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温度、盐度和pH对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存活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盐度和pH值梯度进行了双齿围沙蚕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23℃时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都最高,35℃时受精卵不能孵化,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3℃,幼虫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3-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23-26,幼虫存活的适宜盐度为23-35;受精卵孵化的最佳pH值为7.0,而幼虫存活的适宜pH值为 7.0-8.0.  相似文献   

2.
通过控制不同温度、盐度条件及投喂不同的饵料,观察了多齿围沙蚕胚胎、3~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多齿围沙蚕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宜盐度为25~32;3~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2℃,适宜盐度为20~35;4~8刚节阶段游毛幼虫对微细的饵料均可摄食,蛋黄和酵母组比单细胞藻类组生长速度快,但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14~33℃(盐度34)、盐度18-40(水温25.5-26℃)范围内各设12个梯度,采用突变法进行温、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卵囊孵化及幼虫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3~31℃,最适水温为25-30℃;适宜盐度为28-38,最适盐度为30~38。在适宜水温和盐度范围内,孵化速度随水温和盐度升高而加快,但以水温的影响效应最明显;温度或盐度超过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2)幼虫适宜水温及最适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基本一致;适宜盐度和最适盐度存在向高盐度延伸的现象,其适宜和最适盐度下限分别为30和32。温盐度超过适宜范围时,死亡率明显增大,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黄鳍东方鲀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20、23、26、29、32℃)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并对黄鳍东方纯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黄鳍东方纯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0~26℃(最适温度为23℃);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0~26℃(最适温度为23℃)。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和仔鱼对温度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双齿围沙蚕胚胎及幼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观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胚胎及幼体发育。结果表明,成熟卵为绿色,卵径175-228μm,多油球;胚胎发育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胚体脱卵膜孵化;幼体从3刚节疣足幼虫开始,在3刚节疣足幼虫后期开始摄食;4刚节疣足幼虫后期纤毛轮消失,进入匍匐阶段;10刚节疣足幼虫形态与生态都与成体相似;从受精卵发育到4刚节疣足幼虫的时间在不同水温情况下变化较大,水温在25-26℃为118h、而水温在27.5~32℃为82h。  相似文献   

6.
双齿围沙蚕的研究——生活史及异沙蚕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洪秀云  谭克非 《水产学报》1982,6(2):165-172
本文报导了双齿围沙蚕这个种的生活史。文中描述异型体(性成熟体)及受精卵、卵裂期、担轮幼虫期、刚节疣足幼体及刚节幼虫至幼沙蚕等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为沙蚕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虎斑乌贼幼体对盐度及pH值耐受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南海水域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23~25℃,盐度29.0‰。研究了虎斑乌贼幼体对不同盐度、pH值的耐受力影响。结果显示,虎斑乌贼的生存适宜盐度为20‰~35‰,25‰组具有最高的饥饿存活系数。虎斑乌贼幼体对pH值的适宜范围有两个,一个是接近中性,另一个是8.4~9.0,且pH=8.4时乌贼幼体有最高的饥饿存活系数。  相似文献   

8.
疣吻沙蚕胚胎发育观察及盐度对其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镜观察了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a)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特征,并依据疣吻沙蚕人工孵化经验设置6个盐度梯度组(A:0,B:5,C:10,D:13,E:15,F:20),每组3个平行,研究了盐度对疣吻沙蚕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疣吻沙蚕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膜内三刚节疣足幼虫期和三刚节疣足幼虫期8个时期;盐度对疣吻沙蚕孵化影响显著(P0.05),C组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适宜受精的盐度范围为10~13,最适孵化的盐度为10。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胚胎孵化的最适水温和盐度,采用不同水温和盐度对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进行了孵化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14~28℃范围内均能正常孵化,最适孵化水温为18~20℃。孵化时数与温度呈幂函数相关,孵化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盐度试验表明,在水温为18℃的条件下,日本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25—32的海水中呈悬浮或者半悬浮状态,在盐度14~45范围内均能孵化,适宜孵化盐度为26~32。盐度对初孵仔鱼全长有显著影响,盐度较低组仔鱼全长显著大于高盐度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度对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不同盐度(2、5、8、11、14、17、20、23)及纯净淡水(0),水温(29±0.5)℃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初孵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l).结果表明,盐度5~14时,奥尼罗非鱼仔鱼受精卵孵化率较高(88.7%~90%),盐度高于17和低于2时,孵化率较低.盐度在2~5及14~17可分别视为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的两个临界区域.仔鱼生存适宜盐度5~14,最适盐度5~8.盐度为11和14时,SAI值分别为19.05和20.84,此时仔鱼发育缓慢.部分仔鱼的身体一直未出现色素.盐度高于17和低于2时不适合仔鱼的培育.仔鱼的SAI值与受精卵的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在26℃水温下的最适孵化盐度为23 8~34 8,孵化率平均在80%以上;盐度38 3和21 2组,对受精卵的孵化有一定负面影响,孵化率为30%~60%;盐度低于15 9,受精卵基本上不能孵化;盐度29 5为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8d可生长成下潜幼体,平均日生长16μm,成活率90%,盐度高于或低于29 5,其幼体的存活和生长都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奥尼罗非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盐度为5不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初孵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32℃,受精卵孵化率较高(84.3%~91%),温度高于34℃和低于22℃时,孵化率较低。温度与培育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函数关系为y=0.3607x2-26.836x+553.5,R2=0.973。仔鱼生存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的温度是24~26℃。温度为22℃时,SAI值分别为19.9,但是仔鱼发育的缓慢,部分仔鱼的身体色素一直没有出现,不适合仔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浮游幼体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影响.水温18 ℃、盐度为31时,受精率最高,为54%;盐度为23~37时受精卵可孵化至棱柱幼体,孵化适宜盐度为29~33,其中盐度为31时,孵化率最高,为89.5%;浮游幼体期适宜盐度为29~33,最适盐度为31.  相似文献   

14.
宽壳全海笋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进行了宽壳全海笋繁殖的初步观察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观察,揭示了宽壳全海笋繁殖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筛选出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采苗的适宜环境条件.在浙南沿海,宽壳全海笋的自然繁殖时间是每年的4-6月份,水温为18~22 ℃.壳长6 cm以上的雌性成熟个体1次产卵可超过2 000万颗,成熟卵的卵径约50 μm.受精卵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 ℃,盐度21~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6 ℃,而盐度范围为16~26;幼虫前期培育的最适宜饵料为球等鞭金藻;经26~50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变态附着最适宜的基质为泥底质.2005年度,在面积120 m2水池中,培育出宽壳全海笋稚贝数量6 100万颗,单位面积出苗量5.08×105 grain/m2,平均壳长1.43 mm.  相似文献   

15.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于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生活史的研究,作者曾有报道。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日本吉田俊一,我国傅素宝等曾作过不同种类的试验。本文报道的是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较适生态环境研究的结果。着重论述不同温度、盐度、PH值及幼体密度等对双齿围沙蚕种苗成活率的影响。提出了沙蚕幼体培养中这些因子的最适水平。为沙蚕人工育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是具海水养殖潜力的高价值经济鱼类。本文研究了不同水温(14~32 ℃)和盐度(5~45)条件下,黄姑鱼受精卵的孵化状况。水温低于17 ℃和高于32 ℃时不能孵化;盐度低于15和高于50时也不能孵化。在海水盐度25时,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9 ℃,最佳水温为20~23 ℃;在水温22±0.5 ℃时,黄姑鱼孵化的适宜盐度为25~40,最佳盐度为25。通过均匀设计,分析水温(X1)和盐度(X2)对孵化率(Y)的综合影响,获得最佳回归模型为Y=254-4.52 X1-2.78 X2(R2=0.8808),水温和盐度对回归的贡献率分别为64.8%和55.1%,预测最佳的孵化条件为水温20 ℃、盐度24。  相似文献   

17.
在以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为养殖基质的养殖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亲体成活率、变态率、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和性腺系数(GSI)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蓠为基质的养殖条件下,温度对双齿围沙蚕亲体的成活率、变态率、绝对繁殖力、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温度为22℃、24℃时,双齿围沙蚕的成活率达82.0%~86.0%,变态率为44.0%,体重为5.22g,绝对繁殖力为23.17万粒,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双齿围沙蚕相对繁殖力在4.27万~4.44万粒/g之间,性腺系数在64.06%~67.04%范围之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以江蓠为基质的养殖条件下,22~24℃是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双齿围沙蚕全人工养殖技术,于2014-2016年在温岭市长新塘开展了双齿围沙蚕全人工育苗与精养技术研究试验。试验用于亲体蓄养、苗种繁育的水泥池11口,面积共660 m~2,催产结果获受精卵4.1亿粒,孵化成单轮幼虫2.65亿粒,孵化率64.63%,培育12刚节以上幼虫2862万尾,平均附苗密度2.65万尾/m~2。养殖试验池共230口,合计面积20.7亩(15亩=1 hm~2,下同)。2015年5月12日第一批苗种分养,7月18日开始轮捕,至2016年2月底,收获商品沙蚕38 777 kg,折算亩产1 873.3 kg;销售收入256万元,净利润141.4万元,平均亩产值12.37万元,每亩获利6.83万元。  相似文献   

19.
温度、盐度对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温度、盐度对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6~12℃,最适水温为8~10℃,在适温范围内胚胎孵化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N=65.925T^-0.9672)。盐度低于27,受精卵下沉,27~30之间悬浮于水体中,盐度高于35,受精卵浮于水面。胚胎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最适盐度范围分别为25~40和28~36;盐度低于25或高于40,孵化率都降低。研究表明,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阈温度)为-0.1℃,有效积温值为1726.48℃.h。另外,根据其Q10值推算的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与实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温度(22、24、26、28、30、32℃)和盐度(15、20、25、30、33、35、40、45)对星斑裸颊鲷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星斑裸颊鲷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适宜温度为22~32℃,最适为28~30℃;适宜盐度为20~40,最适为30~35。星斑裸颊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盐度低于25时沉于水底,大于25时浮于水面。24℃,不投饵仔鱼存活系数为14.57,仔鱼活力较好;盐度为33时,不投饵存活数值为22.8,仔鱼活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