温室白粉虱1龄至2龄初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瞬间攻击力(a)分别为0.689 2、0.538 6、0.512 6,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33.23、9.57、9.35头。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对菜蚜成蚜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 6P-0.343 0。相互干扰可降低草间小黑蛛对菜蚜的寻找效应,但对其捕食量影响不大。菜蚜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混合种群中草间小黑蛛偏嗜菜蚜。  相似文献   

9.
3 微蛛科(Erigohidae)--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vall)] 3.1 分类地位 草间小黑地质学属蜘蛛目(Araneida)新蛛亚目(Araneomorphae)无筛器类(Ecribellatae)复杂生殖器类(Entelegrnae)三爪类(Trionycha)微蛛科(Erigohidae)小黑蛛属(Erigonidium).  相似文献   

10.
牛蒡田牛蒡长管蚜及其天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长效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86-87,9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各种天敌与牛蒡长管蚜种群数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各种天敌对牛蒡长管蚜种群数量的追随关系大小顺序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蚜茧蜂>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大草蛉>小花蝽>食蚜蝇。  相似文献   

11.
烟田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动态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烟草整个生长期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草间小黑蛛种群数量分布地块间无显著差异,日期间有极显著差异。(2)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描述了草间小黑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λ值分析了种群聚集的原因。(3)通过 Taylor和Iwao的方法描述了草间小黑蛛种群空间格局的特性为聚集型,且个体间相互吸引,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下最适理论抽样数n=1/D^2(1.1406/x 0.1357),序贯抽样模型Tn=1.1406/D^2-0.1357/n或Tn=exp[-1/0.8999(InD^2 0.1001lnn-0.3670)]。  相似文献   

12.
辛志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49-3751
[目的]为了更好地防治桃园害虫桃一点斑叶蝉。[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桃一点斑叶蝉种群在桃树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的空间格局,并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分布的原因。[结果]自5月下旬到10月上旬,桃一点斑叶蝉在桃树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均呈聚集分布,且各聚集度指标大致相近。桃一点斑叶蝉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在7月中旬和7月底至8月上旬,桃一点斑叶蝉的种群密度较高,平均拥挤度较大。桃一点斑叶蝉在桃树树冠上呈聚集分布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结论]桃一点斑叶蝉在桃树不同方向上均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红花指管蚜及其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而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这些昆虫种群的发生有高峰期明显和全株分布的特点。红花指管蚜的时动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相关显著;天敌中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的时间×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它们发生期较长、活动范围较广;大草蛉、龟纹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间小黑蛛和七星瓢虫与红花指管蚜时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均较大。蚜茧蜂、大草蛉、龟纹瓢虫、食蚜蝇和七星瓢虫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均较大,与红花指管蚜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大草蛉、龟纹瓢虫、蚜茧蜂、食蚜蝇、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显著较大。红花指管蚜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关联度: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七星瓢虫>大草蛉>蚜茧蜂>食蚜蝇>小花蝽>八斑球腹蛛>黑襟毛瓢虫>三突花蛛>异色瓢虫。根据天敌与红花指管蚜时间生态位重叠度、空间生态位重叠度、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度、关联度总积分排序结果为:龟纹瓢虫=大草蛉>蚜茧蜂>七星瓢虫>食蚜蝇>草间小黑蛛>黑襟毛瓢虫>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蛛>小花蝽>异色瓢虫。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测定了桃一点叶蝉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桃一点叶蝉各虫态(龄)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4.33±0.08)℃、1龄若虫(4.78±0.32)℃、2龄若虫(3.05±0.22)℃,3龄若虫(3.78±0.28)℃、4龄若虫(5.00±0.31)℃、5龄若虫(5.00±0.26)℃、成虫产卵前期(3.63±0.56)℃、全世代(8.33±0.05)℃;有效积温分别为:卵(333.33±3.75)℃、1龄若虫(108.70±3.54)℃、2龄若虫(121.95±2.93)℃、3龄若虫(121.95±2.83)℃、4龄若虫(108.70±3.83)℃、5龄若虫(166.67±3.00)℃、成虫产卵前期(40.32±4.20)℃、全世代(833.33±6.00)℃。根据福建省福安市气象资料和桃一点叶蝉的越冬习性,推算出桃一点叶蝉在福建省福安市年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棉区蜘蛛优势种在转Bt基因棉的棉田动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常规棉苏棉9号为对照,调查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中棉所29田内捕食性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和三突花蛛为两种棉田蜘蛛的4个优势种群,其中八斑球腹蛛占蜘蛛种群的比例为59.00%~63.00%;两种棉田内常见的捕食性蜘蛛有6种,依数量大小排序为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三突花蛛、斑管巢蛛、爪哇肖蛛,两种棉田各种蜘蛛的比例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数量方面,转Bt基因棉棉田与常规棉棉田相比,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爪哇肖蛛和蜘蛛总量分别增加46.90%、94.09%、100.00%和55.38%,斑管巢蛛减少85.7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T纹豹蛛增加10.59%、三突花蛛减少9.52%,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草间小黑蛛种群存活和繁殖动态,得出年龄特征存活率和繁殖率等数据,组建成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统计出有关种群各项参数,包括净繁殖率、世代平均历期、内禀增长能力、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周限增长率.双倍时间以及稳定年龄组配.应用Leslie矩阵模型模拟实验种群动态,并建立种群增长模型:N=98.7348e~(0.0386t)(23℃),N=100.1627e~(0.0482t)(27℃)。  相似文献   

17.
不同桃树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桃一点斑叶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桃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桃树品种对桃一点斑叶蝉(Empoascanara sudra Distant)的抗性关系。油桃品种的百叶虫数和每梢卵量均显著高于白桃品种,表明油桃品种的抗虫性低于白桃品种。在桃叶中检测到17种游离氨基酸,油桃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白桃品种,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丙氨酸与桃树对桃一点斑叶蝉的抗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江淮地区中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田间调查共记录捕食性天敌12种,害虫12种。天敌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青翅蚁型隐翅虫、四点亮腹蛛、拟水狼蛛和圆尾蟏蛸;害虫优势种为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褐飞虱、青翅蚁型隐翅虫主要分布于稻株下部;四点亮腹蛛和白背飞虱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圆尾蟏蛸和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于稻株上、中部。群落多样性在中稻生育中期最高,群落均匀度是影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以功能团为单位和以物种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群落特征在中稻生长发育期间变化较大,群落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